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的大学生多出生于1990年后,被称为“最幸福的一代”,他们在思想上更加功利,对生活的要求更高,面对社会的压力更大,因此他们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多。对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恋爱中的矛盾这三个方面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1]。如何使他们消除以上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各高校迫切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246-01
1 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适应问题导致大学生出现抑郁紧张焦虑心理
1.1 原因
(1)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高中时期,学生都住在家里,起居由父母安排,凡事不用自己操心。而进入大学后,过起了集体生活,住宿舍吃食堂,凡事都要靠自己安排处理。生活习惯也不同,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饮食、气候的差异、语言隔阂,卫生习惯的不同,经济条件的好坏等等,都可能造成环境适应不良,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苦闷的心理。
(2)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高中时,老师讲课都是紧扣教材,一点一滴逐字逐句,学生学习依赖性强。而大学教师讲课风格有了很大不同,所讲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教材,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很多内容要求学生自学。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高中学习基础太差(例:文科生学习化学等),会感到学习很吃力,总担心学业成绩不佳(挂科、留级、不能如期毕业),就会逐渐缺乏学习兴趣,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往往以抵触、逃课等方式来应对学习。这样,会导致大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困扰。
1.2 对策
(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能锻炼自己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多结交朋友,主动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可以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过好生活关,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反复实践。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辅导员加强指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克服压力,正确面对挫折和挑战,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指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有效使用学习策略,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及时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多向成绩优异的同学请教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例:学习解剖,不要对着书本死记硬背,可以对照模型,两者相结合学习,效果更好)。
2 人际交往障碍导致大学生孤独寂寞心理
2.1 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养成了孩子自私的心理,家长应当让孩子多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亏教育,这样才会让他们真正地去了解社会、真正的去为人处世。还有一部分孩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缺乏父母的关爱,造成了内向自卑的性格。
(2)自我评价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表现为自我评价偏高,多出现在那些有出众的外貌长相、优越的家庭条件的学生身上,与人交往时骄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对待他人苛刻,这些人在人际交往中会遭遇较大的挫折。第二种表现为自我评价偏低,多出现在那些单亲家庭、家境贫寒、长相平平的学生身上,这部分学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都产生怀疑,形成畏缩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倾向于自我封闭而陷入孤立的境地。[2]
2.2 对策
(1)正确认识自己。一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卑、缺乏自信或者自傲,往往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和人的交往中,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懂得表现自己;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学会改正自己。只有学会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才能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保持一致。
(2)掌握必要的社交技巧。在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交往技能,给人以真诚的微笑和赞美,适当运用幽默,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3 恋爱中的矛盾对大学生产生失落与沮丧心理
3.1 原因
(1)自主性强:90后大学生都非常有个性。易冲动,恋爱观念是“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份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失败,就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甚至拿生命做赌注。
(2)心理不成熟,缺乏责任感。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许多大学生甚至一进校就开始谈恋爱。由于思想单纯,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3]。对待恋爱问题不成熟,加之他们在求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易变,恋爱的成功率很低。责任是爱情长久的必要保障。不少大学生抱着“游戏爱情”的态度,以追求异性为炫耀,或者以功利为爱情作为出发点,朝三暮四,就利益最大为择偶标准。
3.2 对策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观。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文化、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阶段。爱情虽然是人生幸福的重要角色,但不是人生的唯一内容,更不是大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大学阶段主要的人生理想应当是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爱情仅仅是大学阶段在人格修养中的一部分。以学习、成才、事业为主旋律的爱情才是理性的、幸福的。
4 结语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并且相互和谐统一。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重任。大学生问题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统军.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2] 赵亮.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教育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5).
[3] 张啸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06(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246-01
1 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适应问题导致大学生出现抑郁紧张焦虑心理
1.1 原因
(1)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高中时期,学生都住在家里,起居由父母安排,凡事不用自己操心。而进入大学后,过起了集体生活,住宿舍吃食堂,凡事都要靠自己安排处理。生活习惯也不同,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饮食、气候的差异、语言隔阂,卫生习惯的不同,经济条件的好坏等等,都可能造成环境适应不良,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苦闷的心理。
(2)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高中时,老师讲课都是紧扣教材,一点一滴逐字逐句,学生学习依赖性强。而大学教师讲课风格有了很大不同,所讲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教材,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很多内容要求学生自学。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高中学习基础太差(例:文科生学习化学等),会感到学习很吃力,总担心学业成绩不佳(挂科、留级、不能如期毕业),就会逐渐缺乏学习兴趣,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往往以抵触、逃课等方式来应对学习。这样,会导致大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困扰。
1.2 对策
(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能锻炼自己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多结交朋友,主动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可以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过好生活关,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反复实践。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辅导员加强指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克服压力,正确面对挫折和挑战,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指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有效使用学习策略,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及时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多向成绩优异的同学请教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例:学习解剖,不要对着书本死记硬背,可以对照模型,两者相结合学习,效果更好)。
2 人际交往障碍导致大学生孤独寂寞心理
2.1 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养成了孩子自私的心理,家长应当让孩子多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亏教育,这样才会让他们真正地去了解社会、真正的去为人处世。还有一部分孩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缺乏父母的关爱,造成了内向自卑的性格。
(2)自我评价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表现为自我评价偏高,多出现在那些有出众的外貌长相、优越的家庭条件的学生身上,与人交往时骄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对待他人苛刻,这些人在人际交往中会遭遇较大的挫折。第二种表现为自我评价偏低,多出现在那些单亲家庭、家境贫寒、长相平平的学生身上,这部分学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都产生怀疑,形成畏缩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倾向于自我封闭而陷入孤立的境地。[2]
2.2 对策
(1)正确认识自己。一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卑、缺乏自信或者自傲,往往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和人的交往中,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懂得表现自己;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学会改正自己。只有学会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才能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保持一致。
(2)掌握必要的社交技巧。在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交往技能,给人以真诚的微笑和赞美,适当运用幽默,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3 恋爱中的矛盾对大学生产生失落与沮丧心理
3.1 原因
(1)自主性强:90后大学生都非常有个性。易冲动,恋爱观念是“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份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失败,就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甚至拿生命做赌注。
(2)心理不成熟,缺乏责任感。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许多大学生甚至一进校就开始谈恋爱。由于思想单纯,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3]。对待恋爱问题不成熟,加之他们在求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易变,恋爱的成功率很低。责任是爱情长久的必要保障。不少大学生抱着“游戏爱情”的态度,以追求异性为炫耀,或者以功利为爱情作为出发点,朝三暮四,就利益最大为择偶标准。
3.2 对策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观。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文化、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阶段。爱情虽然是人生幸福的重要角色,但不是人生的唯一内容,更不是大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大学阶段主要的人生理想应当是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爱情仅仅是大学阶段在人格修养中的一部分。以学习、成才、事业为主旋律的爱情才是理性的、幸福的。
4 结语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并且相互和谐统一。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重任。大学生问题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统军.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2] 赵亮.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教育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5).
[3] 张啸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