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就是说话,说话训练,作为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与识字、听话、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它是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量大,信息交换速度快,尤其突显出说话训练的重要性。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未必每个同学都能出口成章,但至少也不宜讷讷不能出口。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根据学生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下面初浅地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收获。
一、创造环境,让学生想说
从感知到理解,从直观到形象,这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依据这一规律,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产生说的欲望。
1.巧抓时机,你说我说
这已成为我班的保留节目。假期开学或双休日后的第一天的第一节课下课,就是讲自己假期中发生的事的时间。同桌说,小组说,讲的好的,班上再说说,一时说兴大发。每到这时刻,有高声演讲的;有两个人头碰头说悄悄话的;还有急于想表达,而又没有听众厉声呵斥的,可谓是应有尽有。
2.课堂教学,学生主角
课堂教学,我不搞一言堂,学生有话,想说就说。想提问,就大胆说;想讲一讲,我让出讲台你来;有人不服?接着来,把你想说的话对大家说一说。有时也是乱遭遭,但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人人都愿说。形式还不仅是这些,读课文挑战来点气氛;诗词背诵小组赛,争先恐后上前说;就连平时一句话也讲不出的范恒源、高博,现在也能积极发言了,我想说这样的环境,大家都不知不觉地卷进讲话的热潮中。一路走来,让我深深体会到:民主一点,把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一点儿,学生真的想说,愿说。久而久之,收获的不只如此。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敢说
学生想说并非敢说。有些学生,心理胆怯,往往因怕说不好或怕说错而不敢说,一次次的发言机会错过,说话得不到训练,就愈是不敢说。为此,面对班上全体学生,我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大胆发言,声音洪亮,说话有条理的我称为优等生,课堂上让他们做先行的示范者,要大加赞扬,把他们树为学习的榜样,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对平时在家里说话声音大,来到课堂上胆怯的学生,我把它叫中等生,在课堂上让他们做表达的阶梯,不用大力表扬,因为我要让他们意识到“先行者”们受到的强烈表扬,他们要是先站起来并大声说出来,也一定会受到这样的表扬,于是,他们会暗自努力。这就是专家们口中的“让学生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吧;对平时不爱讲话,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叫学困生。课堂上让他们做最后的重复者,表扬要强烈。因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有人说:“老师的一句话,能造就一个天才,也能毁灭一个天才。”那还是让我们来造就天才吧!即使不能达到这样的结果,我想一句表扬的话起码会给孩子一个好的心情。班上有一名学生有口痴,她怕别人说她说话不利索,渐渐地她想说也不敢说了,养成不爱说话的毛病。通过教育大家不要讥笑别人的缺点,同时,班上又积极给她创造发言的机会,一学期后,他能做到清楚、明白、流畅地表达。这次全县片级教学活动中,那位老师在课堂上叫她三次回答问题,我不知道同志们是否听出了发言的同学们中还有一个是口痴的。还有一件事,当我们练习读完《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时,我说“现在,我们来读课文,你想挑战谁,就到前面来比一比。”这时,杨旭大声说:“我挑战范恒源。”立即就有人反对,因为,平时范恒源是我们班总不说话,说话声音最小的一个男生。但我不能同意同学们的看法,于是,我大声说:“杨旭挑战范恒源未必能成功,不信让他们比比看”我趁杨旭往前面走的时候,快步赶到范恒源身边,抱住他的脑袋,在他耳边小声地说:“你只要大声地照老师教你的把课文读下来,我保证你会赢。”这时,杨旭以经把课文读完了,该到范恒源的了,只见他走到前面,用他从未有过的大声把课文读完了,全体同学都主动为他鼓掌。学生的勇气是用爱心呵护出来的。我们只要给他支持,作他的坚强后盾,没有他不敢做的事。
三、教以方法,让学生会说
只是想说,敢说,对于口头表达来说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会说。说,有一个总体要求,那就是要做到:简明、得体、流畅。而会说,就要达到“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为介,让学生会“说”。教材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材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深挖教材,把表达和教材紧紧相扣在一起,设计让学生容易接受的表达主题,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话说明白。如:讲读课文时利用课文空白处来训练说话;像董静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填空,说夏天是什么样的;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等等。大家都做得很好,这里我不细说。要达到真正会说,还要进一步指导。如给词造句,先是一词一句,后来多词一段,点滴积累语言;借用关联词,使语言更丰富,具有层次;巧用修辞,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使口中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人力量;恰当使用语气、重音、节奏、速度和停顿等朗读技巧,讲出个性语言等。讲故事,不要忘了“六要素”,关键是核心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作了什么事;发表看法提建议,不要忘了用因为……所以……;介绍事物吗,讲明对象和特征,不能忘了条理性。等等,都可以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时时、事事,处处中指导,久之,人人会说。
四、创设情景,让学生善说
会说是技能,而善说是艺术。善说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在简明、连贯的基础上,追求得体。我对得体的理解是,讲话要符合人物身份,要与当时环境相适宜。通俗的讲,就是“看人下菜碟”。因此,会说不如善说。为使学生善说,还不能忘了创设情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锤炼语言。如活用教材,编演课本剧。像《标点符号的争吵》、《书里的蚂蚁》这样的童话可以演。这样讲,只要是人物个性鲜明的素材,都可以拿来试试。小组比赛,更使这样的活动有意想不到的神奇。内容丰富,表演到位,充分体验了得体语言的使用。
总之,以上“四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挖掘学生的潜力。“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定会有显著的提高。我们的学生个个“能说会道”,这也是教育上的一大成绩啊!
一、创造环境,让学生想说
从感知到理解,从直观到形象,这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依据这一规律,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产生说的欲望。
1.巧抓时机,你说我说
这已成为我班的保留节目。假期开学或双休日后的第一天的第一节课下课,就是讲自己假期中发生的事的时间。同桌说,小组说,讲的好的,班上再说说,一时说兴大发。每到这时刻,有高声演讲的;有两个人头碰头说悄悄话的;还有急于想表达,而又没有听众厉声呵斥的,可谓是应有尽有。
2.课堂教学,学生主角
课堂教学,我不搞一言堂,学生有话,想说就说。想提问,就大胆说;想讲一讲,我让出讲台你来;有人不服?接着来,把你想说的话对大家说一说。有时也是乱遭遭,但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人人都愿说。形式还不仅是这些,读课文挑战来点气氛;诗词背诵小组赛,争先恐后上前说;就连平时一句话也讲不出的范恒源、高博,现在也能积极发言了,我想说这样的环境,大家都不知不觉地卷进讲话的热潮中。一路走来,让我深深体会到:民主一点,把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一点儿,学生真的想说,愿说。久而久之,收获的不只如此。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敢说
学生想说并非敢说。有些学生,心理胆怯,往往因怕说不好或怕说错而不敢说,一次次的发言机会错过,说话得不到训练,就愈是不敢说。为此,面对班上全体学生,我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大胆发言,声音洪亮,说话有条理的我称为优等生,课堂上让他们做先行的示范者,要大加赞扬,把他们树为学习的榜样,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对平时在家里说话声音大,来到课堂上胆怯的学生,我把它叫中等生,在课堂上让他们做表达的阶梯,不用大力表扬,因为我要让他们意识到“先行者”们受到的强烈表扬,他们要是先站起来并大声说出来,也一定会受到这样的表扬,于是,他们会暗自努力。这就是专家们口中的“让学生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吧;对平时不爱讲话,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叫学困生。课堂上让他们做最后的重复者,表扬要强烈。因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有人说:“老师的一句话,能造就一个天才,也能毁灭一个天才。”那还是让我们来造就天才吧!即使不能达到这样的结果,我想一句表扬的话起码会给孩子一个好的心情。班上有一名学生有口痴,她怕别人说她说话不利索,渐渐地她想说也不敢说了,养成不爱说话的毛病。通过教育大家不要讥笑别人的缺点,同时,班上又积极给她创造发言的机会,一学期后,他能做到清楚、明白、流畅地表达。这次全县片级教学活动中,那位老师在课堂上叫她三次回答问题,我不知道同志们是否听出了发言的同学们中还有一个是口痴的。还有一件事,当我们练习读完《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时,我说“现在,我们来读课文,你想挑战谁,就到前面来比一比。”这时,杨旭大声说:“我挑战范恒源。”立即就有人反对,因为,平时范恒源是我们班总不说话,说话声音最小的一个男生。但我不能同意同学们的看法,于是,我大声说:“杨旭挑战范恒源未必能成功,不信让他们比比看”我趁杨旭往前面走的时候,快步赶到范恒源身边,抱住他的脑袋,在他耳边小声地说:“你只要大声地照老师教你的把课文读下来,我保证你会赢。”这时,杨旭以经把课文读完了,该到范恒源的了,只见他走到前面,用他从未有过的大声把课文读完了,全体同学都主动为他鼓掌。学生的勇气是用爱心呵护出来的。我们只要给他支持,作他的坚强后盾,没有他不敢做的事。
三、教以方法,让学生会说
只是想说,敢说,对于口头表达来说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会说。说,有一个总体要求,那就是要做到:简明、得体、流畅。而会说,就要达到“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为介,让学生会“说”。教材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材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深挖教材,把表达和教材紧紧相扣在一起,设计让学生容易接受的表达主题,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话说明白。如:讲读课文时利用课文空白处来训练说话;像董静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填空,说夏天是什么样的;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等等。大家都做得很好,这里我不细说。要达到真正会说,还要进一步指导。如给词造句,先是一词一句,后来多词一段,点滴积累语言;借用关联词,使语言更丰富,具有层次;巧用修辞,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使口中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人力量;恰当使用语气、重音、节奏、速度和停顿等朗读技巧,讲出个性语言等。讲故事,不要忘了“六要素”,关键是核心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作了什么事;发表看法提建议,不要忘了用因为……所以……;介绍事物吗,讲明对象和特征,不能忘了条理性。等等,都可以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时时、事事,处处中指导,久之,人人会说。
四、创设情景,让学生善说
会说是技能,而善说是艺术。善说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在简明、连贯的基础上,追求得体。我对得体的理解是,讲话要符合人物身份,要与当时环境相适宜。通俗的讲,就是“看人下菜碟”。因此,会说不如善说。为使学生善说,还不能忘了创设情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锤炼语言。如活用教材,编演课本剧。像《标点符号的争吵》、《书里的蚂蚁》这样的童话可以演。这样讲,只要是人物个性鲜明的素材,都可以拿来试试。小组比赛,更使这样的活动有意想不到的神奇。内容丰富,表演到位,充分体验了得体语言的使用。
总之,以上“四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挖掘学生的潜力。“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定会有显著的提高。我们的学生个个“能说会道”,这也是教育上的一大成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