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在于运动。不过,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只要运动就能增强体质”“只要锻炼就能健康”“运动就比不运动强”。事实上,不合理的运动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在于科学锻炼”的思想。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呢?
一、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一面,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产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
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更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还应课内外结合,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成效。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如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等。这就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这样,学生便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四、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满足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取得成绩时,他们会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感兴趣。经调查,有85%的学生认为:如果获得成功,他们就会喜欢上这一体育项目。特别是体育差生,他们因自己差而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占大多数,只要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与其他学生一样容易,那么他们的积极性肯定大大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如在跳高教学中,可以通过降低跳高的高度,使他们感觉到过杠很容易,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完成,并且能出色地完成,而且还会向更高的目标进军。
五、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提高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责任编辑罗峰
一、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一面,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产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
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更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还应课内外结合,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成效。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如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等。这就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这样,学生便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四、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满足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取得成绩时,他们会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感兴趣。经调查,有85%的学生认为:如果获得成功,他们就会喜欢上这一体育项目。特别是体育差生,他们因自己差而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占大多数,只要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与其他学生一样容易,那么他们的积极性肯定大大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如在跳高教学中,可以通过降低跳高的高度,使他们感觉到过杠很容易,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完成,并且能出色地完成,而且还会向更高的目标进军。
五、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提高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