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一天生活的顺利开展,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也是帮助孩子们掌握生活常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本文中,笔者联系工作实际,对一日生活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一日生活管理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幼儿;一日生活管理;身心健康成长
在《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提出:拥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与好的生活习惯,标志着幼儿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能力。
一、一日生活管理实施的現状
一是,在一日中生活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得比较混乱,处于管制太严的状态,而老师们也对于什么时候应该管什么时候应该放,什么时候应该教什么时候应该导把控得不好。生活常规太多,孩子对此呼应不过来,老师也对常规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幼儿在这个时期发展出自己的个性,个体社会化处于初步的阶段,对常规开始逐步地认识、理解与掌握,有利于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班级秩序向好的方向发展,老师要正确使用常规对幼儿管理,不然会出现对幼儿管控过严的现象。
二是,老师和保育员之间沟通配合不充分。当前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比较重视教育管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忽视保育管理工作,重视老师的队伍建设,但是轻视保育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使得教育与保育工作没有和谐统一,老师与保育员没有沟通交流好,大部分老师认为孩子在生活方面的照料应该全由保育员来负责。同时,保育员也将所有的精力放在生活照料上,没有履行教育幼儿的职责,也没有参与老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两者处于脱节的现象,对于工作效果有所影响。
三是,安全责任规范,对老师是一种束缚。在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是将保护孩子的生命与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代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活动,磕碰也是在所难免的,部分老师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对孩子身心成长不利,阻碍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与体能的发展。而且由于约束太多,幼儿在得到自由活动的机会时,更易失去控制,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一日生活管理的实施途径
(一)使职责得到明确,细化流程,保教合一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从实际出来,使岗位责任得到明确。老师的主要责任是与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与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负责生活常规管理的指导工作。保育员主要负责的是教学设备、用品及卫生的保障工作,主动配合老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与常规。比如,午休之后孩子要吃一些点心,老师和保育员要提前沟通好,保育员在准备点心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先醒过来的孩子们穿衣、如厕等,保育员这时就在活动室负责幼儿吃点心,看护在室外活动的孩子。在孩子们都起床以后,保育员要负责整理寝室,这时由老师看护着孩子,保育员协助老师开展午间操的活动,并准备好下午教学活动的用具。在两者分工协调好之后,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每个环节都职责分明。
(二)教研互动,多措并举,教学相长
1、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影像资料,展开实景的研讨。在园内经常开展生活常规的研讨活动,并将各个班级的日常一日生活活动拍摄下来,通过影像资料的观摩,老师们可以清晰直观地对各个环节进行观察与讨论,老师们就生活常规实施情况进行沟通交流,从中吸取别人好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使保育教研工作有了更好的发展。
2、将问题作为一个契机,进行课题研讨。在幼儿园工作中,不要回避问题,而是要将问题转化为课题,从实际出发,对工作中的问题收集整理之后形成教研问题案例,再组织老师与保育员一起进行案例的分析。通过集体的分析与研讨,制定出一套实用的生活管理措施,并在全院加以推广。
3、以制度为保障,提升保教质量。在园内建立教研备课的制度,运用老师集体备课的形式,让老师从中得到进步与提升,掌握好各个范畴的教学。在园内制定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从而使老师的成就感与工作动力得到提升。
4、以培训作为手段,提升老师素质。在幼儿园推行6S管理理念的学习,聘请专家上门讲课并进行现场指导,使班级日常管理效率得到提高。经常组织新老师进行一日生活常规的培训,有助于他们对幼儿园工作的适应,对全园的老师与保育员经常组织培训学习,使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加强。
(三)积极互动,方法适宜、科学管理
1、进行巧妙过渡,让幼儿“有事做”。可以把音乐当做是过渡环节的一个信号,起到提示的作用。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声音,要让幼儿在感受的基础上,让他们来选择将哪段音乐放在适合的环节,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过渡的环节更加有秩序。另外,也可以运用各种游戏的材料,让过渡的环节变得更加轻松。比如在喝水的环节,已经喝完了的孩子可以看看书,做一些棋类、拼图等游戏,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有事可做。
2、将“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幼儿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主要还是在于孩子本身,老师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的主观能力性,让幼儿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自我约束。常规也具有年龄的特征,小班由老师来主导,孩子来执行。中班的常规由老师与幼儿共同来协商,大班制订出班级的公共约定,及时做出调整,由孩子做为班级的主导,明确要遵守的常规是什么。
3、进行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对幼儿来说,鼓励与表扬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在玩耍时,喜欢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如果老师带着责问的口气问孩子是谁弄的,没有一个孩子会承认。假如老师换一种方式,问孩子有谁可以帮老师送玩具回家,并对收拾玩具的行为予以表扬,孩子们就开始来帮忙收拾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从细微处着手,运用多种形式的展开活动,才能做到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以男.幼儿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6(17):223-224.
[2][3]沈贤芸.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管理规划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1):219.
【关键词】幼儿;一日生活管理;身心健康成长
在《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提出:拥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与好的生活习惯,标志着幼儿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能力。
一、一日生活管理实施的現状
一是,在一日中生活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得比较混乱,处于管制太严的状态,而老师们也对于什么时候应该管什么时候应该放,什么时候应该教什么时候应该导把控得不好。生活常规太多,孩子对此呼应不过来,老师也对常规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幼儿在这个时期发展出自己的个性,个体社会化处于初步的阶段,对常规开始逐步地认识、理解与掌握,有利于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班级秩序向好的方向发展,老师要正确使用常规对幼儿管理,不然会出现对幼儿管控过严的现象。
二是,老师和保育员之间沟通配合不充分。当前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比较重视教育管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忽视保育管理工作,重视老师的队伍建设,但是轻视保育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使得教育与保育工作没有和谐统一,老师与保育员没有沟通交流好,大部分老师认为孩子在生活方面的照料应该全由保育员来负责。同时,保育员也将所有的精力放在生活照料上,没有履行教育幼儿的职责,也没有参与老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两者处于脱节的现象,对于工作效果有所影响。
三是,安全责任规范,对老师是一种束缚。在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是将保护孩子的生命与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代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活动,磕碰也是在所难免的,部分老师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对孩子身心成长不利,阻碍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与体能的发展。而且由于约束太多,幼儿在得到自由活动的机会时,更易失去控制,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一日生活管理的实施途径
(一)使职责得到明确,细化流程,保教合一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从实际出来,使岗位责任得到明确。老师的主要责任是与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与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负责生活常规管理的指导工作。保育员主要负责的是教学设备、用品及卫生的保障工作,主动配合老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与常规。比如,午休之后孩子要吃一些点心,老师和保育员要提前沟通好,保育员在准备点心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先醒过来的孩子们穿衣、如厕等,保育员这时就在活动室负责幼儿吃点心,看护在室外活动的孩子。在孩子们都起床以后,保育员要负责整理寝室,这时由老师看护着孩子,保育员协助老师开展午间操的活动,并准备好下午教学活动的用具。在两者分工协调好之后,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每个环节都职责分明。
(二)教研互动,多措并举,教学相长
1、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影像资料,展开实景的研讨。在园内经常开展生活常规的研讨活动,并将各个班级的日常一日生活活动拍摄下来,通过影像资料的观摩,老师们可以清晰直观地对各个环节进行观察与讨论,老师们就生活常规实施情况进行沟通交流,从中吸取别人好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使保育教研工作有了更好的发展。
2、将问题作为一个契机,进行课题研讨。在幼儿园工作中,不要回避问题,而是要将问题转化为课题,从实际出发,对工作中的问题收集整理之后形成教研问题案例,再组织老师与保育员一起进行案例的分析。通过集体的分析与研讨,制定出一套实用的生活管理措施,并在全院加以推广。
3、以制度为保障,提升保教质量。在园内建立教研备课的制度,运用老师集体备课的形式,让老师从中得到进步与提升,掌握好各个范畴的教学。在园内制定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从而使老师的成就感与工作动力得到提升。
4、以培训作为手段,提升老师素质。在幼儿园推行6S管理理念的学习,聘请专家上门讲课并进行现场指导,使班级日常管理效率得到提高。经常组织新老师进行一日生活常规的培训,有助于他们对幼儿园工作的适应,对全园的老师与保育员经常组织培训学习,使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加强。
(三)积极互动,方法适宜、科学管理
1、进行巧妙过渡,让幼儿“有事做”。可以把音乐当做是过渡环节的一个信号,起到提示的作用。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声音,要让幼儿在感受的基础上,让他们来选择将哪段音乐放在适合的环节,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过渡的环节更加有秩序。另外,也可以运用各种游戏的材料,让过渡的环节变得更加轻松。比如在喝水的环节,已经喝完了的孩子可以看看书,做一些棋类、拼图等游戏,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有事可做。
2、将“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幼儿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主要还是在于孩子本身,老师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的主观能力性,让幼儿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自我约束。常规也具有年龄的特征,小班由老师来主导,孩子来执行。中班的常规由老师与幼儿共同来协商,大班制订出班级的公共约定,及时做出调整,由孩子做为班级的主导,明确要遵守的常规是什么。
3、进行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对幼儿来说,鼓励与表扬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在玩耍时,喜欢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如果老师带着责问的口气问孩子是谁弄的,没有一个孩子会承认。假如老师换一种方式,问孩子有谁可以帮老师送玩具回家,并对收拾玩具的行为予以表扬,孩子们就开始来帮忙收拾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从细微处着手,运用多种形式的展开活动,才能做到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以男.幼儿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6(17):223-224.
[2][3]沈贤芸.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管理规划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