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然而,古诗词的创作方式和语言表达等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增加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鉴于此,本文从意象、诗眼、背景材料、诗歌美感这四个方面探究了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方法
一、由意象着手,挖掘诗歌意境
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诗歌的意象中,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诗歌的意象,然后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诗中的“春泥”“暖树”“燕”“莺”都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早春景象,而“浅草”“乱花”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早春的花草特点,整首诗歌通过早春的意象把西湖初春的景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不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还蕴含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之情。
二、把握“诗眼”,解读全诗
“诗眼”是指诗歌中最具表现力、最能揭示诗主旨的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诗眼”是解读整首诗歌的关键。如在教学《玉楼春·春景》时,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凸显出整首诗歌的意境。一个“闹”字,可能是春风春雨的畅谈、红杏与绿叶的私语,可能是杏花争春的喧闹,也可能是红杏枝头上翩翩起舞的彩蝶与辛勤的蜜蜂在采蜜、争春等,不禁让人遐思万千,联想到幽泉清冽、青山朗润、红杏满园、万紫千红、春泥润泽等景象。
三、从背景材料入手,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
古诗词的创作与作者所处的人生状态、生平遭遇以及社会情况等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想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古诗词的背景入手。首先,在教学古诗词前,教师应通过教案、互联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背景材料;其次,教师应有效整合搜集的背景材料与古诗词内容。如在教学《声声慢》时,词人李清照借助描绘秋景秋情,抒发了自己沦落天涯的悲苦之情。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逐句翻译这首词,不仅影响了教学效率,还使得学生无法准确掌握其真实内涵。鉴于此,笔者从李清照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入手,让学生充分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感受到作者在秋寒肆意的天气中孤身一人的凄惨境况,感受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所表达的意味,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更加准确地理解了诗意。
四、展现诗歌美感,实现知识延伸
教师通过挖掘诗歌意境、感悟诗歌情感、展现诗歌美感,就能有效实现知识的延伸。如在教学《凉州词》时,教师可以把《凉州词》与《从军行》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不仅能充分了解两位诗人及其创作风格,还能拓宽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用比较的眼光学习古诗歌的良好习惯。《凉州词》描绘了将士守戍边塞的孤寂与凄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虽然抒发了作者饱受边关的寂寥与孤苦之情,但诗歌并没有衰萎颓唐的情调,反而体现出将士保卫边关的责任感,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同时,《凉州词》《从军行》都抒发了守卫边关之人的思乡之情,都展示出边关战士精忠报国、保卫边关的壮志豪情。通过知识的延伸,学生可以深切地感悟到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意诗歌间的联系,向学生介绍与讲解更多经典的诗词,让学生积累更多优秀的古典文化知识,拓宽学生古典文化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王雅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2]赵颖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6).
[3]张艳芬.探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4,(20).
[4]张桂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析道——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
[5]欧阳小珑,李维娜.初中古诗词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6]洪慰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主观体验的方法[J].成功(教育),2011,(21).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方法
一、由意象着手,挖掘诗歌意境
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诗歌的意象中,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诗歌的意象,然后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诗中的“春泥”“暖树”“燕”“莺”都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早春景象,而“浅草”“乱花”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早春的花草特点,整首诗歌通过早春的意象把西湖初春的景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不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还蕴含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之情。
二、把握“诗眼”,解读全诗
“诗眼”是指诗歌中最具表现力、最能揭示诗主旨的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诗眼”是解读整首诗歌的关键。如在教学《玉楼春·春景》时,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凸显出整首诗歌的意境。一个“闹”字,可能是春风春雨的畅谈、红杏与绿叶的私语,可能是杏花争春的喧闹,也可能是红杏枝头上翩翩起舞的彩蝶与辛勤的蜜蜂在采蜜、争春等,不禁让人遐思万千,联想到幽泉清冽、青山朗润、红杏满园、万紫千红、春泥润泽等景象。
三、从背景材料入手,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
古诗词的创作与作者所处的人生状态、生平遭遇以及社会情况等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想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古诗词的背景入手。首先,在教学古诗词前,教师应通过教案、互联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背景材料;其次,教师应有效整合搜集的背景材料与古诗词内容。如在教学《声声慢》时,词人李清照借助描绘秋景秋情,抒发了自己沦落天涯的悲苦之情。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逐句翻译这首词,不仅影响了教学效率,还使得学生无法准确掌握其真实内涵。鉴于此,笔者从李清照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入手,让学生充分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感受到作者在秋寒肆意的天气中孤身一人的凄惨境况,感受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所表达的意味,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更加准确地理解了诗意。
四、展现诗歌美感,实现知识延伸
教师通过挖掘诗歌意境、感悟诗歌情感、展现诗歌美感,就能有效实现知识的延伸。如在教学《凉州词》时,教师可以把《凉州词》与《从军行》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不仅能充分了解两位诗人及其创作风格,还能拓宽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用比较的眼光学习古诗歌的良好习惯。《凉州词》描绘了将士守戍边塞的孤寂与凄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虽然抒发了作者饱受边关的寂寥与孤苦之情,但诗歌并没有衰萎颓唐的情调,反而体现出将士保卫边关的责任感,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同时,《凉州词》《从军行》都抒发了守卫边关之人的思乡之情,都展示出边关战士精忠报国、保卫边关的壮志豪情。通过知识的延伸,学生可以深切地感悟到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意诗歌间的联系,向学生介绍与讲解更多经典的诗词,让学生积累更多优秀的古典文化知识,拓宽学生古典文化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王雅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2]赵颖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6).
[3]张艳芬.探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4,(20).
[4]张桂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析道——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
[5]欧阳小珑,李维娜.初中古诗词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6]洪慰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主观体验的方法[J].成功(教育),2011,(21).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