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掏经费办村网村报 牵头办事办好事近百件
郭炜靖1985年出生于钦州一农村家庭。2008年7月从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毕业后,来到横县马山乡克安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兼团支书。
“我们到村里来,做任何事情,都是以不增加村委、村民的负担为前提。”这是横县马山乡克安村“80后”大学生村官郭炜靖为村民办实事的准则。
3年多来,郭炜靖办村网、办村报、举办各种文娱活动,让外界、村委、村民之间实现多方互动,牵头办实事办好事近百件,网上推销滞销果蔗,为村里建起第一个灯光球场、图书阅览室,帮助当地青年创办3家微型企业,甚至为村里大龄青年当起网络“红娘”……
眼看着村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克安村的5800多名村民都说:这个大学生村官很“得力”!
“狂人”网吧蹲3天 花82元建起村级网站
驾车从横县县城往马山乡方向行驶30分钟左右,中午12时,就到了克安村村委办公楼。楼前,村委副主任李广滚的摩托车后座上已装有4袋大米,他手上正拿着一叠《克安村报》,他要将报纸发到村民手中,将米送到五保户家。
在村干部韦钟留的引导下,记者进入克安村村委办公大楼。此时,郭炜靖正在克安村相亲网的后台审核会员注册信息。“有200多人报了名,现在审核通过并注册为会员的有80多名会员,村里的也有,村外的也有,还有外省的呢!”郭炜靖笑着说。
村里的青年人大多外出打工,缺乏对村里信息了解的渠道,而外地人想了解村里、同村人要相互沟通,也都缺乏一个平台。2008年7月,郭炜靖刚到村里工作。曾当过学校网络编辑的他灵机一动:创办村里的网站。
然而,当时的克安村不通网络、没有电脑,怎么办?正值国庆节黄金周,同事们都休息了,郭炜靖却跑到附近百合镇的一家网吧里,一蹲就是3天。期间,他花了82元购买了网络空间和注册域名,建成了克安村网的大体框架。
网站建立好了,还离不开维护。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郭炜靖都自己花钱到网吧上网,维护克安网,发布信息,直到2009年4月,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克安村终于购买了电脑,通了网络,郭炜靖才和网吧告别。
如今,郭炜靖还开通了团聚乡情微博,克安村网的点击累计已超过13万人次。让他欣慰的是,村网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同。每年清明期间,多数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到克安村网祭奠平台上祭拜先祖。
“傻子”工资里掏钱办起广西首份村级报纸
网络开通了,相互沟通交流的问题解决了,可还有一个问题让郭炜靖头痛,“我们村有5800多人,在家劳作的都是些老年人。村里还不通网络,他们也不会上网,了解政策、学习种养殖技术的渠道有限。”可是,挨家挨户地宣传,既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最好的办法,是办一张村级报纸。
在村委班子成员的帮助下,经过长时间的筹备,2009年元旦,对开四版《克安村报》终于面世。《克安村报》每期印刷3000份,村干部分送到各自然村,很快被村民们一抢而空。如今,《克安村报》已印至第9期。记者注意到,村报中,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种殖技术、克安村动态消息是主要内容。
“每一期我都看,很好,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克安村77岁的退休老人钟进聚说,他于2000年回到村里生活。郭炜靖到村里工作后,不仅办了图书阅览室,还不定期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和各种文娱活动,村民都很乐意参加。
韦钟留说,出版村报所需费用都是郭炜靖自己掏的,每一期的费用在600元到990元之间,“他的月工资也就1000多元,蛮难为他的。”
许多人都说自己掏钱办这些事情“真傻”,每次郭炜靖都笑笑,说:“我们到村里来,做任何事情,都是以不增加村委、村民的负担为前提。”
村官踏实又“得力”卖出滞销果蔗全村获益160万
郭炜靖出身于农村家庭。在他看来,“农村落后不是没有资源,而是缺乏发展所需要的渠道,把渠道建立起来,农村也会发展起来的”。
2008年底,克安村黑皮果蔗丰收,但因为天气原因,销路一度受阻,郭炜靖立即将这个消息在克安村网上发布,湖南、河南、甘肃等地的客商主动来电联系或直接进村收购。当年,全村销售黑皮果蔗共获益160多万元。
通过这件事情,村民开始对这个大学生村官有了一些了解,觉得郭炜靖踏实、办法多。于是,大伙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的,都找郭炜靖帮忙想办法。
村民韦昌尚多年前打工时不慎摔伤,双脚致残,一度灰心丧气。在郭炜靖和亲友的鼓舞下,韦昌尚自学网络设计技术,帮组家具厂家设计家具,帮助村民设计住宅。郭炜靖把韦昌尚自强不息的事迹发到网上后,许多网友称其为“坚强哥”,不仅上门看望,还捐钱捐物帮忙拉单子,给他带来了上万元的收益。
与韦昌尚一样爆红网络的还有马山乡的覃德凤和覃修庆。在小叔子智障、丈夫中风瘫痪后,覃德凤一直不离不弃,还要照料3个儿女,独自撑起了一个家庭;覃修庆在哥哥去世后,独自照料两个侄子。覃德凤和覃修庆的事迹被郭炜靖放到网络上后,网友深受感动,称他们为横县“最美嫂子”、横县“最帅叔叔”。许多网友捐物出点子,当地政府也给予政策扶助。
3年来,郭炜靖牵头办实事办好事近百件。他通过克安村网与外界沟通交流,筹集钱物,协助村“两委”硬化了9个自然村的主干道,建起了一个灯光球场,帮助当地青年创办3家微型企业;与电信部门协商,为蓬塘村100多户村民安装固定电话,让互联网走进村民家中;多方筹集3000多册农业实用技术及科学文艺方面的图书,为村里建起图书阅览室……
走在克安村的村道上,碰上任何一名村民,谈起郭炜靖都直竖大拇指:这个大学生村官很“得力”!
郭炜靖1985年出生于钦州一农村家庭。2008年7月从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毕业后,来到横县马山乡克安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兼团支书。
“我们到村里来,做任何事情,都是以不增加村委、村民的负担为前提。”这是横县马山乡克安村“80后”大学生村官郭炜靖为村民办实事的准则。
3年多来,郭炜靖办村网、办村报、举办各种文娱活动,让外界、村委、村民之间实现多方互动,牵头办实事办好事近百件,网上推销滞销果蔗,为村里建起第一个灯光球场、图书阅览室,帮助当地青年创办3家微型企业,甚至为村里大龄青年当起网络“红娘”……
眼看着村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克安村的5800多名村民都说:这个大学生村官很“得力”!
“狂人”网吧蹲3天 花82元建起村级网站
驾车从横县县城往马山乡方向行驶30分钟左右,中午12时,就到了克安村村委办公楼。楼前,村委副主任李广滚的摩托车后座上已装有4袋大米,他手上正拿着一叠《克安村报》,他要将报纸发到村民手中,将米送到五保户家。
在村干部韦钟留的引导下,记者进入克安村村委办公大楼。此时,郭炜靖正在克安村相亲网的后台审核会员注册信息。“有200多人报了名,现在审核通过并注册为会员的有80多名会员,村里的也有,村外的也有,还有外省的呢!”郭炜靖笑着说。
村里的青年人大多外出打工,缺乏对村里信息了解的渠道,而外地人想了解村里、同村人要相互沟通,也都缺乏一个平台。2008年7月,郭炜靖刚到村里工作。曾当过学校网络编辑的他灵机一动:创办村里的网站。
然而,当时的克安村不通网络、没有电脑,怎么办?正值国庆节黄金周,同事们都休息了,郭炜靖却跑到附近百合镇的一家网吧里,一蹲就是3天。期间,他花了82元购买了网络空间和注册域名,建成了克安村网的大体框架。
网站建立好了,还离不开维护。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郭炜靖都自己花钱到网吧上网,维护克安网,发布信息,直到2009年4月,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克安村终于购买了电脑,通了网络,郭炜靖才和网吧告别。
如今,郭炜靖还开通了团聚乡情微博,克安村网的点击累计已超过13万人次。让他欣慰的是,村网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同。每年清明期间,多数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到克安村网祭奠平台上祭拜先祖。
“傻子”工资里掏钱办起广西首份村级报纸
网络开通了,相互沟通交流的问题解决了,可还有一个问题让郭炜靖头痛,“我们村有5800多人,在家劳作的都是些老年人。村里还不通网络,他们也不会上网,了解政策、学习种养殖技术的渠道有限。”可是,挨家挨户地宣传,既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最好的办法,是办一张村级报纸。
在村委班子成员的帮助下,经过长时间的筹备,2009年元旦,对开四版《克安村报》终于面世。《克安村报》每期印刷3000份,村干部分送到各自然村,很快被村民们一抢而空。如今,《克安村报》已印至第9期。记者注意到,村报中,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种殖技术、克安村动态消息是主要内容。
“每一期我都看,很好,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克安村77岁的退休老人钟进聚说,他于2000年回到村里生活。郭炜靖到村里工作后,不仅办了图书阅览室,还不定期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和各种文娱活动,村民都很乐意参加。
韦钟留说,出版村报所需费用都是郭炜靖自己掏的,每一期的费用在600元到990元之间,“他的月工资也就1000多元,蛮难为他的。”
许多人都说自己掏钱办这些事情“真傻”,每次郭炜靖都笑笑,说:“我们到村里来,做任何事情,都是以不增加村委、村民的负担为前提。”
村官踏实又“得力”卖出滞销果蔗全村获益160万
郭炜靖出身于农村家庭。在他看来,“农村落后不是没有资源,而是缺乏发展所需要的渠道,把渠道建立起来,农村也会发展起来的”。
2008年底,克安村黑皮果蔗丰收,但因为天气原因,销路一度受阻,郭炜靖立即将这个消息在克安村网上发布,湖南、河南、甘肃等地的客商主动来电联系或直接进村收购。当年,全村销售黑皮果蔗共获益160多万元。
通过这件事情,村民开始对这个大学生村官有了一些了解,觉得郭炜靖踏实、办法多。于是,大伙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的,都找郭炜靖帮忙想办法。
村民韦昌尚多年前打工时不慎摔伤,双脚致残,一度灰心丧气。在郭炜靖和亲友的鼓舞下,韦昌尚自学网络设计技术,帮组家具厂家设计家具,帮助村民设计住宅。郭炜靖把韦昌尚自强不息的事迹发到网上后,许多网友称其为“坚强哥”,不仅上门看望,还捐钱捐物帮忙拉单子,给他带来了上万元的收益。
与韦昌尚一样爆红网络的还有马山乡的覃德凤和覃修庆。在小叔子智障、丈夫中风瘫痪后,覃德凤一直不离不弃,还要照料3个儿女,独自撑起了一个家庭;覃修庆在哥哥去世后,独自照料两个侄子。覃德凤和覃修庆的事迹被郭炜靖放到网络上后,网友深受感动,称他们为横县“最美嫂子”、横县“最帅叔叔”。许多网友捐物出点子,当地政府也给予政策扶助。
3年来,郭炜靖牵头办实事办好事近百件。他通过克安村网与外界沟通交流,筹集钱物,协助村“两委”硬化了9个自然村的主干道,建起了一个灯光球场,帮助当地青年创办3家微型企业;与电信部门协商,为蓬塘村100多户村民安装固定电话,让互联网走进村民家中;多方筹集3000多册农业实用技术及科学文艺方面的图书,为村里建起图书阅览室……
走在克安村的村道上,碰上任何一名村民,谈起郭炜靖都直竖大拇指:这个大学生村官很“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