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保健操联合椎间孔电针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患者症状以颈、肩、腰腿痛为主,对其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诸多治疗手段,如电针刺激是其中保守疗法之一,其疗效已得到普遍认可[2];另外腰椎间盘突出均不同程度与腰部肌力下降、腰椎失稳等因素有关,而针对脊柱及相关肌群进行强化训练对慢性腰椎病具有预防及康复作用,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3].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联合采用脊柱保健操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 对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和鼻饲胃管(NGT)两种不同胃肠营养方式下吞咽康复训练疗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接受PEG胃肠营养者设为PEG组,入组一例PEG组后,同时随机配对入选一例接受NGT胃肠营养者设为NGT组,每组分别入选10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为期12周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入选时及入选后8周和12周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评定2组患者
脑卒中是一组以突然起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下肢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如何更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下肢功能是现阶段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1].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我院康复针灸推拿科采用运动想象和常规康复训练结合麦粒灸井穴治疗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期刊
《神经康复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的重点课程之一,是康复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神经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及临床实践能力.如何针对康复医学的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理论简明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康复医学教育工作
期刊
目前大约有30% ~ 36%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遗留有上肢功能障碍[1-2],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进行刺激以促进神经、肌肉反应能力的一种常用易化技术[3].大量文献报道已证明针刺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PNF技术也可以恢复患者运动
期刊
目的 观察认知功能训练对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认知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分别采用汉诺塔(TOH)测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及Sroop-3测试对2组患者执行功能情况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FMA)、
目的 观察电针对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盲法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及肠内营养(EN)实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分为电针组及常规组.2组患者均采用盲法插入鼻空肠管,电针组患者同时辅以电针刺激足三里、合谷等穴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鼻空肠管推进距离、插管24 h和72 h时置管成功率、EN热量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电针组患者鼻空肠管在插管第24、48及72小时时的推进距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HICH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1组42例和对照2组40例,3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微创血肿清除术和系统康复训练,对照1组增加微创血肿清除术和自行康复锻炼,对照2组增加内科保守治疗和系统康复训练.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评价肢体运动功能
目的 检测痉挛型脑瘫患儿躯干稳定性控制功能,并对其视觉代偿以及躯干平衡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共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及正常同龄儿童各20例,分别纳入脑瘫组及对照组.采用意大利产PK254P型平衡仪对上述入选对象进行检测,分别检测其在睁眼及闭眼状态下的躯干稳定性参数,包括躯干平均压力中心(COP)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平均运动速度、位移标准差、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及对称性等,睁眼及闭眼平衡检测时间均为3
目的 研究不同治疗参数的660 nm红光照射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成年SD雄性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1、2、3、4组,每组9只.采用钳压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治疗1、2、3、4组分别采用不同参数(不同的功率密度和照射时间)的660 nm红光照射损伤部位,每日1次,连续治疗21d.5组大鼠均于术前和术后第7、14、21天进行神经电生理测定,测定其坐骨神经复合
目的 研究等速测试系统评定膝关节位置觉的重复测试信度和不同测试者间测试信度.方法 应用Biodex System 3型等速系统测试16例健康志愿者双侧膝关节位置觉(采用被动角度重建测试法),选择屈膝30°、45°和60°为目标角度,记录受试者实际角度与目标角度间的差值绝对值(误差角).由2名测试者负责重复测试和不同测试者间重复测试,前、后2次测试中间间隔3d.结果 受试者屈膝30°、45°和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