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能力
一、 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却不愿提出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提什么问题;其次受心理因素干扰,不敢提问,怕发问不当,受同学讥笑或老师批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教师要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热情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对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课堂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会提出问题,对一些数学概念、法则等知识的关键词语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提出问题的着眼点放在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上,千方百计让学生的质疑问难水平也得到逐步提高。
二、 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环境
课堂教学要敢于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条件与机会,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融洽、活泼、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我在教学中要求让学生提前预习,且找出疑难点,课堂上先小组讨论交流,探讨解决,课堂上及时启发、诱导,让学生的学习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进入探索的良好状态。同时允许学生讨论、争辩,随时质疑,且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以鼓励表扬为主,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思考的空间。没有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
三、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向思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解决问题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经常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常用的训练方法有:
1. 一题多变训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已知条件,创设一组相似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在对比中发现异同,总结规律,为创造性意识的发展张开想象的翅膀。如教师在教学“分数除法的应用”时,教师可改编创设如下对比练习:
(1)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4,两天一共修了120米,公路全长多少米?
(2)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4,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120米,公路全长多少米?
(3)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4,还剩120米没有修,公路全长多少米?
2. 一题多解训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和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向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方式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潜心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有这样一道题:
六(1)班有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2∶3,男生有24人,六(1)班有多少人?
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完成如下问题:
(1)男生人数有几份?每份有几人?全班可看成几份?有多少人?怎么算?
(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是单位“1”?女生有几人?全班多少人?分别怎么算?
(3)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是单位“1”?女生有几人?全班多少人?分别怎么算?
(4)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谁是单位“1”?全班多少人?怎样算?
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求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知识的探求与成功中倍享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
四、 彰显学科特点,渗透思想方法,强化思维训练
数学是一门极富学科特点的科学。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和依据;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科实际,充分挖掘和揭示其科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逐渐被学生领悟理解和内化,为他们的创新提供思想基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与思维训练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把握和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契机,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尤其应当重视和强化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叶凤.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87.
[2]朱文彬.试论课程提问的设计原则[J].2009,11:203.
作者简介:
郎玉英,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酒泉市油田教育分局油田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能力
一、 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却不愿提出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提什么问题;其次受心理因素干扰,不敢提问,怕发问不当,受同学讥笑或老师批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教师要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热情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对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课堂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会提出问题,对一些数学概念、法则等知识的关键词语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提出问题的着眼点放在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上,千方百计让学生的质疑问难水平也得到逐步提高。
二、 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环境
课堂教学要敢于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条件与机会,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融洽、活泼、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我在教学中要求让学生提前预习,且找出疑难点,课堂上先小组讨论交流,探讨解决,课堂上及时启发、诱导,让学生的学习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进入探索的良好状态。同时允许学生讨论、争辩,随时质疑,且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以鼓励表扬为主,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思考的空间。没有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
三、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向思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解决问题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经常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常用的训练方法有:
1. 一题多变训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已知条件,创设一组相似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在对比中发现异同,总结规律,为创造性意识的发展张开想象的翅膀。如教师在教学“分数除法的应用”时,教师可改编创设如下对比练习:
(1)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4,两天一共修了120米,公路全长多少米?
(2)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4,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120米,公路全长多少米?
(3)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4,还剩120米没有修,公路全长多少米?
2. 一题多解训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和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向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方式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潜心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有这样一道题:
六(1)班有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2∶3,男生有24人,六(1)班有多少人?
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完成如下问题:
(1)男生人数有几份?每份有几人?全班可看成几份?有多少人?怎么算?
(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是单位“1”?女生有几人?全班多少人?分别怎么算?
(3)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是单位“1”?女生有几人?全班多少人?分别怎么算?
(4)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谁是单位“1”?全班多少人?怎样算?
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求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知识的探求与成功中倍享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
四、 彰显学科特点,渗透思想方法,强化思维训练
数学是一门极富学科特点的科学。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和依据;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科实际,充分挖掘和揭示其科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逐渐被学生领悟理解和内化,为他们的创新提供思想基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与思维训练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把握和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契机,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尤其应当重视和强化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叶凤.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87.
[2]朱文彬.试论课程提问的设计原则[J].2009,11:203.
作者简介:
郎玉英,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酒泉市油田教育分局油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