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淑萍,女,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在山东省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工作,小学高级教师。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着低年级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工作中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一直潜心研究提高聋生言语能力的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多篇论文获奖,在参加烟台市教育局组织的课件比赛和优质课评选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摘要】聋生手势的局限性影响着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提高聋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1)加强对聋生的语言技能训练;(2)遵循教育规律,实施分类教学,进行个别辅导;(3)创设意境,强化口语训练课;(4)积极争取家长的参与,促进聋生口语水平的巩固和提高。
【关键词】提高;聋生;沟通能力;做法
聋生由于生理缺陷,入学前没有形成语言,他们主要以手势与人交流。手势的局限性使得聋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完全的认识各种现象,影响着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成为聋而不哑的人势在必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必须对他们进行强化口语教学,这也是聋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 加强对聋生的语言技能训练,为聋生学会发音说话夯实基础
虽然聋生的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可是入学前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发音器官比较僵硬,加之他们不会正确运用发音器官,形成了难以矫正的不良习惯。如:有的聋生刚入学时根本不会正确地吸气、呼气;有的聋生发不出声来;有的聋生说话时发尖音、怪音……因此,为了恢复聋生发音器官的机能,每节课我都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如吹气球、吹哨子、深呼吸、唱音练习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大大提高了聋生发音器官的灵敏度,他们不但学会了正确的呼气、吸气,不发怪音和尖音,还会模仿老师的口形发音说话了,为其早日学会发音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分类教学,进行个别辅导,为聋生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在语言训练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迈好这一步,首先就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采用“区别对待,分类教学,个别辅导”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语言表达能力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听力、智力语言康复等因素的差异,利用学校给配备的无线调频助听设备,将学生分为三组,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口语教学。如A组,是听力、智力较好的学生,这组学生的看口能力强,发音较清晰。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训练他们的听觉分析能力。在与这组同学进行交流时,无论是上课还是课下,我都尽量不用手语,他们实在听不懂,我就将要说的话写下来,用书面语交流。B组,听力、智力一般的学生,对于这组学生,我主要以训练他们的看口能力为主,手指语辅助的方法进行。如学习词语和简单的句子时,要通过看口来学习掌握,而那些难理解、较复杂的句子,可借助手指语来学习,并鼓励他们尽量不用手指语。C组是听力、智力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可以借助手指语学习语言。通过实践,这三组同学的语言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 创设意境,强化口语训练课,为聋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多年来,聋校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容和范围主要靠书本上的有限内容,由于课本上的语言材料并不一定是聋生实际需要的,而学生需要表达的词语,教材中又不一定都有,这就造成了聋生语言实践的局限性,对事物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差异性以及学和用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从客观上抑制了聋生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聋校语言教学要贯彻自然性原则,及赞科夫提出的“日常生活性原则”,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的语言形成尽可能回到自然途径上去。以达到听力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同步提高。由此,我尝试了“创设意境 强化口语训练”的试验与研究:
首先,根据学生听力、智力及语言发展水平选择丰富的训练内容。所选取的内容都是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常用语,如“买东西”、“问路”等,通过训练,既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得他们掌握了在买东西、问路时,应该怎样做怎样说。
第二,采取多样的模式进行强化口语训练。强化口语课主要是训练学生说话,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硬逼他们学习口语,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厌烦感、抵触情绪。因此,在训练中,我注意营造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来进行口语训练。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说说春天的景象;让他们通过情景剧的表演,掌握文明礼貌用语。在训练中,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树立他们学习有声语言的信心,使得他们想说、爱说、要说,从而达到会说的目的。
第三,及时巩固,定期反馈,提高学生运用口语的能力。对于所训练的内容,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地记录下来,背下来。定期进行评估,检查他们掌握的情况。并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的情境。
总之,强化口语训练,提高聋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强化口语训练,就一定会使他们成为聋而不哑的人。
【摘要】聋生手势的局限性影响着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提高聋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1)加强对聋生的语言技能训练;(2)遵循教育规律,实施分类教学,进行个别辅导;(3)创设意境,强化口语训练课;(4)积极争取家长的参与,促进聋生口语水平的巩固和提高。
【关键词】提高;聋生;沟通能力;做法
聋生由于生理缺陷,入学前没有形成语言,他们主要以手势与人交流。手势的局限性使得聋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完全的认识各种现象,影响着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成为聋而不哑的人势在必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必须对他们进行强化口语教学,这也是聋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 加强对聋生的语言技能训练,为聋生学会发音说话夯实基础
虽然聋生的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可是入学前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发音器官比较僵硬,加之他们不会正确运用发音器官,形成了难以矫正的不良习惯。如:有的聋生刚入学时根本不会正确地吸气、呼气;有的聋生发不出声来;有的聋生说话时发尖音、怪音……因此,为了恢复聋生发音器官的机能,每节课我都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如吹气球、吹哨子、深呼吸、唱音练习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大大提高了聋生发音器官的灵敏度,他们不但学会了正确的呼气、吸气,不发怪音和尖音,还会模仿老师的口形发音说话了,为其早日学会发音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分类教学,进行个别辅导,为聋生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在语言训练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迈好这一步,首先就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采用“区别对待,分类教学,个别辅导”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语言表达能力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听力、智力语言康复等因素的差异,利用学校给配备的无线调频助听设备,将学生分为三组,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口语教学。如A组,是听力、智力较好的学生,这组学生的看口能力强,发音较清晰。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训练他们的听觉分析能力。在与这组同学进行交流时,无论是上课还是课下,我都尽量不用手语,他们实在听不懂,我就将要说的话写下来,用书面语交流。B组,听力、智力一般的学生,对于这组学生,我主要以训练他们的看口能力为主,手指语辅助的方法进行。如学习词语和简单的句子时,要通过看口来学习掌握,而那些难理解、较复杂的句子,可借助手指语来学习,并鼓励他们尽量不用手指语。C组是听力、智力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可以借助手指语学习语言。通过实践,这三组同学的语言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 创设意境,强化口语训练课,为聋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多年来,聋校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容和范围主要靠书本上的有限内容,由于课本上的语言材料并不一定是聋生实际需要的,而学生需要表达的词语,教材中又不一定都有,这就造成了聋生语言实践的局限性,对事物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差异性以及学和用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从客观上抑制了聋生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聋校语言教学要贯彻自然性原则,及赞科夫提出的“日常生活性原则”,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的语言形成尽可能回到自然途径上去。以达到听力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同步提高。由此,我尝试了“创设意境 强化口语训练”的试验与研究:
首先,根据学生听力、智力及语言发展水平选择丰富的训练内容。所选取的内容都是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常用语,如“买东西”、“问路”等,通过训练,既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得他们掌握了在买东西、问路时,应该怎样做怎样说。
第二,采取多样的模式进行强化口语训练。强化口语课主要是训练学生说话,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硬逼他们学习口语,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厌烦感、抵触情绪。因此,在训练中,我注意营造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来进行口语训练。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说说春天的景象;让他们通过情景剧的表演,掌握文明礼貌用语。在训练中,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树立他们学习有声语言的信心,使得他们想说、爱说、要说,从而达到会说的目的。
第三,及时巩固,定期反馈,提高学生运用口语的能力。对于所训练的内容,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地记录下来,背下来。定期进行评估,检查他们掌握的情况。并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的情境。
总之,强化口语训练,提高聋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强化口语训练,就一定会使他们成为聋而不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