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为与中兴的互诉,让很多人看到了中国企业加速国际化步伐的喜人态势。不过,这样的争论通常存在着很大的灰色地带,“参战”双方也许并不了解自己的动作又有多少盲目成分,外界种种评论与揣测更是甚嚣尘上。那么,这场“兄弟阋于墙”的好戏,究竟是因为双方多年交恶,抑或知识产权的纠葛,还是市场可选择空间逼仄造成的呢?
事发国外
4月底,当全世界的媒体将目光聚集在欧洲大陆上英国皇室大婚之时,一起不大不小的诉讼却吸引了中国媒体的目光,诉讼同样发生在欧洲。
中国通讯企业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正式起诉中兴通讯。华为认为:中兴侵犯了华为有关数据卡和LTE技术的一系列专利,并且未经华为许可,在数据卡产品上非法使用了华为的注册商标。对华为的做法深感“震惊和不理解”的中兴通讯,立即在国内对华为提出反诉,并称“不会畏惧任何来自背面的寻衅,惟有反击迎战”。
众所周知,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竞争极度白热化的国际通信设备市场,2010年,华为以280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稳居世界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宝座”,而且距离世界“老大”爱立信只有10%的微小差距。中兴也以超过110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位居世界第五位。几乎可以称之为通信设备两大巨头的争斗自然吸引了众多眼球。
这一事件不仅吸引了业内人士,同样吊足了众多局外人的胃口。因为这不仅是一场中国“德比”,同时还是一场深圳“德比”。毫无疑问,在深圳,华为、中兴这两家企业的名字常常被并列提起,因为他们是深圳的城市骄傲和最好的高科技城市名片。
二者的“出身”更是如同一道坚硬的光芒,夺人眼球。中兴前身是从航天系统转型出来的“国有民营”企业;而带着民营企业帽子的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是部队出身,不可否认,在80年代基本很少有正统的私企。诉讼的最终结果或许会如大片般精彩。
交恶多年
在欧洲市场上,当年率先冲入欧洲的华为开创性地推出了基于USB接口的无线数据卡,从而助推了这一应用在欧洲的普及。但是市场蛋糕做大后,随着中兴通讯的闯入,早年每部100美金的数据卡已经降至了目前的20美金,市场空间以及利润空间已经被价格的恶性竞争所蚕食,这直接引发了华为指责中兴窃取了其在数据卡等领域的专利、甚至是商标权。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竞争”,二者经常上演,只不过只是在“幕后”,并没有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
“是否侵权(LTE技术)这个我不清楚,但这个产品是我们很早就有的,而且在海外卖得相当好,国际市场份额也很大,而且华为的观点是从来就没拿中兴当过对手,两者技术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在谈到这次有关中兴技术侵权的时候,有华为内部人士对中兴显得有些不屑一顾。而这样的不屑并非一时之态,双方的“战争”也由幕后走到了台前。
2010年,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曾有过一段意味深长的阐述:“大家可能有一种认识,认为我们两家在很多地方看起来是一种恶性竞争,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上我们从一开始到现在竞争了20多年……”而他的另一番话,在今天看来恰像是对二者竞争“恶化”的预言:“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大家都有这么多员工,靠领导去激发员工也很难,就是要靠每个地方的充分竞争,面对面打仗,大家才有斗志,才有激情,这个比领导的号召作用要大很多。”
争抢市场
LTE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的重中之重,其核心价值是中国在整个产业链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大唐移动的解决方案,到中国移动的试验网,再到联想、华为、中兴等厂商的终端,自主创新的LTE产业链业已形成。
知识产权之争在国际市场上历来存在诸多盲区、误区,而通信行业里的专利体系又极为复杂,其中的纠葛通常并非争夺者目的所在。其实,从国际通信设备市场的竞争现状来看,通过发起专利诉讼进行市场份额竞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也被认为是商业谈判的一种策略。
据了解,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市场销售增长正在大幅减速,北美市场由于非商业原因的封闭显得坚不可摧,在市场可选择空间极度逼仄的情况下,华为和中兴都将欧洲市场看作了自己开拓业务的重中之重。
一城一池之争虽然在所难免,但这总体上既不会影响二者的业务,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研发。也许随着事件的进展,这样的战争会推进它们的专业化,推进解决潜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通信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加强。
事发国外
4月底,当全世界的媒体将目光聚集在欧洲大陆上英国皇室大婚之时,一起不大不小的诉讼却吸引了中国媒体的目光,诉讼同样发生在欧洲。
中国通讯企业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正式起诉中兴通讯。华为认为:中兴侵犯了华为有关数据卡和LTE技术的一系列专利,并且未经华为许可,在数据卡产品上非法使用了华为的注册商标。对华为的做法深感“震惊和不理解”的中兴通讯,立即在国内对华为提出反诉,并称“不会畏惧任何来自背面的寻衅,惟有反击迎战”。
众所周知,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竞争极度白热化的国际通信设备市场,2010年,华为以280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稳居世界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宝座”,而且距离世界“老大”爱立信只有10%的微小差距。中兴也以超过110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位居世界第五位。几乎可以称之为通信设备两大巨头的争斗自然吸引了众多眼球。
这一事件不仅吸引了业内人士,同样吊足了众多局外人的胃口。因为这不仅是一场中国“德比”,同时还是一场深圳“德比”。毫无疑问,在深圳,华为、中兴这两家企业的名字常常被并列提起,因为他们是深圳的城市骄傲和最好的高科技城市名片。
二者的“出身”更是如同一道坚硬的光芒,夺人眼球。中兴前身是从航天系统转型出来的“国有民营”企业;而带着民营企业帽子的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是部队出身,不可否认,在80年代基本很少有正统的私企。诉讼的最终结果或许会如大片般精彩。
交恶多年
在欧洲市场上,当年率先冲入欧洲的华为开创性地推出了基于USB接口的无线数据卡,从而助推了这一应用在欧洲的普及。但是市场蛋糕做大后,随着中兴通讯的闯入,早年每部100美金的数据卡已经降至了目前的20美金,市场空间以及利润空间已经被价格的恶性竞争所蚕食,这直接引发了华为指责中兴窃取了其在数据卡等领域的专利、甚至是商标权。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竞争”,二者经常上演,只不过只是在“幕后”,并没有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
“是否侵权(LTE技术)这个我不清楚,但这个产品是我们很早就有的,而且在海外卖得相当好,国际市场份额也很大,而且华为的观点是从来就没拿中兴当过对手,两者技术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在谈到这次有关中兴技术侵权的时候,有华为内部人士对中兴显得有些不屑一顾。而这样的不屑并非一时之态,双方的“战争”也由幕后走到了台前。
2010年,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曾有过一段意味深长的阐述:“大家可能有一种认识,认为我们两家在很多地方看起来是一种恶性竞争,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上我们从一开始到现在竞争了20多年……”而他的另一番话,在今天看来恰像是对二者竞争“恶化”的预言:“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大家都有这么多员工,靠领导去激发员工也很难,就是要靠每个地方的充分竞争,面对面打仗,大家才有斗志,才有激情,这个比领导的号召作用要大很多。”
争抢市场
LTE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的重中之重,其核心价值是中国在整个产业链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大唐移动的解决方案,到中国移动的试验网,再到联想、华为、中兴等厂商的终端,自主创新的LTE产业链业已形成。
知识产权之争在国际市场上历来存在诸多盲区、误区,而通信行业里的专利体系又极为复杂,其中的纠葛通常并非争夺者目的所在。其实,从国际通信设备市场的竞争现状来看,通过发起专利诉讼进行市场份额竞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也被认为是商业谈判的一种策略。
据了解,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市场销售增长正在大幅减速,北美市场由于非商业原因的封闭显得坚不可摧,在市场可选择空间极度逼仄的情况下,华为和中兴都将欧洲市场看作了自己开拓业务的重中之重。
一城一池之争虽然在所难免,但这总体上既不会影响二者的业务,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研发。也许随着事件的进展,这样的战争会推进它们的专业化,推进解决潜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通信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