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国的FLE视听说课程拥有先进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从理解到应用、检测,从整体理解到细节理解,从影视材料到录音材料,无不围绕着“言语行为”而展开,它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目标,实现所学知识与同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出综合的实用型人才。此理念下的视听说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积极互动,教学效果良好。中国传统的视听说课程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急需改革。FLE视听说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在中国的应用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考试现状及课程设置现状等阻碍,此理念的中国化应用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FLE视听说课程 跨文化交际 教学理念 中国化
[作者简介]李淑君(1974- ),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文学。(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091-03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对外语应用者的能力要求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视听说教学理念已不再适应人才发展的需要,急需改革。法国的FLE(Fran?觭ais Langue Etrangère对外法语教学)视听说课程以其先进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为我国的外语视听说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典范,对此理念在FLE视听说课堂中的具体体现、应用的研究以及对其在中国背景下的应用探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在FLE视听说课堂中的体现与应用
FLE视听说课程的各个环节,从材料的理解到应用、检测,无不体现其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理念。
(一)材料的理解环节
无论是影视材料还是视听材料,其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去更好地理解材料,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1.影视材料中采用有声播放与无声播放相结合。第一,整体理解阶段。此时使用的是最明显、最有效、最先进也是最难以掌握的方法:无声播放法。此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社会、文化、生活经验来理解跨文化背景下材料中的内容,把所学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纳入同一知识系统,为以后的使用做好准备;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不局限于书本,培养其创造能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在不了解的内容上,学习分清主次,不忽略重要信息。但此方法运用起来也很难,因为文化的差异和缺乏语言的配合有时会使学生出现理解的偏差,而且同一图像在同一文化中就已经代表着很多的含义,更何况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有时很难选择哪种更适合材料情况,这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困难的部分。使用此法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思考。所以此时材料中的“迹象”(indices)和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确立的交际环境(situation de communication),即“何人”“何地”“何时”“为何”等。教师可以根据信息的难度提封闭式问题(questions fermées)或开放式问题(questions ouvertes)。那些通过理解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的封闭式问题,比较适合较难掌握的信息,而需要学生理解并展开但不能直接找到答案的开放式问题,可以针对简单的信息提出。当有的学生对于推断和答案持异议态度时,可以展开讨论,要求其说出原因,然后重新播放一遍加以确认。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已掌握的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展开想象,进行逻辑思维进而判断,积极主动,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第二,细节理解阶段。这部分使用的是有声播放,即正常地播放影视材料。但FLE视听说此部分教学打破了常规,不是中国传统式的逐句听、重复听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是按照“言语行为”①将材料分为若干片段(séquence),如“购物”“自我介绍”“推销产品”等。每个“言语行为”都有其特定的语言(词汇、语法)、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教学目的。讲解每个“言语行为”之前,需要唤起学生具有的相关知识,补充一些新知识,再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如“问路和指路”这一言语行为,除了唤起学生已掌握的一些相关动词和介词之外,可以通过画图或者举例来补充一些动词和介词,并说明这些词之间的细微区别,然后组织学生使用这些词和短语。也可以通过安排家具的位置、口头描绘旅游图、按照方向指示找东西等实际应用活动来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从细节上理解每个“言语行为”之后,教师需将影视图像重新播放一次,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比材料中的每个“言语行为”与自己理解和应用的“言语行为”活动之间的区别,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2.录音材料中主题的引出及引导性问题的综合运用。录音材料中使用的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引出主题,引出词汇,通过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材料。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需充分地考虑主题的趣味性和难度等问题。主题要能引起学生的热烈反响,而且学生需在此方面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利于材料的理解与应用。以跨文化背景下的某人或某物引出主题,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联想,调动其已学知识,并引出主题相关的众多词汇。播放录音之前,就问题中的新单词给予解释。播放一遍后提出有利于整体理解即跨文化交际环境确立的问题,如“本文是在谈论什么?”“有几个人在讲话?”“这几个人是谁?什么关系?”等等。然后提出关于录音大体信息的问题给予引导,问题以“判断”形式出现有利于学生判断文中是否提到。此时教师无须给出答案,只是在相关的地方停顿以便学生确认即可,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听第二遍或第三遍时就能确定答案。接下来是关于材料细节的问题,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此时需要教师重复两次播放录音,以便学生掌握详细信息。最后是需要学生自己理解、总结、表达的问题。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需重新播放一遍录音以使学生检查自己的理解与判断。
(二)知识的应用、检测环节
在FLE视听说课堂中,应用和检测是融为一体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在此环节体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在影视材料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个“言语行为”进行细节理解时已经将所学的内容具体应用在具体的跨文化现实生活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检测,如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就所学的内容和主题展开讨论等,讨论某人的态度、服装、首饰、肢体语言和某一现象等,或者对比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搬上舞台表演。无论书面形式或是口头形式,都给学生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以“主题”形式进行口语练习,如给出同一主题的一个或一系列词汇,让学生展开想象去表达;也可以给出一幅漫画、一则广告、一系列的物体等等,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通过上文对法国FLE视听说课堂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以学生积极发现、分析、创造、应用为主,以教师有效引导、启发、检测为辅,以复杂的“言语行为”为单位,以实效交际为目的的新式教学模式。它体现的是外语教学以“应用”和“跨文化交际”为目的、为核心、为本质的一面。
二、中国背景下的FLE视听说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的应用探索
(一)中国传统视听说课程状况及其弊端
传统的视听说课程虽然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出听说能力较强的人才,但此目的基本上很难达到。因为教学涉及的只是教材的表面内容,教学进度也是根据这些表面内容而规定的,没有考虑到具体的应用步骤,学生拥有的只是知识,不是技能。教师具体授课时方式也很枯燥无味,学生看录像或者听录音,一句句或一段段地重复播放,然后以选择、填空、回答问题等形式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材料内容,有时甚至还要以听写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口语练习也是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只是回答问题,没有任何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课堂沉闷无趣,学生苦不堪言,教师疲惫不堪,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思维僵化、反应迟钝、知识有限、应用能力差,很难适合实际的工作需要。
FLE视听说课程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正是改变此状况的良药,它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常规,在充分调动师生积极主动性的前提下,把课堂教学和知识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书面知识与社会知识隔离的局面,同时融合社会学、社会语言学、社会互动语言学、人种学、心理学、美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避免学生知识的孤立、僵化,实现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有助于把传统教学中痛苦枯燥的折磨变成师生共同享受的时刻,使被动无聊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使视听说课堂变成真正的积极有效的享受学习的时光,可以说这正是我们期盼的课堂。
(二)FLE视听说理念在中国背景下遭遇的困难
然而,在中国却很难实现此理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障碍:
1.与传统理念的冲突。传统的视听说课程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这种全新的跨文化交际式教学理念与传统所强调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理念完全相反,必然会遭遇到传统的强烈抵制。尤其是一些受传统影响较深的人员必然会全力反对这种全新的理念,他们认为传统的理念和方式已被采用多年,这种外国的东西不适合我们国情,按这种方法难以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有些人虽愿意采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又回到了传统,因为传统理念和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毅力和不懈的努力。
2.与考试现状的冲突。事实上,虽有很多人赞同这种理念和模式,但他们却很少采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试现状不允许。级别考试通过率(专业四级、八级,大学外语四级、六级等)和考研率等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几乎在所有的级别考试中听力部分的考题都是以听写、选择、填空等形式出现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下不得不为考试做准备,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这些题型的练习,教师在组织课堂和考核学生时也不得不以此为核心而展开。所以,很难真正地以“言语行为”为单位展开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因此思维已经被固定在考题形式里,授课的内容和方式都以考试为核心,而不是社会生活中语言的应用内容和形式。
3.与课程设置状况的冲突。目前,中国大部分的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仍以语法、词汇、文学等知识教授为主,课时、学期上都给予优先考虑,课堂上也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而且各课程之间孤立开来,语法只讲语法,精读课只讲精读,常常出现重复和断层的局面。视听说课程(有的学校与口语分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课时和学期上都不足以让授课教师能够真正地以跨文化交际教学为理念围绕“言语行为”而展开教学,如此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三)中国背景下的应用思考
那么,如何以中国化的跨文化交际理念来改革我们的教学呢?首先,要接受这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和命运。我们不该再停留在单纯的知识讲授,更应该侧重能力的培养,教学目的不该培养只有语言能力而缺乏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教学的成功与否不该只看分数的高低,而是看其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考核的方式不该只是书面的选择、填空、听写,更应该是确定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至于全国的级别考试,只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而已,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更不该以考试为中心而组织教学。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效果的手段而已,传统的方式越是为了考试而组织,则教学效果越差,考试成绩越不理想,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只有从理念上彻底改变,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其次,要客观对待传统教学理念与新的先进理念的关系。传统中也有先进的部分,如教师讲解时学生的速记,这是很好的练习听写和理解的方式,而这在法国的FLE视听说教学中是没有强调的。我们可以保留此方式来应对各种级别的视听考试。法国的FLE视听说课堂中也有其不适合中国背景的东西,如太多时间的讨论、表演等等。我们可以适当地缩减这部分的重复内容,合理分配时间。其三,我们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方式不再以“应试”而以“应用”为主。改变课堂性质,采用先进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应用所涉及的内容。其实,级别考试中听力部分的考核内容在FLE视听说课程模式中已经讲授(尤其是听力材料部分),只是侧重点和形式有所不同而已。现在我们对FLE视听说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在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对学生检测过程中加入等级考试的题型训练而已,但加入的这些训练仍要以实用为主,要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如播放或读一段同主题的另一篇文章,就词汇、态度、观点等进行提问、对比、选择,或者听写或补充完整一段与此相关的小文章,要求学生课后就两篇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比较,将考试题型和知识应用糅合在一起。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当堂课所学的词汇、语法、主题进行考试题型的练习,补充有趣的相关材料和练习,这样既能考核和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强化教学效果,又能解决考试中的问题,所用时间不多,综合实际技能和考试分数同时提高,岂不是一举两得?
其实,FLE视听说课程为我们提供最多的是它先进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在中国教育背景下如何应用它是需要我们长期探讨的课题,或许每人都会有自己的心得,重要的是,我们在思考并正在进行着。
[注释]
①“言语行为”:此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ohn Austin)提出来的。现代语言学认为,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如陈述、询问、命令、邀请、警告、宣判、道歉、祝贺、感谢、赞叹等等),这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被称做“言语行为”。FLE视听说教学是以“言语行为”为核心的,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交际的环境”(situation de communication),也就是“何人”“何时”“何地”“为何”“如何”等等。
[参考文献]
[1]跨文化交际视听说项目组.跨文化交际视听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徐爱君.浅谈英语视听说教学[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7).
[3]于春艳.走近视听说教学[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Z1).
[4]杨芬.大学公共法语视听说教学探讨[J].法国研究,2006(2).
[5]傅艺.影视片的英语视听教学之方法和途径[J].宜春学院学报,2006(5).
[6]冯志静.电影与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电影评介,2008(10).
[关键词]FLE视听说课程 跨文化交际 教学理念 中国化
[作者简介]李淑君(1974- ),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文学。(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091-03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对外语应用者的能力要求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视听说教学理念已不再适应人才发展的需要,急需改革。法国的FLE(Fran?觭ais Langue Etrangère对外法语教学)视听说课程以其先进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为我国的外语视听说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典范,对此理念在FLE视听说课堂中的具体体现、应用的研究以及对其在中国背景下的应用探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在FLE视听说课堂中的体现与应用
FLE视听说课程的各个环节,从材料的理解到应用、检测,无不体现其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理念。
(一)材料的理解环节
无论是影视材料还是视听材料,其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去更好地理解材料,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1.影视材料中采用有声播放与无声播放相结合。第一,整体理解阶段。此时使用的是最明显、最有效、最先进也是最难以掌握的方法:无声播放法。此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社会、文化、生活经验来理解跨文化背景下材料中的内容,把所学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纳入同一知识系统,为以后的使用做好准备;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不局限于书本,培养其创造能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在不了解的内容上,学习分清主次,不忽略重要信息。但此方法运用起来也很难,因为文化的差异和缺乏语言的配合有时会使学生出现理解的偏差,而且同一图像在同一文化中就已经代表着很多的含义,更何况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有时很难选择哪种更适合材料情况,这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困难的部分。使用此法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思考。所以此时材料中的“迹象”(indices)和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确立的交际环境(situation de communication),即“何人”“何地”“何时”“为何”等。教师可以根据信息的难度提封闭式问题(questions fermées)或开放式问题(questions ouvertes)。那些通过理解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的封闭式问题,比较适合较难掌握的信息,而需要学生理解并展开但不能直接找到答案的开放式问题,可以针对简单的信息提出。当有的学生对于推断和答案持异议态度时,可以展开讨论,要求其说出原因,然后重新播放一遍加以确认。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已掌握的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展开想象,进行逻辑思维进而判断,积极主动,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第二,细节理解阶段。这部分使用的是有声播放,即正常地播放影视材料。但FLE视听说此部分教学打破了常规,不是中国传统式的逐句听、重复听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是按照“言语行为”①将材料分为若干片段(séquence),如“购物”“自我介绍”“推销产品”等。每个“言语行为”都有其特定的语言(词汇、语法)、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教学目的。讲解每个“言语行为”之前,需要唤起学生具有的相关知识,补充一些新知识,再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如“问路和指路”这一言语行为,除了唤起学生已掌握的一些相关动词和介词之外,可以通过画图或者举例来补充一些动词和介词,并说明这些词之间的细微区别,然后组织学生使用这些词和短语。也可以通过安排家具的位置、口头描绘旅游图、按照方向指示找东西等实际应用活动来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从细节上理解每个“言语行为”之后,教师需将影视图像重新播放一次,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比材料中的每个“言语行为”与自己理解和应用的“言语行为”活动之间的区别,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2.录音材料中主题的引出及引导性问题的综合运用。录音材料中使用的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引出主题,引出词汇,通过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材料。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需充分地考虑主题的趣味性和难度等问题。主题要能引起学生的热烈反响,而且学生需在此方面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利于材料的理解与应用。以跨文化背景下的某人或某物引出主题,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联想,调动其已学知识,并引出主题相关的众多词汇。播放录音之前,就问题中的新单词给予解释。播放一遍后提出有利于整体理解即跨文化交际环境确立的问题,如“本文是在谈论什么?”“有几个人在讲话?”“这几个人是谁?什么关系?”等等。然后提出关于录音大体信息的问题给予引导,问题以“判断”形式出现有利于学生判断文中是否提到。此时教师无须给出答案,只是在相关的地方停顿以便学生确认即可,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听第二遍或第三遍时就能确定答案。接下来是关于材料细节的问题,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此时需要教师重复两次播放录音,以便学生掌握详细信息。最后是需要学生自己理解、总结、表达的问题。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需重新播放一遍录音以使学生检查自己的理解与判断。
(二)知识的应用、检测环节
在FLE视听说课堂中,应用和检测是融为一体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在此环节体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在影视材料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个“言语行为”进行细节理解时已经将所学的内容具体应用在具体的跨文化现实生活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检测,如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就所学的内容和主题展开讨论等,讨论某人的态度、服装、首饰、肢体语言和某一现象等,或者对比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搬上舞台表演。无论书面形式或是口头形式,都给学生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以“主题”形式进行口语练习,如给出同一主题的一个或一系列词汇,让学生展开想象去表达;也可以给出一幅漫画、一则广告、一系列的物体等等,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通过上文对法国FLE视听说课堂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以学生积极发现、分析、创造、应用为主,以教师有效引导、启发、检测为辅,以复杂的“言语行为”为单位,以实效交际为目的的新式教学模式。它体现的是外语教学以“应用”和“跨文化交际”为目的、为核心、为本质的一面。
二、中国背景下的FLE视听说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的应用探索
(一)中国传统视听说课程状况及其弊端
传统的视听说课程虽然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出听说能力较强的人才,但此目的基本上很难达到。因为教学涉及的只是教材的表面内容,教学进度也是根据这些表面内容而规定的,没有考虑到具体的应用步骤,学生拥有的只是知识,不是技能。教师具体授课时方式也很枯燥无味,学生看录像或者听录音,一句句或一段段地重复播放,然后以选择、填空、回答问题等形式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材料内容,有时甚至还要以听写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口语练习也是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只是回答问题,没有任何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课堂沉闷无趣,学生苦不堪言,教师疲惫不堪,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思维僵化、反应迟钝、知识有限、应用能力差,很难适合实际的工作需要。
FLE视听说课程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正是改变此状况的良药,它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常规,在充分调动师生积极主动性的前提下,把课堂教学和知识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书面知识与社会知识隔离的局面,同时融合社会学、社会语言学、社会互动语言学、人种学、心理学、美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避免学生知识的孤立、僵化,实现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有助于把传统教学中痛苦枯燥的折磨变成师生共同享受的时刻,使被动无聊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使视听说课堂变成真正的积极有效的享受学习的时光,可以说这正是我们期盼的课堂。
(二)FLE视听说理念在中国背景下遭遇的困难
然而,在中国却很难实现此理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障碍:
1.与传统理念的冲突。传统的视听说课程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这种全新的跨文化交际式教学理念与传统所强调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理念完全相反,必然会遭遇到传统的强烈抵制。尤其是一些受传统影响较深的人员必然会全力反对这种全新的理念,他们认为传统的理念和方式已被采用多年,这种外国的东西不适合我们国情,按这种方法难以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有些人虽愿意采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又回到了传统,因为传统理念和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毅力和不懈的努力。
2.与考试现状的冲突。事实上,虽有很多人赞同这种理念和模式,但他们却很少采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试现状不允许。级别考试通过率(专业四级、八级,大学外语四级、六级等)和考研率等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几乎在所有的级别考试中听力部分的考题都是以听写、选择、填空等形式出现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下不得不为考试做准备,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这些题型的练习,教师在组织课堂和考核学生时也不得不以此为核心而展开。所以,很难真正地以“言语行为”为单位展开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因此思维已经被固定在考题形式里,授课的内容和方式都以考试为核心,而不是社会生活中语言的应用内容和形式。
3.与课程设置状况的冲突。目前,中国大部分的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仍以语法、词汇、文学等知识教授为主,课时、学期上都给予优先考虑,课堂上也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而且各课程之间孤立开来,语法只讲语法,精读课只讲精读,常常出现重复和断层的局面。视听说课程(有的学校与口语分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课时和学期上都不足以让授课教师能够真正地以跨文化交际教学为理念围绕“言语行为”而展开教学,如此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三)中国背景下的应用思考
那么,如何以中国化的跨文化交际理念来改革我们的教学呢?首先,要接受这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和命运。我们不该再停留在单纯的知识讲授,更应该侧重能力的培养,教学目的不该培养只有语言能力而缺乏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教学的成功与否不该只看分数的高低,而是看其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考核的方式不该只是书面的选择、填空、听写,更应该是确定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至于全国的级别考试,只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而已,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更不该以考试为中心而组织教学。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效果的手段而已,传统的方式越是为了考试而组织,则教学效果越差,考试成绩越不理想,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只有从理念上彻底改变,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其次,要客观对待传统教学理念与新的先进理念的关系。传统中也有先进的部分,如教师讲解时学生的速记,这是很好的练习听写和理解的方式,而这在法国的FLE视听说教学中是没有强调的。我们可以保留此方式来应对各种级别的视听考试。法国的FLE视听说课堂中也有其不适合中国背景的东西,如太多时间的讨论、表演等等。我们可以适当地缩减这部分的重复内容,合理分配时间。其三,我们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方式不再以“应试”而以“应用”为主。改变课堂性质,采用先进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应用所涉及的内容。其实,级别考试中听力部分的考核内容在FLE视听说课程模式中已经讲授(尤其是听力材料部分),只是侧重点和形式有所不同而已。现在我们对FLE视听说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在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对学生检测过程中加入等级考试的题型训练而已,但加入的这些训练仍要以实用为主,要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如播放或读一段同主题的另一篇文章,就词汇、态度、观点等进行提问、对比、选择,或者听写或补充完整一段与此相关的小文章,要求学生课后就两篇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比较,将考试题型和知识应用糅合在一起。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当堂课所学的词汇、语法、主题进行考试题型的练习,补充有趣的相关材料和练习,这样既能考核和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强化教学效果,又能解决考试中的问题,所用时间不多,综合实际技能和考试分数同时提高,岂不是一举两得?
其实,FLE视听说课程为我们提供最多的是它先进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理念。在中国教育背景下如何应用它是需要我们长期探讨的课题,或许每人都会有自己的心得,重要的是,我们在思考并正在进行着。
[注释]
①“言语行为”:此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ohn Austin)提出来的。现代语言学认为,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如陈述、询问、命令、邀请、警告、宣判、道歉、祝贺、感谢、赞叹等等),这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被称做“言语行为”。FLE视听说教学是以“言语行为”为核心的,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交际的环境”(situation de communication),也就是“何人”“何时”“何地”“为何”“如何”等等。
[参考文献]
[1]跨文化交际视听说项目组.跨文化交际视听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徐爱君.浅谈英语视听说教学[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7).
[3]于春艳.走近视听说教学[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Z1).
[4]杨芬.大学公共法语视听说教学探讨[J].法国研究,2006(2).
[5]傅艺.影视片的英语视听教学之方法和途径[J].宜春学院学报,2006(5).
[6]冯志静.电影与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电影评介,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