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季到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进入肉羊出栏旺季。与往年相比,2016年的牧民们大都急着卖掉自家的羊群。
望着大片稀疏、枯黄的草场,东乌珠穆沁旗乌兰图嘎嘎查的牧民张桂芬为自家的1000多只肉羊发愁。“2013年羊羔活体平均价格12.5元/斤,现在5.5元/斤,价格下降约60%,算上租赁草场和人工放养的费用,1只羊就亏近160元,卖得心疼哩。”张桂芬情绪激动地说。
东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副局长朝格吉勒表示,2015年因为羊肉价格下跌,不少牧民由于惜售没有出栏,期盼2016年卖个好价钱,没想到2016年价格比2015年更低,而且夏季锡林郭勒草原遭遇了历史罕见旱灾,饲草主产旗县天然牧草大幅减产,饲草缺口量大,冬季补饲草料成本太高,牧民无力承担,迫不得已低价出售。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闻名世界的四大草原之一,当地出产的肉羊以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备受青睐,享有“肉中人参”的美誉,正宗的北京东来顺涮羊肉用的就是锡林郭勒羊肉。2012年以前,羊肉价格经历了多年上涨,肉羊成了带动牧民致富的“喜羊羊”。
然而,2014年以来,羊肉价格急转直下并持续下跌。“羊肉价格一直在跌,可是饲草价格和人工一直在涨,没法再养下去了。”张桂芬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市场需求变动之外,羊肉价格持续走低与供应增多有关。就锡林郭勒来说,截至目前,肉羊存栏量达1445万只,稳居全国同类牧区之首。
肉羊养殖是锡林郭勒草原尤其是牧民最主要的传统产业,多年来的传统观念认为羊群数量越多越好。上世纪末,锡林郭勒盟肉羊存栏量最高超过2000万只,当地曾为此立碑纪念。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草场退化,生态破坏,沙尘天气大大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围封转移、禁牧轮牧等一系列生态补偿机制政策,在生态逐渐恢复的同时,肉羊数量平稳保持在1200万只。
但是,锡林郭勒盟肉羊产业没有实现真正转型,当市场好转时,增加头数依然是牧民第一选择。近几年的价格下跌,再次给牧民传统养殖观念和方式敲响警钟。
“只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提质量,增效益,向现代畜牧业转型,才是草原畜牧业的根本出路。”锡林郭勒盟农牧业局副局长苏雅拉图说。
从2016年开始,国家实施第二轮草原补奖机制政策,并且提高了补偿和奖励标准。借助一系列政策的东风,锡林郭勒盟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经营方式转变等因素,计划到2020年底减掉约500万只肉羊存栏。
结合已经开展的羊肉绿色品牌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锡林郭勒盟将改变肉羊传统销售方式,推动锡林郭勒肉羊向优质优价、少养精养方向发展,力争做到减畜不减收入。
此外,锡林郭勒盟将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更高的肉牛产业,计划在减羊的同时,至2020年牧业年度实现优质良种肉牛存栏300万头以上,年育肥出栏加工100万头的目标。
此举具有明显的生态意义。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大幅度减少天然草原放牧牲畜头数,减轻草场压力,无疑是对草原生态的重要保护。
“从全盟看,肉羊占牲畜总量的89%,‘一羊独大’,养殖效益低,实行‘减羊增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落实新的发展理念,调整畜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苏雅拉图说。
望着大片稀疏、枯黄的草场,东乌珠穆沁旗乌兰图嘎嘎查的牧民张桂芬为自家的1000多只肉羊发愁。“2013年羊羔活体平均价格12.5元/斤,现在5.5元/斤,价格下降约60%,算上租赁草场和人工放养的费用,1只羊就亏近160元,卖得心疼哩。”张桂芬情绪激动地说。
东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副局长朝格吉勒表示,2015年因为羊肉价格下跌,不少牧民由于惜售没有出栏,期盼2016年卖个好价钱,没想到2016年价格比2015年更低,而且夏季锡林郭勒草原遭遇了历史罕见旱灾,饲草主产旗县天然牧草大幅减产,饲草缺口量大,冬季补饲草料成本太高,牧民无力承担,迫不得已低价出售。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闻名世界的四大草原之一,当地出产的肉羊以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备受青睐,享有“肉中人参”的美誉,正宗的北京东来顺涮羊肉用的就是锡林郭勒羊肉。2012年以前,羊肉价格经历了多年上涨,肉羊成了带动牧民致富的“喜羊羊”。
然而,2014年以来,羊肉价格急转直下并持续下跌。“羊肉价格一直在跌,可是饲草价格和人工一直在涨,没法再养下去了。”张桂芬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市场需求变动之外,羊肉价格持续走低与供应增多有关。就锡林郭勒来说,截至目前,肉羊存栏量达1445万只,稳居全国同类牧区之首。
肉羊养殖是锡林郭勒草原尤其是牧民最主要的传统产业,多年来的传统观念认为羊群数量越多越好。上世纪末,锡林郭勒盟肉羊存栏量最高超过2000万只,当地曾为此立碑纪念。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草场退化,生态破坏,沙尘天气大大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围封转移、禁牧轮牧等一系列生态补偿机制政策,在生态逐渐恢复的同时,肉羊数量平稳保持在1200万只。
但是,锡林郭勒盟肉羊产业没有实现真正转型,当市场好转时,增加头数依然是牧民第一选择。近几年的价格下跌,再次给牧民传统养殖观念和方式敲响警钟。
“只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提质量,增效益,向现代畜牧业转型,才是草原畜牧业的根本出路。”锡林郭勒盟农牧业局副局长苏雅拉图说。
从2016年开始,国家实施第二轮草原补奖机制政策,并且提高了补偿和奖励标准。借助一系列政策的东风,锡林郭勒盟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经营方式转变等因素,计划到2020年底减掉约500万只肉羊存栏。
结合已经开展的羊肉绿色品牌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锡林郭勒盟将改变肉羊传统销售方式,推动锡林郭勒肉羊向优质优价、少养精养方向发展,力争做到减畜不减收入。
此外,锡林郭勒盟将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更高的肉牛产业,计划在减羊的同时,至2020年牧业年度实现优质良种肉牛存栏300万头以上,年育肥出栏加工100万头的目标。
此举具有明显的生态意义。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大幅度减少天然草原放牧牲畜头数,减轻草场压力,无疑是对草原生态的重要保护。
“从全盟看,肉羊占牲畜总量的89%,‘一羊独大’,养殖效益低,实行‘减羊增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落实新的发展理念,调整畜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苏雅拉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