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分好的垃圾去哪里了?”这是孩子们经常问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只看到环卫工人把垃圾运走了,但是这些垃圾到底会经过哪些“旅行”?去了什么地方?最后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时看不到的。
在散步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了一辆停在幼儿园门口的垃圾清运车。他们指着车子问:“幼儿园每天都产生很多垃圾,有装牛奶的纸盒、装面包饼干的塑料袋、各种废弃的蔬菜叶和果皮……这些垃圾是不是这辆车运走的呢?”
情景1 原来这是厨余垃圾
媛媛:老师,我们平时分开放的垃圾是不是又被环卫叔叔倒在一起,用这辆车运走了呢?
航航:不是的。
教师:航航,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航航:我看到这辆垃圾车运走的都是果皮、鱼骨头、剩菜剩饭。
教师:这些都属于厨余垃圾。
墨墨:厨余垃圾是不是也被回收了呢?
佳妮:厨余垃圾没人要的吧,报纸、塑料瓶被回收,那是因为它们还可以重新利用。
宁宁:对,果皮、鱼骨头会腐烂的,过几天,它们会变得臭臭的,肯定没人要。
墨墨:那它们就是真正的垃圾,不能被利用了。
……
教师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提出许多问题,成人要让他们有自己探究问题的机会,一旦孩子觉得自己的问题得到了重视,他们就会更主动地去关注周围的世界。回到活动室后,我参与了孩子们刚才讨论的话题。我发现,虽然孩子对厨余垃圾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表面,但他们对厨余垃圾去了哪里,最后又变成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很感兴趣。我想我们可以从这个点来进行一个项目课程,于是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厨余垃圾去哪里了呢?请大家把可能的答案记录下来。”
对爸爸妈妈说
面对孩子们的疑惑,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是最简单的。然而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往往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提出了问题,启发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对这个问题的猜想,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表达、倾听、交流等沟通能力,还能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及主动探究的愿望。
情景2 厨余垃圾去哪儿啦
乐乐用建构的方式记录:厨余垃圾被垃圾车运走了,它们装在一个很大的桶里。
小杰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厨余垃圾被运到一块空旷的地里埋起来了。
阳阳用文字、符号表示:厨余垃圾最后被烧掉了。
孩子们用自己看得懂的画面、符号、建构、文字等多种方式记录厨余垃圾去哪里了的猜想。
教师的策略
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猜想和呈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种呈现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
教师:答案真的会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吗?厨余垃圾到底有没有用,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找到答案呢?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
阳阳:我回家去问爸爸。
墨墨:我想去百科书上寻找答案,我家里有一本很厚的百科全书。
航航:可以和妈妈一起上网查资料。
佳妮:我想跟踪运输厨余垃圾的车辆,找到答案。
教师:请小朋友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周一再带着自己的答案来分享。
……
教育学家德可乐力说过:“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并指引注意流下来。”只要让孩子产生兴趣,就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发他们去实践,去思考。
对爸爸妈妈说
通过设置问题,老师引发孩子们去思考,激发他们作进一步的探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所以面对孩子们的大胆猜想,我们应该给他们搭建支架,在这种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师幼关系、亲子关系都更紧密了。
情景3 厨余垃圾可以变成营养液
周一那天,很多孩子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答案。
阳阳:我和爸爸跟着垃圾车,我们看到厨余垃圾被送到工厂,通过设备可以变成肥料。
乐乐:妈妈和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厨余垃圾被运到填埋场进行填埋了。
佳妮:我看到有一个工厂,可以把果蔬皮制作成营养夜,用来浇灌植物。
墨墨:吃剩的瓜果皮可以用来做酵素,酵素还可以喝呢。
孩子们分享了自己找到的答案,都对果皮制作营养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说:“老师,幼儿园里那么多花草树木,我们也来做一些营养液给它们喝吧。”
教师:佳妮,请你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果蔬皮是怎么做营养液的,好吗?
教师的策略
通过经验分享,孩子们了解到厨余垃圾可以进行填埋,腐烂后会被泥土吸收,还可以通过设备加工变成肥料,更神奇的是果蔬皮居然可以做成营养液。基于孩子的兴趣点,我让佳妮小朋友分享了营养液制作的相关知识。大家决定通过图文结合方式记录营养液制作的流程。
对爸爸妈妈说
当孩子对营养液制作产生兴趣时,老师建议佳妮小朋友分享营养液的制作过程。课程实施的对象是儿童,因此我们要处处体现以儿童为主的意识,及时发现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价值点,以解决他们实际问题为主线,支持他们的学习。
情景4 我们一起制作营养液吧
有了同伴的分享,孩子们开始动手制作营养液了。他们把橙子皮、香蕉皮等果皮切碎,装到矿泉水瓶里,倒入一些水或者过期的奶,用小棒进行搅拌,盖好瓶盖,然后把制作好的营养液贴上标签放在教室门口阴凉处。
每一天,孩子们都会去观察营养液有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营养液始终没有变化,孩子们着急地等待着。一个月过去了,在一次餐后散步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营养液终于有了一些变化:蔬果皮已经沉淀,瓶中的液体的颜色也变得鲜艳。乐乐好奇地打开营养液的瓶盖,用鼻子闻了闻,惊喜地喊道:“老师,我闻到里面有一股淡淡的气味,像是果皮香味。”
教师的策略
当孩子对“厨余垃圾去哪了,它们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产生疑惑并表现出强烈兴趣时,教师鼓励孩子大胆猜想、寻求答案,并适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支架。如,通过个性化记录、家长参与、同伴互助、动手操作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一系列的成长。
对爸爸妈妈说
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孩子们对厨余垃圾可以变成有用的营养液进行了验证。主动学习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式,孩子有权利去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成人应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及问题所在,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验证方式,尽可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适宜发展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将引领他们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生活。
在散步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了一辆停在幼儿园门口的垃圾清运车。他们指着车子问:“幼儿园每天都产生很多垃圾,有装牛奶的纸盒、装面包饼干的塑料袋、各种废弃的蔬菜叶和果皮……这些垃圾是不是这辆车运走的呢?”
情景1 原来这是厨余垃圾
媛媛:老师,我们平时分开放的垃圾是不是又被环卫叔叔倒在一起,用这辆车运走了呢?
航航:不是的。
教师:航航,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航航:我看到这辆垃圾车运走的都是果皮、鱼骨头、剩菜剩饭。
教师:这些都属于厨余垃圾。
墨墨:厨余垃圾是不是也被回收了呢?
佳妮:厨余垃圾没人要的吧,报纸、塑料瓶被回收,那是因为它们还可以重新利用。
宁宁:对,果皮、鱼骨头会腐烂的,过几天,它们会变得臭臭的,肯定没人要。
墨墨:那它们就是真正的垃圾,不能被利用了。
……
教师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提出许多问题,成人要让他们有自己探究问题的机会,一旦孩子觉得自己的问题得到了重视,他们就会更主动地去关注周围的世界。回到活动室后,我参与了孩子们刚才讨论的话题。我发现,虽然孩子对厨余垃圾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表面,但他们对厨余垃圾去了哪里,最后又变成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很感兴趣。我想我们可以从这个点来进行一个项目课程,于是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厨余垃圾去哪里了呢?请大家把可能的答案记录下来。”
对爸爸妈妈说
面对孩子们的疑惑,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是最简单的。然而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往往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提出了问题,启发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对这个问题的猜想,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表达、倾听、交流等沟通能力,还能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及主动探究的愿望。
情景2 厨余垃圾去哪儿啦
乐乐用建构的方式记录:厨余垃圾被垃圾车运走了,它们装在一个很大的桶里。
小杰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厨余垃圾被运到一块空旷的地里埋起来了。
阳阳用文字、符号表示:厨余垃圾最后被烧掉了。
孩子们用自己看得懂的画面、符号、建构、文字等多种方式记录厨余垃圾去哪里了的猜想。
教师的策略
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猜想和呈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种呈现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
教师:答案真的会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吗?厨余垃圾到底有没有用,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找到答案呢?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
阳阳:我回家去问爸爸。
墨墨:我想去百科书上寻找答案,我家里有一本很厚的百科全书。
航航:可以和妈妈一起上网查资料。
佳妮:我想跟踪运输厨余垃圾的车辆,找到答案。
教师:请小朋友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周一再带着自己的答案来分享。
……
教育学家德可乐力说过:“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并指引注意流下来。”只要让孩子产生兴趣,就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发他们去实践,去思考。
对爸爸妈妈说
通过设置问题,老师引发孩子们去思考,激发他们作进一步的探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所以面对孩子们的大胆猜想,我们应该给他们搭建支架,在这种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师幼关系、亲子关系都更紧密了。
情景3 厨余垃圾可以变成营养液
周一那天,很多孩子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答案。
阳阳:我和爸爸跟着垃圾车,我们看到厨余垃圾被送到工厂,通过设备可以变成肥料。
乐乐:妈妈和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厨余垃圾被运到填埋场进行填埋了。
佳妮:我看到有一个工厂,可以把果蔬皮制作成营养夜,用来浇灌植物。
墨墨:吃剩的瓜果皮可以用来做酵素,酵素还可以喝呢。
孩子们分享了自己找到的答案,都对果皮制作营养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说:“老师,幼儿园里那么多花草树木,我们也来做一些营养液给它们喝吧。”
教师:佳妮,请你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果蔬皮是怎么做营养液的,好吗?
教师的策略
通过经验分享,孩子们了解到厨余垃圾可以进行填埋,腐烂后会被泥土吸收,还可以通过设备加工变成肥料,更神奇的是果蔬皮居然可以做成营养液。基于孩子的兴趣点,我让佳妮小朋友分享了营养液制作的相关知识。大家决定通过图文结合方式记录营养液制作的流程。
对爸爸妈妈说
当孩子对营养液制作产生兴趣时,老师建议佳妮小朋友分享营养液的制作过程。课程实施的对象是儿童,因此我们要处处体现以儿童为主的意识,及时发现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价值点,以解决他们实际问题为主线,支持他们的学习。
情景4 我们一起制作营养液吧
有了同伴的分享,孩子们开始动手制作营养液了。他们把橙子皮、香蕉皮等果皮切碎,装到矿泉水瓶里,倒入一些水或者过期的奶,用小棒进行搅拌,盖好瓶盖,然后把制作好的营养液贴上标签放在教室门口阴凉处。
每一天,孩子们都会去观察营养液有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营养液始终没有变化,孩子们着急地等待着。一个月过去了,在一次餐后散步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营养液终于有了一些变化:蔬果皮已经沉淀,瓶中的液体的颜色也变得鲜艳。乐乐好奇地打开营养液的瓶盖,用鼻子闻了闻,惊喜地喊道:“老师,我闻到里面有一股淡淡的气味,像是果皮香味。”
教师的策略
当孩子对“厨余垃圾去哪了,它们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产生疑惑并表现出强烈兴趣时,教师鼓励孩子大胆猜想、寻求答案,并适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支架。如,通过个性化记录、家长参与、同伴互助、动手操作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一系列的成长。
对爸爸妈妈说
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孩子们对厨余垃圾可以变成有用的营养液进行了验证。主动学习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式,孩子有权利去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成人应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及问题所在,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验证方式,尽可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适宜发展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将引领他们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