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社会主义的确立与建设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o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徐新在《西方文化史》中提到,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是人类摆脱剥削和压迫、走向大同世界的向往和追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却是产生于西方社会,是西方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不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是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而兴起,并跨越世纪,拓展到全世界。根据上述理论,下列属于社会主义运动的是( )
  A. 英国思想家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
  B. 1516年,英国人莫尔所著《乌托邦》出版
  C.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建立,宣布工人阶级争取解放
  D.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纺织工两次起义
  2. 在1850年以后,一般来说,工资都提高了,工会也成立了。到1870年,在几个主要的欧洲国家里,经常能够获得较好的工资和劳动条件。由于获得了选举权,他们逐步组成一些工人阶级政党,随着他们开始通过国家而进行活动,他们就不大愿意去破坏国家了。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中错误的是( )
  A.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自此进入一个低谷时期
  B. 马克思主义诞生与未能及时指导实践同是必然
  C. 俄国并未被包含在“几个主要的欧洲国家”中
  D. 《共产党宣言》的部分目标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3. “彼得格勒的工人们和士兵们就像他们赶走沙皇那样已逐走了这个政府。他们的第一个词就是和平。他们要求立即停止敌对行动,立即开始和平谈判,这一和平谈判将导致没有吞并和没有赔款的各民族自决权基础上的真正的和平。各国的无产者,你们的根本利益和你们的生命正处在危险之中。如果俄国革命被外国资本家的联合力量所击败,那么,资本家将要把他们从一个战场拉向另一个战场,直到你们流尽鲜血。参加俄国革命吧!”这一宣言( )
  A. 吹响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号角
  B. 推动了俄国没有屈辱的真正和平
  C. 号召世界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祖国
  D. 鼓舞了冲破殖民体系的民族自决
  4.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
  A. 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 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 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 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5.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危险、困难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A.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C.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D.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6.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文明汇合交融
  B. 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C. 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D. 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
  7.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 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 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 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8.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9. 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B. 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C. 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
  D. 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10.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 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C. 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 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11.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A.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B.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 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国家正变成金属的国家,汽车化的国家,拖拉机化的国家。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哪些些国家可以“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评定”为先进的国家。
  ——1929年斯大林演说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能否抓紧利用当时的和平时机,尽快建立起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能力,是关系到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工业。同时苏联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后备劳动力。
  材料三 1925~1926年度,苏联的积累率为16%,而1928年至1937年间,苏联的积累率达到26%~27%,有的年份达三分之一。积累金由1928年的54亿卢布增至1937年的254亿卢布,增加3.7倍。
  材料四 当时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高尔基汽车厂、莫斯科电机厂等大型骨干企业,都是通过引进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建立起来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中斯大林认为判断一个国家“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是什么?试参照新中国前期工业化建设的基本史实分析,苏联为何会出现此种标准?
  (2)材料二中斯大林提出工业化基本方针的原因是什么?分析苏联发展工业化的可能性。
  (3)材料三反映了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现象?其核心目标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一、二、三、四总结苏联国家工业化的基本方针。
  (水果湖高中 代江连)
其他文献
1. 1877年12月24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T. W. K的特别报道《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其中写到:“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这表明( )  A. 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B. 中国仍然与世界隔绝  C. 美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  D. 科学与迷信长期对峙  2
期刊
1. “发现和控制香料路线是葡萄牙人政策的首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航行是( )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 达. 伽马到达印度 D.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说:“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了256%,而其工资则仅上涨145%,其地租也远远低于物价。”其影响有( )  ①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②封建主势力日益衰落 ③
期刊
1.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 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 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2. “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  A.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 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 对外扩张
期刊
1.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主要是指( )  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说  C. 自然法思想 D. 三权分立学说  2. “希腊人把神看得实际上和自己很相似,神比人高明的地方仅在于神更有力、更长寿、更美丽。”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  A. 民主思想 B
期刊
1. 兴中会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两相比较,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增加了( )  A. 民族革命内容 B. 民生革命内容  C. 土地革命内容 D. 民生革命内容  2.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
期刊
1. 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帐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段材料折射出洋务派民用企业与军事工业的不同点是( )  A. 产品投放面向市场  B. 建立起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  C. 注重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润  D. 吸纳了部分民间资本  2. 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
期刊
1. “对于中国现代化探索道路问题,毛泽东很早就有思考,在1937年6月24日的一次谈话中,明确谈到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政治、经济方面是如何“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的”( )  ①新中国成立后,把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收归国有 ②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③制定、实施和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④进行三大改造,建立
期刊
1. 据1900年12月8日《中外日报》载:“有守旧,而后有训政,有训政,而后有废立,有废立,而后有排外。”“义和拳者,非国事之战争,乃党祸之战争也。”材料认为义和团( )  A. 卷入清朝上层的权力争斗中  B. 具有笼统“排外”的斗争特点  C. 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西方传教士  D. 拥护慈禧集团的“正统”地位  2. 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
期刊
1.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制度建设中有很多的创举。下面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依据此表判断指出新中国政权的实质( )  A. 多党合作制 B. 以中共为领导核心  C. 人民民主专政 D.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 某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
期刊
1. 《海国图志》载:“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日“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此“蛮夷观”的意图( )  A. 不能再称为蛮夷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师夷长技以自强D. 学习西方以图强  2. 下图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