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用时设备高精度时频信号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铷钟授时守时板卡。板卡利用导航接收机授时秒脉冲(1PPS)长期稳定度高的特点,结合铷钟优良的短期稳定度和低漂移率特性,以接收机1PPS为基准对铷钟进行实时控制,进而生成高精度时频信号,对外提供高精度时频服务。当卫星信号丢失后,根据历史驯服数据调整铷钟频率实现高精度守时。测试结果表明,板卡授时精度优于20 ns,驯服期间瞬时频率准确度优于2×10-10,守时精度优于1μs/d。
关键词:驯服;授时;守时
中图分类号:TN2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739(2021)16-60-4

0引言
时间是物理学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技术探索的进步,在测控与通信系统领域,对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1]。氢钟及铯钟是高性能时间频率基准首选,但体积较大、对环境要求严格且成本较高[2];铷钟及晶振短期稳定度较好,但老化指标较差,难以满足长期守时、长期稳定度指标[3-4],与氢钟、铯钟相比,铷钟老化指标相对较差[5-6],可维持一段时间守时,晶振老化指标最差,守时性能最差,但晶振成本最低。基于以上分析,设计了一种接收机加铷钟的板卡作为本地时间频率基准,接收机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校准本地铷钟频率[7],并输出高精度授时信号。当卫星信号消失后,根据历史驯服数据进行高精度守时,通过上述设计为用时设备提供完成高性能授时守时信号。
本文分析了基于导航系统的铷钟驯服技术基本工作原理,针对实际应用及铷钟驯服特点,完成了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在软件中设计PID控制算法及守时算法[8],对板卡授时性能、守时性能进行了验证。
1系统设计
1.1板卡总体设计
授时守时板卡主要由接收机单元、驯服单元和铷钟组成,接收机单元通过天线接收卫星信号,完成定位后输出1PPS+TOD信息给驯服单元,驯服单元对接收机1PPS和本地铷钟分频1PPS进行时差测量,进而获得铷钟频偏并对其进行校正,然后以铷钟时钟为基准生成授时信号,对外提供高精度时频服务,如图1所示。

1.2硬件设计
授时守时板卡由DC/DC电源模块、铷钟原子钟、时差测量芯片(TDC)、FPGA、ARM、电平转换芯片等组成,DC/DC电源模块将外部输入12 V转换为5 V,3.3 V,1.8 V,为整板各个器件供电;时差测量芯片实时测量本地1PPS与外部输入接收机1PPS的时差,为铷钟驯服提供数据支撑;铷钟接受FPGA+ARM时钟控制指令完成频率信号的校准;FPGA和ARM为板卡处理控制核心,完成整板逻辑、时序、算法和控制。授时守时板卡硬件设计如图2所示。

衛星信号正常情况下,接收机定位授时输出参考1PPS+TOD,FPGA+ARM使用TDC测量参考1PPS与铷钟10 MHz分频1PPS的相差,获得铷钟与参考1PPS的相差,根据相差信息驯服铷钟频率获得高精度1PPS同步信号及高准确度10 MHz频率信号,以驯服1PPS、10 MHz及参考TOD为基准生成1PPS+TOD,B码,NTP等授时信号,当卫星信号消失后,根据历史驯服数据进行守时。
1.3软件设计
授时守时板卡在外部参考信号正常且铷钟锁定的情况下,驯服本地铷钟生成授时信号,卫星信号消失后,进入守时状态。在板卡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存在多种情况,因此需设计合理的软件处理流程来应对各种外在因素,使板卡尽可能输出高精度授时信息。基于以上考虑,板卡软件流程如图3所示。
①板卡上电后,首先要检测铷钟是否锁定。当铷钟未锁定时,其输出频率变化很大,不具备驯服条件,故不对铷钟进行任何调整。
②铷钟未锁定且外部时间无效时,直接输出本地时间;铷钟未锁定且外部参考时间有效时,以铷钟10 MHz对外部时间进行粗同步,并维持、输出本地时间信息。
③铷钟锁定后,若参考有效则进入驯服状态,并输出高精度授时信号;若参考无效,则判断上一秒是否为驯服状态。若是驯服状态则根据驯服数据调整铷钟频率并进行守时,否则直接输出本地授时时间信号。
④完成以上操作后,重新判断铷钟是否锁定,开始下一循环。

时钟驯服算法是基于本地铷钟与外部参考相差、频偏获得本地铷钟参考量,并对本地铷钟进行驯服,授时守时板卡采用PID算法完成频率驯服,如图4所示[9-10]。( )是TDC测得的相差进行平均滤波的结果,Δ( )是相对调整量。对( )进行滤波的原因在于,接收机输出1PPS抖动较大,若直接将其送入PID将导致铷钟调整过于剧烈,会破坏铷钟短期稳定度,因此需要对( )进行滤波,然后将滤波结果送入PID。

根据守时模型,铷钟相差、频差、频率漂移率决定铷钟守时精度,因此守时算法关键在于获得三者准确的值。授时守时板卡守时算法基于筛选后的历史驯服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得准确的相差、频差、频率漂移率结果。根据经验,相差一般在20 ns以内对守时影响较小,暂不调整,在进入守时瞬间校准频差,在板卡正常守时过程中,根据频率漂移率对铷钟频率进行校正减小频率漂移带来的守时偏差,以此获得最优的守时效果。
2测试结果分析
对授时板卡进行授时守时性能测试,测试框图如图6所示。

由于本地氢钟未与UTC溯源,因此多通道时间间隔计数器测得接收机1PPS、驯服1PPS与氢钟的结果存在固定偏差,该偏差并不影响数据分析,扣除偏差的结果如图7所示。

对计数器数据进行分析,前1 000点为进入驯服过程,在正常的驯服过程中,与接收机1PPS相比,驯服1PPS抖动明显较小,有效滤除了抖动,当接收机1PPS出现跳动时,驯服1PPS会随着接收机1PPS出现起伏但波较小。
频率计测得数据如图8所示。对数据分析可得,以授时板卡通过接收机溯源到GNSS时间基准,开始驯服时为跟踪状态,该状态中为校准驯服1PPS与接收机1PPS相位,需要对铷钟频率进行较大的调整,曲线显示出现较大波动,同时对应图7驯服1PPS起始波动较大的区间,进入正常驯服状态后,铷钟频率变化峰峰值小于2×10-10,能够对外提供高精度的频率基准。

驯服24h后,守时数据如图9所示,可得授时守时板卡24h守时精度为140 ns,优于1μs,即授时守时板卡在24 h内维持较高精度时间基准,能够满足大多数当前多数项目守时需求。

3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授时守时的授时板卡通过本地铷钟与接收机1PPS相差获得铷钟频差,对铷钟进行PID控制进而完成驯服授时,当卫星信号消失后,根据历史驯服数据进行守时。试验结果表明,该板卡有效抑制了接收机1PPS引入的抖动,授时精度优于20 ns,驯服期间瞬时频率准确度优于2×10-10,守时精度优于1μs/d,可为用时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时间同步和频率基准信号。
参考文献
[1]单庆晓,杨俊.卫星驯服时钟系统的新进展[J].测试技术学报,2009,23(5):396-401.
[2]周渭,王海.时频测控技术的发展[J].时间频率学报,2003,26(2):87-95.
[3]江华.北斗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移动通信, 2016,40(4):64-67.
[4]盧祥弘,陈儒军,何展翔.基于FPGA的恒温晶振频率校准系统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0(7):101-104.
[5]孙杰,潘继飞.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综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15(2):145-148.
[6]陆加海,张同双,陶小红,等.基于TDC的GPS驯服恒温晶振系统设计[J].电讯技术,2011,51(12):113-116.
[7]崔保健,王玉珍.GPS驯服铷钟频标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24(9):808-813.
[8]杨旭海,翟惠生,胡永辉,等.基于新校频算法的GPS可驯服铷钟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 2005,26(1):41-44.
[9]王飞,苏娟,高光.GPS校频定时电路板的设计与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1,31(2):23-25.
[10]张莹,周渭,梁志荣.基于GPS锁定高稳晶体振荡器技术的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2005,25(1):54-58.
[11]陈旭东,吕桂华,刘和平,等.基于TDC的高精度频标驯服系统设计与实现[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30(1):26-29.
关键词:驯服;授时;守时
中图分类号:TN2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739(2021)16-60-4

0引言
时间是物理学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技术探索的进步,在测控与通信系统领域,对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1]。氢钟及铯钟是高性能时间频率基准首选,但体积较大、对环境要求严格且成本较高[2];铷钟及晶振短期稳定度较好,但老化指标较差,难以满足长期守时、长期稳定度指标[3-4],与氢钟、铯钟相比,铷钟老化指标相对较差[5-6],可维持一段时间守时,晶振老化指标最差,守时性能最差,但晶振成本最低。基于以上分析,设计了一种接收机加铷钟的板卡作为本地时间频率基准,接收机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校准本地铷钟频率[7],并输出高精度授时信号。当卫星信号消失后,根据历史驯服数据进行高精度守时,通过上述设计为用时设备提供完成高性能授时守时信号。
本文分析了基于导航系统的铷钟驯服技术基本工作原理,针对实际应用及铷钟驯服特点,完成了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在软件中设计PID控制算法及守时算法[8],对板卡授时性能、守时性能进行了验证。
1系统设计
1.1板卡总体设计
授时守时板卡主要由接收机单元、驯服单元和铷钟组成,接收机单元通过天线接收卫星信号,完成定位后输出1PPS+TOD信息给驯服单元,驯服单元对接收机1PPS和本地铷钟分频1PPS进行时差测量,进而获得铷钟频偏并对其进行校正,然后以铷钟时钟为基准生成授时信号,对外提供高精度时频服务,如图1所示。

1.2硬件设计
授时守时板卡由DC/DC电源模块、铷钟原子钟、时差测量芯片(TDC)、FPGA、ARM、电平转换芯片等组成,DC/DC电源模块将外部输入12 V转换为5 V,3.3 V,1.8 V,为整板各个器件供电;时差测量芯片实时测量本地1PPS与外部输入接收机1PPS的时差,为铷钟驯服提供数据支撑;铷钟接受FPGA+ARM时钟控制指令完成频率信号的校准;FPGA和ARM为板卡处理控制核心,完成整板逻辑、时序、算法和控制。授时守时板卡硬件设计如图2所示。

衛星信号正常情况下,接收机定位授时输出参考1PPS+TOD,FPGA+ARM使用TDC测量参考1PPS与铷钟10 MHz分频1PPS的相差,获得铷钟与参考1PPS的相差,根据相差信息驯服铷钟频率获得高精度1PPS同步信号及高准确度10 MHz频率信号,以驯服1PPS、10 MHz及参考TOD为基准生成1PPS+TOD,B码,NTP等授时信号,当卫星信号消失后,根据历史驯服数据进行守时。
1.3软件设计
授时守时板卡在外部参考信号正常且铷钟锁定的情况下,驯服本地铷钟生成授时信号,卫星信号消失后,进入守时状态。在板卡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存在多种情况,因此需设计合理的软件处理流程来应对各种外在因素,使板卡尽可能输出高精度授时信息。基于以上考虑,板卡软件流程如图3所示。
①板卡上电后,首先要检测铷钟是否锁定。当铷钟未锁定时,其输出频率变化很大,不具备驯服条件,故不对铷钟进行任何调整。
②铷钟未锁定且外部时间无效时,直接输出本地时间;铷钟未锁定且外部参考时间有效时,以铷钟10 MHz对外部时间进行粗同步,并维持、输出本地时间信息。
③铷钟锁定后,若参考有效则进入驯服状态,并输出高精度授时信号;若参考无效,则判断上一秒是否为驯服状态。若是驯服状态则根据驯服数据调整铷钟频率并进行守时,否则直接输出本地授时时间信号。
④完成以上操作后,重新判断铷钟是否锁定,开始下一循环。

时钟驯服算法是基于本地铷钟与外部参考相差、频偏获得本地铷钟参考量,并对本地铷钟进行驯服,授时守时板卡采用PID算法完成频率驯服,如图4所示[9-10]。( )是TDC测得的相差进行平均滤波的结果,Δ( )是相对调整量。对( )进行滤波的原因在于,接收机输出1PPS抖动较大,若直接将其送入PID将导致铷钟调整过于剧烈,会破坏铷钟短期稳定度,因此需要对( )进行滤波,然后将滤波结果送入PID。

根据守时模型,铷钟相差、频差、频率漂移率决定铷钟守时精度,因此守时算法关键在于获得三者准确的值。授时守时板卡守时算法基于筛选后的历史驯服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得准确的相差、频差、频率漂移率结果。根据经验,相差一般在20 ns以内对守时影响较小,暂不调整,在进入守时瞬间校准频差,在板卡正常守时过程中,根据频率漂移率对铷钟频率进行校正减小频率漂移带来的守时偏差,以此获得最优的守时效果。
2测试结果分析
对授时板卡进行授时守时性能测试,测试框图如图6所示。

由于本地氢钟未与UTC溯源,因此多通道时间间隔计数器测得接收机1PPS、驯服1PPS与氢钟的结果存在固定偏差,该偏差并不影响数据分析,扣除偏差的结果如图7所示。

对计数器数据进行分析,前1 000点为进入驯服过程,在正常的驯服过程中,与接收机1PPS相比,驯服1PPS抖动明显较小,有效滤除了抖动,当接收机1PPS出现跳动时,驯服1PPS会随着接收机1PPS出现起伏但波较小。
频率计测得数据如图8所示。对数据分析可得,以授时板卡通过接收机溯源到GNSS时间基准,开始驯服时为跟踪状态,该状态中为校准驯服1PPS与接收机1PPS相位,需要对铷钟频率进行较大的调整,曲线显示出现较大波动,同时对应图7驯服1PPS起始波动较大的区间,进入正常驯服状态后,铷钟频率变化峰峰值小于2×10-10,能够对外提供高精度的频率基准。

驯服24h后,守时数据如图9所示,可得授时守时板卡24h守时精度为140 ns,优于1μs,即授时守时板卡在24 h内维持较高精度时间基准,能够满足大多数当前多数项目守时需求。

3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授时守时的授时板卡通过本地铷钟与接收机1PPS相差获得铷钟频差,对铷钟进行PID控制进而完成驯服授时,当卫星信号消失后,根据历史驯服数据进行守时。试验结果表明,该板卡有效抑制了接收机1PPS引入的抖动,授时精度优于20 ns,驯服期间瞬时频率准确度优于2×10-10,守时精度优于1μs/d,可为用时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时间同步和频率基准信号。
参考文献
[1]单庆晓,杨俊.卫星驯服时钟系统的新进展[J].测试技术学报,2009,23(5):396-401.
[2]周渭,王海.时频测控技术的发展[J].时间频率学报,2003,26(2):87-95.
[3]江华.北斗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移动通信, 2016,40(4):64-67.
[4]盧祥弘,陈儒军,何展翔.基于FPGA的恒温晶振频率校准系统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0(7):101-104.
[5]孙杰,潘继飞.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综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15(2):145-148.
[6]陆加海,张同双,陶小红,等.基于TDC的GPS驯服恒温晶振系统设计[J].电讯技术,2011,51(12):113-116.
[7]崔保健,王玉珍.GPS驯服铷钟频标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24(9):808-813.
[8]杨旭海,翟惠生,胡永辉,等.基于新校频算法的GPS可驯服铷钟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 2005,26(1):41-44.
[9]王飞,苏娟,高光.GPS校频定时电路板的设计与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1,31(2):23-25.
[10]张莹,周渭,梁志荣.基于GPS锁定高稳晶体振荡器技术的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2005,25(1):54-58.
[11]陈旭东,吕桂华,刘和平,等.基于TDC的高精度频标驯服系统设计与实现[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30(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