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学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重视。传统的校园环境已经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局限性,这将给未来中、小学校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学建筑中目前所反映出的问题来分析探讨我国中、小学建筑的设计原则。
关键字:中小学;建筑设计;问题;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学校建筑不仅仅是将一些建筑组合在一起,而是对当前社会环境、经济价值和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通过对我国中小学学校5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表现的是我国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更新及完善的过程。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校的基础教育,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2011年对《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进行修改,强调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一、我国以往中小学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隨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建设,不过在新建设和扩建的一些学校中只是单纯的去满足于一些基本的功能关系,所注重的是学校是否华丽,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与生理的考虑。
1)影响学生注意力。学生来到学校学习,家长、老师及学生所希望的是在上课时能够非常轻松的去集中注意力来听课。但是在目前的一些学校里由于当初对校园规划的不够科学,不合理,致使将一些教学用房安置在了一些相对比较喧闹的地方,以及对环境的忽视,并没有考虑环境对学生视线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学生们上课的注意力。
2)影响学生视力。教学用房的室内应当照射着合适的自然光,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但是目前一些已有教学楼却只为了追求立体效果,忽视了采光的要求,墙面铺设了过多的玻璃窗致使光线太强,学生上课时严重影响了学生视力,因为过强的光线将会引起视觉的疲劳。
3)影响学生心理。在室内墙面颜色的选择上应当考虑中、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室内墙面采用浅暖色,可以消除学生那种陌生和紧张的心理;室内墙面采用明而亮的颜色,将会加强室内墙面对于光线的反射作用。在以往的教室设计中并没有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只是单纯的考虑室内应当明而亮。明而亮的室内环境会对中、小学生心理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不适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4)影响师生间的交流。学校教育不单纯的只是教与学的关系,适当的给予一定的交流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在以往教学楼的布置上,基本全布置的是学生教室而并没有配备一些便于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地方,这就影响到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时效性。
5)影响学生健康。在一些教学楼内不设置卫生间、拖布池和洗手池,当初的设计认为学生们不讲究卫生,如便后不冲洗。但是学生讲究卫生与否应该从教育和管理上入手,并非这种硬性措施来解决。将卫生间设置在教学楼外,学生的课间仅有十分钟的时间,如此的匆忙,不仅不方便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健康。不过《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4.2.2条对其进行规范,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
二、我国中、小学建筑的设计原则分析
中、小学校舍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基础设施,目前国家对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及校舍建筑的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在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发展中不断的将心理学、行为学、环境学等考虑到其中,使得校园环境及校舍建筑集美化、教育化、知识化、趣味化和生态化为一体的综合活动空间,为中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国对中小学建筑设计越来越重视,1986年我国制定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不足,2011年对86版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进行修改,现如今中小学建筑设计所遵循的设计原则主要有:
1)以人文本的原则。中小学学校的规划与建设仅仅是提供了教育的基础设施,而学生和老师才是使用学校资源的主角,对于学校的规划建设应以老师和学生为基点。故在最新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对于中小学校的建设和规划当中始终体现“以人文本”的设计原则,时刻注意强调学生和老师是使用主体,应将建筑的物理特性与师生的活动及含义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隐语作用的原则。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任何地方都将隐含着建筑学的影子,建筑学是一门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学科。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是开拓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思维的地方,在对于学校建筑设计当中应发挥建筑学隐语作用,引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结合切实的校园环境发散思维,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
3)功能性的原则。在对于学校规划设计时,其首要一点就应满足学校教学功能的要求,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1.0.3条 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4)因地制宜地的设计原则。我国地域比较广泛,不同的地方具有不一样的特色,所以对于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当地经济、传统等因素。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1.0.4条 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5)标准化原则。目前对于中、小学建筑设计也在追求着一种创新精神,将可以解决一些标准化的问题,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3.1.3条 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对于普通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第3.2.1条的规定,而对于实验室内桌椅的布置则因符合第3.3.3条的规定,不同的设备就应有不同的规范来规定。
6)合理化原则。教室作为学生主要的生活学习空间,不仅需要足够的空间,而且在座位的布置上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2.1.1条 学校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三、结语
广大的青少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国家教委、建设部以及各级教育、建设部门和教育建筑界都十分重视普通中小学校园环境和校舍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对中小学校园环境和校舍建筑设计和建设中应考虑到学校运行模式的可变性,分析学校切实可行的建筑形式,考虑今后学校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变化,才能使学校建筑顺利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塘开;赵刚;初探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2(02)
[2]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作者简介:姓名:郁华兵,性别:男,出生年月:1983年2月,籍贯:河南周口,单位:新疆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学历:本科,专业:建筑设计
关键字:中小学;建筑设计;问题;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学校建筑不仅仅是将一些建筑组合在一起,而是对当前社会环境、经济价值和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通过对我国中小学学校5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表现的是我国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更新及完善的过程。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校的基础教育,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2011年对《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进行修改,强调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一、我国以往中小学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隨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建设,不过在新建设和扩建的一些学校中只是单纯的去满足于一些基本的功能关系,所注重的是学校是否华丽,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与生理的考虑。
1)影响学生注意力。学生来到学校学习,家长、老师及学生所希望的是在上课时能够非常轻松的去集中注意力来听课。但是在目前的一些学校里由于当初对校园规划的不够科学,不合理,致使将一些教学用房安置在了一些相对比较喧闹的地方,以及对环境的忽视,并没有考虑环境对学生视线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学生们上课的注意力。
2)影响学生视力。教学用房的室内应当照射着合适的自然光,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但是目前一些已有教学楼却只为了追求立体效果,忽视了采光的要求,墙面铺设了过多的玻璃窗致使光线太强,学生上课时严重影响了学生视力,因为过强的光线将会引起视觉的疲劳。
3)影响学生心理。在室内墙面颜色的选择上应当考虑中、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室内墙面采用浅暖色,可以消除学生那种陌生和紧张的心理;室内墙面采用明而亮的颜色,将会加强室内墙面对于光线的反射作用。在以往的教室设计中并没有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只是单纯的考虑室内应当明而亮。明而亮的室内环境会对中、小学生心理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不适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4)影响师生间的交流。学校教育不单纯的只是教与学的关系,适当的给予一定的交流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在以往教学楼的布置上,基本全布置的是学生教室而并没有配备一些便于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地方,这就影响到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时效性。
5)影响学生健康。在一些教学楼内不设置卫生间、拖布池和洗手池,当初的设计认为学生们不讲究卫生,如便后不冲洗。但是学生讲究卫生与否应该从教育和管理上入手,并非这种硬性措施来解决。将卫生间设置在教学楼外,学生的课间仅有十分钟的时间,如此的匆忙,不仅不方便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健康。不过《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4.2.2条对其进行规范,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
二、我国中、小学建筑的设计原则分析
中、小学校舍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基础设施,目前国家对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及校舍建筑的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在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发展中不断的将心理学、行为学、环境学等考虑到其中,使得校园环境及校舍建筑集美化、教育化、知识化、趣味化和生态化为一体的综合活动空间,为中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国对中小学建筑设计越来越重视,1986年我国制定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不足,2011年对86版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进行修改,现如今中小学建筑设计所遵循的设计原则主要有:
1)以人文本的原则。中小学学校的规划与建设仅仅是提供了教育的基础设施,而学生和老师才是使用学校资源的主角,对于学校的规划建设应以老师和学生为基点。故在最新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对于中小学校的建设和规划当中始终体现“以人文本”的设计原则,时刻注意强调学生和老师是使用主体,应将建筑的物理特性与师生的活动及含义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隐语作用的原则。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任何地方都将隐含着建筑学的影子,建筑学是一门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学科。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是开拓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思维的地方,在对于学校建筑设计当中应发挥建筑学隐语作用,引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结合切实的校园环境发散思维,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
3)功能性的原则。在对于学校规划设计时,其首要一点就应满足学校教学功能的要求,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1.0.3条 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4)因地制宜地的设计原则。我国地域比较广泛,不同的地方具有不一样的特色,所以对于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当地经济、传统等因素。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1.0.4条 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5)标准化原则。目前对于中、小学建筑设计也在追求着一种创新精神,将可以解决一些标准化的问题,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3.1.3条 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对于普通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第3.2.1条的规定,而对于实验室内桌椅的布置则因符合第3.3.3条的规定,不同的设备就应有不同的规范来规定。
6)合理化原则。教室作为学生主要的生活学习空间,不仅需要足够的空间,而且在座位的布置上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2.1.1条 学校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三、结语
广大的青少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国家教委、建设部以及各级教育、建设部门和教育建筑界都十分重视普通中小学校园环境和校舍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对中小学校园环境和校舍建筑设计和建设中应考虑到学校运行模式的可变性,分析学校切实可行的建筑形式,考虑今后学校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变化,才能使学校建筑顺利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塘开;赵刚;初探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2(02)
[2]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作者简介:姓名:郁华兵,性别:男,出生年月:1983年2月,籍贯:河南周口,单位:新疆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学历:本科,专业: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