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r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族文化起源于干旱地区,通过文化迁移逐渐影响全国各地。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回族文化深受地理环境影响,当然回族文化也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研究回族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个人素质的提升都会带来促进作用。
  关键词:回族文化;地理环境;关系
  回族是中东阿拉伯、波斯族系并融入的大量汉族为主体,兼容吸收了蒙、维等民族的穆斯林民族[1]。隋唐时期亚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商人通过海上“香料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华,从事商贸往来,十三世纪初,因成吉思汗西征,又有大批中亚、西亚一带的各族人迁徙到中国内地或边疆,他们和原来就定居在我国内地的回回以及当地原住民族女性通婚,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在外来民族中以波斯、中亚诸族和阿拉伯男性为主体,构成了回族的主要来源,在本土民族中以汉族女性为主体。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2]。共同地域、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两个基本特征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前者是民族文化,后者是地理环境,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地理環境影响甚至决定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反过来也影响地里环境,回族文化也不列外。
  回族文化是回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具体表现在饮食、服饰、丧葬、建筑、农业、名族意识等方面。自然地里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回族文化都有影响。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阶段,自然地理环境对回族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回族的先民主要是来自中亚、西亚和中国的西北地区,这些地区最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干旱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回族文化的所有方面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干旱,中亚、西亚及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加之气温日较差较大,在绿洲地区适宜种植蔬菜瓜果及少量的旱作作物。这种农业结构对回族的饮食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如回族不吃猪肉,主要吃牛羊肉和禽类以及鱼肉等,因为干旱的环境下粮食作物的产量很低,没有较多的淀粉类的饲料来养猪,但有广阔的草场饲养牛羊等大牲畜,而且畜牧业的很粗放,主要是逐水草而居,所以捕鱼和狩猎是获取食物的辅助性措施,因此肉食中还包括禽类和鱼肉。肉食以牛羊肉为主,导致对浓茶、苦李等食物的需求。干燥晴朗的天气,太阳辐射较强,风沙较大,回族同胞为适应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在服饰的设计上多采用白色以减少太阳辐射,而且戴小帽和头巾减轻风沙的危害。在农业社会,干旱环境下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导致回族的丧葬形式很简单。回族的普通建筑(民房)也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游牧地区回族像蒙古族一样采用了可移动的蒙古包式的建筑,在绿洲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建筑相应变成屋顶可积水的平顶楼房,以适应以种植业为主的干旱自然环境。随着民族的迁移,回族文化被带到了湿润半湿润地区,为适应新的地理环境,回族文化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在地势低洼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回族的农业生产方式变成季风水田农业,在地势较高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生产方式变成旱作农业等。
  人文地理环境也深刻的影响着回族文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地理环境对回族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人文地理环境对回族文化的影响力却逐渐增强,这种变化在两方面表现的最为突出。1.回族的寺庙建筑—-清真寺,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与拜占庭的建筑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或者没有专业人员的指点,很难看出两种建筑风格的差别。为什么这两种建筑的风格是如此相似?这是因为作为回族先民的阿拉伯人,在攻破拜占庭帝国之前,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攻破拜占庭帝国之后,拜占庭建筑是阿拉伯人见到的最好的建筑,加之早期穆斯林的宽容政策,很多拜占庭的学者进入阿拉伯帝国,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建筑师,这些建筑师结合穆斯林文化改造拜占庭建筑,最终形成了清真寺的建筑风格[3]。2.回族文化的汉化。与汉族相比回族是一个人数很少的民族,在中国的分布态势是大杂居小聚居,可以说回族的周围到处都是汉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回族逐渐接受汉族的语言、服饰、以及节日、民居建筑风格等汉族文化,这种情况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
  回族文化也不断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回族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回族文化影响区域地理景观。在回族聚居的地区常可以看到直插云霄的清真寺、伊斯兰风格的民居、成群的牛羊、民居周围种满苦李树、头戴白色小帽的老年人等。2.是回族的优秀精神文化,如回族的简葬仪式,和团结意识逐渐被被其他民族接受。3.是清真饮食也风靡全国,清真餐馆在各民族分布区都广泛存在。
  地理环境不断地影响或决定回族文化,回族文化也不断改变着地理环境。从较长时期来看,地理环境和回族文化都不断发生变化。承认、认识、理清回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因地制宜的发展回族文化。如在回族聚居的地区开发伊斯兰风格的建筑;2.消除民族偏见,加强民族团结。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决定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只要与地理环境协调的文化都是优秀文化,优秀文化不只是某个民族独有,回族也不列外。3.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发展。如在回族聚居的地区大力发展畜牧经济。4.提高个人素质,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回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研究可以增强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好地欣赏回族聚居区旅游资源的人文美,从而减轻自然景区的压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回族和任何民族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民族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承认、认识、理清这些关系,不论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个人素质的提高都会带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360百科.回族.[DB/OL].https://baike.so.com/doc/2620102-2766592.html/2019.04.26
  [2]那日苏,阿思根.蒙古族语言文字保护问题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一期:43-45.
  [3]王其钧.永恒的辉煌 外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4-46.
其他文献
摘 要:俄罗斯文化遗产实际上是俄罗斯文化存在的主要方式。以法治化手段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俄罗斯理解的文化保护的重要方式。借鉴与中国所面临问题相似性的俄罗斯文化遗产法治化保护经验无疑成为了最佳选择。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化策略  文化遗产实际上是文化存在的主要方式。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承袭性和创造性确保了文化的民族独和独特性。  1 俄罗斯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理念  俄罗斯色彩浓郁的文化遗
期刊
摘 要:牛兆濂作为陕西省近代著名文化人物,其治学思想对近代陕西传统文化影响极大。但这样一位地方文化代表人物的历史痕迹却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其故居遗址近年来保护现状堪忧。本文拟对牛兆濂蓝田故居实地调研,并提出具体保护开发意见,供相关部门参考,从而更好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助力地方建设。  关键词:牛兆濂;故居调研;保护开发;历史文化  名人故居是名人成长和生活的见证,是保存和传承名人信息的场所,能够在一定
期刊
摘 要:包头作为目前最大的内蒙城市,地处于内蒙古中部,历史悠久,经济较为发达。包头的地名极具地方特色,由来多种多样。从古至今,包头地区地名的取用到后面的衍变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上可将之归为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本文从社会和自然因素阐述语言和经济对于包头地名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头地名  0 前言  地名作为语言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素颇多,例如:音、形、义等。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讨论投影带的选择对投影变形的影响,通过列举实例来论证在测区距离中央子午线较远时,投影变形越大,标准3度分带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投影变形不应大于25mm/km的要求。可通过选择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来抵消或降低投影变形。  关键词:中央子午线;投影变形;任意带  1.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工程既要满足经济发展速度,同时需要保证质量达标。近年来,国
期刊
摘 要:在工程施工中各部位施工难度都不小,尤其是复杂地质下高陡边坡锚索施工,存在较多施工难点问题。此次研究主要是联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分析复杂地质高陡边坡锚索施工实践及若干技术控制标准,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复杂地质;高陡边坡;锚索施工;技术标准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必须注重高边坡稳定性问题,锚索施工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到地质工程建设中。通过锚索和锚杆施工技术可以起到锚固效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结合2012—2016年信阳市三次产业GDP数据,以河南省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对信阳市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阳市产业竞争力是决定行业经济增长水平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主要靠二、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第三产业竞争优势最强;三次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均起正面推动作用。提出了加强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培育,加强优化第三产业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项国际性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这一倡议提出五年以来,我国与中亚各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枢纽地带,而《中亚时报》是面向中亚地区发行的、反映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和社会问题的主要英文报纸。本研究以《中亚时报》为例,通过研究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报道标
期刊
摘 要:通过滑动平均、弹性系数等方法,以降雨量、潜在蒸发量作为影响径流量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气候变化对湘江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得出流域弹性系数ɑ、β在水文变异的各阶段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水利工程运行和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促进了洞庭湖流域径流的调节能力;降雨量的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起主导地位。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量;洞庭湖流域  近百年来,湘江流域气温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气温的升高势必影响流域内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数字化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从不可移动文物遗迹的定义入手,结合我国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的现状与具体实践,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定义、内容,数字化技术定义、应用方式及数字化保护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所引用文献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总结。基本了解了我国目前数字化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在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
期刊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善终需求和临终关怀发展不充分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过往的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经验表明社会公众对认知会影响该事业的发展路径。本文以公众对西安大兴善寺医院的认识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研究样本,以研究西安大兴善寺医院的发展。  关键词:西安大兴善寺医院;临终关怀;社会影响;问卷调查  1 现实背景和问题提出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