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体育生活化在全国还刚刚起步;本文从历史、经济、文化等角度探析了体育生活化在我国开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及不利因素;阐述和揭示了体育生活化的选择不能有固定的模式或带有强制性;其目标的确定应多样性。
关键词:生活方式;体育生活化;选择;目标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断提高和改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引起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对社会生活方式有了新的思考。于是人们迫切在寻觅一种能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同时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享受和发展的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特殊的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融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为陷入文化危机的人类寻找一个安宁的家园,使陷入现代生活冲突与困境中的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体育生活方式也就是经常性的体育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体育生活化引起和规定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也制约和决定着人们生活享受、生活发展的质和量。体育生活化昭示出新的生存价值标准,给人们以美好的生活意境和启示,唤起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潜意识中已经存在的生存本能的原始冲动和对体育的需求和情感。体育生活化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又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享受,还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发展。我们应该加速体育向现代生活渗透,促进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体育生活化成为一种自觉和理性的进程。然而,由于体育生活化本身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认识、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我国还刚刚被人们所认识,所以有必要对之进行具体、细致、深刻的探析。
一、体育生活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的进步创造了物质财富,它改变了生活方式,使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身体活动更为减少。同时,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工作进程都会逐步发展到尽力追求高效率,以免被社会淘汰和否定,这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所以,当我们尽情享受现代文明之果时,“现代文明病”(如缺少体力活动所至的肌肉无力、肥胖和伴随而来的各种心血管病、代谢病以及由于生活变化速率过快、工作生活节奏过紧而造成的心理压抑与精神过度紧张等等)却悄然而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据有关调查表明,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民众关心的首要问题,这种认识实质上是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形成的一种社会共识。体育原本就产生于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必然服务于生活,体育运动在关照、监控人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特殊护佑作用是其它活动不可替代的。联合国宪章也谈到“体育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而体育生活化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这是一种深刻的理论觉醒,它的价值意义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们健康的身体素质,克服紧张、压抑、焦虑等生理、心理障碍,提高各种适应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新的社会关系。
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生活化的出现标志着一种社会文化的创建,代表了一种国际性的生活标准和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我国已飞快进入“现代文明病”的高发期,提高健康水平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显而易见,体育生活化在我国更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体育生活化的选择
人类的生活,本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是一个内含着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目的性活动的概念。在生活方式选择面前,由于中国是一个经历了较长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的文明古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风俗、处世和处事的惯性特征及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而现时,人们的经济收入差距较大,在物质、文化、权力、生活方式上的区别也越来越明显,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人们的生活行为和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同时我国人民对体育的理念、价值等认识起点尚低,因此,仍有不少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存在着迷惘和困惑。我们应加强对文明生活方式的宣传和导向,使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体育生活化逐步认可而作出优化的选择。
让体育回归大众,让体育回归生活,已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潮流。体育生活化的提出,首先源于人们的需要,体育需要驱动着人们自主能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就是一个新生活创造过程,使人们在一种自在自发的生活状态进入一种自由自觉和创造性的生活状态。同时,体育生活化对于达到小康阶段的人们的生活享受和发展的目标有较高的有效性和独特的功效。把体育变为现代人内心深处的需要,对体育进入生活有个明确的认知,同时政府和各团体为体育生活化培植适宜的土壤,这样,无疑体育生活化必然会为大众所接纳和选择。
在现代社会,健康已成为公民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同时体育参与也视为现代社会人权的组成部分。联合国宪章提出:“每个人具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为充分发展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为充分发展其个性所必需的。”体育生活化使现代人体内能量库存得到释放。使现代人的心理疾患得到监控。使现代人生活方式得到调理。使“亚健康”状态得到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的治疗。体育生活化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应伴随人的一生,即终身体育。同时。人的需要是递进的。对体育需要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这给体育生活化注入不同的动力。这些都确定了体育生活化目标的多样性:现代健身(如长走、慢跑、游泳、登山、骑自行车、划船、上台阶、有氧操)、休闲、医疗、交往、渲泄等等。
三、影响体育生活化的不利因素
由于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体育生活化不单单是横切面上的“人人参加健身”,而是横切面纵切面上的“人人何时何地都在健身”,即一辈子都在健身。不能用简单的,甚至浪漫的情调看待体育生活化。目前一部分群体对自己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生活化的价值意义缺乏理性认识,这阻碍了体育生活化的深入发展。缺乏从事监控、指导体育生活化的体育指导员,也是影响体育生活的不利因素。体育教师对运动技术教学、训练、竞赛得心应手,但如何指导人们进行“现代健身”,不知从何着手。目前普通高校健身课基本上没有开设,甚至连许多体育院校也未开设“现代健身”专业课,因此,体育生活化得不到及时的科学指导,缺少更有趣、更科学的内容,运动负荷得不到监督,组织和经费也得不到支持和保障。这些使体育生活化健康的发展和应达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受到影响。
四、结语和建议
体育生活化的出现,标志着一种社会文化的创建,它反映了一种个体成员新人格的塑造,它代表了一种国际性生活标准和趋势。同时,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活方式;体育生活化;选择;目标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断提高和改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引起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对社会生活方式有了新的思考。于是人们迫切在寻觅一种能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同时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享受和发展的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特殊的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融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为陷入文化危机的人类寻找一个安宁的家园,使陷入现代生活冲突与困境中的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体育生活方式也就是经常性的体育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体育生活化引起和规定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也制约和决定着人们生活享受、生活发展的质和量。体育生活化昭示出新的生存价值标准,给人们以美好的生活意境和启示,唤起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潜意识中已经存在的生存本能的原始冲动和对体育的需求和情感。体育生活化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又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享受,还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发展。我们应该加速体育向现代生活渗透,促进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体育生活化成为一种自觉和理性的进程。然而,由于体育生活化本身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认识、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我国还刚刚被人们所认识,所以有必要对之进行具体、细致、深刻的探析。
一、体育生活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的进步创造了物质财富,它改变了生活方式,使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身体活动更为减少。同时,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工作进程都会逐步发展到尽力追求高效率,以免被社会淘汰和否定,这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所以,当我们尽情享受现代文明之果时,“现代文明病”(如缺少体力活动所至的肌肉无力、肥胖和伴随而来的各种心血管病、代谢病以及由于生活变化速率过快、工作生活节奏过紧而造成的心理压抑与精神过度紧张等等)却悄然而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据有关调查表明,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民众关心的首要问题,这种认识实质上是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形成的一种社会共识。体育原本就产生于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必然服务于生活,体育运动在关照、监控人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特殊护佑作用是其它活动不可替代的。联合国宪章也谈到“体育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而体育生活化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这是一种深刻的理论觉醒,它的价值意义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们健康的身体素质,克服紧张、压抑、焦虑等生理、心理障碍,提高各种适应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新的社会关系。
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生活化的出现标志着一种社会文化的创建,代表了一种国际性的生活标准和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我国已飞快进入“现代文明病”的高发期,提高健康水平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显而易见,体育生活化在我国更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体育生活化的选择
人类的生活,本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是一个内含着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目的性活动的概念。在生活方式选择面前,由于中国是一个经历了较长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的文明古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风俗、处世和处事的惯性特征及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而现时,人们的经济收入差距较大,在物质、文化、权力、生活方式上的区别也越来越明显,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人们的生活行为和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同时我国人民对体育的理念、价值等认识起点尚低,因此,仍有不少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存在着迷惘和困惑。我们应加强对文明生活方式的宣传和导向,使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体育生活化逐步认可而作出优化的选择。
让体育回归大众,让体育回归生活,已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潮流。体育生活化的提出,首先源于人们的需要,体育需要驱动着人们自主能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就是一个新生活创造过程,使人们在一种自在自发的生活状态进入一种自由自觉和创造性的生活状态。同时,体育生活化对于达到小康阶段的人们的生活享受和发展的目标有较高的有效性和独特的功效。把体育变为现代人内心深处的需要,对体育进入生活有个明确的认知,同时政府和各团体为体育生活化培植适宜的土壤,这样,无疑体育生活化必然会为大众所接纳和选择。
在现代社会,健康已成为公民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同时体育参与也视为现代社会人权的组成部分。联合国宪章提出:“每个人具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为充分发展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为充分发展其个性所必需的。”体育生活化使现代人体内能量库存得到释放。使现代人的心理疾患得到监控。使现代人生活方式得到调理。使“亚健康”状态得到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的治疗。体育生活化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应伴随人的一生,即终身体育。同时。人的需要是递进的。对体育需要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这给体育生活化注入不同的动力。这些都确定了体育生活化目标的多样性:现代健身(如长走、慢跑、游泳、登山、骑自行车、划船、上台阶、有氧操)、休闲、医疗、交往、渲泄等等。
三、影响体育生活化的不利因素
由于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体育生活化不单单是横切面上的“人人参加健身”,而是横切面纵切面上的“人人何时何地都在健身”,即一辈子都在健身。不能用简单的,甚至浪漫的情调看待体育生活化。目前一部分群体对自己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生活化的价值意义缺乏理性认识,这阻碍了体育生活化的深入发展。缺乏从事监控、指导体育生活化的体育指导员,也是影响体育生活的不利因素。体育教师对运动技术教学、训练、竞赛得心应手,但如何指导人们进行“现代健身”,不知从何着手。目前普通高校健身课基本上没有开设,甚至连许多体育院校也未开设“现代健身”专业课,因此,体育生活化得不到及时的科学指导,缺少更有趣、更科学的内容,运动负荷得不到监督,组织和经费也得不到支持和保障。这些使体育生活化健康的发展和应达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受到影响。
四、结语和建议
体育生活化的出现,标志着一种社会文化的创建,它反映了一种个体成员新人格的塑造,它代表了一种国际性生活标准和趋势。同时,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