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造园的理念是虽由人作,宛如天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林是封闭的、私密的,其功能是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体现的是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的审美情趣。当代私家园林的建造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造园融入现代建筑等因素,风格具有多样性,并走出私密性的园居方式,呈现出开放性、商业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共享性的特征。
关键词:古代私家园林;当代私家园林;比较
一、
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美、生态美、建筑美、艺术美的完美统一。园林在古代多为王公贵族、士大夫、地主、富商等私人所建造,所以称为私家园林,也称之为园、亭园、园墅、别墅、别业、池馆、山池、山庄等。园主多是文人士大夫出身,能诗善画,以风雅自居,寄情山水,是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享乐生活方式的体现。私家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仅有几亩或十几亩,小的仅一亩或半亩,多与住宅相连,以山水为骨干,池水为中心,亭、台、轩、榭、楼、阁建在池的周围,所造假山、叠石、荷池浑然一体,亭台楼榭、曲院回廊无不巧妙安排,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与古木、奇石、绿竹、奇花异草等,构成一个景点或多个景点,把自然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旨趣,布局自由,以小见大,“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典雅精致,移步换景,曲折含蓄,变化无穷。虽由人作,宛如天成。将大自然的万千美景和审美意蕴浓缩其中,是浓缩的自然,从而构成一幅幅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化境,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园林的构建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充分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古代的私家园主造园是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的主要功能,不对外开放,更不以园林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相反,园主特别注重在园林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国绘画一样,都注重把命名、题咏与景物的安排结合在一起,作为园林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些通过门额、牌匾、石刻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园名和景名,不仅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点题和深化意境的作用,也使园林生出许多情趣和内涵,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园名的命名及牌匾、题咏主要是状物写景、抒怀言志,或出自典籍,或富含深奥哲理,或含蓄蕴藉,或画龙点睛,或出自文人诗赋,或充满诗情画意,或取汉字的谐音,都是为了表达园林主人对先贤及前代名士的仰慕、归隐林间的志向等,突出了园林的主人的思想及情趣,给人以审美体验,去感悟园林风景所蕴藏的深厚内涵,使人在吟赏品味之际,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如江苏吴江同里镇的退思园,本是清朝末年兵备道任兰生遭弹劾罢官还乡后所建,园名“退思”,语出《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有退而思过之意。而“个园”则是因园内种竹万竿,取名“个园”。清刘风诰所撰《个园记》有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园林中的楹联,多曼语丽辞,情景交融,意蕴隽永。有的富有哲理,发人深思;有的抒发情怀,令人神往;有的切合主题,启人心智,楹联描绘的诗情画意也对园林景观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古典私家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
二、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长期的战乱及至一九四九年建国后的土地等所有制的公有化,私家园林的建造渐趋衰落,直至完全停止。因为私人没有了造园所必需的土地和经济基础,我国私人造园停止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直至改革开放,国家土地承包、使用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改革政策陆续出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私人造园才又兴起。中国当代最早的私家园林“悦湖园”就诞生在江南的苏州,是由旅美华人郑德明1995年建造的。据调查统计苏南现已有大小私家园林多达百家以上,尤以苏州的“静思园”最为杰出,是我国目前建成的较大的私家园林,面积有一百余亩,集皇家园林的宏大与苏州私家园林之精巧于一身,宅、园完全“循制”建造,亭台楼阁、造山理水构建巧妙,古树、奇石、奇花异草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投入之巨,建造之精,令人赞叹。
当代私家园林的建造呈现出多种形态,有袖珍小巧型;有结合地形地貌融皇家园林的宏大为一体的大型园林;有传统园林文化继承型;也有融入现代建筑、现代照明、现代材料等因素的创新型园林。虽然当代有些私家园林(宅园型)不对公众开放,不以园林进行商业性经营,但相当多私家园林是对外开放的,并以商业经营维护园林的建设与发展,这使得当代私家園林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商业性、综合性和共享性特征。很多园林的建造是与园主的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如有的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及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选择,有的与园林产业结合;有的园林则突出文化艺术主题,馆园结合,与园主人的奇石、古生物化石、古木、盆景及艺术品收藏相结合,在园中设有各种主题园,形成集科普、观赏、购物、住宿、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园林旅游景点;有的是园林与会所结合,园林与书院结合,园林与展厅结合等。园林形式、经营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虽然由私人出资建造、管理,但当代私家园林在力求在人与自然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使人与自然共享与交融,以达到重塑人工模拟自然山水的环境,并走出私密性的园居小圈子,走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交融共享的园林大环境,达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得益彰,走出私密性的园居,使更多的人共享园林环境,这种理念无疑是具有创新性的,也是符合人类进步潮流的。开放性、商业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共享性是当代私家园林区别于古代私家园林的显著特征,使当代私家园林具有了公共空间的性质。
三、
当代私人造园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当代私家园林建造发展很快,但由于园主的身份也各不相同,建造水平、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园主缺少较高的文化素养,又没有明确造园思想和没有缜密的设计与规划,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有的是对传统园林简单、粗浅的复制;有的过于注重商业性,而忽视园林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建设等。私家园林的建设与维护都需资金,当代私家园林选择与产业相结合,也是时代的必然。那么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如何融造园与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于一体;如何将商业性与文化性、艺术性、生态性有机结合并相得益彰;如何继承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又赋予时代内涵、时代气息,都是现代私家园林建造面临的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需要园林设计师去研究探索。
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而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又是中国园林的重要代表,无论如何优秀都是前人的成果。当代私家园林的发展还很短暂,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那么如何完善?如何建造无愧与这个时代的私家园林?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家骥:中国造园论,[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1
[2]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
[3]杨鸿勋:江南园林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
[4]杜道明: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色,[J]中国文化研究,2011.11
[5]高西美:《江南私家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常州当代私家园林研究》,[J]艺术工作,2017.02
作者简介
高西美,(1983.09)性别:女,籍贯:山东省,最高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古代私家园林;当代私家园林;比较
一、
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美、生态美、建筑美、艺术美的完美统一。园林在古代多为王公贵族、士大夫、地主、富商等私人所建造,所以称为私家园林,也称之为园、亭园、园墅、别墅、别业、池馆、山池、山庄等。园主多是文人士大夫出身,能诗善画,以风雅自居,寄情山水,是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享乐生活方式的体现。私家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仅有几亩或十几亩,小的仅一亩或半亩,多与住宅相连,以山水为骨干,池水为中心,亭、台、轩、榭、楼、阁建在池的周围,所造假山、叠石、荷池浑然一体,亭台楼榭、曲院回廊无不巧妙安排,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与古木、奇石、绿竹、奇花异草等,构成一个景点或多个景点,把自然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旨趣,布局自由,以小见大,“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典雅精致,移步换景,曲折含蓄,变化无穷。虽由人作,宛如天成。将大自然的万千美景和审美意蕴浓缩其中,是浓缩的自然,从而构成一幅幅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化境,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园林的构建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充分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古代的私家园主造园是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的主要功能,不对外开放,更不以园林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相反,园主特别注重在园林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国绘画一样,都注重把命名、题咏与景物的安排结合在一起,作为园林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些通过门额、牌匾、石刻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园名和景名,不仅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点题和深化意境的作用,也使园林生出许多情趣和内涵,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园名的命名及牌匾、题咏主要是状物写景、抒怀言志,或出自典籍,或富含深奥哲理,或含蓄蕴藉,或画龙点睛,或出自文人诗赋,或充满诗情画意,或取汉字的谐音,都是为了表达园林主人对先贤及前代名士的仰慕、归隐林间的志向等,突出了园林的主人的思想及情趣,给人以审美体验,去感悟园林风景所蕴藏的深厚内涵,使人在吟赏品味之际,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如江苏吴江同里镇的退思园,本是清朝末年兵备道任兰生遭弹劾罢官还乡后所建,园名“退思”,语出《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有退而思过之意。而“个园”则是因园内种竹万竿,取名“个园”。清刘风诰所撰《个园记》有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园林中的楹联,多曼语丽辞,情景交融,意蕴隽永。有的富有哲理,发人深思;有的抒发情怀,令人神往;有的切合主题,启人心智,楹联描绘的诗情画意也对园林景观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古典私家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
二、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长期的战乱及至一九四九年建国后的土地等所有制的公有化,私家园林的建造渐趋衰落,直至完全停止。因为私人没有了造园所必需的土地和经济基础,我国私人造园停止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直至改革开放,国家土地承包、使用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改革政策陆续出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私人造园才又兴起。中国当代最早的私家园林“悦湖园”就诞生在江南的苏州,是由旅美华人郑德明1995年建造的。据调查统计苏南现已有大小私家园林多达百家以上,尤以苏州的“静思园”最为杰出,是我国目前建成的较大的私家园林,面积有一百余亩,集皇家园林的宏大与苏州私家园林之精巧于一身,宅、园完全“循制”建造,亭台楼阁、造山理水构建巧妙,古树、奇石、奇花异草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投入之巨,建造之精,令人赞叹。
当代私家园林的建造呈现出多种形态,有袖珍小巧型;有结合地形地貌融皇家园林的宏大为一体的大型园林;有传统园林文化继承型;也有融入现代建筑、现代照明、现代材料等因素的创新型园林。虽然当代有些私家园林(宅园型)不对公众开放,不以园林进行商业性经营,但相当多私家园林是对外开放的,并以商业经营维护园林的建设与发展,这使得当代私家園林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商业性、综合性和共享性特征。很多园林的建造是与园主的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如有的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及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选择,有的与园林产业结合;有的园林则突出文化艺术主题,馆园结合,与园主人的奇石、古生物化石、古木、盆景及艺术品收藏相结合,在园中设有各种主题园,形成集科普、观赏、购物、住宿、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园林旅游景点;有的是园林与会所结合,园林与书院结合,园林与展厅结合等。园林形式、经营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虽然由私人出资建造、管理,但当代私家园林在力求在人与自然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使人与自然共享与交融,以达到重塑人工模拟自然山水的环境,并走出私密性的园居小圈子,走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交融共享的园林大环境,达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得益彰,走出私密性的园居,使更多的人共享园林环境,这种理念无疑是具有创新性的,也是符合人类进步潮流的。开放性、商业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共享性是当代私家园林区别于古代私家园林的显著特征,使当代私家园林具有了公共空间的性质。
三、
当代私人造园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当代私家园林建造发展很快,但由于园主的身份也各不相同,建造水平、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园主缺少较高的文化素养,又没有明确造园思想和没有缜密的设计与规划,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有的是对传统园林简单、粗浅的复制;有的过于注重商业性,而忽视园林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建设等。私家园林的建设与维护都需资金,当代私家园林选择与产业相结合,也是时代的必然。那么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如何融造园与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于一体;如何将商业性与文化性、艺术性、生态性有机结合并相得益彰;如何继承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又赋予时代内涵、时代气息,都是现代私家园林建造面临的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需要园林设计师去研究探索。
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而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又是中国园林的重要代表,无论如何优秀都是前人的成果。当代私家园林的发展还很短暂,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那么如何完善?如何建造无愧与这个时代的私家园林?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家骥:中国造园论,[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1
[2]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
[3]杨鸿勋:江南园林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
[4]杜道明: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色,[J]中国文化研究,2011.11
[5]高西美:《江南私家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常州当代私家园林研究》,[J]艺术工作,2017.02
作者简介
高西美,(1983.09)性别:女,籍贯:山东省,最高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