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习仲勋系中共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共改革开放的领军型人物之一。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在陕北土生土长的24岁的习仲勋就被党和人民拥戴为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花甲岁月近古稀之年的习仲勋主政广东,锐意改革,大胆开放,被干部群众誉为“广东改革开放第一人”,被国内外所广泛赞誉。细读史书,笔者以为,习仲勋不同凡响的丰功伟绩与人生出彩,与他脚踏实地的“群众观”是分不开的。习仲勋的“群众观”将更加坚定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信心与毅力。
1
“永远不要脱离群众”
早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就曾有言:“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的确,习仲勋是一个来自大众,也心系大众的领袖。1943年2月,刚上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就提出“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的要求,并保证自己和地委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正是在这种自觉的服务意识主导下,习仲勋带领地委干部将地处边区北大门、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的绥德治理得有声有色。
如何将服务意识转化成行动?1944年秋,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习仲勋发表了《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讲话,讲得很明白: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二、不当“官”和“老爷”。三、走出“衙门”,深入乡村。不仅对司法干部要求如此,其他部门的干部也要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真正为群众想办法,办实事。为了解决全区群众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根据冬季农闲的特点,习仲勋主张办冬学。仅1943年,全区办起冬学905所,参加学习的人数达70715人。由于不占劳动时间,冬学深受群众欢迎,成为绥德地区普及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阵地。正是因为十分注重群众路线的贯彻,因此,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习仲勋都非常强调脱离群众的危险。1945年底就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不久的习仲勋在布置1946年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时,就特别指出,要整顿党务,转变作风。克服脱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告诫同志们“永远不要脱离群众”。
“要对外开放,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1978年7月上旬,刚就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到达广东后第一次外出到地市县考察,选择了逃港现象最严重的宝安县,亲眼所见的情景,讓他百感交集。据当事人介绍:“那次考察是七八月份,可是我们在南头的田地里并没有看到农忙的景象,田里只有一些老年妇女、小孩,还有边防部队派来帮助收割的战士,精壮劳力都跑了。习老看了非常不好受。”在收容站里,习仲勋问一个外逃的人:“社会主义那么好,我们自己当家做主人,你们为什么要跑到香港那边给人当奴仆,受人剥削?”对方老实回答说:“我们穷,分配很低。到香港容易找工作。”做了一辈子群众工作,习仲勋已经看出,外逃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地经济极端贫困,这一点不解决,外逃就会一直持续。在宝安的这次考察对习仲勋的触动非常大,此后他为解决偷渡外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他认为防范外逃要标本兼治,“标”,是采取反偷渡外逃的专项斗争,这能一时奏效;“本”,是要“对外开放,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尽快缩短与香港的差距,才能稳定人心,有效刹住偷渡外逃风。而这种对人民切身利益的关怀,也成为他后来坚决推行改革开放的动力。
如何把握好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
80年前,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出生入死,艰难探索,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毅力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辟了革命斗争的新天地。1935年,陕甘边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合并为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坚实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习仲勋等共产党人锻造革命圣地的钢铁心脏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怀念。
习仲勋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到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之中,认为革命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只有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才能取得革命胜利。他始终以群众利益为先,和群众打成一片,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始终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建立了血肉联系。党组织曾对他作过这样的评价: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平时在办公的地方,每天都挤满了群众,群众总是把仲勋同志看成最知心的朋友。他把搞好经济文化事业作为巩固红色政权的重要工作,兴办小牧场,组织合作社,开设集市,发行货币,争取和欢迎国统区商人到苏区做生意等,同时广泛开展破除封建思想、解除陈规陋习、实行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造活动,促进了边区经济文化繁荣,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由衷支持新生的人民政权。由此可见,只有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心诚意为民办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深切爱戴。
他以清廉的作风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当选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习仲勋倾注超凡的智慧和极大的精力领导根据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尤其是他把惩治贪官污吏、树立廉洁政风列为政权建设的头等大事。对于负责干部的要求严格,违反了纪律,都要施以相应处分。边区政府成立初期,军队和政府机关的经费相当困难,党政军的各项开支主要靠打土豪、分浮财解决,不足部分通过市场向农民购买。习仲勋等政府领导更是带头执行政府工作人员供给制度,从吃饭穿衣到公文草拟所需笔墨纸张等用品,都由财政委员会统一计划、统一筹办,按照每个人的最低需要发给,形成以艰苦为荣的良好风尚。习仲勋亲自主持制定了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反腐败条例”,其中规定“凡贪污一个大洋者实行枪决”,结果边区政府风清气正,无一个贪污。正如古语所云:“清正在德,廉洁在志。身有正气,不言自威”。当前,党员干部要树牢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就是要像习仲勋那样,坚守好清正廉洁这一立身做人的“生命线”。
习仲勋的卓越功勋永载史册,习仲勋的“群众观”和身上表现出的坚强意志、高尚品格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习仲勋为榜样,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正能量。 2
对照习仲勋同志的“群众观”,今天,我们自上而下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该如何做呢?筆者以为,应当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群众路线最本质的问题是“依靠谁”
一切依靠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毛泽东曾说过一段经典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革命战争年代,他经常强调:“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仍然强调:“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特别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获得成功。
依靠群众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如何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来自人民群众,始终以人民群众为靠山。回顾党的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我们党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当年,陈毅就曾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邓小平也曾自豪地说:“三年解放战争打胜了,不是靠别的,正是靠长期的群众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实现的。”
群众路线最核心的问题是“为了谁”
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反复教育全党:“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他强调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他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千部,在我们党执政后,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态度。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我们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正是一切为了人民,确定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60多年来尽管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我们党坚持自己的宗旨不变,与人民同甘共苦,克服困难,纠正失误,继续前进,一直走到了今天。
群众路线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行”
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而我们党实行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就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反复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正确的决策只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事业。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等等,都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结果。群众路线蕴含着党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全部秘密。
群众路线贯彻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做”
这次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提出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问题,更是新的历史方位对党进行的深刻检验。务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紧迫任务。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严峻课题。为民,才能体现党的政治本色。务实,才能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清廉,才能“打铁还需自身硬”,取信于民,赢得人心。而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对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就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注重解决好认识问题、感情问题、能力问题、作风问题、机制问题。坚持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敬畏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我们衣食父母、精神父母。感恩人民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锻炼品质,净化心灵,亲近人民群众;刻苦学习,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干好工作,报答人民群众。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服务人民群众。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委党校)
1
“永远不要脱离群众”
早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就曾有言:“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的确,习仲勋是一个来自大众,也心系大众的领袖。1943年2月,刚上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就提出“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的要求,并保证自己和地委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正是在这种自觉的服务意识主导下,习仲勋带领地委干部将地处边区北大门、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的绥德治理得有声有色。
如何将服务意识转化成行动?1944年秋,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习仲勋发表了《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讲话,讲得很明白: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二、不当“官”和“老爷”。三、走出“衙门”,深入乡村。不仅对司法干部要求如此,其他部门的干部也要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真正为群众想办法,办实事。为了解决全区群众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根据冬季农闲的特点,习仲勋主张办冬学。仅1943年,全区办起冬学905所,参加学习的人数达70715人。由于不占劳动时间,冬学深受群众欢迎,成为绥德地区普及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阵地。正是因为十分注重群众路线的贯彻,因此,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习仲勋都非常强调脱离群众的危险。1945年底就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不久的习仲勋在布置1946年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时,就特别指出,要整顿党务,转变作风。克服脱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告诫同志们“永远不要脱离群众”。
“要对外开放,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1978年7月上旬,刚就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到达广东后第一次外出到地市县考察,选择了逃港现象最严重的宝安县,亲眼所见的情景,讓他百感交集。据当事人介绍:“那次考察是七八月份,可是我们在南头的田地里并没有看到农忙的景象,田里只有一些老年妇女、小孩,还有边防部队派来帮助收割的战士,精壮劳力都跑了。习老看了非常不好受。”在收容站里,习仲勋问一个外逃的人:“社会主义那么好,我们自己当家做主人,你们为什么要跑到香港那边给人当奴仆,受人剥削?”对方老实回答说:“我们穷,分配很低。到香港容易找工作。”做了一辈子群众工作,习仲勋已经看出,外逃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地经济极端贫困,这一点不解决,外逃就会一直持续。在宝安的这次考察对习仲勋的触动非常大,此后他为解决偷渡外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他认为防范外逃要标本兼治,“标”,是采取反偷渡外逃的专项斗争,这能一时奏效;“本”,是要“对外开放,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尽快缩短与香港的差距,才能稳定人心,有效刹住偷渡外逃风。而这种对人民切身利益的关怀,也成为他后来坚决推行改革开放的动力。
如何把握好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
80年前,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出生入死,艰难探索,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毅力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辟了革命斗争的新天地。1935年,陕甘边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合并为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坚实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习仲勋等共产党人锻造革命圣地的钢铁心脏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怀念。
习仲勋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到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之中,认为革命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只有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才能取得革命胜利。他始终以群众利益为先,和群众打成一片,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始终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建立了血肉联系。党组织曾对他作过这样的评价: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平时在办公的地方,每天都挤满了群众,群众总是把仲勋同志看成最知心的朋友。他把搞好经济文化事业作为巩固红色政权的重要工作,兴办小牧场,组织合作社,开设集市,发行货币,争取和欢迎国统区商人到苏区做生意等,同时广泛开展破除封建思想、解除陈规陋习、实行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造活动,促进了边区经济文化繁荣,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由衷支持新生的人民政权。由此可见,只有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心诚意为民办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深切爱戴。
他以清廉的作风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当选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习仲勋倾注超凡的智慧和极大的精力领导根据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尤其是他把惩治贪官污吏、树立廉洁政风列为政权建设的头等大事。对于负责干部的要求严格,违反了纪律,都要施以相应处分。边区政府成立初期,军队和政府机关的经费相当困难,党政军的各项开支主要靠打土豪、分浮财解决,不足部分通过市场向农民购买。习仲勋等政府领导更是带头执行政府工作人员供给制度,从吃饭穿衣到公文草拟所需笔墨纸张等用品,都由财政委员会统一计划、统一筹办,按照每个人的最低需要发给,形成以艰苦为荣的良好风尚。习仲勋亲自主持制定了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反腐败条例”,其中规定“凡贪污一个大洋者实行枪决”,结果边区政府风清气正,无一个贪污。正如古语所云:“清正在德,廉洁在志。身有正气,不言自威”。当前,党员干部要树牢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就是要像习仲勋那样,坚守好清正廉洁这一立身做人的“生命线”。
习仲勋的卓越功勋永载史册,习仲勋的“群众观”和身上表现出的坚强意志、高尚品格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习仲勋为榜样,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正能量。 2
对照习仲勋同志的“群众观”,今天,我们自上而下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该如何做呢?筆者以为,应当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群众路线最本质的问题是“依靠谁”
一切依靠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毛泽东曾说过一段经典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革命战争年代,他经常强调:“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仍然强调:“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特别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获得成功。
依靠群众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如何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来自人民群众,始终以人民群众为靠山。回顾党的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我们党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当年,陈毅就曾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邓小平也曾自豪地说:“三年解放战争打胜了,不是靠别的,正是靠长期的群众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实现的。”
群众路线最核心的问题是“为了谁”
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反复教育全党:“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他强调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他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千部,在我们党执政后,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态度。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我们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正是一切为了人民,确定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60多年来尽管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我们党坚持自己的宗旨不变,与人民同甘共苦,克服困难,纠正失误,继续前进,一直走到了今天。
群众路线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行”
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而我们党实行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就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反复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正确的决策只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事业。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等等,都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结果。群众路线蕴含着党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全部秘密。
群众路线贯彻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做”
这次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提出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问题,更是新的历史方位对党进行的深刻检验。务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紧迫任务。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严峻课题。为民,才能体现党的政治本色。务实,才能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清廉,才能“打铁还需自身硬”,取信于民,赢得人心。而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对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就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注重解决好认识问题、感情问题、能力问题、作风问题、机制问题。坚持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敬畏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我们衣食父母、精神父母。感恩人民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锻炼品质,净化心灵,亲近人民群众;刻苦学习,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干好工作,报答人民群众。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服务人民群众。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