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拉图说过:“教只能给予推动,使学生自己找到必需认识的东西。”奥古斯汀在《统治篇》中把教学改写为对学习者自己认识的助产。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能够做到和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的意义,使其获得对知识和世界的认识,教师只能诱发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认识的行为。
自主学习就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知识需求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是一种高品质的自我监控式的学习。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法的研究与教材的处理,而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性差异,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进入新世纪,各国数学课程改革掀起热潮,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已全面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学习中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自主学习的尝试与探索,一年多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的兴趣往往是推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最有效的动力。不能不承认,近几年来,多种因素总是在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缺乏或减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极大。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探求增强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措施和途径,已成为我们中学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兴趣时应做到:
(一)教师有意识地、经常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数学等方面的教育,这对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二)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奉献精神是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无声的培养。
(三)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对数学的认识,积极感受“数学美”,是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四)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在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的培养
(一)创设自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生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获得真知、增长才智、解决问题的起点。一切创造性思维始于“疑”。没有疑,就没有创新;没有疑,就谈不上探究,更说不上进步。所以培养学生自主质疑、释疑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提问也要求数学教师讲究一定的策略:首先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其次问题的“疑点”要有一定难度,问题要有启发性。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采用最多的方法是串讲串问,一节课问题“无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与实践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学生的权利。古人曾说: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其次,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引导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二)共同交流,合作质疑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操作、猜想、实验、交流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部分学生在质疑问题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尤其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方法多种多样,而且结果也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常发现不同的结果。因此,在学生自学学习结束以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留一定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
(三)深入分析,探究释疑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了“疑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如何解决?
1. 带着问题来。当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时如果对他们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其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更不能轻易否定,而是应该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只起组织作用,这样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印象深刻。
2. 带着问题走。也就是说,不是仅仅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由问题产生的联想、有何收获、以后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如何解决等都是好的再生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无疑——生疑——释疑——质疑——生疑”的良性循环。
(四)形成评价,变式延伸
总结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应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为辅。
1. 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反思,以归纳出一般的知识结构解题规律和方法等。
2. 教师评价导向的拓展、延伸,应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实践活动水平,提倡进行鼓励、肯定、积极的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而言,最好的鼓励莫过于对其想法的肯定、认可、赞同,伴随着强烈的满足感,学生会感觉敏锐,记忆清晰,思维活跃,联想丰富,言行果断,使每个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并提出见解。
3. 学习知识的巩固除了练习,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的运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对课本中某些问题的解法进行拓展,探索其多解性,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加强训练,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自主学习就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知识需求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是一种高品质的自我监控式的学习。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法的研究与教材的处理,而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性差异,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进入新世纪,各国数学课程改革掀起热潮,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已全面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学习中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自主学习的尝试与探索,一年多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的兴趣往往是推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最有效的动力。不能不承认,近几年来,多种因素总是在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缺乏或减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极大。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探求增强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措施和途径,已成为我们中学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兴趣时应做到:
(一)教师有意识地、经常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数学等方面的教育,这对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二)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奉献精神是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无声的培养。
(三)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对数学的认识,积极感受“数学美”,是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四)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在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的培养
(一)创设自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生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获得真知、增长才智、解决问题的起点。一切创造性思维始于“疑”。没有疑,就没有创新;没有疑,就谈不上探究,更说不上进步。所以培养学生自主质疑、释疑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提问也要求数学教师讲究一定的策略:首先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其次问题的“疑点”要有一定难度,问题要有启发性。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采用最多的方法是串讲串问,一节课问题“无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与实践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学生的权利。古人曾说: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其次,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引导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二)共同交流,合作质疑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操作、猜想、实验、交流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部分学生在质疑问题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尤其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方法多种多样,而且结果也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常发现不同的结果。因此,在学生自学学习结束以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留一定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
(三)深入分析,探究释疑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了“疑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如何解决?
1. 带着问题来。当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时如果对他们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其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更不能轻易否定,而是应该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只起组织作用,这样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印象深刻。
2. 带着问题走。也就是说,不是仅仅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由问题产生的联想、有何收获、以后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如何解决等都是好的再生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无疑——生疑——释疑——质疑——生疑”的良性循环。
(四)形成评价,变式延伸
总结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应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为辅。
1. 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反思,以归纳出一般的知识结构解题规律和方法等。
2. 教师评价导向的拓展、延伸,应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实践活动水平,提倡进行鼓励、肯定、积极的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而言,最好的鼓励莫过于对其想法的肯定、认可、赞同,伴随着强烈的满足感,学生会感觉敏锐,记忆清晰,思维活跃,联想丰富,言行果断,使每个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并提出见解。
3. 学习知识的巩固除了练习,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的运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对课本中某些问题的解法进行拓展,探索其多解性,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加强训练,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