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行业是我国主要的而经济支撑行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近几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自身的质量。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以及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常规建筑;材料检测;试验;注意问题
近几年,我国大力提倡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并且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节能材料涌入市场,让人眼花缭乱,但是不管材料有多丰富,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保证对材料检测的精准程度,只有检测的准确性得到保障,才能够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通常情况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检测的方式以及检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如何进一步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准确性进行管控是现阶段建筑工程行业工作展开的主要问题[1]。
一、目前建筑工程常用的材料
(一)节能墙体材料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建筑材料开始向节能方向进行发展,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传统高污染的、高耗能的建筑材料,这是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一次技术性的突破。例如,在细集料的选择上以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墙空心砖的使用上都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其中有填充保温材料的夹心砌砖、空心砖蒸压灰砂砖以及混凝土夹心聚苯板等等,这些材料都是在近几年才被发明的。这些材料与传统的材料相比质量较轻,并且对建筑物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二)建筑防水材料
一般情况下,建筑防水材料可以有效的纺织空气中的雨水以及水蒸气等等对建筑进行侵蚀,从而对建筑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加强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建筑物防水的材料现阶段最为常用的有沥青油毡以及建筑防水涂料等等,这些材料已经在建筑工程恒施工的过程中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给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些材料大多质量较轻,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对施工细节进行较为精准的操作,从而全面把握施工的整体质量[2]。
(三)保温材料
在我国,建筑工程保温材料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历史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也在不断的进步。对建筑物采取保暖措施可以有效别的避免热量的流失,尤其对于北方来说,冬季气候寒冷,建筑物的保暖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建筑物都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进行保暖处理,同时这也是成本最低的保暖材料。聚苯乙烯的主要特点就是质量相对较轻,并且孔隙是封闭的,所以导热系数小,渗水性也很低,这些特点都使其具备了良好的保温效果。
二、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与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样品的状态调节
对于样品来说,在实际应用的之前,应该对其状态进行调节,要使试样与温度之间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平衡状态,这是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一种或者多种的操作可以使样品或者试验品的温度与湿度之间达到平衡[3]。
2、导热系数与传热系数的检测
在进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一传热系数进行检测,在对保温材料进行检测的时候,导热系数的控制一定要严格,导热系数是工程材料选择的基本参照数据之一,一旦对导热系数的检测不准确,直接会导致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以及保温效果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导热系数在稳定的传热条件下,1米厚的材料表面的温差大约为1度左右。现阶段较为常用的导热系统检测方法主要是稳态法,这种方法应用的范围很广,这类方法主要有防护热板法、热流计法等等,这几种方法都属于稳态法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常见建筑结构试验应该注意的问题
1、结构的理论对结构试验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通常情况下,新的试验技术,其中包括仪器设备以及试验方法等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揭露或者表达事实,从而提出新的问题,致使新的假说或者新学说出现,这对行业内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任何实践的工程互活动都离不开理论作为依据,只有保证理论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整体质量[4]。
2、结构试验对结构理论的检验作用以及发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近几年,我国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筑工程行业也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随着计算机技术地建筑工程行业的影响,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此项技术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型结构的软件也开始被不断的研发出来,在结构试验的过程总,已经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随着大型结构分析软件的不断开发,结构的试验已经不再是研究和发展结构理论的唯一途径了,在实际工作展开的时候,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人员对结构试验的重要性产生了质疑,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甚至有工作人员认为试验无妨大碍,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预先的试验,也不会对最终的建筑工程质量造成怎样的影响,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首先,从结构试验任务的角度來看,它与解决新型结构的设计问题以及大型复杂结构理论计算问题是有密切关系的,具体体现在结构物或者是试验的对象身上,当使用仪器设备作为工具的时候,应该对试验过程中其它因素造成的影响进行考虑,从结构的强度以及刚度等多个方面对其稳定性以及抗裂性进行把控[5]。
三、提升建筑材料检测质量以及结构试验质量的建议
(一)提升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建议
首先,建筑材料的检测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这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在实际工作展开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里应该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保证检测的精准性才能保证建筑物最终的质量。在对抗裂增强材料的耐碱性进行检测时,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加入所处的环境偏碱性,就要重点对材料的耐碱能力进行检测,从而保证后期建筑施工的进程不受到影响。其次,在对粘结固定材料进行检测的时候,应该注意对此类材料的作用进行精准分析,要将绝热材料层以及防护层固定在墙体上,并且要注意对此类材料的耐久性以及安全性做出判断。在对现场传热系统进行传热系数测定的时候,要注意对周期性以及温度差进行精准判断,从而使其达到使用的标准。
(二)提升结构试验质量的建议
在进行结构试验的设计中,应该反复对试验的细节进行推敲,并且要充分了解本项目试验研究或者生产检定的任务目标。通常来说,结构试验的各个环节都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并且每个环节又都是互相制约的,各个环节之间并没有较为明显的交接,所以在进行结构试验的时候应该对尺寸进行精准的把握,要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使实验的质量得到保证。
结束语
现阶段,建筑工程行业不断的发展,材料检测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先进,节能环保是国家的战略政策,那么要对产品进行检测,通过合法的检测控制材料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升相关专业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梅香.探讨部份常规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21).
[2]黄梅香.探讨部份常规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6(22).
[3]王汝成.建筑用钢材常规检测问题分析[J].大陆桥视野,2016,20(16):84.
[4]张伟文.建筑材料常规检测项目及试验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24).
[5]郝芝蓉.分析建筑用钢材常规检测问题[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9(9):184-184.
(作者身份证号码:320223197108175737)
关键词:常规建筑;材料检测;试验;注意问题
近几年,我国大力提倡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并且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节能材料涌入市场,让人眼花缭乱,但是不管材料有多丰富,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保证对材料检测的精准程度,只有检测的准确性得到保障,才能够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通常情况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检测的方式以及检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如何进一步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准确性进行管控是现阶段建筑工程行业工作展开的主要问题[1]。
一、目前建筑工程常用的材料
(一)节能墙体材料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建筑材料开始向节能方向进行发展,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传统高污染的、高耗能的建筑材料,这是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一次技术性的突破。例如,在细集料的选择上以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墙空心砖的使用上都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其中有填充保温材料的夹心砌砖、空心砖蒸压灰砂砖以及混凝土夹心聚苯板等等,这些材料都是在近几年才被发明的。这些材料与传统的材料相比质量较轻,并且对建筑物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二)建筑防水材料
一般情况下,建筑防水材料可以有效的纺织空气中的雨水以及水蒸气等等对建筑进行侵蚀,从而对建筑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加强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建筑物防水的材料现阶段最为常用的有沥青油毡以及建筑防水涂料等等,这些材料已经在建筑工程恒施工的过程中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给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些材料大多质量较轻,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对施工细节进行较为精准的操作,从而全面把握施工的整体质量[2]。
(三)保温材料
在我国,建筑工程保温材料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历史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也在不断的进步。对建筑物采取保暖措施可以有效别的避免热量的流失,尤其对于北方来说,冬季气候寒冷,建筑物的保暖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建筑物都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进行保暖处理,同时这也是成本最低的保暖材料。聚苯乙烯的主要特点就是质量相对较轻,并且孔隙是封闭的,所以导热系数小,渗水性也很低,这些特点都使其具备了良好的保温效果。
二、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与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样品的状态调节
对于样品来说,在实际应用的之前,应该对其状态进行调节,要使试样与温度之间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平衡状态,这是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一种或者多种的操作可以使样品或者试验品的温度与湿度之间达到平衡[3]。
2、导热系数与传热系数的检测
在进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一传热系数进行检测,在对保温材料进行检测的时候,导热系数的控制一定要严格,导热系数是工程材料选择的基本参照数据之一,一旦对导热系数的检测不准确,直接会导致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以及保温效果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导热系数在稳定的传热条件下,1米厚的材料表面的温差大约为1度左右。现阶段较为常用的导热系统检测方法主要是稳态法,这种方法应用的范围很广,这类方法主要有防护热板法、热流计法等等,这几种方法都属于稳态法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常见建筑结构试验应该注意的问题
1、结构的理论对结构试验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通常情况下,新的试验技术,其中包括仪器设备以及试验方法等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揭露或者表达事实,从而提出新的问题,致使新的假说或者新学说出现,这对行业内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任何实践的工程互活动都离不开理论作为依据,只有保证理论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整体质量[4]。
2、结构试验对结构理论的检验作用以及发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近几年,我国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筑工程行业也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随着计算机技术地建筑工程行业的影响,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此项技术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型结构的软件也开始被不断的研发出来,在结构试验的过程总,已经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随着大型结构分析软件的不断开发,结构的试验已经不再是研究和发展结构理论的唯一途径了,在实际工作展开的时候,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人员对结构试验的重要性产生了质疑,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甚至有工作人员认为试验无妨大碍,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预先的试验,也不会对最终的建筑工程质量造成怎样的影响,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首先,从结构试验任务的角度來看,它与解决新型结构的设计问题以及大型复杂结构理论计算问题是有密切关系的,具体体现在结构物或者是试验的对象身上,当使用仪器设备作为工具的时候,应该对试验过程中其它因素造成的影响进行考虑,从结构的强度以及刚度等多个方面对其稳定性以及抗裂性进行把控[5]。
三、提升建筑材料检测质量以及结构试验质量的建议
(一)提升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建议
首先,建筑材料的检测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这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在实际工作展开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里应该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保证检测的精准性才能保证建筑物最终的质量。在对抗裂增强材料的耐碱性进行检测时,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加入所处的环境偏碱性,就要重点对材料的耐碱能力进行检测,从而保证后期建筑施工的进程不受到影响。其次,在对粘结固定材料进行检测的时候,应该注意对此类材料的作用进行精准分析,要将绝热材料层以及防护层固定在墙体上,并且要注意对此类材料的耐久性以及安全性做出判断。在对现场传热系统进行传热系数测定的时候,要注意对周期性以及温度差进行精准判断,从而使其达到使用的标准。
(二)提升结构试验质量的建议
在进行结构试验的设计中,应该反复对试验的细节进行推敲,并且要充分了解本项目试验研究或者生产检定的任务目标。通常来说,结构试验的各个环节都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并且每个环节又都是互相制约的,各个环节之间并没有较为明显的交接,所以在进行结构试验的时候应该对尺寸进行精准的把握,要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使实验的质量得到保证。
结束语
现阶段,建筑工程行业不断的发展,材料检测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先进,节能环保是国家的战略政策,那么要对产品进行检测,通过合法的检测控制材料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升相关专业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梅香.探讨部份常规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21).
[2]黄梅香.探讨部份常规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6(22).
[3]王汝成.建筑用钢材常规检测问题分析[J].大陆桥视野,2016,20(16):84.
[4]张伟文.建筑材料常规检测项目及试验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24).
[5]郝芝蓉.分析建筑用钢材常规检测问题[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9(9):184-184.
(作者身份证号码:32022319710817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