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夏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皖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常发的病虫草害,从玉米拌种、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着手,选用新型药剂,优化植保技术在玉米生长期的应用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玉米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应用植保技术的示范田比常规防治田、空白对照田的苗情好,病虫草害明显减轻,产量增幅明显。
  关键词:玉米;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73-03
  Abstract:Focusing the main disease pest and weeds during maize growth period in the north of Anhui Province,the novel pesticide and plant protection techniques were optimized at seed dressing,sowing and harvest stages to maximally reduce the loss caused by disease pest and weed.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field were better in seedling growth,disease pest and weed damages and yield increased obviously than that with routine control field and blank control field.
  Key words:Maize;Disease pest and weed;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玉米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100万hm2,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耕作制度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皖北地区玉米病虫草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探求皖北地区玉米全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对增产效果的影响,2014年笔者开展了不同药剂处理防治效果试验,系统研究了全套技术方案,为促进全省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示范安排在安徽省宿州市开发区紫芦湖农场试验田内,土壤为砂姜黑土,肥力中上等,pH值7.2。夏玉米种植品种为东911,购于安徽绿丹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月12日用单粒播种机播种,播种量1.5kg/667m2,株距30cm,行距60cm,设计密度为3 700株/667m2。播种时施氮磷钾复合肥25kg/667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处理面积为667m2,不设重复,全试验示范区净面积3 335m2。各处理采用的具体技术措施见表1[1-2,4]。
  1.3 试验示范观察及调查方法
  1.3.1出苗率调查 种子出苗7d后,在每个处理区选取3个20m2大小的区域进行出苗情况调查,计算出苗率,取平均值作为本处理的出苗率。
  1.3.2 除草情况调查 在喷施除草剂后14d调查除草效果。具体调查方法为:每个处理区域选取3个点,每个点1m2,调查田间杂草密度,确定除草效果。
  1.3.3 防虫效果调查 在灌浆初期每个处理区域内选取3个点调查活虫数及被害株数,每个点选取30个单株。收获期各处理示范区随机选取30个玉米穗调查每个处理区域的虫穗率。
  1.3.4 防病效果调查 在灌浆初期每个处理区域内选取3个点调查病株率,每个点选取30个单株[1,3]。
  1.3.5 产量测定 定苗时在每个处理区域中选择土壤肥力一致、生长均匀的4行10m长区域,作为最终的产量测定区。具体计产方法:收获测产区每行的第5、10、15个果穗作考种样本,称样品鲜穗重;12穗样品风干后脱粒并称粒重,记为样品干粒重(统一折成14%含水量)。统计4行10m长收获果穗数,加上12个样品穗记为收获穗数。收获后在田间即刻称量4行所有收获果穗重,并记录4行鲜穗重。根据样品干粒重和鲜穗重计算干鲜比,继而测算出全区干籽粒重,据此折算出单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播种出苗后7d田间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结果显示,各药剂处理区平均出苗率分别为88.69%、78.08%、77.74%、90.07%,均低于空白对照区的93.15%,说明药剂拌种对玉米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2 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比较 7月10日田间观察各处理的除草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处理2、3、4苗后除草效果非常好,田间杂草密度为零,但处理4对玉米有明显药害现象;处理1用金都尔播种后封闭处理的除草效果较差,平均杂草密度(不含自生麦苗)达35株/m2,田间杂草量较多,但与空白对照(196株/m2)相比,杂草密度相对小,且杂草种类也较少。说明播种后利用金都尔封闭除草的效果差,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示范区在播种后一直未有有效降雨,降低了金都尔的封闭除草效果。
  2.3 不同处理对虫害的防效比较 灌浆初期田间调查各药剂处理对虫害的防效,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平均被害株率分别为1.75%、2.13%、2.08%、3.57%,平均100株虫量分别为1.42头、1.67头、1.18头、2.79头,而同期调查空白对照区平均被害株率、百株虫量分别为25.4%和13.5头。收获时调查虫穗率,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为13.7%、8.35%、12.5%、19.43%,远低于空白对照区虫穗率58.3%。说明,新药剂的使用可有效防治玉米虫害,且较常规方法防治虫害有很大的提高。   2.4 不同处理对病害的防效比较 玉米小喇叭口期以前,各处理试验田基本见不到玉米病害发生;进入小喇叭口期后,天气条件对病害发生较为有利,田间多种病害混发,主要病害有锈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纹枯病等。灌浆初期调查结果显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平均病叶率分别为23.17%、23.39%、24.8%、30.4%,且发生程度较轻,防效较好,而空白对照区病叶率高达70.3%,特别是后期的玉米锈病,个别玉米整株布满病菌孢子。说明新型药剂对于玉米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对比常规防治方法相比,也有一定的优势。
  2.5 不同处理对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开花期田间观察各处理区的玉米长势长相。观察发现,药剂处理区玉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病虫害发生也较轻;同期观察空白对照区,玉米植株较弱,茎秆纤细,长势长相明显弱于药剂处理区。成熟后田间取样室内测产[3-4],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药剂处理区单穗粒重、667m2穗数、千粒重均高于空白对照,新技术方案3个处理理论产量分别为628.08kg/667m2、638.73kg/667m2、657.69kg/667m2,常规处理区理论产量为583.66kg/667m2,空白对照区理论产量为418.00kg/667m2,新型药剂处理区较空白对照增产幅度为50.25%~57.34%,较常规处理区增产幅度为7.61%~12.68%,其中处理3增产幅度最高,分别达到了57.34%和12.68%,增产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表明,选择新型药剂在玉米关键生育期有针对性的用药,集成植保技术进行种子处理以及病虫草害的防治,能起到很好的控害效果,同时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特别是在2014年皖北地区玉米整个生育期前期旱情较重,中后期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更为突出。根据本试验结果,提出以下生产建议:(1)如播种期土壤墒情较差,且天气无有效降水,建议玉米田除草剂在出苗后使用;(2)近年各地秸秆禁烧力度不断加大,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大,田间病虫草害的基数随之增加,全生育期控害技术的推广应用更为重要;(3)新技术方案中的处理2和处理3对比常规方法防控病虫草害的优势比较明显,今后可在安徽省北部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尽松,徐荣燕,李瑞花,等.玉米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示范及增产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4(9):53-54.
  [2]马巍,宁艳丽.玉米“一拌三喷”病虫草害全程无公害防控技术示范与效益评估[J].中国植保导刊,2014(6):29-31.
  [3]农业部.GB/T 17980.1~17980.53-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丁丽,仝连芳.不同种子包衣剂防控夏玉米病虫害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7):146-149.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重金属元素对水体和土壤环境日趋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该文采用环境调水法修复小型湖泊重金属污染,检测不同修复时间段内的水体与底泥重金属镉含量,分析在该工艺运行模式下对重金属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通过喷洒生石灰后,水体中镉含量会明显减少;(2)通过调水修复后,水体中镉浓度达到修复目标,湖泊底泥中重金属镉含量经修复后也大幅度减少。说明调水引流修复方法对修复湖泊中水体与底泥污
期刊
摘 要:土地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解决好土地供需矛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经营,才能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充满活力。  关键词:土地;县域经济;利用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1-09-02  县域经济是国
期刊
摘 要:介绍了检疫控制(包括严格执行检疫措施、新柑橘园选址须征询当地植保植检站或植物检疫站意见、建立检疫性和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点,及时抽样送检、切实搞好柑橘溃疡病的封锁控制)、农业防控(包括选用优良抗性砧木品种和无病毒苗木、科学修剪,改善通风条件、及早摘除橘树上大实蝇有虫果、冬、春清园、翻耕、保护利用天敌、加强栽培管理、果实套袋、主干刷白、适期采收)、物理防控(包括灯光诱杀、人工捕杀)、理化诱
期刊
摘 要:蜀鑫1S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2005年经连续5a7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旱稻籼型两系不育系;2013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2011-2014年连续3a在海南省陵水对蜀鑫1S进行连片高产繁殖技术研究,获得了高产、高纯度。该文主要对蜀鑫1S在海南陵水高产、高纯度的繁殖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旱稻;籼型两系不育系;蜀鑫1S;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在环境保护成为时代热点话题的今天,湿地保护也受到了重视。该文采用南沙湿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模型计算(影子工程法、费用支出法、价格替代法、logistic模型)等进行了定量、定性研究,对南沙湿地的经济价值作出一个明确的评估。结果表明,南沙湿地经济价值巨大,推动了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该研究期望能引起各方对南沙湿地等湿地的重视,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沙湿地
期刊
摘 要:采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216份小麦子粒的粗蛋白含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13份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最佳主成分数(Rank)=6,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0.377,决定系数(R2)=96.89。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预测集样品进行预测,结果粗蛋白的预测均方差(RMSEP)=0.950,相对偏差(RSEP,%)=8.40。  关键词:小麦子粒;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粗蛋白
期刊
摘 要:为了摸清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野生植物资源及其物种多样性,在多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乔、灌、草不同层次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点。结果表明:(1)该区植物科的类型较为齐全、种类多,物种多样性较高,草本植物丰富。(2)优势科、属较明显,种数在科、属内分布不均匀。乔木层有5个科含33种,灌木层有2个科含20种,草本层含种数较多的有9科共包含210种,各层分别占其总种数的63%、45%、59%。
期刊
摘 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广德县市面上几种常见药剂对稻纵卷螟防效,以筛选出适合药剂在生产中用于防控稻纵卷叶螟。就速效性而言“6%乙基多杀菌素SC+24%甲氧虫酰肼SC”较其他药剂略强;就持效性而言,“10%阿维·氟酰胺SC”、“20%氟虫苯甲酰胺SC”最好,“5%氯氟氰虫酰胺EC”、“20%氟虫双酰胺WG”、“6%乙基多杀菌素SC+24%甲氧虫酰肼SC”次之,“2.2%甲维盐EC”、“1.8%阿维菌
期刊
摘 要:水稻穗期病害流行会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影响稻米品质。试验选用多菌灵、丙环唑、咪鲜胺及其不同组合在水稻各生育期用药防治穗期病害,结果表明,多菌灵与咪鲜胺按1∶5和2∶4比例的组合在水稻破口前7d防治水稻穗期病害综合效果较好,如遇连阴雨日,可在7d后再施一次。  关键词:水稻;穗期病害;药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79-
期刊
摘 要:该研究以连粳7号、甬优2640、南粳9108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材料,通过毯苗机插、钵苗机插及旱育人工栽插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钵苗机插均较毯苗机插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钵苗机插秧龄长于毯苗机插,秧苗素质较好,栽插时无植伤,无缓苗期;钵苗机插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毯苗机插,而单位面积的穗数低于毯苗机插;主攻大穗是钵苗机插获得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粳稻品种;钵苗机插;毯苗机插;高产栽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