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医疗行业之中,外科无疑是科技性强、风险高、难度大的专业。在手术室行外科手术的过程之中,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相对繁重,既要对各种针、刀、剪等手术进行进行取用传递,也要对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分泌物进行处理。而对于手术室护士护士而言,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之中,若疏于对自身的防护,那么便极为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对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避免、发现、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之中的职业危害,已经逐步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当下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本文简要阐述了手术室护士危害的各项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1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
(一)物理因素
首先是常见的针刺伤,由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操作较为繁琐,甚至需要频繁的接触各类尖锐器械,诸如针、刀等等,一个不小心便容易被这些尖锐的器械所刺伤,从而引发血源性传染病。举例而言,就艾滋病而言,手术室护士一旦被沾染了艾滋病血液的尖锐器械所刺伤,便会有一定的几率感染。
其次是负重伤。这一点并不难理解,考虑到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性质,可能时常需要负责搬运患者或重物,从而导致脊椎、关节的损伤。此外,由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内容决定了手术室护士必须保持长时间的站立进行工作,这就导致手术室护士静脉曲张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常人。
最后是电离辐射伤。在手术过程之中,X线检查以及激光治疗的手段均会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光化效应损伤,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发造血功能障碍以及肿瘤等。
(二)化学因素
包括以化疗药物为首的细胞毒性药物,手术室护士在打开安瓿,抽取药液或拔针时,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例如皮肤、呼吸道等等,与溢出的药液、气雾产生接触,受到此类药物的影响。由于化疗类药物均具有极强的造血功能抑制作用,手术室护士在长期、低水平基础此类药物的过程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导致白细胞大幅减少、致癌、畸变等。
手术室属封闭式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需要长时间在低浓度化学制剂以及残余麻醉药的环境之中工作,吸入上述气体以及手术室空气污染的问题,均会对手术室护士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此外,包括细菌、病毒等致病性微生物以及传染性媒介物也不可小觑。由于手术室护士需频繁放置导管、监测各项操作,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呕吐物以及被污染的手术器械等等,职业性暴露的问题十分严重。
(三)心理因素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手术室护士在编人数不足,工作量繁重之极,为数不少的手术室护士均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之中,尤其是夜班、节假日加班更是屡见不鲜。手术室护士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长此以往便会身心俱疲。而且,手术室护士缺乏社会认同、支持,工作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在这种状态之下,更为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引发失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防护措施
(一)提高风险防护意识
手术室护士所遭遇的职业性危害,严重的损害了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将康,同时也伴随着增加社会矛盾的可能。目前,积极推行手术室护士护理风险教育是当下减少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一大途径。从这个角度来说,医院的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害可能引发的危害,重视职业安全教育,制定详细的护理风险教育计划,定时、分期、分批的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教育培训,并将相关知识纳入考试内容之中,确保手术室护士能够清晰的了解职业性损伤的所带来的危害,提高自身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清潔消毒措施。对于已发生职业性损伤的手术室护士,可积极进行治疗,同时登记上报。
(二)建立全面的护理风险管控系统
从现状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安全工作均是由医院护理部以及护士长予以监督管理,鲜有专业机构负责此类工作。基于这一现状而言,可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控系统,明确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标准,如在护理工作之中发现任何缺陷或漏洞,可予以记录并预案。建立检查反馈机制,定期举行研讨会,进行探讨总结,为后续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物理因素防护
为避免尖锐器械的刺伤,手术室护士可戴两副手套,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被尖锐器械刺伤的情况下,戴两套手套的手术室护士感染率不到0.5%,远远低于戴一套手套的护士。术后,及时将废弃尖锐器械置入容器之类,避免混杂,防止在清理器械时造成损伤;手术室护士应佩戴激光防护眼镜,并于手术室内配置铅衣、铅屏,用以防止放射线以及激光所带来的损害;
(四)化学因素防护
于手术室内配置器械清洗机、内窥软镜以及导管清洗消毒机器,通过自动化清洗消毒避免手术室护士与化学试剂的接触。采用戊二醛对硬镜进行消毒,取代福尔马林等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净。对于部分条件较高的医院,可配置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避免安瓿抽取药物时于空气中弥散的问题。
(五)心理因素防护
首先,要明确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并逐一处理;加强工作管理,扩编手术室护士,避免手术室护士高强度、超负荷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确保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之余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对于因心理压力产生反应的手术室护士,可从情感、行为以及生理等方面予以疏导;选用专业人员对手术室护士心理辅导,解决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问题,缓解因不同心理因素所产生的职业压力,为手术室护士护士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
1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
(一)物理因素
首先是常见的针刺伤,由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操作较为繁琐,甚至需要频繁的接触各类尖锐器械,诸如针、刀等等,一个不小心便容易被这些尖锐的器械所刺伤,从而引发血源性传染病。举例而言,就艾滋病而言,手术室护士一旦被沾染了艾滋病血液的尖锐器械所刺伤,便会有一定的几率感染。
其次是负重伤。这一点并不难理解,考虑到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性质,可能时常需要负责搬运患者或重物,从而导致脊椎、关节的损伤。此外,由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内容决定了手术室护士必须保持长时间的站立进行工作,这就导致手术室护士静脉曲张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常人。
最后是电离辐射伤。在手术过程之中,X线检查以及激光治疗的手段均会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光化效应损伤,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发造血功能障碍以及肿瘤等。
(二)化学因素
包括以化疗药物为首的细胞毒性药物,手术室护士在打开安瓿,抽取药液或拔针时,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例如皮肤、呼吸道等等,与溢出的药液、气雾产生接触,受到此类药物的影响。由于化疗类药物均具有极强的造血功能抑制作用,手术室护士在长期、低水平基础此类药物的过程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导致白细胞大幅减少、致癌、畸变等。
手术室属封闭式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需要长时间在低浓度化学制剂以及残余麻醉药的环境之中工作,吸入上述气体以及手术室空气污染的问题,均会对手术室护士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此外,包括细菌、病毒等致病性微生物以及传染性媒介物也不可小觑。由于手术室护士需频繁放置导管、监测各项操作,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呕吐物以及被污染的手术器械等等,职业性暴露的问题十分严重。
(三)心理因素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手术室护士在编人数不足,工作量繁重之极,为数不少的手术室护士均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之中,尤其是夜班、节假日加班更是屡见不鲜。手术室护士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长此以往便会身心俱疲。而且,手术室护士缺乏社会认同、支持,工作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在这种状态之下,更为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引发失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防护措施
(一)提高风险防护意识
手术室护士所遭遇的职业性危害,严重的损害了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将康,同时也伴随着增加社会矛盾的可能。目前,积极推行手术室护士护理风险教育是当下减少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一大途径。从这个角度来说,医院的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害可能引发的危害,重视职业安全教育,制定详细的护理风险教育计划,定时、分期、分批的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教育培训,并将相关知识纳入考试内容之中,确保手术室护士能够清晰的了解职业性损伤的所带来的危害,提高自身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清潔消毒措施。对于已发生职业性损伤的手术室护士,可积极进行治疗,同时登记上报。
(二)建立全面的护理风险管控系统
从现状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安全工作均是由医院护理部以及护士长予以监督管理,鲜有专业机构负责此类工作。基于这一现状而言,可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控系统,明确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标准,如在护理工作之中发现任何缺陷或漏洞,可予以记录并预案。建立检查反馈机制,定期举行研讨会,进行探讨总结,为后续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物理因素防护
为避免尖锐器械的刺伤,手术室护士可戴两副手套,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被尖锐器械刺伤的情况下,戴两套手套的手术室护士感染率不到0.5%,远远低于戴一套手套的护士。术后,及时将废弃尖锐器械置入容器之类,避免混杂,防止在清理器械时造成损伤;手术室护士应佩戴激光防护眼镜,并于手术室内配置铅衣、铅屏,用以防止放射线以及激光所带来的损害;
(四)化学因素防护
于手术室内配置器械清洗机、内窥软镜以及导管清洗消毒机器,通过自动化清洗消毒避免手术室护士与化学试剂的接触。采用戊二醛对硬镜进行消毒,取代福尔马林等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净。对于部分条件较高的医院,可配置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避免安瓿抽取药物时于空气中弥散的问题。
(五)心理因素防护
首先,要明确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并逐一处理;加强工作管理,扩编手术室护士,避免手术室护士高强度、超负荷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确保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之余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对于因心理压力产生反应的手术室护士,可从情感、行为以及生理等方面予以疏导;选用专业人员对手术室护士心理辅导,解决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问题,缓解因不同心理因素所产生的职业压力,为手术室护士护士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