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华南准静止线状对流系统触发维持机制研究

来源 :暴雨.灾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dWE4R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5月10日08时左右,在广东阳江市附近有分散对流单体出现并发展合并形成为尺度约200 km的准静止东西向线状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持续近16 h,造成广东阳江以东至珠江入海口以西沿海强降水.通过实况分析、WRF-ARW(the Advanced Research WRF)模式模拟及地形敏感试验发现,在有利的大尺度水汽热力条件背景下,特殊的中尺度动力热力结构与云雾山地形的持续相互作用是该MCS触发和维持机制的关键因素.在大气低层出现的SLLJ(Super-low Level Jet)构成了向北输送的暖湿气流“通道”,增强了云雾山南侧上干冷与下暖湿的大气对流不稳定层结,使得暖湿空气在云雾山地形的阻挡作用下被强迫抬升达到自由对流高度,气块的CAPE(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被触发释放,在云雾山附近生成分散的对流单体,配合中层偏西引导气流的作用,对流单体向东移动发展.由于以上大气中尺度动力热力结构特征的持续维持,配合云雾山地形抬升作用,在此后的十余小时内,云雾山附近不断触发新对流单体,在中层引导气流作用下向东移动的同时,持续的SLLJ为对流的发展供给大气不稳定能量使得对流单体逐渐发展合并,以此往复,形成了西端位于云雾山附近的准东西向线状MCS并长时间维持.
其他文献
果蔬的比热容在果蔬加工、冷藏保鲜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差式量热扫描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测定30多种果蔬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变化.研究发现,果蔬样品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比热容起初会随温度的增高而缓慢增大,比热容达到峰值后,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比热容的下降速率会趋于平缓直至比热容不再发生变化.根据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计算果蔬能量的损失,可为新鲜成熟果蔬的冷冻、加工、保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参考,也为制冷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选取浙中城市群2005、2010、2015和2019年四期土地利用遥感影像,以高程、人口、经济、距城镇距离等9个影响因素作为驱动因子,基于地理模拟与优化系统(GeoSOS)模拟未来浙中城市群在惯性发展、经济优先和生态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空间扩张情况.结果 显示:(1)土地利用空间模拟结果较好,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模型(ANN-CA)适用于浙中城市群建设用地空间扩张模拟;(2)生态优先情景下的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较惯性发展情景和经济优先情景更适合研究区建设用地空间规划模拟;(3)生态优先情景下,婺城区、金东
在室温下评估了壳聚糖和壳聚糖-蒙脱土(MMT)涂膜对荔枝存放8天的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含量、果皮褐变、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未进行涂膜处理的荔枝作为对照组.壳聚糖和壳聚糖-蒙脱土涂膜处理的荔枝失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壳聚糖涂膜和对照组的荔枝相比,壳聚糖-蒙脱土涂膜能有效保持荔枝的硬度,并能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褐变指数PPO、POD等有害变化.壳聚糖-蒙脱土涂膜可有效抑制荔枝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 表明,壳聚糖-蒙脱土涂膜可延缓
借助变异系数法和Arcgis10.4可视化手段从城乡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维度对海南城乡融合发展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并运用回归模型探究海南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结果 表明:(1)从城乡融合指数看,海口市和三亚市城乡融合水平远高于其他市、县,沿海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普遍高于内陆地区,2014-2017年多数市、县城乡融合指数呈小幅度波动变化,2017-2019年除白沙县、保亭县和临高县外其他市、县均呈稳步提升态势;(2)利用聚类分析法将海南城乡融合发展划分为高级融合、良好融合、一般融合、轻度失调、严重失调5
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查尔酮衍生物1-(2,5-二甲氧基苯基)-3-(芘-1-基)丙烯酮(a)和1-(3,4-二甲氧基苯基)-3-(芘-1-基)丙烯酮(b),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LC-MS等表征.测定了化合物的紫外(UV-Vis)和荧光(FL)谱图,并对a和b进行了理论计算和热特性研究.在B3LYP/6-311+G(d,p)理论水平上对化合物a和b进行了结构优化.前线轨道分析表明:a和b分子的能隙分别为3.24 eV和3.08 eV,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现象.飞秒Z-扫描结果显示:a和
目前人们对超级单体云团降水回波结构的认知仍有限.本文采用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和微波成像仪GMI(GPM Microwave Imager)的探测结果,结合FY-4A静止卫星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GRI)的热红外10.8μm通道观测结果、探空站的温湿风观测结果及欧洲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利用雷达回波剖面和回波反射率因子概率密度随高度分布的方法,分析了201
以青海省14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定量统计方法分析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地理空间上集中程度较高,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分布格局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特征;(2)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东西部差异明显,80%以上的重点村分布在东部片区;(3)山水条件决定了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整体分布格局,气候及农业类型是造成重点村空间分异的重要原因;(4)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与区域人口、经济和旅游产业等要素的关联度较强,并受到
时节如流,匆匆而过又一年,2022如约而至.相携走过一个忙碌而充实的四季轮回,我们以同样的方式重逢在这条看不见的起跑线上.值此佳际,送上我不变的新年祝福,并向关心支持山西自然资源事业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致以节日的问候!
期刊
对一次盛夏苏北飑线过程采用区域三重嵌套WRF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给出了飑线径向剖面的概念模型图.结果表明:模拟的飑线与实际飑线非常接近,两者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利用模拟的线状强降水带及其降水强度来确定模拟飑线的位置和强度是可行的.飑线成熟期,飑线处存在强辐合区、强垂直上升运动区以及假相当位温的高值区,三者均呈柱状向上伸展;飑线前方(飑线移动的方向),低层有位温高值的入流,为飑线带入大量水汽和能量,后方低层有浅薄入流;飑线过境时地面风向发生急剧变化;飑线中层位温值大致不变呈中性层结,这与对流凝结
利用秦岭地区1961—2015年暖季(4—10月)国家级地面气象站观测的逐时降水资料,从降水逐候变化与降水日变化的角度,比较了秦岭南北两侧暖季降水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在逐候演变上,秦岭南北两侧均为夏秋双峰型降水,但北侧降水主峰值出现在秋季,秦岭南侧降水主峰值出现在夏季.在降水日变化上,夏秋两季中南侧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均以清晨峰值为主,仅在降水频次上夏季出现了午后的次峰值;而北侧降水量日变化夏秋变化较大,且主要由降水强度贡献,夏季降水强度在午后较强,而秋季清晨降水强度更大.对于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