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在老龄化社会的“可作为”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936355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代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媒体急于进行平台化的转移,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上寻找落脚点,以捕捉年轻消费者或受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却忽略了老年人这一庞大的受众群体。无论是从市场或是媒体角度,老年广播在当下老龄化社会中拥有更多机遇和创造空间,也面临诸多难题。

关键词:老龄化;广播;需求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6-0144-02
  作为计划生育的衍生现象,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出生的老年人在社会中占据较大比重,导致目前老年群体日益扩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据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人占据总人口7%以上。我国于1999年60岁以上人口就占比10.41%,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2011年的比重则是13.7%,老龄化加速猛烈。
  从趋势来看,老年人将是媒体不能忽视的重要受众群。老年受众需要健康、具有社交性、陪伴性、价格低廉且技术要求低的媒体,而纵观各路媒介,广播更能契合老年人需求、易获得更多青睐。从媒体角度观察,老年人是常规易忽视的受众群,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市场,使广播在老龄化和新媒体时代独树一帜,并和老年受众双赢,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老龄化在中国的特征
  老龄化社会的成因是老年人口的增长和少年人口的相对减少。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翼的看法是:工业化和老龄化的关联来自于“人口红利”[1]。入口控制初期,出生率下降速度还是远高于人口老龄化速度,这时总人口分布呈“中间大,两头小”,劳动力充足,社会负担轻,社会经济发展稳步提高,这段时期被称为“人口红利期”。但当老龄化后期“人口红利”减少,社会需要双重抚养幼儿和老人,“人口负债”随之而来。根据预期,中国的1990~2030年是前期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现实情况下中国老龄化到来速度比预测要快。
  分析老年人的老龄化特征,是靶向研究受众需求,以便完善广播节目的第一步。在老年学的研究中,《社会老年学》将老化分为四种特质[2]:1.自然老化(chronological aging)是指老化过程。反应在实际年龄上;2.生物老化(biological aging)指生理系统和物理形态的老化,如器官系统逐渐衰败和反应速度降低,又称为功能性老化;3.心理老化(psychological aging)是指感官和知觉,如记忆力、智力、适应能力的功能类退化;4.社会老化(social aging)是指个人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减弱。随着自然、生物和心理的老化,生活环境和社交圈会相应改变,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变淡。
  在中国范围内,老龄化在社会制度、物质水平等大环境未准备好的情况下降临,使得中国老龄化呈现四个独特之处:骤然老化,未富先老,“空巢现象”严重,女性老人多于男性老人[3]。当下,老年期从理论上讲是人生中最长的阶段,如何重构这一阶段与社会联系的方法值得思考。

二、老龄群体的需求和消费潜力
  退休是通用判断老龄群体的社会衡量标准。
  退休意味着身为个体的职业生涯终端,也代表着拥有足够多的闲暇时间。老人拥有更多娱乐设施和手段,包括旅游、上老年大学、养宠物等,但大多数只能算作时间消遣和陪伴,不能及时让老年人了解外界信息。
  信息输送,保持老年人与时代步伐吻合,防止其“边缘化”,是媒体能否培养老龄受众习惯的决定性要素。
  首先,根据老龄群体的特征以及我国国情和消费习惯,可对老年人需求进行分析概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大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阐述的老年人的需求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我国学者齐芳结合两者得出我国老人五大需求层次[4]: 1.生理需求:基于年龄的衣食类刚性需求;2.安全需求:医疗保障和外出行动,保障安全稳妥;3.归属和爱的需求:老人渴望家庭温暖,社交圈接纳,部分单身或丧偶老人还需要爱情;4.自尊需求:需要尊重,会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5.自我实现的需求:俗称“不服老”的精神,不甘心退休之后无所事事,可能构建晚年事业以实现价值。需求之后,则要关注老年人在市场中特有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潜力。老年人“有闲也有钱”,所以欧美国家大力倡导“银发经济”,将老龄化危机转化为机遇。中国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护理产业、健康咨询和老年文娱项目等消费结构同样推进重大。
  而决定老年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在于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和消费理念。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调查显示:42.8%的城市老人拥有储蓄存款;老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和家庭赡养统计起来,每年可支配收入达3000至4000亿元[5]。
  中国老年人消费理念不及欧美开放,恰好证明中国老龄市场更有开拓的空间和价值。媒体应作为风向标,激发和引导老年人消费兴趣,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带动引领老年市场发展。

三、老龄化广播的优势和难题   从老年受众角度讲,广播是选择媒介的优选,从历史、生理和生活上皆有佐证。1.老年人普遍经历过广播的繁荣时期,相比于不熟悉的互联网和容易视觉疲劳的电视,更倾向于选择广播。2.广播收听方式灵活,伴随性能强。广播主要靠声音传播,不会造成眼睛或者手的负担,可以在做家务、晨练甚至与朋友闲谈时收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携带。3.“门槛低”,一则是不需要上网费、订阅费、有线电视费,成本低廉;二则是对受众的文化程度要求低,看报需要识字,上网需要电脑技巧,广播没有技能负担[6]。4.健康隐患小。无屏幕,不会造成视力退化,辐射强度低。目前有些老人看不清屏幕,收看电视实际也只是在“听”电视。5.更适应老年人孤独的情感诉求。老年人容易敏感低落,广播“一对一”的传播方式类似伴侣交流,只闻其声又能赋予更多想象和情感的空间,有效填补老年人的寂寞。
  然而,纵观当下中国老年广播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老年之声”一天的节目表进行简要分析:
  归纳主要问题有四点:1.节目单一乏味。一天只有9个节目(除重播);2.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年龄针对性。部分节目只有音频资料,无主播,无实时,缺少新闻节目;3.互动性差,大部分都是录播节目,全天无直播,听众易产生孤独感;4.设定时段不吻合老年人收听习惯。

四、老年广播改善良方
  改善老年广播现状,需要从节目内容、时段、主播风格以及节目形式,进行系统结构性的调整。
  首先,结合上文讨论的老龄群体需求,老年广播在设置节目时可以参考几类内容:1.基础生活类,医疗可涉及健康养生、流行疾病预防等,日常可根据地方特色介绍应季食材和城市活动。2.情感需求类,将广播做成老年人的情感交流平台,对晚年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热线对话或者话题分析;也可开设广播交友平台,多一条渠道老年征婚。3.潮流风向类,老年人的自尊需求让他们紧跟时尚,可在节目中畅谈流行穿搭技巧、近期影展资讯、名人故事等。4.实践交流类,单向灌输容易使人疲倦,可以设置“一起创新菜”、“大家来朗读”等互动感较强的广播节目,一方面营造节目的积极参与感,另一方面调动老年人兴趣,使其感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
  新闻资讯播报也是老年广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赛立信媒介研究》杂志曾有调查显示,获取新闻信息是老年听众收听电台的主要目的。老年群体要保证不与社会脱节,新闻信息的及时性和客观性是他们选择广播时的重要因素。基于对老人听觉和记忆力的考量,可采取分时段循环播报新闻。
  此外,播出时段和节目主播也需“量身定制”。据统计,48.1%的老年人在早上7︰00~7︰59收听广播,另外两大收听高峰时段是12︰00~12︰59和21︰00~21︰59。重要节目应集中在晨起、午饭后和睡前播出。选择主播时要考虑老年人的年龄特殊性,要求主播更朴实、态度柔和谦逊,播报速度和嗓音适合老年听觉习惯,最好与老年人年纪相仿。年轻人难理解老年人心理诉求,也易语速过快、情绪急躁,容易与老年听众产生心理距离感。早期数据显示,全国老年广播主持人20~49岁占比71%[6],极大影响了老年广播的传播效果。
  在节目形式上,形式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但这恰是老年广播的突破口之一,广播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会与节目和社会交融,在新闻心理学中称为交融互动律。广播要善用交融互动律以扩大社会传播效果,提高影响力,满足老年人的互动参与需求。比如黑龙江卫星广播电台“与长者聊天”,为全省老年听众建立电子档案,记录生日或纪念日,并在特殊日子里播报“金色祝福”。互动性也可以延伸到线下,天津电台“枫叶正红”节目曾举办“我为美化津城捐棵树,创建‘枫叶正红’长寿林”活动,筹集10万元在天津外环绿化带建起百亩长寿林[7]。
  老年广播的完善还需要配套建设和商业化创新。将地方特色植入节目,进行媒介合作,如发行刊物、创办网站等。要做到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覆盖多种风格老年人的生活所需,填补我国广播的重大缺口和市场,有的放矢地构建老年节目,形成一种受众与媒介双赢的模式,打响老年广播的系列品牌。
  参考文献:
  [1] 鲁伊.13亿人未富先老[J].三联生活周刊,2005(3).

  • (美)Nancy R.Hooyman,H.Asuman Kiyak著.林欧贵英,郭钟隆译.社会老年学[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2002.
  • 包永辉.我国人口结构蜕变之忧[J].瞭望新闻周刊,2006(45).
  • 齐芳.马斯洛:老龄需求与老龄产业发展浅析[EB/OL].光华人口论坛网站.
  • 北京晚报.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EB/OL]. 2006-12-12.
  • 张彩,老龄化社会与老年广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 张仕勇.社会“老龄化”和方兴未艾的老年广播[J].今传媒,2005(9).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主持人:传馨  (今传媒杂志社责任编辑)主持人语: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及被人们广泛应用,组织传播的方式、手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媒介环境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促进组织有效传播,是组织传播学界亟需研究的课题。以大数据为背景的新媒体传播格局在改变信息传播模式的同时,也催生出新的传播平台。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传播模式产生强烈冲击。大时代背景下传统传媒并不能独善
期刊
摘要:从视觉艺术领域的现代主义创新浪潮中,数字化“革命”为各个门类的艺术形态带来了美学思维中的重大转型。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不论从其创作形式、语言体系、美学理念、视觉思维等方面,都在这门古老的艺术——舞蹈中渗透着。舞蹈的美学思维已经开始与新媒体艺术的美学思维相互融合,新媒体在广阔的“艺术田野”里燃起了“星星之火”,其艺术魅力的鲜活,为舞蹈创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本文从新媒体舞蹈的具体实例为支
期刊
摘要:目前,各大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非常盛行,例如《超级女声》《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分为七种,即参与者、悬念、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艺术加工。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这些构成元素,对我们真正理解和观看各种真人秀节目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真人秀;元素;爸爸去哪儿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要:现代传媒在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例,分析武汉市城市定位及城市识别系统,研究城市形象传播策略及其影响,同时,对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以期对城市形象传播活动起到一定借鉴作用。关键词: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武汉市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6-0040-02  2015年2月28日,
期刊
摘要: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互联网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MOOC以其开放性、互动性、社会性等特点在高等教育领域大放异彩,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变革,为广大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本文在运用传播学“5W”模式的基础上,对MOOC的兴起及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归纳传播技术给高等教育所带来的革新,并提出中国MOOC发展的推进策略,以期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
期刊
摘要:由拆迁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城市房屋拆迁相比,农村地区征地拆迁在拆迁制度不完备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其矛盾更加突出。本文以《人民日报》作为考察对象,采用量化分析的方式对我国当前农村征地拆迁议题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实证考察,并揭示和评价《人民日报》的表现。通过对主题内容、消息来源、农民话语引述等8个指标的量化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农村征地拆迁议题在问题呈现方式
期刊
摘要:八十年代是我国广播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诸多小说作品乘着广播的翅膀而被广大受众所接触和了解。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为例阐述在八十年代的媒介环境下,广播媒介在小说传播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减少接受障碍,扩大受众群体;延伸传达语言,回归口说文学;广播刺激阅读,引爆图书销售;提供发表阵地,激发创作激情;推动广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关键词:广播媒介;小说传播;《平凡的世界》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县级新闻网站依托传统媒体,受地域性影响很大,做强做大本地新闻才能扬长避短。县级新闻网站加强县域特色就是将互联网结合本地实际,发挥本地特色,关注本地受众,打造本地服务平台。本文将从县级新闻网站的报道优势入手,分析其新闻报道的着重点,探讨大数据时代县域新闻网站的新发展。关键词:新闻网站;县域特色;象山港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6-0081-02
期刊
摘要:浙江卫视大型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以下简称《跑男》)的火热,在中国再掀起一阵明星真人秀的热潮。真人秀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可谓百花齐放。其中,游戏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轨迹。本文将从《跑男》的火热,探析游戏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元素、可能遭遇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游戏类真人秀;《跑男》;成功元素;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摘要:《真理访谈》是印度2012年开播的一档严肃时政类节目,其在第一季播出后引起了印度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其以严肃的态度、科学精神来解读印度当下热门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传播与普及色彩。本文在分析《真理访谈》的特点及其成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当下科普电视节目可供借鉴的几条方案。关键词:《真理访谈》;科学普及;严肃节目;社会问题;阿米尔汗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