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广东省围绕搞好国有经济采取的措施和做法,是在认真分析国有经济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省情及各市县实际作出的,总的来看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需要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关键词]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广东;改革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470(2007)01-0091-07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局面。在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和新的经济结构中,国有经济在地方各级政府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国有经济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否和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怎样体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2006年10月18日—25日到广东省及广州市、深圳市、茂名市进行了调研。
一、国有经济在广东的行业分布和主要作用
国有经济在广东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一是中央企业在粤的分公司、子企业及其他投资,包括金融和非金融企业;二是广东省属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及投资;三是市、县所属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及投资。从领域看,一是经营性金融领域;二是经营性非金融领域;三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等领域。
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连续多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一,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2万亿元大关;广东也是国有经济大省,连续数年国有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2005年广东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2780亿元,如果按持股比例将广东省国资委在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电信集团和华强集团4户企业中的资产包括进来,资产总额为15190亿元。国有经济在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动基础性产业快速发展
能源、交通、港口、机场等行业和领域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基础性产业发展迅速,而这些基础性产业的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绝大多数是由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承担的。以电力为例,2005年,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2673.56亿千瓦时,其中省内电厂实际发电量2278.59亿千瓦时,占85.2%;西电东送电量394.97亿千瓦时,占14.8%。省内主要国有或国有控股发电商的装机容量占广东省内装机容量的40.2%,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49.6%。深圳市能源集团则承担了全市70%以上的供电量。
(二)引领支柱性产业发展壮大
石化、造船、汽车、钢铁等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这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在全国15家汽车重点生产企业中排名第1位。广州钢铁企业集团2005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81.6亿元,钢产量达303.4万吨,为广东省50户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
(三)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是关系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从广州、深圳、茂名三市的情况看,市属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这些公共或公益性行业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深圳为例,水务集团承担了特区内90%以上的供水和99%的污水处理业务;燃气集团承担了全市100%的管道气和30%瓶装气业务;巴士集团、运发公司承担了50%的特区内公交大巴和45%的跨区公交大巴以及全市60%的长途客运业务。
(四)支撑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广播电视、出版发行等舆论宣传领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壮大国有文化骨干企业。省妇联以《家庭》、《好孩子》杂志社为主体组建了出版集团,深圳市成立了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和发行集团。通过重组改制,既增强了国有经济在舆论宣传领域的控制力,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五)推动金融等领域的稳步发展
广东省国有经济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领域也处于主导地位,在房地产和成片土地开发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在流通领域仍发挥着粮棉油等人民生活基本必需品的储备和调控作用。
此外,广东国有经济在高新技术领域也处于重要地位。广东省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并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龙头企业不少也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如中兴通讯、TCL集团等。这些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与非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一起推进了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成长。
国有经济在广东一些重要行业和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国有经济在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是对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1978—200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从185亿元增加到22366亿元,年均递增13.7%,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多种形式改制、户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总产值仍然从131亿元增加到6375亿元,年均增长达12.5%。2005年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806家,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5.1%,但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资产总额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7.9%、18.0%、22.9%、27.8%和24.5%(见表1)。2005年广州市的国有经济和其他公有制经济实现的生产总值为2682.7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2.05%。
二是对财政收入增长的积极贡献作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的利税仍然是广东省利税的重要来源。2005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茂名石化公司上缴税费入地方库部分占茂名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7.63%,占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1.44%。
三是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引领作用。建国初期,广东省是典型的农业省份,1952年三次产业比例为48.7∶22.7∶28.6,1978年三次产业比例发展为29.8∶46.6∶23.6,2005年三次产业比例为6.3∶49.5∶44.2。广东已由工业基础薄弱的省份跃升为新兴工业大省强省,工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在支撑广东省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中,国有经济仍然是主体力量,全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43户,广东企业5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35户,资产总额所占比重达90%。
四是对处理突发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在社会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如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2006年粤北的自然灾害等,广东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坚决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守岗位,加班加点生产和调运紧缺物资,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踊跃捐款捐物,确保了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
从上述情况至少可以得出三点基本结论:第一,国有经济在广东省基础性、支柱性和战略性行业及重大装备制造业中,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在文化教育战线上,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次,国有经济对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虽然在纺织、建材等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作用已不太明显,但在汽车、钢铁、造船等竞争性领域仍然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最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中了广东省许多重要发展资源,广东要建设经济强省,实现产业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后劲,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仍然要重视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推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广东国有经济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分析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经济的数量、分布和承担的职责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特别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经济,要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主要靠什么?从广东的情况看,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对国有经济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影响较大。
(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所处的历史阶段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是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要求能源、交通、机场、港口等基础性产业先行一步和提供保障。“十五”期间,广东省新增高速公路1950公里,新增铁路里程424公里,地铁60公里,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610万千瓦,修建和加固江海墙围6305公里,完成了白云机场的迁建工程。这些基础性行业一般资金投入大,回收期较长,广东民营经济一般不愿或难以进入。
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过渡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一阶段往往是造船、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等重化工业飞速发展的阶段。“十五”期间,广东省汽车生产能力从5万辆跃升到41.4万辆,钢铁生产能力从350万吨增加到760万吨。这些行业大多是资金投入多、技术含量高、管理难度大的行业,广东民营经济一时也难以介入。
三是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求优先发展关联度大、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随着商务成本的增加和地区间竞争的加剧,广东省迫切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增强全省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而汽车、造船、石化正是关联度大、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行业。
四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而我国沿海优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则成为跨国公司转移产业和生产要素的首选区域。
无论是能源、交通、机场、港口等基础性产业的先行一步,还是造船、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性产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还是承接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的转移,都要求大企业发挥带头和骨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到2005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为8602.4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9.64%,并涌现出深圳华为科技等一批实力雄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型民营企业。但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无论是在规模、资金方面,还是在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在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能够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二)国有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实施主体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一批具有相对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国有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建国以来,广东省先后建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国有大型企业,如建立于1958年的广钢集团,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成为以钢铁为主、多业并举的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建立和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如成立于1991年的深圳能源集团,经过1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到2005年底,集团总资产已达227.91亿元,净资产91.69亿元,发电装机容量582.3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11.98%以上,综合实力位居深圳市第一,连续5年入选中国500强企业。正是因为广东省及广州市、深圳市拥有这样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国有经济才能够在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够推动和引领产业的调整和升级,也才能够吸引跨国公司将产业转移到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安家落户。同时,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批国有大型企业,使得中央所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在广东能够寻找到比较理想的战略合作伙伴。
(三)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做大国有企业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组织保证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情况下,要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同时,注重运用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推动国有企业的联合重组,培育和做大一批国有企业。
以广州为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州市的不少国有大型企业包括钢铁、汽车、石化等行业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一度比较困难,被视为改革和发展的“难点”和“出血点”。面对这种情况,广州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没有采取一些地方实行的“一卖了之”或“靓女先嫁”的做法,而是抓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加速转移的难得机遇,围绕实现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资产和品牌为纽带,对机电、汽车、轻工、钢铁、医药五个板块的国有企业进行重组,组建了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既优化了国有经济结构,又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原广州标致汽车公司重组成广州本田汽车集团后,2000年底即扭亏为盈。依托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广州市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推进国有大型企业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合作,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继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后,又成功实现了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合资。2005年广州市汽车产量达41.4万辆,轿车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汽车产量的快速增加,带动了钢铁、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物流业的发展。广州钢铁企业集团与日本JFE公司合资的年产40万吨轿车用热镀锌板项目,已于2006年1月投产,第二条40万吨热镀锌板生产线和180万吨冷轧项目双方也已经合资确认。通过联合重组既做大做强了一批国有企业,增强了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又提升了广州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加了经济发展后劲。
目前,在汽车制造、能源、生物医药、机械装备、钢铁、商贸旅游等重点行业中,广州市都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大型国有企业。
(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国有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国有经济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广东省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加快了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在组建和培育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全省市县(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总体改制面超过85%,相当一部分市县(区)的改制面超过90%。同时,采取措施使劣势企业全面退出市场。到2005年底,全省共有330户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分流职工37万人。
经过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广东省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幅减少,但国有经济的总体规模、素质和控制力都显著增强。1998年到2005年,广东全省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户数从16501家减少到7936家,减幅达52%,但企业资产总额却从10175亿元增加到12780亿元,增幅为25.6%;企业净资产从3031亿元增加到5005亿元,增幅达65.1%;完成销售收入从4300亿元增加到5500亿元,增幅为27.9%;年实现利润从57.7亿元提高到311.6亿元,增长了4.4倍(注:1998年数据中含南方电网公司,2005年已剔除南方电网公司数据)。
(五)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重要动力和制度保证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国有经济的数量,而且取决于国有经济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而且取决于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十分重视,十六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一手抓民营经济大发展,一手抓国有企业改革深化,2003年、2005年专门召开全省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会议,下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近几年来,广东省在大力扶持骨干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积极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的股份制改革,全省986户大中型企业70%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一些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改革取得突破,其成效已经开始显现。TCL集团通过授权经营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将拥有170多亿元总资产、40多亿元净资产的大型国有企业成功改造成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公司。深圳市对能源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公交集团和食品总公司5家企业通过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努力改变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5家企业的市属国有股权分别下降到75%、55%、60%、60%、和30%。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不仅放大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增强了影响力和带动力,而且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深圳市水务集团产权改革后,经营机制迅速改善,竞争能力迅速增强。
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广东省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体制和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国有资产出资人不到位的状况明显改变。新组建的省、市国资委加大了制度建设、规范改制、考核分配、财务监管和自主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了国有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国有企业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从对广东省国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三点:第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其次,我国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建设的进程,决定了国有经济的总量在今后一个时期还会继续增加,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继续下降。最后,只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增强活力、壮大规模,国有经济包括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要和关键行业能够也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国有经济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广东省围绕搞好国有经济采取的措施和做法,是在认真分析国有经济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省情及各市县实际作出的,总的来看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需要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广东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是部分国有经济仍然分布在不具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领域和行业。从广州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第一批企业名单看,部分企业(如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公司、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公司、广州百货集团公司、广州友谊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等)所处的行业和领域并不属于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行业和领域,而市(地)县级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散”、“弱”的局面,这一点从茂名市划转给国有资产贸易公司的企业名单中可以看出,五金、纺织、商业零售、外贸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占绝大部分,茂名市属的国有经济规模小而弱,在其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极小。
二是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据广东省委研究室和广东省经贸委提供的材料,2002年广东省属22户企业中,粤电集团、广电集团、交通集团、航运集团和韶钢集团5户企业实现的利润占省属企业利润总额的92%。这些企业都属于基础性行业,其余17户相当一部分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其中,11户微利企业实现利润只占8%,还有6户企业总体亏损。这种状况目前并无明显改变。据广东省国资委提供的材料,到2006年8月,广东省属22户企业中,粤电集团、粤港控股、交通集团、航运集团、广晟公司和广业公司6家企业实现利润占省属企业利润总额的86%,其余16户企业中,10户微利,5户总体亏损。
三是国有大型企业还不够强大。据广东省分析,2002年,广东省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的50户工业龙头企业,户均营业收入仅为当年世界500强户均销售收入的2%,广东省最大的制造业企业TCL集团,年销售收入约320亿元,仅为当年世界500强最后一名的索迪斯联合公司年销售收入的37%。
综上所述,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仍然是广东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下一阶段,广东省准备以省属和广州、深圳大型企业为重点,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主攻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资源、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钢铁、石化、医药、重大装备制造业等重要产业,食品、饮料等优势传统产业以及新兴战略性产业集中。
(二)地方各级政府应从实际出发明确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行业和领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中央的这一要求是就全国而言的,对地方也具有指导意义,但具体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市县之间,由于国有经济的数量和结构不同,国有企业的规模和素质不同,国有经济特别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行业和领域就会有所不同。
从调查看,国有经济在广东的分布很不均衡。从市与市之间来看,2005年,广东省国有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的有省属和广州、深圳两市,三者国有资产总额占全省的75.6%,其中,省属3952亿元,占30.9%;广州3603亿元,占28.2%;深圳2109亿元,占16.5%。超过百亿元的有佛山市、惠州市、江门市、珠海市、肇庆市、汕头市、湛江市和中山市。这8个市加上省属和广州、深圳两市,国有资产总额占全省的96.5%,其他11个市的国有资产总额只占全省的3.5%。
从广东的各级政府来看,国有资产主要分布在省级政府层面和广州、深圳两个区域中心层面,即使是广州、深圳两个城市,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和发挥主导作用的行业和领域也不一样。据广东省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广东全省国有经济约占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而据深圳市2003年调查,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只占24%,加上其他公有经济也只占市经济总量的26%;广州市2005年国有经济和其他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例为52%。茂名市属的国有经济占其经济总量的比例很小,但中石化集团茂名石化公司代表的国有经济却占当地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许多县(市)民营经济已占县域经济总量的80%以上。总的看,行政级别越低的政府,国有经济总量越少,国有企业的规模越小。国有经济在地方各级政府中的数量和所占比重呈现出倒金字塔型。
由于国有经济在省市县和不同市县之间的数量和分布不同,因此,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应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否认中央关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原则对地方的指导意义是错误的,是片面的;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在竞争性领域都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对的,是不合实际的。
(三)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从广东全省情况看,市县区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要快一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力度大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两个滞后”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省属和国有大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相对缓慢。目前,省属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权占90%,国有大型企业改制60%采取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市领导普遍认为,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瓶颈和主要障碍。
一是制约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广度和深度。广东省属企业的资产重组大多采取的是行政划拨方式,重组后的企业集团内部产权和产业联系不紧密,“大而不强、集而不团”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制约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产权结构单一导致缺乏有效的利益制衡,各司其责、相互制衡、运转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难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建立。三是制约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目前,广东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存在着差距过大和平均主义并存的现象,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年薪制、股权、期权制并未建立,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国有大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要动力,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在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既要注意规范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创造精神,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四)重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思想认识和支付成本问题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关系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巩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和推进,也关系到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必须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几年来,广东国有企业改革虽在继续推进,但广东省市领导感到总体上进展不快,部分专家学者评价是“不温不火”。分析其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有些同志对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方向有不同看法,甚至有的认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方向是错误的。二是改革动力不足。一些部门领导担心国有企业改革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不愿改革;一部分企业领导担心改革会失去位置和权力,不愿改革;大部分职工担心改革丢掉饭碗,也不愿改革。有效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取向与利益攸关者的利益不一致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攻坚破难”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三是改革需要支付很高的成本。劣势企业的退出和下岗职工的安置都需要大量资金保障,解决企业办社会和补充社保资金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撑。有效解决改革成本问题,特别是妥善安置和补偿分流下岗人员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和成败。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坚定信心,加大力度。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三位一体”推进改革。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健康有序推进。要通过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更快的发展。
调研组成员:季晓南、温晋平、刘国胜、徐福顺、林文肯、何畏、闫克庆
责任编辑: 陆焱
[关键词]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广东;改革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470(2007)01-0091-07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局面。在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和新的经济结构中,国有经济在地方各级政府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国有经济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否和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怎样体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2006年10月18日—25日到广东省及广州市、深圳市、茂名市进行了调研。
一、国有经济在广东的行业分布和主要作用
国有经济在广东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一是中央企业在粤的分公司、子企业及其他投资,包括金融和非金融企业;二是广东省属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及投资;三是市、县所属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及投资。从领域看,一是经营性金融领域;二是经营性非金融领域;三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等领域。
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连续多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一,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2万亿元大关;广东也是国有经济大省,连续数年国有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2005年广东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2780亿元,如果按持股比例将广东省国资委在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电信集团和华强集团4户企业中的资产包括进来,资产总额为15190亿元。国有经济在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动基础性产业快速发展
能源、交通、港口、机场等行业和领域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基础性产业发展迅速,而这些基础性产业的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绝大多数是由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承担的。以电力为例,2005年,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2673.56亿千瓦时,其中省内电厂实际发电量2278.59亿千瓦时,占85.2%;西电东送电量394.97亿千瓦时,占14.8%。省内主要国有或国有控股发电商的装机容量占广东省内装机容量的40.2%,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49.6%。深圳市能源集团则承担了全市70%以上的供电量。
(二)引领支柱性产业发展壮大
石化、造船、汽车、钢铁等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这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在全国15家汽车重点生产企业中排名第1位。广州钢铁企业集团2005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81.6亿元,钢产量达303.4万吨,为广东省50户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
(三)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是关系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从广州、深圳、茂名三市的情况看,市属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这些公共或公益性行业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深圳为例,水务集团承担了特区内90%以上的供水和99%的污水处理业务;燃气集团承担了全市100%的管道气和30%瓶装气业务;巴士集团、运发公司承担了50%的特区内公交大巴和45%的跨区公交大巴以及全市60%的长途客运业务。
(四)支撑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广播电视、出版发行等舆论宣传领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壮大国有文化骨干企业。省妇联以《家庭》、《好孩子》杂志社为主体组建了出版集团,深圳市成立了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和发行集团。通过重组改制,既增强了国有经济在舆论宣传领域的控制力,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五)推动金融等领域的稳步发展
广东省国有经济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领域也处于主导地位,在房地产和成片土地开发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在流通领域仍发挥着粮棉油等人民生活基本必需品的储备和调控作用。
此外,广东国有经济在高新技术领域也处于重要地位。广东省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并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龙头企业不少也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如中兴通讯、TCL集团等。这些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与非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一起推进了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成长。
国有经济在广东一些重要行业和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国有经济在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是对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1978—200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从185亿元增加到22366亿元,年均递增13.7%,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多种形式改制、户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总产值仍然从131亿元增加到6375亿元,年均增长达12.5%。2005年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806家,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5.1%,但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资产总额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7.9%、18.0%、22.9%、27.8%和24.5%(见表1)。2005年广州市的国有经济和其他公有制经济实现的生产总值为2682.7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2.05%。
二是对财政收入增长的积极贡献作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的利税仍然是广东省利税的重要来源。2005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茂名石化公司上缴税费入地方库部分占茂名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7.63%,占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1.44%。
三是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引领作用。建国初期,广东省是典型的农业省份,1952年三次产业比例为48.7∶22.7∶28.6,1978年三次产业比例发展为29.8∶46.6∶23.6,2005年三次产业比例为6.3∶49.5∶44.2。广东已由工业基础薄弱的省份跃升为新兴工业大省强省,工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在支撑广东省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中,国有经济仍然是主体力量,全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43户,广东企业5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35户,资产总额所占比重达90%。
四是对处理突发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在社会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如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2006年粤北的自然灾害等,广东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坚决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守岗位,加班加点生产和调运紧缺物资,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踊跃捐款捐物,确保了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
从上述情况至少可以得出三点基本结论:第一,国有经济在广东省基础性、支柱性和战略性行业及重大装备制造业中,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在文化教育战线上,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次,国有经济对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虽然在纺织、建材等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作用已不太明显,但在汽车、钢铁、造船等竞争性领域仍然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最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中了广东省许多重要发展资源,广东要建设经济强省,实现产业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后劲,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仍然要重视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推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广东国有经济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分析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经济的数量、分布和承担的职责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特别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经济,要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主要靠什么?从广东的情况看,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对国有经济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影响较大。
(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所处的历史阶段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是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要求能源、交通、机场、港口等基础性产业先行一步和提供保障。“十五”期间,广东省新增高速公路1950公里,新增铁路里程424公里,地铁60公里,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610万千瓦,修建和加固江海墙围6305公里,完成了白云机场的迁建工程。这些基础性行业一般资金投入大,回收期较长,广东民营经济一般不愿或难以进入。
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过渡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一阶段往往是造船、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等重化工业飞速发展的阶段。“十五”期间,广东省汽车生产能力从5万辆跃升到41.4万辆,钢铁生产能力从350万吨增加到760万吨。这些行业大多是资金投入多、技术含量高、管理难度大的行业,广东民营经济一时也难以介入。
三是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求优先发展关联度大、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随着商务成本的增加和地区间竞争的加剧,广东省迫切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增强全省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而汽车、造船、石化正是关联度大、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行业。
四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而我国沿海优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则成为跨国公司转移产业和生产要素的首选区域。
无论是能源、交通、机场、港口等基础性产业的先行一步,还是造船、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性产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还是承接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的转移,都要求大企业发挥带头和骨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到2005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为8602.4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9.64%,并涌现出深圳华为科技等一批实力雄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型民营企业。但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无论是在规模、资金方面,还是在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在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能够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二)国有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实施主体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一批具有相对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国有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建国以来,广东省先后建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国有大型企业,如建立于1958年的广钢集团,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成为以钢铁为主、多业并举的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建立和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如成立于1991年的深圳能源集团,经过1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到2005年底,集团总资产已达227.91亿元,净资产91.69亿元,发电装机容量582.3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11.98%以上,综合实力位居深圳市第一,连续5年入选中国500强企业。正是因为广东省及广州市、深圳市拥有这样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国有经济才能够在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够推动和引领产业的调整和升级,也才能够吸引跨国公司将产业转移到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安家落户。同时,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批国有大型企业,使得中央所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在广东能够寻找到比较理想的战略合作伙伴。
(三)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做大国有企业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组织保证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情况下,要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同时,注重运用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推动国有企业的联合重组,培育和做大一批国有企业。
以广州为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州市的不少国有大型企业包括钢铁、汽车、石化等行业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一度比较困难,被视为改革和发展的“难点”和“出血点”。面对这种情况,广州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没有采取一些地方实行的“一卖了之”或“靓女先嫁”的做法,而是抓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加速转移的难得机遇,围绕实现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资产和品牌为纽带,对机电、汽车、轻工、钢铁、医药五个板块的国有企业进行重组,组建了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既优化了国有经济结构,又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原广州标致汽车公司重组成广州本田汽车集团后,2000年底即扭亏为盈。依托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广州市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推进国有大型企业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合作,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继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后,又成功实现了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合资。2005年广州市汽车产量达41.4万辆,轿车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汽车产量的快速增加,带动了钢铁、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物流业的发展。广州钢铁企业集团与日本JFE公司合资的年产40万吨轿车用热镀锌板项目,已于2006年1月投产,第二条40万吨热镀锌板生产线和180万吨冷轧项目双方也已经合资确认。通过联合重组既做大做强了一批国有企业,增强了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又提升了广州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加了经济发展后劲。
目前,在汽车制造、能源、生物医药、机械装备、钢铁、商贸旅游等重点行业中,广州市都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大型国有企业。
(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国有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国有经济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广东省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加快了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在组建和培育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全省市县(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总体改制面超过85%,相当一部分市县(区)的改制面超过90%。同时,采取措施使劣势企业全面退出市场。到2005年底,全省共有330户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分流职工37万人。
经过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广东省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幅减少,但国有经济的总体规模、素质和控制力都显著增强。1998年到2005年,广东全省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户数从16501家减少到7936家,减幅达52%,但企业资产总额却从10175亿元增加到12780亿元,增幅为25.6%;企业净资产从3031亿元增加到5005亿元,增幅达65.1%;完成销售收入从4300亿元增加到5500亿元,增幅为27.9%;年实现利润从57.7亿元提高到311.6亿元,增长了4.4倍(注:1998年数据中含南方电网公司,2005年已剔除南方电网公司数据)。
(五)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重要动力和制度保证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国有经济的数量,而且取决于国有经济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而且取决于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十分重视,十六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一手抓民营经济大发展,一手抓国有企业改革深化,2003年、2005年专门召开全省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会议,下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近几年来,广东省在大力扶持骨干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积极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的股份制改革,全省986户大中型企业70%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一些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改革取得突破,其成效已经开始显现。TCL集团通过授权经营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将拥有170多亿元总资产、40多亿元净资产的大型国有企业成功改造成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公司。深圳市对能源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公交集团和食品总公司5家企业通过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努力改变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5家企业的市属国有股权分别下降到75%、55%、60%、60%、和30%。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不仅放大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增强了影响力和带动力,而且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深圳市水务集团产权改革后,经营机制迅速改善,竞争能力迅速增强。
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广东省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体制和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国有资产出资人不到位的状况明显改变。新组建的省、市国资委加大了制度建设、规范改制、考核分配、财务监管和自主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了国有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国有企业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从对广东省国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三点:第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其次,我国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建设的进程,决定了国有经济的总量在今后一个时期还会继续增加,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继续下降。最后,只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增强活力、壮大规模,国有经济包括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要和关键行业能够也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国有经济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广东省围绕搞好国有经济采取的措施和做法,是在认真分析国有经济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省情及各市县实际作出的,总的来看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需要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广东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是部分国有经济仍然分布在不具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领域和行业。从广州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第一批企业名单看,部分企业(如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公司、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公司、广州百货集团公司、广州友谊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等)所处的行业和领域并不属于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行业和领域,而市(地)县级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散”、“弱”的局面,这一点从茂名市划转给国有资产贸易公司的企业名单中可以看出,五金、纺织、商业零售、外贸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占绝大部分,茂名市属的国有经济规模小而弱,在其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极小。
二是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据广东省委研究室和广东省经贸委提供的材料,2002年广东省属22户企业中,粤电集团、广电集团、交通集团、航运集团和韶钢集团5户企业实现的利润占省属企业利润总额的92%。这些企业都属于基础性行业,其余17户相当一部分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其中,11户微利企业实现利润只占8%,还有6户企业总体亏损。这种状况目前并无明显改变。据广东省国资委提供的材料,到2006年8月,广东省属22户企业中,粤电集团、粤港控股、交通集团、航运集团、广晟公司和广业公司6家企业实现利润占省属企业利润总额的86%,其余16户企业中,10户微利,5户总体亏损。
三是国有大型企业还不够强大。据广东省分析,2002年,广东省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的50户工业龙头企业,户均营业收入仅为当年世界500强户均销售收入的2%,广东省最大的制造业企业TCL集团,年销售收入约320亿元,仅为当年世界500强最后一名的索迪斯联合公司年销售收入的37%。
综上所述,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仍然是广东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下一阶段,广东省准备以省属和广州、深圳大型企业为重点,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主攻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资源、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钢铁、石化、医药、重大装备制造业等重要产业,食品、饮料等优势传统产业以及新兴战略性产业集中。
(二)地方各级政府应从实际出发明确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行业和领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中央的这一要求是就全国而言的,对地方也具有指导意义,但具体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市县之间,由于国有经济的数量和结构不同,国有企业的规模和素质不同,国有经济特别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行业和领域就会有所不同。
从调查看,国有经济在广东的分布很不均衡。从市与市之间来看,2005年,广东省国有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的有省属和广州、深圳两市,三者国有资产总额占全省的75.6%,其中,省属3952亿元,占30.9%;广州3603亿元,占28.2%;深圳2109亿元,占16.5%。超过百亿元的有佛山市、惠州市、江门市、珠海市、肇庆市、汕头市、湛江市和中山市。这8个市加上省属和广州、深圳两市,国有资产总额占全省的96.5%,其他11个市的国有资产总额只占全省的3.5%。
从广东的各级政府来看,国有资产主要分布在省级政府层面和广州、深圳两个区域中心层面,即使是广州、深圳两个城市,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和发挥主导作用的行业和领域也不一样。据广东省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广东全省国有经济约占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而据深圳市2003年调查,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只占24%,加上其他公有经济也只占市经济总量的26%;广州市2005年国有经济和其他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例为52%。茂名市属的国有经济占其经济总量的比例很小,但中石化集团茂名石化公司代表的国有经济却占当地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许多县(市)民营经济已占县域经济总量的80%以上。总的看,行政级别越低的政府,国有经济总量越少,国有企业的规模越小。国有经济在地方各级政府中的数量和所占比重呈现出倒金字塔型。
由于国有经济在省市县和不同市县之间的数量和分布不同,因此,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应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否认中央关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原则对地方的指导意义是错误的,是片面的;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在竞争性领域都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对的,是不合实际的。
(三)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从广东全省情况看,市县区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要快一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力度大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两个滞后”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省属和国有大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相对缓慢。目前,省属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权占90%,国有大型企业改制60%采取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市领导普遍认为,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瓶颈和主要障碍。
一是制约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广度和深度。广东省属企业的资产重组大多采取的是行政划拨方式,重组后的企业集团内部产权和产业联系不紧密,“大而不强、集而不团”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制约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产权结构单一导致缺乏有效的利益制衡,各司其责、相互制衡、运转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难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建立。三是制约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目前,广东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存在着差距过大和平均主义并存的现象,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年薪制、股权、期权制并未建立,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国有大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要动力,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在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既要注意规范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创造精神,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四)重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思想认识和支付成本问题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关系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巩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和推进,也关系到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必须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几年来,广东国有企业改革虽在继续推进,但广东省市领导感到总体上进展不快,部分专家学者评价是“不温不火”。分析其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有些同志对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方向有不同看法,甚至有的认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方向是错误的。二是改革动力不足。一些部门领导担心国有企业改革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不愿改革;一部分企业领导担心改革会失去位置和权力,不愿改革;大部分职工担心改革丢掉饭碗,也不愿改革。有效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取向与利益攸关者的利益不一致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攻坚破难”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三是改革需要支付很高的成本。劣势企业的退出和下岗职工的安置都需要大量资金保障,解决企业办社会和补充社保资金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撑。有效解决改革成本问题,特别是妥善安置和补偿分流下岗人员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和成败。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坚定信心,加大力度。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三位一体”推进改革。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健康有序推进。要通过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更快的发展。
调研组成员:季晓南、温晋平、刘国胜、徐福顺、林文肯、何畏、闫克庆
责任编辑: 陆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