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顺德区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为突破口,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语数英三科的教学目标校本化体系,编制了《勒流梁季彝纪念学校语文教学目标校本化指南》。继而立项了顺德区“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实践研究》,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探索高效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在参考了单元整体教学之父李怀源老师的著作《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创建艺术》后,我们发现该书中一些关于低年级识字单元教学的策略并不符合本校学情。本文主要阐述了我校一年级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探索出适用于我校低年级学生的高效的单元整体识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识字教学;识字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意愿”,还要求学生能“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一学段规定的识字总量占小学阶段识字总量近一半。而新编的部编教材仅一年级上册教材就要求认识350个汉字。可见,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作为识字、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其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尤为重要。
学校逐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各科教学目标校本化体系,并旨在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探索高效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然而,在现有可供参考的单元整体教学案例中,却见不少为了达到“整体”和“高效”的目的,把整个单元的生字集中起来教,一节课的识字量相当大,虽然实现了“整体”的假设,却不符合低年级一般学生的认知规律,识字效能不高。因此,我校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着力开展了识字教策略研究。力求打破单元具象化“整体”的桎梏,重构单元设计结构性上的“整体”,探索低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识字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单元“学习金钥匙”,指导掌握识字方法,一单元一所得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中发现,所谓的“单元整体”并非狭义的指一个独立单元内知识体系重构和通过教学落实的整体化过程,而是在教学实践中树立整体的意识,不但关注单元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单元目标落实的整体性,而且站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体系——即“大语文”的视角上,解读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单元教学策略和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汉字的识记、书写尤为重要,而方法的指导更是重中之重。
部编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是该册教材第二个集中识字的单元,由儿歌《动物儿歌》、《操场上》,和韵文《古对今》、《人之初》等4篇课文组成,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识字教学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根据该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我们把难点确定为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逐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一个字的部首大多跟這个字的意思有关,有相同偏旁的字,大多数读音相同或相近等,并尝试在该单元的学习中实践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这把“学习金钥匙”,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温故知新,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汉字的魅力、识字的乐趣。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体布局单元教学,提升识字效能
根据认知的一般规律,识字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复现”,也就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因此,我们在单元整体设计的时候,要对单元识字任务进行统整,对要认识的字进行了梳理、整合,采用生字再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构字规律,从被动识字到自主识字慢慢发展。
1.利用“学习单”,任务驱动,初见生字
设计学习单,给学生学习提供有明确的导向,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和学习方法“学习金钥匙”的指引下预习和学习。以一年级为例,我们根据概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包含“我会认字”、“我会读书”、“我会写字”、“我会写句子”、“日积月累”和“拓展阅读”等板块内容的学习单,其中“我会认字”和“我会读书”两个板块是预习时要求学生完成的。旨在让学生通过预习时初学生字,对生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利用单元导读课,明确学习目标,初识生字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并让学生感知单元学习的内容,在单元整体实施的开端,我们设计了单元导读课,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导向、导趣、导学、导读、导行,较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愿望,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具体学习任务。而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在单元导读课还特意安排了单元整体识字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梳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明确了学习任务,并根据结构、部首的不同给本单元的生字词分类,藉此再次接触本单元的生字,为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打下基础。
3.归类集中识字,感受构字特点,掌握生字
到了具体的课文学习时,我们采取随文分类集中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形声字构字的一般规律。以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该单元重点学习“扌”和“”两个部首的生字,并以此为例,让学生了解形声字及其构字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借助观察图画、做动作等,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儿歌随文识字,让学生识记字音、字形,感知字义,体会汉字表意的功能,了解形声字的偏旁往往表示这个字的含义。为进一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做好铺垫。
4.随文理解字义,读写结合,巩固识字
脱离文本的单个字识字往往是低效的,要让学生借助词句、文段理解字义,识字才更扎实和高效。因此,我们尝试挖掘单元中不同文本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采用一文带一文的方式,循环识字,增大生字复现的机会,并充分借助文本引导理解,加深认识。另外,还十分注重写字教学,把写字教学任务有机地渗透到单元的各课教学中,分散难点,循序渐进,注重字形结构和重点笔画的指导,进一步巩固识字。
5.综合性学习,举一反三,扩展识字量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并以此提升识字能力,真正做到“一单元一所得”,我们借助教材中“我的发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熟读“吃、叫、吹、咬”,“提、拔、捉、拍”和“跑、跳、踢、踩”三组生字,并模仿课文中泡泡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再拓展延伸,让他们翻翻识字表,再说出一组同偏旁的字,如虫字旁、月字旁等的字,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同一个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内容的构字规律。并借助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温儒敏主编),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8
[2]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G].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32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识字教学;识字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意愿”,还要求学生能“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一学段规定的识字总量占小学阶段识字总量近一半。而新编的部编教材仅一年级上册教材就要求认识350个汉字。可见,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作为识字、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其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尤为重要。
学校逐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各科教学目标校本化体系,并旨在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探索高效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然而,在现有可供参考的单元整体教学案例中,却见不少为了达到“整体”和“高效”的目的,把整个单元的生字集中起来教,一节课的识字量相当大,虽然实现了“整体”的假设,却不符合低年级一般学生的认知规律,识字效能不高。因此,我校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着力开展了识字教策略研究。力求打破单元具象化“整体”的桎梏,重构单元设计结构性上的“整体”,探索低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识字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单元“学习金钥匙”,指导掌握识字方法,一单元一所得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中发现,所谓的“单元整体”并非狭义的指一个独立单元内知识体系重构和通过教学落实的整体化过程,而是在教学实践中树立整体的意识,不但关注单元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单元目标落实的整体性,而且站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体系——即“大语文”的视角上,解读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单元教学策略和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汉字的识记、书写尤为重要,而方法的指导更是重中之重。
部编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是该册教材第二个集中识字的单元,由儿歌《动物儿歌》、《操场上》,和韵文《古对今》、《人之初》等4篇课文组成,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识字教学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根据该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我们把难点确定为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逐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一个字的部首大多跟這个字的意思有关,有相同偏旁的字,大多数读音相同或相近等,并尝试在该单元的学习中实践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这把“学习金钥匙”,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温故知新,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汉字的魅力、识字的乐趣。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体布局单元教学,提升识字效能
根据认知的一般规律,识字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复现”,也就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因此,我们在单元整体设计的时候,要对单元识字任务进行统整,对要认识的字进行了梳理、整合,采用生字再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构字规律,从被动识字到自主识字慢慢发展。
1.利用“学习单”,任务驱动,初见生字
设计学习单,给学生学习提供有明确的导向,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和学习方法“学习金钥匙”的指引下预习和学习。以一年级为例,我们根据概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包含“我会认字”、“我会读书”、“我会写字”、“我会写句子”、“日积月累”和“拓展阅读”等板块内容的学习单,其中“我会认字”和“我会读书”两个板块是预习时要求学生完成的。旨在让学生通过预习时初学生字,对生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利用单元导读课,明确学习目标,初识生字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并让学生感知单元学习的内容,在单元整体实施的开端,我们设计了单元导读课,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导向、导趣、导学、导读、导行,较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愿望,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具体学习任务。而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在单元导读课还特意安排了单元整体识字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梳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明确了学习任务,并根据结构、部首的不同给本单元的生字词分类,藉此再次接触本单元的生字,为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打下基础。
3.归类集中识字,感受构字特点,掌握生字
到了具体的课文学习时,我们采取随文分类集中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形声字构字的一般规律。以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该单元重点学习“扌”和“”两个部首的生字,并以此为例,让学生了解形声字及其构字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借助观察图画、做动作等,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儿歌随文识字,让学生识记字音、字形,感知字义,体会汉字表意的功能,了解形声字的偏旁往往表示这个字的含义。为进一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做好铺垫。
4.随文理解字义,读写结合,巩固识字
脱离文本的单个字识字往往是低效的,要让学生借助词句、文段理解字义,识字才更扎实和高效。因此,我们尝试挖掘单元中不同文本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采用一文带一文的方式,循环识字,增大生字复现的机会,并充分借助文本引导理解,加深认识。另外,还十分注重写字教学,把写字教学任务有机地渗透到单元的各课教学中,分散难点,循序渐进,注重字形结构和重点笔画的指导,进一步巩固识字。
5.综合性学习,举一反三,扩展识字量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并以此提升识字能力,真正做到“一单元一所得”,我们借助教材中“我的发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熟读“吃、叫、吹、咬”,“提、拔、捉、拍”和“跑、跳、踢、踩”三组生字,并模仿课文中泡泡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再拓展延伸,让他们翻翻识字表,再说出一组同偏旁的字,如虫字旁、月字旁等的字,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同一个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内容的构字规律。并借助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温儒敏主编),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8
[2]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G].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