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生存困境与对策分析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mid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栏目纪录片是以记录真实事件发展过程编制的电视节目,纪录片的内容均保持真实性和具体性,电视观众的审美水平大幅度提升,使得纪录片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网络媒体的崛起,给电视纪录片带来了生存困境与挑战。因而,本文对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生存困境与对策展开研究。
  关键词:电视栏目;纪录片;生存困境;生存对策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57-03
  一、引言
  近些年,由于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迎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机遇。电视栏目纪录片是电视传媒结构当中的重要内容,新媒体的不断冲击导致纪录片的收视率水平无法有效提升。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发展行情不理想,观众需要在固定时间内观看,纪录片的拍摄编制时间又较长,且节目选题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不足,节目形式单一,节奏缓慢,使得其发展不断陷入困局。因此,对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生存对策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一)栏目化的发展趋势
  纪录片本身与电视节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电视传媒在制作纪录片时逐渐向栏目化发展。构建纪录片栏目化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电视节目制作与发展环境,实现纪录片制作效率与产量的同步提升,更能满足观众的期待与需求。电视媒体在新时期的发展一直是在深化栏目的品牌效应,这有效促进了电视节目发展核心动力的提升,使电视栏目获得了相对稳定的观众群体。因此,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张同教授所说,“纪录片栏目化催动中国纪录片发展”。纪录片栏目制作模式也成了主体形式。电视栏目纪录片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纪录片定位也有所差异。基于纪录片观众的需求去创新创作,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更深入挖掘题材,适应市场,提升纪录片的质量,才能够为纪录片栏目化的有效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二)纪录片发展特征
  纪录片在发展的最初阶段,收视率的提升速度非常快,经过多年的发展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近几年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发展陷入了停滞。首先,纪录片通常需要录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拍摄周期上就比较长。若是拍摄时间不充足,会直接影响到纪录片的内容呈现,而电视栏目纪录片的播出时间通常是固定的,就导致纪录片的拍摄时间不够充裕,尤其是需要在外界环境当中拍摄纪录片的情况下,栏目的制作与拍摄之间的协调存在较大矛盾。再加上电视台提供给纪录片栏目的拍摄资金也有限,纪录片的编制创作空间被进一步缩小。
  其次,电视台中专业的纪录片制作人才比较缺乏,这是导致电视栏目纪录片长时间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纪录片逐渐形成电视栏目化模式之后,节目播出的时间被严格固定,纪录片的拍摄与制作任务紧张繁重,压力较大,进一步加剧了纪录片创作人员的流失。在纪录片发展的初始时期,相应的创作空间比较自由,然而自纪录片形成电视栏目化模式后,纪录片的创作也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使创作者的热情和兴趣不断降低。
  最后,由于我國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发展时间还相对较短,纪录片市场尚未完全成熟,纪录片的制作主体又为电视台,因而加快电视栏目纪录片市场化发展进程是纪录片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电视传媒也需要通过纪录片栏目发展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电视栏目纪录片也就必须尽快适应市场环境,凝聚更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才能突破困境,获得长效发展。
  三、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生存困境及原因
  (一)电视栏目播出时间限制性明显
  电视栏目的播出时间都是提前设置好,且均为固定状态,不能随意更改,这加快了纪录片栏目生存困境的形成。电视栏目播出时间受限是由于电视栏目性质比较特殊,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长也有相应限制,纪录片的拍摄、制作与电视栏目性质正好相反。其拍摄时间和制作周期较长,这是由于纪录片的拍摄会受环境、事件发展的影响,并且纪录片栏目的呈现手法为纪实,为保证内容真实,对应的纪录片拍摄方法就具有独特性,同时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也具有非线性的特点,这些都与常规的电视栏目大不相同,这也是纪录片生存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电视栏目播出时间固定的情况下,纪录片的拍摄无法保持稳定,纪录片栏目发展受到了制约。同时,纪录片制作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电视台却无法供给充足的资金,在这样的综合作用下,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不精致,质量当然会严重下降,栏目播出的效果自然无法满足观众的期待。
  (二)纪录片节目选题不够新颖
  目前,很多电视栏目纪录片的选题、形式都比较相似,观众对于相似的纪录片产生了厌烦感,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在纪录片栏目化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其产出数量得到了显著的增长,但是节目也逐渐呈现出流水化状态,题材都比较类似,创作的结构形式渐渐固化,纪录片制作的本质没有实现充分保持,甚至出现了剧本化拍摄的现象。这些都加剧了纪录片的生存困境。目前的电视栏目纪录片大多以贫困山区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题材进行记录制作,内容比较类似,无法很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观众对于相似题材的纪录片已经乏味,纪录片的收视率也就开始出现明显的降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节目选题没有新颖内容也是促使纪录片栏目发展无法前行的主要原因,纪录片制作粗糙,量多质低,处于消耗性发展状态,这种模式下,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可持续发展无法实现。纪录片的选题固化,呈现出的纪录片节目也会缺乏生动性与鲜活性,单纯地依靠添加煽情、猎奇情节,绝无可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三)纪录片叙事方法单一、节奏过慢
  目前电视栏目纪录片在内容创作方面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叙事记录模式,创作力较低,纪录片的质量参差不齐。在纪录片制作中,叙事方法单一,整体制作呈现的效果就不够精致和美观,而对节目的纪实性深化力度过大,导致纪录片的事件发展节奏缓慢,拖拖拉拉,观众很难产生情感共鸣,无法一直保持情感的跟随。以我国纪实性纪录片《望长城》为例,该纪录片以纯纪实美学原则为核心,被人们称为中国纪录片的里程碑。这种纪实创作手法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纪录片创作理念和思想的转变,同时也促使我国纪录片拍摄开始大量运用跟拍、长镜头以及原声等手法[1]。但是这些手法被不断地模仿应用后,导致大量画面效果与节奏感都毫无新意的纪录片产生,纪录片的美学价值无法实现与发挥。久而久之,观众的积极性就会大幅度降低,电视栏目纪录片若是失去受众,那么其发展动力也会被严重削弱。   (四)纪录片呈现效果与电视节目存在矛盾
  纪录片的呈现效果与电视节目之间的矛盾明显,这是纪录片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纪录片的表达方式与电影的呈现效果更为相似,这就与电视节目的表现模式差异非常大,而电视栏目纪录片的传播媒介为电视台,电视节目的播放是以电视设备为主。纪录片的画面拍摄角度基本都是从整体、广阔的角度出发,而常规的电视节目拍摄画面则更多是从细节、近景角度出发,呈现画面更加细腻,而纪录片广阔的远景画面会受到电视机屏幕面积的限制,若是电视屏幕面积较小的话,会导致广阔感呈现效果不佳,视觉效果会受到影响。最重要的是,纪录片的内容表达不具备直观性,需要观众在观看时能够紧跟着纪录片的镜头,保持专注力。而常规的电视节目更多的是营造轻松氛围,娱乐性的节目就会得到观众的偏爱,也就导致电视节目观众对于纪录片的喜爱程度较低,观众在观看时无法很好地投入,这也是纪录片栏目发展与电视节目发展无法同步提升的困难所在。
  四、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生存对策
  (一)充分了解受众的观看需求,确定电视栏目纪录片定位
  电视栏目纪录片想要获得良好的生存发展,观众群体的获取是基础,因而就需要充分地了解观众观看纪录片的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中,电视纪录片也需要更多地了解媒体行业市场的发展情况、特点,结合纪录片栏目的特点来确定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定位。电视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引导的主体结构,在纪录片栏目发展中也需要强化政治意识,紧跟国家的发展政策。在创作纪录片栏目时,坚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明确纪录片栏目的优势所在,将创新作为其发展的核心基础,确定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定位,充分发挥相关优势,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突破生存困境。就如央视推出的“大国系列”纪录片之《超级工程》,其紧密围绕新时代我国发展的五个重大工程,立足于观众的爱国情感,最终受到了观众的喜爱[2]。
  (二)强化纪录片栏目创作方法与表现效果的新颖性
  纪录片栏目创作形式与内容新颖性的强化,是纪录片适应电视新媒体发展环境的基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与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并且已达到了相对成熟的状态下,纪录片栏目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紧跟新时代的脚步,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来对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效果进行革新,构建具备新颖性的电视栏目纪录片,使纪录片栏目创作能有效突破传播思维的束缚,进入全新的创作高度。
  分析我国以往的纪录片创作栏目,在内容表达以及拍摄角度、技术手法方面都具备鲜明的个性特点,整体的节目呈现效果能够很好地吸引观众,情绪渲染卓有成效,整体的纪录片发展节奏扣人心弦,能够充分带动观众紧跟纪录片的发展观看,观众的投入感良好。在此基础上,纪录片想要获得长久的生存发展,还需要强化内容的丰富性,让纪录片的内容能够持续地带给观众新鲜感。纪录片的创作人员需要学习更多新型的制作手法,对纪录片内容进行多样化表现,在创作思维与方向上要增强灵活性,增强纪录片栏目制作的个性化与独特性。就如我国大型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其正是以河西走廊的历史为创作背景,紧扣共建“一带一路”主题,以史诗般的表现形式,将河西走廊的传奇色彩通过10集纪录片展现出来,它是我国纪录片近年来的经典之作[3]。
  (三)纪录片栏目呈现形式的创新力提升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栏目纪录片想要通过创新来获得更高层次的生存空间,就需要走出当下纪录片栏目发展的困境,将优势内容整合起来,包括对拍摄环境不良、制作资金不充足、电视栏目制作无法达到线性标准等因素的突破。在具体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精致化的原则,对拍摄与制作保持耐心和细心;在制作处理纪录片画面时,深化美学艺术,打造精美、优质的画面,给观众良好的视觉体验。
  在如今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以及电视节目类型愈加丰富的发展环境中,電视栏目纪录片想要脱颖而出,获得观众的青睐,就必须通过艺术元素的融入对纪录片内容及呈现形式进行创新,只有有效提升纪录片栏目的创新力,才能打造独具特色的电视栏目纪录片,并在电视媒体市场当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纪录片发展推到更高层次。如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以国内27省和世界7个国家为取材地,记录了其中28种植物,每个镜头都给予观众绝美的视觉冲击体验,描绘了中国植物的模样,突出了中国植物从中国而来,影响整个世界的文化内涵[4]。
  (四)电视传媒纪录片市场经营发展的对策
  第一,构建纪录片栏目产业化运营机制。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发展虽然已经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很多专业的纪录片创作人员也一直在坚持对纪录片的创作发展进行探索。而实际上任何事物想要获得长久发展,都必须很好地适应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并遵循市场运行发展的规则来对自身的运行进行优化调整,如此才能在发展当中获得新动力。电视栏目纪录片也需要通过构建产业化运营机制,在纪录片市场中站稳脚跟。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市场经营主体为电视传媒机构,在进行产业化经营时,需要先明确纪录片的受众特点,然后对受众的观看需求、喜好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在创作纪录片的过程中应用符合受众叙述习惯的方式与技巧。最重要的是,在产业化运营期间,需要进行纪录片栏目的市场宣传活动,提高纪录片栏目的知名度。
  另外,在现代众多电视节目类型中,带有娱乐性质的节目受众比较广泛,收视率与经济效益都非常可观,电视栏目纪录片也需要在内容制作当中增添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对纪录片栏目播出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逐渐地调整市场规划方案,促使电视栏目纪录片能够具备社会影响力,有效提升栏目的收视率,从而创造市场经营收益。就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其播出后好评如潮,它反映了国民普遍认可的纪录片拍摄方式与特点,它的业绩带动了整个国产纪录片50%的利润增长[5]。这就证明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市场化经营途径深化具有必要性,需要充分激发纪录片的市场发展潜能[6]。   第二,打造独具特色的纪录片栏目品牌。如今社会各个领域的经济产业发展,都会树立相应的品牌,品牌效益的发展力量也非常显著。在电视传媒纪录片市场经营发展中,也需要打造独具特色的纪录片栏目品牌,这样才能促进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受众规模扩大。但是电视栏目纪录片品牌的深化树立,是一项长期的发展经营活动,电视传媒中的节目类型非常多,而纪录片的播出时间与时长都有相应的限制。电视栏目纪录片想要在众多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就必须通过品牌的打造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如此才能获得理想的生存条件。纪录片栏目在打造品牌时,需要充分提高知名度,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纪录片栏目,才能在电视节目当中凸显出来。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将纪录片栏目质量保障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在发展中保持稳定状态,从而获得全新的生产发展生机[7]。
  五、结语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创新生存与发展,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纪录片以纪实的方式呈现着人生百态、历史变迁,是一个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通过明确电视栏目纪录片生存困境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创新发展对策进行克服和突破,发挥纪录片拍摄制作的突出优势,打造个性品牌,促使纪录片栏目获得新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尹.探析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思维创新[J].记者摇篮,2020(09):139-140.
  [2] 邓天白.《中国的宝藏》:纪录片“他视角”的跨文化叙事[J].三明学院学报,2021,38(02):63-67,117.
  [3] 梁君健.《城門几丈高》:电视纪录片的历史美学建构[J].中国电视,2021(04):82-85.
  [4] 董虎凌.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7):162-163.
  [5] 吴健.融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的叙事视角研究[J].传媒,2021(06):53-55.
  [6] 郑小军.纪录片听觉传播符号的功能性维度[J].新闻世界,2021(05):90-92.
  [7] 曾光,高栩.纪录片《航拍中国》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与启示[J].传媒,2021(07):71-73.
  作者简介:高艺嘉(1996—),女,山西忻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党报党刊是党政思想传递的主要渠道,即便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党报党刊的作用依然不能被取代。党报党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党性。作为新时代的党报党刊记者,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一定要清醒认识新时期党报党刊记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准确把握党报党刊的角色定位和报道定位,使党报党刊真正成为宣传党的声音、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呼声的重要途径。为此,党报党刊记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在当前的社会环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建设布局逐步成熟,以及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媒介环境、传播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融媒体在舆论宣传引导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在此大环境下,记者在报道热点新闻时一定要认识到报道方法及技巧的重要性,认清新闻报道表现出的个性化、多元化特点,确保热点新闻报道工作有序开展。本文针对融媒体记者如何紧抓热点做好热点新闻报道展开分析,以期助推我国媒体稳健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记者;热点;热点新闻报道
摘要:作为党报党台“立报(台)之本”,时政报道是最核心的竞争力。长期以来,由于写作方式固定、语言稍显生硬,时政报道无法完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树立融合思维,运用新传播手段,创新报道内容、体裁、形式等,强化新传播技术运用,真正做到权威发声、及时发声、多形式发声,让时政报道尽量贴近受众的真实生活和情感,让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党报党台在引领主流思想、弘扬主旋律过程中的“
摘要:纵观我国广播剧发展进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大众传播到小众艺术,从电视时代到网络时代,可谓是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新媒体背景下,广播剧的传播平台及受众需求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为了在新媒体背景下开拓市场,广播剧及其有声语言表达艺术要在发展中谋求创新。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对广播剧中有声语言表达艺术的发展态势进行剖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剧;有声语言表达艺术;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G2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移动视频的消费门槛日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受众倾向于借助新媒体渠道通过移动短视频接收信息,这对传统电视媒体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面对不断下降的电視开机率与电视节目收视率,身为电视媒体从业者一定要顺应、了解电视节目短视频化这一新业态,对电视节目资源进行改革,尝试通过移动短视频促进媒体融合传播,提高电视节目内容的传播范围,增加社会影响力。鉴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新媒体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越来越被大众熟悉和热衷,呈现出风靡的态势.本文通过探讨互联网时代手机游戏发展的现状及其社群结构特征,对手机游戏仪式发展不同阶段的
提高新闻评论的时度效,是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一环.本文以“货拉拉女孩跳车身亡”事件为例,分析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是如何通过准确把握时度效来有效引导公
党报是重大主题宣传的主力军、压舱石.在阅读移动化、碎片化、轻量化的当下,党报如何响应“四全”媒体要求,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既保持高端大气的风格,又具有和风细雨的亲近感?
摘要: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不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承受着各类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与考验。同期声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解说、分析与延展等作用,并能够增强节目的真实感和生动性,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鉴于此,笔者针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同期声运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展开分析,并提出同期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化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摘要:互联网的兴起,让信息传播社交化得以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活跃于微博、微信等众多社交媒体平台。如今,用户不再单纯地看新闻,而是在此基础上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见解,更多地与他人分享信息。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传播社交化进程,当智能移动终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时,其社交功能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社交逐渐嵌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5G时代,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