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以及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 中学数学 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教辅工具
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教育的效率又该怎样提高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被提上了日程。
那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我个人认为可分两个方面来讨论。首先,从专业角度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获得发展,看学生能否愿意学、主动学、怎么学与会不会学。其次,就教学工作者而言,有效性表现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使学生主动接受,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掌握的同时还要懂得怎样去运用。
国内的教学专家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特征要求:
(1)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如何接受新的知识的过程;
(2)是充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的过程;
(3)是富有个性化的多种学习需求的过程。
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学生要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是什么,准备让学生如何去学习本节的知识点,并且预感学生将获得什么样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收获与启示。
确定科学、准确且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教师应该更加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加人文化,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工具,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数学课程的正确把握程度。
1.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理念,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学只是老师讲解,反复强调、举例、训练。这样,一节课下来所要传授的知识点也传授给学生了,既提高了效率,又能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训练,在应付考试方面也会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至于学习过程是怎样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获得了什么,对此学习过程的体验是什么,学生根本不清楚。除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涉及到学生的知识链方面的内容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很难得到应有的关注、体现和重视。
现在的教育形势下,整个中学教育表面上是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围绕着中、高考的指挥棒在转。但是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离不了教学有效性的一面。
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训练、积累来实现,数学是逻辑思维很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很强的知识基础作背景,主动构建过程,更多的是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系统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与构建来实现。把所学的新知识如何与已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才是重中之重,所学的知识不能孤立起来,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地自己去经历,“更新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我们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的过程,真正地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教育工作者如果更新了教育观念,将会呈现给学生另一番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起因、乐趣、方法和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得到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师的数学价值观会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方向,会真正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地得到终身发展。
2.充分地了解学生,确保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真正得到实施。
数学的教学不仅仅要考虑教育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受教育者——学生,研究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首先,中学生在中学这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而且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直观地引入积极性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具体的事物,也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具现实性。
其次,注重启发性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智力开发,不要超负荷地强化训练,数学是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学习阶段学生肯定有不能或者不会解决的问题,这会给学生的学习经历留下太多的阴影,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感。
最后,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等其他的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者要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
3.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教学任务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施的前提。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已经成为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教师经常喊“学生底子差”、“课时不够”,这说明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备课的同时,还要考虑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过程等诸多需要准备的环节,只有真正准备,才能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使自己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二、教学过程:是体现有效性的关键
数学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是复习、导入、讲解、举例、训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首先就是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境,当然这个情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活动,空洞的情境无真正活动意义,情境的关键作用是需要学生通过活动来自己发现问题,从生活中的现象来抽象出数学模型,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真正得到启迪,使“外在形式活动”符合“内在思维”。其次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
情境问题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前提的,以教材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编结而成的问题,这种情境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表象、概念等,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
创设情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符合学生的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
②反映数学的本质。
③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正确引入主题。
情境创建以后,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关键是分析与解决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给学生带来求知欲,学生根本就不会思考,学习肯定就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了,很被动,所以问题在学习当中是很重要的,表现在:
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来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②通过不断学习慢慢地发现新的问题。
上述两点是互相渗透的,无形当中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教辅工具的使用与数学兴趣的培养
数学是动手性很强的学科,教辅工具一般情况下使用得很少。当前,计算机使用较为普遍,多媒体教学已逐渐走入中学教学的课堂,信息技术可以带给学生更具体、更生动的知识内容,比如立体几何与圆锥曲线,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肯定会使学生更具立体感,三维空间性会更强,另外计算机的使用当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的容量,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但是,在计算机普遍使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不足之处,数学学习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验算才能真正地被自己掌握,多媒体教学的速度非常之快,有的地方一带而过,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结束了,留给学生的就只有模糊的印象。
数学是理论与实际结合较强的一门学科,实际生活中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把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作为一个高校数学教师,我体会最深就是学生理论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运用了。在高校里,非常注重专业性,提高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为社会输入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的。
最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实际中不断总结,理论联系实际。总之,一切了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切为了提高效率,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消费导刊,2009年21期(2009-21-147)212.
[2]钟志梅.浅谈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品牌(理论月刊),2009年11期(2009-11-038)51.
[3]方云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2期(2006-02-012)38-40.
[4]曹俊灵.尊重规律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技资讯,2010年18期(2010-18-167)198.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BSJKY0918)资助。
关键词: 中学数学 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教辅工具
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教育的效率又该怎样提高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被提上了日程。
那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我个人认为可分两个方面来讨论。首先,从专业角度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获得发展,看学生能否愿意学、主动学、怎么学与会不会学。其次,就教学工作者而言,有效性表现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使学生主动接受,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掌握的同时还要懂得怎样去运用。
国内的教学专家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特征要求:
(1)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如何接受新的知识的过程;
(2)是充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的过程;
(3)是富有个性化的多种学习需求的过程。
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学生要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是什么,准备让学生如何去学习本节的知识点,并且预感学生将获得什么样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收获与启示。
确定科学、准确且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教师应该更加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加人文化,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工具,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数学课程的正确把握程度。
1.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理念,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学只是老师讲解,反复强调、举例、训练。这样,一节课下来所要传授的知识点也传授给学生了,既提高了效率,又能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训练,在应付考试方面也会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至于学习过程是怎样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获得了什么,对此学习过程的体验是什么,学生根本不清楚。除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涉及到学生的知识链方面的内容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很难得到应有的关注、体现和重视。
现在的教育形势下,整个中学教育表面上是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围绕着中、高考的指挥棒在转。但是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离不了教学有效性的一面。
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训练、积累来实现,数学是逻辑思维很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很强的知识基础作背景,主动构建过程,更多的是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系统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与构建来实现。把所学的新知识如何与已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才是重中之重,所学的知识不能孤立起来,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地自己去经历,“更新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我们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的过程,真正地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教育工作者如果更新了教育观念,将会呈现给学生另一番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起因、乐趣、方法和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得到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师的数学价值观会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方向,会真正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地得到终身发展。
2.充分地了解学生,确保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真正得到实施。
数学的教学不仅仅要考虑教育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受教育者——学生,研究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首先,中学生在中学这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而且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直观地引入积极性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具体的事物,也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具现实性。
其次,注重启发性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智力开发,不要超负荷地强化训练,数学是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学习阶段学生肯定有不能或者不会解决的问题,这会给学生的学习经历留下太多的阴影,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感。
最后,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等其他的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者要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
3.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教学任务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施的前提。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已经成为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教师经常喊“学生底子差”、“课时不够”,这说明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备课的同时,还要考虑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过程等诸多需要准备的环节,只有真正准备,才能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使自己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二、教学过程:是体现有效性的关键
数学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是复习、导入、讲解、举例、训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首先就是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境,当然这个情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活动,空洞的情境无真正活动意义,情境的关键作用是需要学生通过活动来自己发现问题,从生活中的现象来抽象出数学模型,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真正得到启迪,使“外在形式活动”符合“内在思维”。其次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
情境问题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前提的,以教材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编结而成的问题,这种情境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表象、概念等,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
创设情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符合学生的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
②反映数学的本质。
③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正确引入主题。
情境创建以后,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关键是分析与解决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给学生带来求知欲,学生根本就不会思考,学习肯定就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了,很被动,所以问题在学习当中是很重要的,表现在:
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来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②通过不断学习慢慢地发现新的问题。
上述两点是互相渗透的,无形当中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教辅工具的使用与数学兴趣的培养
数学是动手性很强的学科,教辅工具一般情况下使用得很少。当前,计算机使用较为普遍,多媒体教学已逐渐走入中学教学的课堂,信息技术可以带给学生更具体、更生动的知识内容,比如立体几何与圆锥曲线,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肯定会使学生更具立体感,三维空间性会更强,另外计算机的使用当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的容量,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但是,在计算机普遍使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不足之处,数学学习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验算才能真正地被自己掌握,多媒体教学的速度非常之快,有的地方一带而过,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结束了,留给学生的就只有模糊的印象。
数学是理论与实际结合较强的一门学科,实际生活中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把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作为一个高校数学教师,我体会最深就是学生理论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运用了。在高校里,非常注重专业性,提高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为社会输入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的。
最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实际中不断总结,理论联系实际。总之,一切了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切为了提高效率,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消费导刊,2009年21期(2009-21-147)212.
[2]钟志梅.浅谈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品牌(理论月刊),2009年11期(2009-11-038)51.
[3]方云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2期(2006-02-012)38-40.
[4]曹俊灵.尊重规律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技资讯,2010年18期(2010-18-167)198.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BSJKY0918)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