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本解读与作者介绍】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作者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他的作品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
【设计理念】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行为,教师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班级读书会这个开放的课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所感畅所欲言,还要通过分享彼此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做到随性而不随意,即依自己的习惯、经验、个性来选择。有技术支撑的阅读,方是有效的阅读,进而走出文本,感受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中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
【阅读目标】
1.初步了解并体会不同读书方法各自的妙处。
2.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并从师生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3.在个体阅读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对本书主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案例描述】
一、名言分类导入
1.出示三组名言:
2.小结:屏幕上的都是有关读书的名言,第一组讲的是——读书的态度,第二组讲的是——读书的作用,而第三组讲的是——读书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个读书方法交流会。我们读的书就是——《爱的教育》。
二、方法荟萃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都在阅读这本书,谁能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阅读这本书的?
2.交流:
生:我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把最精彩的部分好好品味一下。
师:他刚刚所说的的确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教师随机在黑板上贴方法标签,同时小结该种方法的特点)同学们,有些好的书籍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如同上好的牛肉干,极少水分,句句精髓,我们大段大段地读,难免会消化不良。所以必须边读边加以思考,细细品味。
生:我在读书的时候喜欢用笔将一些好的词句摘录在小本子上,或者在边上写点东西。
师:同学们,他说的这种方法让我想到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他特别擅长做读书卡片,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就抄在一张卡片上,他读了几十年书就做了十几万张卡片,很厉害。读书的时候做批注,提炼一些有用的东西,就算没有白读。(教师随机在黑板上贴方法标签)
3.小结并过渡:同学们,阅读书籍有那么多的方法可以选择,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看看哪种方法最受大家的欢迎。(在学生选择较多的三种方法之前打上五角星)
4.师:那么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走进《爱的教育》之每月故事。
(出示每月故事目录:伦巴第的小哨兵、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撒丁岛的少年鼓手、爸爸的看护人、费鲁乔的鲜血、公民荣誉奖章、六千里寻母——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客轮失事)
5.师:在上周的作业单中,有较多的同学选择了《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现在我们分组再来读一读,每个小组先商量下你们将采用什么方法来读这个故事,读完之后小组讨论,彼此之间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选择读书方法进行阅读,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淡淡的音乐声中沉浸于阅读)
三、有方法引导的阅读交流
选录:
1.第一组:
(1)王佳宁同学:我是采用我最喜欢的批注法来阅读这个故事的,我把朱利奥内心说的一些话摘录在我的小本子上,反复读一读,让我很感动。
(2)乔英琪同学:我也是采用批注法来读的,我在读到朱利奥内心很矛盾的时候,用铅笔在旁边写了:“朱利奥,你向父亲说明情况不就没事了啊,我都替你感到不值。”
2.第五组:
(1)郑熙媛同学:我读了很久很久,我把自己当成了故事里面的人物,读完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想哭。
(2)余子涵同学:我也用了主人公代换的方法去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里面的朱利奥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懂得替父亲分担家里的困难。父亲其实也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才会错怪他的。
四、呼应课始总结
出示课前有关读书方法的两句名言,齐读。
总结:同学们,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选择合适的方法读书,我们将养成天下最好的个人爱好,结交天下最好的良师益友——书籍,我们必将得到无尽的智慧!
附:板书 爱的教育
用读 读出
不浏览,精读一部分反复读,读出感觉
可以和其他内容或书籍对比一目十行
一字一句细细品味 进行批注
带着疑问去读 主人公代换
【教学反思】
有这样一本书,能够做我们的老师,那就是——《爱的教育》,一部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必读的书。它用安利柯的日记讲述故事,这些事情仿佛就发生在孩子们中间,孩子们通过读故事学会做人。
作为一部名声响彻全球的作品,里面的每一个故事虽不惊天动地,但却有着感人至深的爱,学生或多或少感受过、交流过、体会过。而笔者开的这堂班级读书会,则是另辟蹊径,从读书方法着手。没有合适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也就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甚至无法把书读好。在这堂课上,同学们通过分享并交流彼此的读书方法,认识到这些读书方法的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阅读书籍并尝试获得新的感受。反思这节课,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始“主角”亮相自然
课始笔者与学生一起分享了古人有关读书的三组名言,而且羊皮纸卷轴的背景很好地契合了书香氛围。视觉、听觉的融合挑起学生思索的兴趣,从读书的态度到作用以及方法,如剥茧抽丝般逐步在读书方法上落脚,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扉,引导学生进入读书方法的天地。“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接下来就是将这种倾向明朗化。 二、交流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们平时阅读书籍的方式其实也各有不同,只是他们并未知晓,这些差异就是形形色色的方法。本堂课是一个读书方法交流会,学生在交流了自己平日里都是怎么阅读书籍后,果然发生了火花的碰撞。笔者在当中穿针引线,抓住各个学生随性的说法,结合他们的讨论呈现了一些读书方法,然后学生就这些方法进行讨论,表明了自己的喜好与倾向,有共识,亦有不同见解。这样的交流氛围无形中推动了学生对读书方法的探索兴趣,同时也交流了学生的心灵独想。
三、方法引路,“引”出新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图书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既然有一些读书方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青睐,那么赶紧趁热打铁,利用《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这个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借用小组合作模式,先讨论采用何种读书方法去读,接着阅读故事,读完讨论、交流彼此的感受,形成新的认识。
如金家瑜同学事先也阅读了《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这个故事,当时她在作业单上写下了“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儿子知道父亲很辛苦,就每晚帮父亲工作”,而在交流会上她是采用了一字一句细细品味的读书方法去阅读,对文中各人物的语言字斟句酌,她交流时的体会是“我觉得朱利奥是个爱家庭的孩子,父亲这么责骂他,他都没有顶嘴,依旧帮助爸爸工作,没有一个孩子能做到!而且他似乎要生病了,还是没有放弃帮父亲做工作的事,真是爱家庭”。通过细细品味书中细腻的语言,让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受更深了一层。蔡雅雯同学事先阅读的是《公民荣誉奖章》,她在作业单上写下了“我们一定要学习皮诺特勇敢、无私的精神”,而在交流完读书方法后,她采用了主人公代换的方法阅读《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摆脱了时空的束缚,穿越到了18世纪的意大利,在文中各角色之间互换,在交流时她说:“朱利奥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每天不分昼夜地为父亲代笔,生怕父亲太辛苦,宁愿自己精神疲惫也要一直做下去,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她还说在交流的时候,周边几个人都有种想哭的感觉。选择主人公代换的读书方法,学生是很有兴趣参与到所阅读的故事中去的,穿越时空,进入深层的精神世界,这样的阅读让学生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当然,也有特殊的例子。一直坚持采用批注法进行阅读的王小雨同学,和小组成员商量后运用一目十行的方法进入文本,结果她早早地示意读完了。平时交流积极、畅所欲言的她,在本堂交流会上却不见其踪影,课后她无奈地向笔者说明如此快速读下来只是基本了解了一个大概,并未有深刻的体会。看来一目十行的方法有其特殊的适用性,可在引导学生阅读网络新闻、报纸杂志之类的文本时采用这样的读书方法。
四、教师不能有角色固定感
蒋军晶老师说过:“班级读书会流程不要太精细,问题不要太琐碎,形式不要太呆板,气氛不要太严肃。”随性而不随意,也是对班级读书会的组织者——教师的要求,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不能有角色固定感,把自己固定于引领者、判定者等角色,应该随着学生的发展让自己在一节课上呈现出多个角色。
教师有时是孩子的阅读伙伴。师生一起阅读,融入故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感受悲欢离合,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故事中的爱,进行无压力的阅读,从而达到读书获益的目的。
教师有时还是课堂中的“弱势者”。优秀的书籍之所以得到孩子们的喜欢,是因为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样,班级读书会也要兴趣盎然,引人入胜。要让学生感兴趣首先就得平等,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判断力,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甚至“弱势者”的形象参与学生共读,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阅读神情,以崇拜的耳朵去聆听孩子的声音。
消除角色固定感,让开放的班级读书会充溢随性,却并不随意。
(浙江省杭州市育才外国语学校 310012)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作者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他的作品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
【设计理念】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行为,教师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班级读书会这个开放的课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所感畅所欲言,还要通过分享彼此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做到随性而不随意,即依自己的习惯、经验、个性来选择。有技术支撑的阅读,方是有效的阅读,进而走出文本,感受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中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
【阅读目标】
1.初步了解并体会不同读书方法各自的妙处。
2.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并从师生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3.在个体阅读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对本书主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案例描述】
一、名言分类导入
1.出示三组名言:
2.小结:屏幕上的都是有关读书的名言,第一组讲的是——读书的态度,第二组讲的是——读书的作用,而第三组讲的是——读书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个读书方法交流会。我们读的书就是——《爱的教育》。
二、方法荟萃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都在阅读这本书,谁能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阅读这本书的?
2.交流:
生:我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把最精彩的部分好好品味一下。
师:他刚刚所说的的确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教师随机在黑板上贴方法标签,同时小结该种方法的特点)同学们,有些好的书籍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如同上好的牛肉干,极少水分,句句精髓,我们大段大段地读,难免会消化不良。所以必须边读边加以思考,细细品味。
生:我在读书的时候喜欢用笔将一些好的词句摘录在小本子上,或者在边上写点东西。
师:同学们,他说的这种方法让我想到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他特别擅长做读书卡片,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就抄在一张卡片上,他读了几十年书就做了十几万张卡片,很厉害。读书的时候做批注,提炼一些有用的东西,就算没有白读。(教师随机在黑板上贴方法标签)
3.小结并过渡:同学们,阅读书籍有那么多的方法可以选择,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看看哪种方法最受大家的欢迎。(在学生选择较多的三种方法之前打上五角星)
4.师:那么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走进《爱的教育》之每月故事。
(出示每月故事目录:伦巴第的小哨兵、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撒丁岛的少年鼓手、爸爸的看护人、费鲁乔的鲜血、公民荣誉奖章、六千里寻母——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客轮失事)
5.师:在上周的作业单中,有较多的同学选择了《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现在我们分组再来读一读,每个小组先商量下你们将采用什么方法来读这个故事,读完之后小组讨论,彼此之间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选择读书方法进行阅读,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淡淡的音乐声中沉浸于阅读)
三、有方法引导的阅读交流
选录:
1.第一组:
(1)王佳宁同学:我是采用我最喜欢的批注法来阅读这个故事的,我把朱利奥内心说的一些话摘录在我的小本子上,反复读一读,让我很感动。
(2)乔英琪同学:我也是采用批注法来读的,我在读到朱利奥内心很矛盾的时候,用铅笔在旁边写了:“朱利奥,你向父亲说明情况不就没事了啊,我都替你感到不值。”
2.第五组:
(1)郑熙媛同学:我读了很久很久,我把自己当成了故事里面的人物,读完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想哭。
(2)余子涵同学:我也用了主人公代换的方法去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里面的朱利奥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懂得替父亲分担家里的困难。父亲其实也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才会错怪他的。
四、呼应课始总结
出示课前有关读书方法的两句名言,齐读。
总结:同学们,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选择合适的方法读书,我们将养成天下最好的个人爱好,结交天下最好的良师益友——书籍,我们必将得到无尽的智慧!
附:板书 爱的教育
用读 读出
不浏览,精读一部分反复读,读出感觉
可以和其他内容或书籍对比一目十行
一字一句细细品味 进行批注
带着疑问去读 主人公代换
【教学反思】
有这样一本书,能够做我们的老师,那就是——《爱的教育》,一部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必读的书。它用安利柯的日记讲述故事,这些事情仿佛就发生在孩子们中间,孩子们通过读故事学会做人。
作为一部名声响彻全球的作品,里面的每一个故事虽不惊天动地,但却有着感人至深的爱,学生或多或少感受过、交流过、体会过。而笔者开的这堂班级读书会,则是另辟蹊径,从读书方法着手。没有合适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也就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甚至无法把书读好。在这堂课上,同学们通过分享并交流彼此的读书方法,认识到这些读书方法的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阅读书籍并尝试获得新的感受。反思这节课,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始“主角”亮相自然
课始笔者与学生一起分享了古人有关读书的三组名言,而且羊皮纸卷轴的背景很好地契合了书香氛围。视觉、听觉的融合挑起学生思索的兴趣,从读书的态度到作用以及方法,如剥茧抽丝般逐步在读书方法上落脚,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扉,引导学生进入读书方法的天地。“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接下来就是将这种倾向明朗化。 二、交流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们平时阅读书籍的方式其实也各有不同,只是他们并未知晓,这些差异就是形形色色的方法。本堂课是一个读书方法交流会,学生在交流了自己平日里都是怎么阅读书籍后,果然发生了火花的碰撞。笔者在当中穿针引线,抓住各个学生随性的说法,结合他们的讨论呈现了一些读书方法,然后学生就这些方法进行讨论,表明了自己的喜好与倾向,有共识,亦有不同见解。这样的交流氛围无形中推动了学生对读书方法的探索兴趣,同时也交流了学生的心灵独想。
三、方法引路,“引”出新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图书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既然有一些读书方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青睐,那么赶紧趁热打铁,利用《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这个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借用小组合作模式,先讨论采用何种读书方法去读,接着阅读故事,读完讨论、交流彼此的感受,形成新的认识。
如金家瑜同学事先也阅读了《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这个故事,当时她在作业单上写下了“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儿子知道父亲很辛苦,就每晚帮父亲工作”,而在交流会上她是采用了一字一句细细品味的读书方法去阅读,对文中各人物的语言字斟句酌,她交流时的体会是“我觉得朱利奥是个爱家庭的孩子,父亲这么责骂他,他都没有顶嘴,依旧帮助爸爸工作,没有一个孩子能做到!而且他似乎要生病了,还是没有放弃帮父亲做工作的事,真是爱家庭”。通过细细品味书中细腻的语言,让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受更深了一层。蔡雅雯同学事先阅读的是《公民荣誉奖章》,她在作业单上写下了“我们一定要学习皮诺特勇敢、无私的精神”,而在交流完读书方法后,她采用了主人公代换的方法阅读《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摆脱了时空的束缚,穿越到了18世纪的意大利,在文中各角色之间互换,在交流时她说:“朱利奥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每天不分昼夜地为父亲代笔,生怕父亲太辛苦,宁愿自己精神疲惫也要一直做下去,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她还说在交流的时候,周边几个人都有种想哭的感觉。选择主人公代换的读书方法,学生是很有兴趣参与到所阅读的故事中去的,穿越时空,进入深层的精神世界,这样的阅读让学生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当然,也有特殊的例子。一直坚持采用批注法进行阅读的王小雨同学,和小组成员商量后运用一目十行的方法进入文本,结果她早早地示意读完了。平时交流积极、畅所欲言的她,在本堂交流会上却不见其踪影,课后她无奈地向笔者说明如此快速读下来只是基本了解了一个大概,并未有深刻的体会。看来一目十行的方法有其特殊的适用性,可在引导学生阅读网络新闻、报纸杂志之类的文本时采用这样的读书方法。
四、教师不能有角色固定感
蒋军晶老师说过:“班级读书会流程不要太精细,问题不要太琐碎,形式不要太呆板,气氛不要太严肃。”随性而不随意,也是对班级读书会的组织者——教师的要求,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不能有角色固定感,把自己固定于引领者、判定者等角色,应该随着学生的发展让自己在一节课上呈现出多个角色。
教师有时是孩子的阅读伙伴。师生一起阅读,融入故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感受悲欢离合,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故事中的爱,进行无压力的阅读,从而达到读书获益的目的。
教师有时还是课堂中的“弱势者”。优秀的书籍之所以得到孩子们的喜欢,是因为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样,班级读书会也要兴趣盎然,引人入胜。要让学生感兴趣首先就得平等,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判断力,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甚至“弱势者”的形象参与学生共读,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阅读神情,以崇拜的耳朵去聆听孩子的声音。
消除角色固定感,让开放的班级读书会充溢随性,却并不随意。
(浙江省杭州市育才外国语学校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