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腔电刺激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中的应用——从基础实验到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并发症,预后差且治疗方法有限。因此,将神经刺激的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重点介绍咽腔电刺激(pharyng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S)技术在人类吞咽运动系统中的治疗应用,阐明咽腔电刺激调控吞咽功能的机制,通过大量研究结果证明该刺激能够增加咽部运动皮质的兴奋性,该技术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也可窥见一斑。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咽腔电刺激技术是一种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神经调控干预手段,但仍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以便充分地探索其潜在用途。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腰椎牵引、功能训练、卧床休息和中药熏洗治疗等综合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JOA)和疼痛程度(VAS)进行评估,疗效评价于治疗后进行,并对2组随
目的观察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瘫患儿足外翻的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36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无持续被动运动(NCPM)组和CPM组,每组12例(24只足)。NCPM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家庭康复治疗,CPM组在NCPM组的基础上增加CPM治疗,对照组暂只进行家庭康复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CPM组及NCPM组前20日行院内综合康复治疗,所有的项目均为每日1次,后10日行家庭
目的利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定性、定量分析大脑皮质卒中后吞咽困难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吞咽的病理生理特征。方法选取大脑皮质卒中后吞咽困难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入选的大脑皮质卒中后认知功能正常的吞咽障碍患者16例和无吞咽障碍的健康中老年人分别设为非认知障碍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集3组受试者吞咽5 ml中稠度流质食物的VFSS,定性观察拒绝进食、张口困难、口腔闭合不全、口腔残留、咽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多奈哌齐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P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rTMS+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假磁刺激+多奈哌齐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行为记忆量表(RBMT)及改良Ba
吞咽功能障碍可较大程度影响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更能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积极开展相关的临床评估及治疗尤为关键和迫切。本文就国内外早产儿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揿针埋针疗法治疗颈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接诊编号的单双数随机选取颈背MPS患者162例,尾数为单数的纳入观察组,尾数为双数的纳入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因12例患者未按预期完成治疗,6例患者未完成随访,最终纳入研究144例,其中观察组78例,对照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频率5.0 Hz,能量180 mJ,对标识的痛点滑动冲击1000次),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0%~80%存活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日常活动执行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最大限度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应在临床救助同时,积极开展早期康复。镜像疗法是脑卒中早期康复常见治疗手段之一,可有效减少废用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生,促进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注意力、记忆力等脑高级功能。本研究旨在综述镜像疗法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脑卒中早期康复干预提
目的运用高分辨率食管固态测压(HRM)技术评价脑干卒中患者食管期的吞咽动力学特征。方法纳入因脑干卒中住院行康复治疗的患者18例及健康受试者10例,2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无明显差异。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对UES静息压、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完整松弛压、食管远端收缩积分、远段收缩延迟时间以及无效蠕动百分比进行分析,并根据芝加哥标准第3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