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宽容一下孩子们的错误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o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到一些家长,他们最怕孩子犯错误,因此对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个“不”字,不准干这,不准干那,结果孩子什么都不敢大胆地尝试,这时候家长仍不放心,干脆在一些事情上替孩子去做,包办起来,连孩子犯错误的机会都包办。
  学校的一些老师也是极害怕学生犯错误的,上了无数节的课,只是教育学生如何将事情做正确,如何远离和避免错误,从来不会主动给学生一次犯错的机会,在他们看来,学生在自己手下犯错误,只能证明自己的教育有问题,也说明学生不同程度上在挑战着师道尊严,再说总是犯错误的学生绝不是好孩子,以前是“差生”,现在是“后进生”,乃至“问题少年”,要他们宽容学生的错误难上加难。
  我们不必赞美错误,但也不必对此过于夸大和担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圣贤也是在不断犯错、不断纠错的过程中站立起来的,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平凡人来说,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生命并不是全由正确的东西组成的,或者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只能由错误带来,当你意识到犯错了,而且纠错了,这些东西就会变成正确的东西,变成人生的一种同样宝贵的财富,所以有人才会说,“生命就是由错误组成的,如果这世上尽是正确,恐怕就不会有地狱与天堂之分”。
  当然,一些错误永远是错误,并不能一定带来正确和成功,也就是说失败并不总是成功之母,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种错误至少能够告诉我们此路不通,是个死胡同,请在以后尽力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错和跌倒。我们耳熟能详的爱迪生曾经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这就是对待失败和错误的理性认识,也让我们认识到犯错误有时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需要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一定数量的错误累积起来,才会让一个实践者真正做到“成竹在胸”,他的负担也才会真正减轻,他的创造性也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一位教授说得好:“如果一个人,连犯错误的勇气都没有,恐怕他的一生不会阳光。”
  遗憾的是,如前文所说,现在有太多的家长和老师不能以这种“阳光”的心态来看待孩子和学生犯错误,勉为其难地要求他们完美无瑕、正确无误,其实扪心自问一下,你们能够做到吗?然而奇怪的是,这些家长和老师常常以权威自居,自认为真理在握,自己在孩子和学生面前是不会犯错误的。
  为什么会这样?这恐怕是一种本质主义思维在作怪。也就是说,这种家长和老师“绝对化地认定世界必有某种唯一正确之本质”,而自己由于阅历、经验和教育时间比年轻人早等优势,从而成了真理的化身、正确意见的代表,只要自己“本质”正确,不管在孩子和学生面前怎么说、怎么做都可以。所以他们才不会尊重孩子和学生的人格,认识不到后者具有很多异于成人的地方,比如好奇心强,甚至具有大无畏的“异端思想”,而这些差异必然要带来后者的探索和冒险,不断地犯错误也是必然的,可是前者的本质主义思维让他们自认为他们手里掌握着唯一的答案、绝对的真理,习惯控制后者的心智,要求后者必须服从,在学校里则要求整齐划一、事事听命、统一行动,结果抹杀了后者的个性和多样化发展,在剥夺后者尝试并犯错的机会时,也剥夺了他们成长和创造的种种自由。
  而这,恰恰是这些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和学生面前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正是他们和社会上的其他力量共同营造了一个总是惩罚错误的环境,甚至带来了一种荒诞扭曲的“无错误”文化。因为害怕犯错,年轻人越来越不敢去创新和创造,而且为了安全起见,有的人甚至学会去掩盖错误,为之说谎和作假,在人格上逐渐虚伪起来,到了最后,竟失去了纠错的能力,也无力从错误中学得什么,人生因而变得极其被动。这显然不是这些家长和老师的初衷,但是谁又能够替这些年轻人承担起责任呢?
  宽容错误,善莫大焉。
  编辑 杨逸
其他文献
我是白骨精连载
从枕边拿起一本书阅读。读不多久无端想起小时候冬天的夜晚。  每到冬天,母亲都会给我们准备好新拆洗的被子。被面印染着红色的碎花,粗布的被里,新絮了棉花。棉花是母亲从种在河滩地里的棉柴上摘下来的,细心挑拣出枯枝碎叶。拿到村东弹棉花的史家,母亲用碎花蓝布包袱皮包来,当天中午就忙着扯拽被面被里。把棉花装铺均匀,用结实的白线纫针缝好。在缝的时候,前两针母亲一定用捺在被面上丈量一下,缝出的针脚细密而匀称,针线
学历不代表能力,能力却能为学历添彩  他叫苗典武,今年24岁,是湖北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现场,一个个有着生命迹象的同胞被深埋在废墟下,各种混凝土结构虽然破碎。却仍与钢筋藕断丝连地连接在一起。为了防止二次坍塌,重型机械不敢使用,救灾人员只能用手去刨。学机械专业的苗典武知道,现有的大型破障器材十分笨重,不适合单人携带,而且需要动力支撑才能发挥作用。而现有的小型
平时,他过着一种离群索居的生活。读诗书,无丝竹之乱耳;弹钢琴,窗外的天空蓝得仿佛要流淌出来。  这种素雅、清洁的生活,让他目光清亮,面容清癯。因为体内,没有太多的肉食果腹:因为l心里,没有太多的欲望追逐。无疑。他是一个热爱和崇尚环保生活的人。  然而,他又是一个冰炭同炉的人。影视世界中,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强大的爆发力,被他演活了,比如康熙大帝、越王勾践、末代皇帝、八王爷。每一个角色,都仿佛只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首凄美、哀婉的小令。从中我读出了人在漂泊中的孤独与冷清,伤感、无奈与悲哀。然而让我把“漂泊与飘逸”这两个不同意义的词联系在一起的人,却是那个鼎鼎有名的明末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  有位画界的朋友,收藏了很多名画家的画集和书法集,我闲时常常去翻看,从中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我很欣赏“八大山人”的画,笔法细腻如丝的山山水水,看
我有幸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不幸的是,第一个学期结束,我的成绩惨不忍睹,几乎所有的学科不是D就是F。教务长决定把我降级为试读生,并宣布,如果第二个学期我再有一门功课不及格,就得卷铺盖走人。  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就强迫自己对所选修的学科产生兴趣。其中,我选修的一个学科叫做“核武器战略及军备控制”,每周三个学时。一个周一的早上,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迪森在课堂上跟大家讨论原子弹的问题:“原子弹的威力
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不可救药的  小时候,我很淘气,有一次,为了捕蝴蝶,我把父亲刚栽下的一棵苹果树弄折了,因为担心挨骂,一整天都惴惴不安,后来想反正没人看到,决定撒谎。父亲回家后看到树苗问怎么回事,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父亲说你不要撒谎,弄折树苗最多是淘气,可撒谎就是良心坏了。  我壮着胆子问,您怎么知道我撒谎了?  父亲看着我说,天上的小鸟在看着你呢,当你身边没有人的时候,它就会注意你,然后
那是一幢老式的居民住宅楼,六层高,一梯三户,房间小小的,楼梯窄窄的。人口密度挺高。  四楼住着一对新婚的小夫妻。男的高大强壮。女的娇小柔弱,两人进进出出,就成为楼道里的风景——一幅美丽的小鸟依人图。  可邻居们很快发现,那女子人长得小,中气却足。她一回家,离住宅楼还有10米之远,就开始喊男人的名字,一声,一声,清晰而嘹亮,后面抱着长长的尾音。一直喊到男人从窗户探出头来摆手微笑,地方才开始登楼。  
尘世中灯红酒绿多炫目  大地上欲望之眼在生长  你,以君子的高洁端庄  吐给世人一缕幽冷清香  为人格确定至高的坐标  为纷乱的红尘点亮明灯  每一个文字从肺腑流出  每一个主题振聩你耳膜  为了你,美丽的白莲花  我脚下每一步坦荡铿锵  为了你,高洁的白莲花  我眼中每个字擦亮心灵
你美丽的身影,一直摇曳着我心中的风线    那个时候,打青春走過。仓皇的背影掩饰不住逃跑时的落魄。还在这条路上走着,看一看这沿途的风景,就像不曾来過这世界一样。默默地,走在这条没有终点的路上,那深邃的瞳孔映出了远方。  万物依旧,世间涛走云飞,又是一季花开花谢。目光来来往往,脚步匆匆忙忙,迷失的是脚步,还是心灵?一个玄异的谜题,出题人也找不到谜底。该幻想吗?幻想光彩夺目的明天?该停滞吗?静待奇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