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推动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促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有力手段,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承担着重要作用。所以,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特别是针对计算机应用的操作能力已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在具体教学中注重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114-0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它不仅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
根据教育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普及率以及对计算机掌握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能力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基本体现,在实践应用的前提下,促使学生的其知识成为自身素质。
二、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合理状况
(一)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全国部分地区在中学时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基础知识已相当熟悉。然而,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基本的操作。高校安排课程时,未能考虑这种特殊情况,笼统地安排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造成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厌倦课堂。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课时安排不合理。较少的课时设置,不能系统全面地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只能挑选所谓重点进行跳章节的授课,这就无法顾及整体学生的接受情况。
其次,教材选择不合理。教材是一门课程的主体,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除了上课听授课教师讲解,课后的消化与掌握就完全依靠教材与实践。教材的选择,在计算机基础普及教育中尤为重要。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以及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等,系列教材选择上的失误,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计划中实验环节的设置不合理或不完善
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内容多、课时紧,很多学校都是将实验操作课作为理论教学课的补充和附属,实验课时严重不足,并且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同时,实验教学的开设流于形式,计划不够详细,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一些基本操作步骤进行练习,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学生对实验操作练习理解不够,也不能通过实验促进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及时地消化吸收。
(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目的不明确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非常迷茫,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仅是为了取得等级证书。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资源与国家指定的教材存在一定的误差。教师依据现有的教材展开教学,致使教师的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学生无法在教材中找到自己想学的内容。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和对策
(一)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调整,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组织教研室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进行认真讨论,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建立和完善本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实际,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课件、网络资源、试题库以及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按照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分层、分类规划与实施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类型方面的差异,设置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各专业学院选择,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满足该专业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施教过程中,提倡教师进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教师不仅要善于提出启发和引导性的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出、发表个人见解,并且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加强教学环境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和计算机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与环境建设,满足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的要求。改变过去仅单一依靠课堂口述教学的旧模式,在讲好课,讲精课,为学生规划出内容的精髓和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利用实验教学平台,为教学中的操作需求提供相应的补充。并且,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共享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将课程大纲、实验大纲、教程重点以及素材库、试题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有机整合,实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自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四)加强教师责任心与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笔者认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校在不断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同时,现有在编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积极了解新概念、新技术的发展,紧跟计算机发展前沿,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新知识与新技术,积极主动参加计算机调研活动和科研工作,并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与意见,努力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馈。
总之,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全面改革,教师要从更新观念出发,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淑梅.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2] 蔡金凤.浅析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质量[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
[3] 周海波.计算机公共课一体化教学改革[J].硅谷,2010.
[4] 王荣英.浅谈高职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J].大众科技,2010.
[5] 马知民.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
[6] 陈亚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成才之路,2011.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114-0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它不仅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
根据教育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普及率以及对计算机掌握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能力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基本体现,在实践应用的前提下,促使学生的其知识成为自身素质。
二、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合理状况
(一)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全国部分地区在中学时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基础知识已相当熟悉。然而,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基本的操作。高校安排课程时,未能考虑这种特殊情况,笼统地安排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造成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厌倦课堂。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课时安排不合理。较少的课时设置,不能系统全面地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只能挑选所谓重点进行跳章节的授课,这就无法顾及整体学生的接受情况。
其次,教材选择不合理。教材是一门课程的主体,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除了上课听授课教师讲解,课后的消化与掌握就完全依靠教材与实践。教材的选择,在计算机基础普及教育中尤为重要。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以及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等,系列教材选择上的失误,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计划中实验环节的设置不合理或不完善
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内容多、课时紧,很多学校都是将实验操作课作为理论教学课的补充和附属,实验课时严重不足,并且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同时,实验教学的开设流于形式,计划不够详细,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一些基本操作步骤进行练习,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学生对实验操作练习理解不够,也不能通过实验促进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及时地消化吸收。
(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目的不明确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非常迷茫,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仅是为了取得等级证书。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资源与国家指定的教材存在一定的误差。教师依据现有的教材展开教学,致使教师的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学生无法在教材中找到自己想学的内容。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和对策
(一)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调整,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组织教研室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进行认真讨论,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建立和完善本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实际,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课件、网络资源、试题库以及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按照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分层、分类规划与实施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类型方面的差异,设置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各专业学院选择,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满足该专业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施教过程中,提倡教师进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教师不仅要善于提出启发和引导性的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出、发表个人见解,并且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加强教学环境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和计算机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与环境建设,满足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的要求。改变过去仅单一依靠课堂口述教学的旧模式,在讲好课,讲精课,为学生规划出内容的精髓和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利用实验教学平台,为教学中的操作需求提供相应的补充。并且,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共享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将课程大纲、实验大纲、教程重点以及素材库、试题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有机整合,实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自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四)加强教师责任心与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笔者认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校在不断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同时,现有在编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积极了解新概念、新技术的发展,紧跟计算机发展前沿,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新知识与新技术,积极主动参加计算机调研活动和科研工作,并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与意见,努力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馈。
总之,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全面改革,教师要从更新观念出发,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淑梅.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2] 蔡金凤.浅析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质量[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
[3] 周海波.计算机公共课一体化教学改革[J].硅谷,2010.
[4] 王荣英.浅谈高职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J].大众科技,2010.
[5] 马知民.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
[6] 陈亚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成才之路,201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