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浓何以败走中国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ang3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家在美国颇有历史和口碑的化妆品企业,
  露华浓选择退出中国市场,
  难免会被各方解读。毕竟,在中国日化市场,
  跨国巨头将客场打成主场的情形已持续太久。
  “2013年最后一天,涂上一支心爱的唇膏,Kiss good bye!”一句平淡而略显伤感的话,老牌化妆品企业露华浓对中国市场做最后的告别。由于销售业绩的下滑,2014年露华浓将全面退出其在中国的业务,而销售下滑的原因则被归咎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品牌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是企业基于自身状况做出的战略抉择,本属正常的经营行为。但作为一家在美国颇有历史和口碑的化妆品企业,又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露华浓眼下的败退,难免会被各方解读。毕竟,在中国日化市场,跨国巨头将客场打成主场的情形已持续太久,些许的变动都会引发更深的联想。
  在美国,露华浓一直是最受追捧的彩妆品牌之一,其创始人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营销哲学—“我们生产的是口红,但我们出售的是希望”—至今仍被化妆品营销界奉为至宝,其感性营销入选哈佛商学院经典营销案例。但1996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这个品牌除起了个漂亮贴切的中文名字外,经营方面无一亮点,低调到了被市场遗忘的角落。
  投入不足
  “露华浓”三字出自李白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单从中文翻译来看,露华浓在众多外资品牌中可谓出类拔萃。露华浓总部也一直声称重视中国市场,但其17年在华历史却偏偏显示,公司从未把中国市场摆在应有的战略位置。
  1999年,露华浓在电视上投放了一只不褪色唇膏的广告,风靡中国,强势拉动了单品销量,而这也是品牌在中国电视媒体上投放的唯一一则广告。即便是互联网强势的今天,电视媒体依然是最强势的广告途径,成为各大化妆品牌的必争之地。2013年尼尔森的最新调查显示,要打开品牌知名度,在目前电视依然是比较有效的渠道。而露华浓总部出于成本考虑,早在15年前就放弃了电视广告的投放,几乎等于放弃了拓展市场的大好机会。
  另外,17年中,露华浓并没有挑选一位中国代言人,而是一直延用全球统一的形象代言人,而这些代言人在其目标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并不高,根本无法传达其品牌内涵。露华浓在中国的柜台和包装甚至都完全照搬美国的设计,丝毫没有入乡随俗的意思,更不用说量身订制。
  在经营管理上,露华浓亦是如此。从1996年进入中国到2000年7月,不仅亏损数几千万元,且频繁换帅,5年4任CEO导致公司不可能有长期的经营策略。当时,露华浓中国的高层管理人员几乎都是外籍人士,有时甚至需要总经理坐镇香港地区,遥控指挥。公司无视中国市场的多样性,在全国采用同一套销售策略,完全复制在上海的销售模式。
  此后,从安利中国公司出走的钱港基临危授命,出任露华浓中国第五任CEO,这位“扭亏高手”凭借其在直销品牌安利中国的经验,对露华浓中国进行激进的改革,半年后扭亏为盈,打造出露华浓在中国市场仅有的一波小高潮。不过随着2003年钱港基的离职,露华浓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置依然没有改变,完全陷入低调,而低调对快消品品牌来说等同于放弃。
  定位不清
  分析露华浓中国的经营历史,无法淡化钱港基在其中的作为。他在露华浓的任期仅有3年,而他离开安利中国时恰恰签有协议:3年内不能服务其他直销公司,离开露华浓后,他加盟的又是一家直销品牌天狮。
  我们无法猜测,他对露华浓是否有过长期的品牌规划;我们更无法假设,如果他继续留任,能否再创佳绩,彻底改变露华浓的命运。但从长期发展来看,钱港基当年源自运营直销品牌的强势营销,给露华浓今日的败走中国市场埋下了隐患。
  露华浓在中国市场一直未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在美国,露华浓是大众消费品,最常出现在超市的开放式货架上,因性价比颇高而受消费者喜欢。进入中国伊始,露华浓定位于高端商场品牌,当时的中国的彩妆市场处于初始培育期,但从公司的运作来看,并没有做相应的品牌营销。
  钱港基出任后,着眼于短期的财务改善,却没有展开基础的品牌定位和渠道建设。2002年露华浓确立新的定位—从中年成熟女性产品向年轻人群拓展;由彩妆转向护肤品。可惜,钱港基并没有完成这一定位转型就离开,公司再次进入“无策略期”。
  露华浓品牌从高端下行,但价格上与定位大众的美宝莲相比又毫无优势。不清晰的定位,再加上一直理不清的销售渠道,这种半吊子的品牌转型使其在商场专柜和专营店都被边缘化。从某种意义而言,露华浓从未挤入主流,如今的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其他文献
在外资品牌下沉销售渠道抢占中低端车市场之际,自主品牌正加快发展汽车金融的步伐。自主品牌在汽车金融方面是否会有新的突破?汽车金融能否成为自主品牌的保命符?  2014年北京车展上,车贷等金融服务成为自主品牌重点推广的对象。车展之外,汽车金融也日益成为自主品牌热推的主题。前不久,吉利宣布将与法国巴黎银行成立合资汽车金融公司,为中国市场提供汽车金融服务。而进入2014年以来,长城汽车(601633)、福
期刊
本轮镍价的上涨虽是投机活动的结果,但在基本面上也有四个关键因素的支撑。短期内,镍市场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但从长期看其价格将会走平。  近来,镍价的涨幅惊人,2014年内已上涨34%。鉴于其他金属价格普遍下跌,镍价上涨受到资源类投资者的欢迎。镍价是上涨已经到位,还是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截至目前,镍的价格上涨都是投机活动的结果,主要受四方动力的推动。印尼出口受禁以及可能对俄罗斯的贸易制裁,是供给面
期刊
多尔衮拿下山海关和吴三桂的过程,如同一个出色的产业并购案例。李自成一方在敌意收购大明后,未能妥善处理关系,导致大明重要子公司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倒戈相向。李自成于是挥军东征。为求自救乃至回购母公司,吴三桂欲向白衣骑士多尔衮借兵。多尔衮却提出要吴三桂率众来归的全资收购方案,最终以低成本完成核心资产收购,且重创竞购对手大顺军。其在谈判和出击时机的选择、耐心、整体视野以及胸怀等方面,都可圈可点。  多尔衮是
期刊
4月经济数据显示,地产持续萎靡,工业投资下滑,消费增速也不容乐观,经济仍处于寻底过程。进入5月截至22日,上证综指微降0.3%,5月调查中机构投资者的偏悲观预期得到印证。6月调查显示,新财富信心指数为42,较上月下降21%,经济持续低迷令投资者信心再次转入下降通道。  其中,券商分析师信心指数为55,较上月下降18%;机构投资者信心指数为48,较上月下降32%;个人投资者信心指数为32,较上月下降
期刊
中国房地产泡沫和其他国家的不同吗?此题目看似伪命题,房价虚高,泡沫就是泡沫,但是在中国认为国情不同、房价必然高涨的大有人在。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确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基本面因素。首先,中国储蓄率很高,资金跨境流动受到限制,投资渠道不畅,银行储蓄利率明显低过人们心目中的通胀水平,所以房地产的保值功能在中国较其他地方强烈,而且中国人对不动产的偏好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保值性。其次,财政收入分配机制失调,地
期刊
高端瓶装水成为中国消费升级中新的投资热点,水源地的争夺更成为重中之重,但诱人的高利润率背后是高投入和漫长的投资周期。尽管本土高端瓶装水的品牌数量已接近外资品牌,但短期内外资依然是这一市场的绝对主力。  一个月之内,靖江、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连发,又一次引起了民众对饮用水质量的高度关注。以安全、健康、品质为诉求,高端瓶装水正成为中国消费升级中新的投资热点。  “高”在何处?  如今,依云已经不再是高端
期刊
鉴于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动力来自城市化和居民迁移两大需求,已经实行3年的限购政策应该进行灵活调整:仍有房价上涨压力的北上广深按兵不动,其他城市因地制宜,放开外来人口购房限制,对本地居民购买多套住房则谨慎行事,同时,配套的市场化调控政策应该跟上。  最近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许多地区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的成交量都显著下降,房价也呈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缓甚至下滑态势。在这种情势下,过
期刊
澳银资本熊钢:VC/PE并购退出之道  并购退出逐渐成为VC/PE退出的主流方式,从最初产生并购交易的念头,到寻找“Mr Right”,再到最终的“联姻”,VC/PE该如何在这场“随时可能终止的游戏”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熊钢看来,“并购就是三个角,信息、契约、人性,到了最关键的时点,人性决定一切”。  “从有并购退出的想法,到交易完成,最短的周期都要一年以上。”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熊钢表示。其实
期刊
马云创造的“合伙人制度”确保了管理层自始至终享有无法挑战的公司控制权。短期来看,其对阿里集团的稳定利大于弊。但由于这种制度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制约,负面作用显而易见。  阿里巴巴赴美IPO招股书用不小的篇幅解释了其独特的“合伙人制度”,而此前阿里未能在香港上市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港交所并不接受其“合伙人制度”。其实,这一制度并无所谓创新或是倒退,只是换了一种做法而已。这一做法和传统的双重股权结构类似,都
期刊
“加冕”之后的马云,其疆域正在迅猛扩张之中,不仅包括短期内豪掷近400亿元入股的近10家上市公司,还包括布局于上市体系之外的阿里小微金融集团的资产飙升,以及外界难以获悉详情的云锋基金。纷繁复杂的关联持股、迷雾重重的关联交易,越发衬托出这个庞大帝国的不透明。  上市的阿里集团仅仅是马云所控制资产的一部分,整个“阿里系”帝国究竟有多庞大,也许只有马云自己心里清楚。  《新财富》统计显示,马云所控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