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萨提亚家庭辅导模式中的雕塑体验技术缓解紧张亲子关系的个别辅导案例。来访者年龄偏小,其父亲不善言辞,亲子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彼此都很辛苦。咨询师采用萨提亚雕塑的方法直接让来访者及其家人深度体验,探索家庭内部成员间的互动关系,觉察内在情绪和需求,感受彼此,让来访者及其家人的情绪有效流动。经评估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雕塑;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9-0049-03
一、萨提亚家庭辅导简介
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期家庭辅导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疗法。家庭辅导是一种心理辅导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
萨提亚发现,辅导并不仅限于“认定的病人”,也需要整个家庭系统的介入。即,她可以借改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带动整个家庭的改变——当然,也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家庭中每一个成员。
通过使用“雕塑”的技巧,让来访者以不同的身体姿态代表、呈现沟通的信息。这些身体姿势可以透露出、并使来访者觉察到那些自己没意识到的信息,并有所改变。萨提亚的雕塑模式分别有指责、讨好、打岔(逃避)、超理智、和谐平等五种姿态,每种姿态都有一种对应的雕塑姿势[1]。
二、个案背景及主要问题
小军(化名),男,今年10岁,2015年入读小学,就读小学4年级2班。小军的妈妈在征得小军的同意后,陪同小军前来求助心理教师,妈妈担心小军患了心理疾病,十分焦急。
小军是一名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乖孩子的形象。近几个月来,妈妈发现小军常常在凌晨一点钟偷偷拿走爸爸或妈妈的手机玩游戏,屡教不改。这让妈妈非常生气。每次激烈的冲突后,小军都会偷偷跑到街边的工厂附近躲起来,一躲就是几个钟头,妈妈和爸爸非常焦虑和紧张,找到小军常常会非常疲惫,于是对小军不再打骂。遇到下一次冲突又重复这个过程,妈妈不堪其扰,无计可施。
小军自述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生气起来恨不得闹得天翻地覆,感觉血往头上涌,身体轻飘飘的。有时候也会独自发呆,一坐就是几个钟头,想起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看我不打死你!”就会非常伤心,很恨妈妈。每次躲起来,看着爸爸妈妈着急找自己的样子,小军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的感觉。他恨不得离家出走,自己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再也不要读书,回家挨揍了。
小军的爸爸是一位车间工人,经常对孩子的事情不闻不问。在咨询的开始阶段,爸爸比较抽离,认为此事都是孩子的问题,跟自己无关。
三、个案问题研究与分析
小军是在妈妈的陪同下主动前来咨询的,当第一次面谈结束后,咨询师建议妈妈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做一次心理诊断。诊断结果小军只是心理不适,并未患病。小军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和妈妈前来求助心理教师。同时,仅仅针对父母冲突时候采取过激的应对方式,并未泛化。而且学习成绩并未大幅度下滑,持续时间有两个月左右,因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根据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的冰山理论,小军的问题行为仅仅是冰山显露在外的一隅,背后深层的应对模式、感受、期待、渴望才是真正的原因。小军通过发疯一样的哭闹,撒谎,抗拒上学,偷偷躲起来的行为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應对方式:小军的应对方式有指责、打岔(逃避)。小军在咨询中大声指责爸爸无时无刻不在玩手机,甚至开车、上厕所都在玩手机。为什么自己玩手机就要被责骂,爸爸就可以一直玩手机呢?小军也会通过偷偷躲起来,逃离激烈的冲突过程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感受:小军谈到妈妈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看我不打死你”的时候,眼泪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滚滚流出,非常悲伤。蜷缩的身体和低埋的头也让人感觉能量低沉,我跟小军确认感受,小军说出了害怕。小军的悲伤背后是害怕被抛弃的深深的恐惧感。
期待:小军在谈及爸爸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很忙。当我明确问他想要爸爸做些什么的时候,小军想都没想就回答说,很希望爸爸多陪陪他,陪他说说话就好了。小军对妈妈的期待就是不要再说“打死”他的话了。
渴望:萨提亚理论认为,人类天生有对被爱、被接纳、被认同、意义、价值、自由等的渴望和需求。
综上所述,小军的问题不仅仅是他自己的问题,更多的是父母对他的不当教养方式造成的。妈妈仅仅通过过分的高标准、严要求、责备、打骂来和孩子沟通。爸爸则一直游离,父亲的角色几乎缺失。同时父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有问题,父母经常当着小军的面激烈争吵,父亲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摔门而出。小军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得不到需要的心理营养[2],于是行为出现偏差。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问题的根源——父母亲子关系着手。
四、萨提亚家庭治疗在咨询中的具体应用
(一)第一次咨询: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
因为小军和妈妈一同前来咨询,在征得双方同意的前提下,咨询师对小军和妈妈分别谈话收集资料。由于咨询师之前给小军做过讲座,小军对咨询师很信任,有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首次咨询以倾听与共情为主,让小军充分宣泄情绪,释放心中的委屈和恐惧,初步建立咨访关系。同时咨询师跟小军协商,确定咨询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
具体目标:缓解和爸爸妈妈的紧张关系;缓解委屈恐惧的情绪;缓解厌学的心理。
最终目标:与爸爸妈妈建立健康阳光的亲子关系;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调整学习态度。
咨询师分析小军年龄较小,处于自我防御状态,自然会切断感受保护自己,于是选择了各种方式对抗粗暴的亲子关系。而语言描述对于小军和小军的父亲都比较困难,咨询师选择了体验式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方式开展咨询。基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需要,在征得妈妈和小军的同意后,我们约定下一次咨询一家三口来心理辅导室,共同接受咨询辅导。 (二)第二次咨询:运用萨提亚雕塑,体验及感受家庭关系的问题
1.雕塑现在的情况(压力下的应对姿态)
爸爸在家中面对冲突是打岔型的应对方式,咨询师把爸爸放在较妈妈和孩子远一点的位置,转身背对她们,伸出手来拒绝妈妈和孩子。妈妈是典型的指责型,双手叉腰,怒目而视,两只手一只指向爸爸,一只直指孩子,腿呈弓步。孩子的第一个姿势也是指责,面对妈妈的指责,小军也指责回去,两个手指一个指向妈妈,一个指向爸爸。就像拍一张照片一样,时间定格,雕塑静止。
2.体验感受应对姿态一分钟
咨询师要求每位家庭成员感受身体的感受,体验心中升起的情绪。时间一分一秒慢慢流逝,爸爸转过去的头,慢慢地会不断回头看着,看着妈妈和小军的指责姿态,爸爸的眉头紧皱,甚至想转身回来被咨询师温馨提示。
妈妈一开始怒气腾腾,不一会儿,僵直的手臂便开始发抖。小军刚开始也有力反抗,但很快就流下了眼泪,放下了指责妈妈的手臂,过了一会儿,也放下了指责爸爸的手臂。
3.带领每个人说出在这个雕塑中的感受或想法
爸爸:其实我一直背过去,看不到孩子和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刚开始感觉无所谓,但是慢慢地我会忍不住回头看看她俩发生了什么。我感觉很孤单,似乎有被孤立的感觉。当我看到他们指责我的时候,感觉很内疚。
妈妈:我觉得很累。两只手举着指责两个人很累,酸疼。我感觉很难过和委屈,也有点害怕。
小军:我很害怕,很委屈。妈妈指责我的时候,我就想指责回去。可是后来就没有力气了,我感觉很累,想逃开。妈妈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说打死我的话了。
4.看到对方姿态的感受或想法/最想说的话
爸爸: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丈夫和父亲的角色。让你们受委屈了。
妈妈:(听到爸爸的道歉,眼泪瞬间流下来,但仍旧没有看向爸爸)小军,对不起。妈妈一定让你感觉很难过。
小军:(低声呜呜哭出声,妈妈过来拥抱小军,小军放声大哭)妈妈,妈妈,妈妈……
让这三口之家尽情宣泄情感,一段时间后,咨询师要求他们自由变换雕塑的姿势,想象一下理想之家的样子。
5.雕塑理想状态
爸爸首先转过身来想要靠近妈妈和孩子,妈妈冷静地退后了一步,爸爸暂停了脚步,孩子此时主动拉起了爸爸的手,同时也去拉起了妈妈的手,妈妈站在原地,慢慢地放下了指责的手,爸爸真诚地伸出手来,妈妈等待了几秒钟的时间,一家三口终于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圆圈。
6.简单冥想,强化意识
伴随着柔和的冥想音乐,咨询师要求一家三口保持手拉手的姿势,闭着眼睛开始短暂的冥想:这是我们的理想家庭,我们有爸爸、妈妈和孩子。我们彼此相互关心和帮助,我们可以温暖地沟通,真诚地交流,我们尊重彼此,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压力,我们深深爱着彼此,沐浴着阳光,我们很幸福。
冥想过程中,爸爸的手慢慢地紧紧抓住妻子和孩子的手,不停地用大拇指来回搓着,表达着内心丰沛的情感。妈妈和小军则激动地流下泪水。
7.从第一步到第七步,每个人能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结束冥想后,咨询师邀请一家三口用舒服的姿势坐好,喝一杯温水平复一下心情。
爸爸:(沉思了良久)多陪陪老婆和孩子吧。
妈妈:少骂小军。
小军:下次不再惹妈妈生气了。
咨询师引导每位家庭成员更加具体地思考可以实际操作的行为和语言是什么?
8.回去后,可以實际操作的行为/语言/情绪表达是什么?
爸爸:少玩手机,下周末带着孩子和妻子到附近的公园游玩一次。
妈妈:认真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每天说一句鼓励孩子的话,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
小军:每天主动跟爸爸妈妈交流学校的一件趣事。
在咨询师的建议和商讨下,一家三口将以上的计划达成了此次咨询的家庭作业的协议。
(三)第三次咨询:小军的笑容
一周后,小军主动来到了心理辅导室,和上次大不相同的是,小军的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小军反馈回家后,妈妈真的再也不说“打死”自己的话了,而且每天还会夸奖我的优点。原来妈妈真的爱我,一直以来是我错怪的妈妈。爸爸也很少玩手机了,上周我们一家还去了湿地公园放风筝,好开心啊!
咨询师和小军分享了变化带来的快乐,同时引导小军拥有感受爱的能力,有的时候没有感受到爱,其实并不是没有爱,而是频率不同而已。小军也表示愿意继续努力,好好学习,现在上学舒服多了。至此,小军的个案的具体目标基本达成。
四、个案反思
小军这一类个案在学校心理咨询个案中占据相当的比例。很多时候问题孩子的行为恰恰是孩子最无助的求助方式。父母亲不当的教养方式和孩子背后深深的渴望才是需要改变和看见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关注体验式感受,通过身体雕塑感受自然升起的情感,家庭动力的流淌往往能够将现代超理智的人们拉回身体最真实的感受。因为生活压力不断升级,人们往往身心不一,很难意识到自身不合理信念的问题,通过身体雕塑直观呈现不同的感受,效果震撼。小学阶段的孩子掌握的表达情绪的词汇量不多,咨询师需要在年龄较小的来访者中提供较多的感受词汇供来访者选择。林文采博士认为心理营养是全人类都需要的深层次的渴望,年幼时期的重要他人提供给孩子心理营养,自然能够满足孩子的渴望和期待,进而缓解问题行为,解决困难。本案例的真实体验也再一次印证了萨提亚家庭治疗的神奇魅力。
注:本文获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参考文献
[1]Virginia Satir.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2]林文采,伍娜.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华英学校,佛山,528325)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雕塑;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9-0049-03
一、萨提亚家庭辅导简介
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期家庭辅导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疗法。家庭辅导是一种心理辅导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
萨提亚发现,辅导并不仅限于“认定的病人”,也需要整个家庭系统的介入。即,她可以借改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带动整个家庭的改变——当然,也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家庭中每一个成员。
通过使用“雕塑”的技巧,让来访者以不同的身体姿态代表、呈现沟通的信息。这些身体姿势可以透露出、并使来访者觉察到那些自己没意识到的信息,并有所改变。萨提亚的雕塑模式分别有指责、讨好、打岔(逃避)、超理智、和谐平等五种姿态,每种姿态都有一种对应的雕塑姿势[1]。
二、个案背景及主要问题
小军(化名),男,今年10岁,2015年入读小学,就读小学4年级2班。小军的妈妈在征得小军的同意后,陪同小军前来求助心理教师,妈妈担心小军患了心理疾病,十分焦急。
小军是一名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乖孩子的形象。近几个月来,妈妈发现小军常常在凌晨一点钟偷偷拿走爸爸或妈妈的手机玩游戏,屡教不改。这让妈妈非常生气。每次激烈的冲突后,小军都会偷偷跑到街边的工厂附近躲起来,一躲就是几个钟头,妈妈和爸爸非常焦虑和紧张,找到小军常常会非常疲惫,于是对小军不再打骂。遇到下一次冲突又重复这个过程,妈妈不堪其扰,无计可施。
小军自述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生气起来恨不得闹得天翻地覆,感觉血往头上涌,身体轻飘飘的。有时候也会独自发呆,一坐就是几个钟头,想起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看我不打死你!”就会非常伤心,很恨妈妈。每次躲起来,看着爸爸妈妈着急找自己的样子,小军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的感觉。他恨不得离家出走,自己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再也不要读书,回家挨揍了。
小军的爸爸是一位车间工人,经常对孩子的事情不闻不问。在咨询的开始阶段,爸爸比较抽离,认为此事都是孩子的问题,跟自己无关。
三、个案问题研究与分析
小军是在妈妈的陪同下主动前来咨询的,当第一次面谈结束后,咨询师建议妈妈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做一次心理诊断。诊断结果小军只是心理不适,并未患病。小军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和妈妈前来求助心理教师。同时,仅仅针对父母冲突时候采取过激的应对方式,并未泛化。而且学习成绩并未大幅度下滑,持续时间有两个月左右,因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根据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的冰山理论,小军的问题行为仅仅是冰山显露在外的一隅,背后深层的应对模式、感受、期待、渴望才是真正的原因。小军通过发疯一样的哭闹,撒谎,抗拒上学,偷偷躲起来的行为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應对方式:小军的应对方式有指责、打岔(逃避)。小军在咨询中大声指责爸爸无时无刻不在玩手机,甚至开车、上厕所都在玩手机。为什么自己玩手机就要被责骂,爸爸就可以一直玩手机呢?小军也会通过偷偷躲起来,逃离激烈的冲突过程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感受:小军谈到妈妈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看我不打死你”的时候,眼泪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滚滚流出,非常悲伤。蜷缩的身体和低埋的头也让人感觉能量低沉,我跟小军确认感受,小军说出了害怕。小军的悲伤背后是害怕被抛弃的深深的恐惧感。
期待:小军在谈及爸爸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很忙。当我明确问他想要爸爸做些什么的时候,小军想都没想就回答说,很希望爸爸多陪陪他,陪他说说话就好了。小军对妈妈的期待就是不要再说“打死”他的话了。
渴望:萨提亚理论认为,人类天生有对被爱、被接纳、被认同、意义、价值、自由等的渴望和需求。
综上所述,小军的问题不仅仅是他自己的问题,更多的是父母对他的不当教养方式造成的。妈妈仅仅通过过分的高标准、严要求、责备、打骂来和孩子沟通。爸爸则一直游离,父亲的角色几乎缺失。同时父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有问题,父母经常当着小军的面激烈争吵,父亲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摔门而出。小军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得不到需要的心理营养[2],于是行为出现偏差。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问题的根源——父母亲子关系着手。
四、萨提亚家庭治疗在咨询中的具体应用
(一)第一次咨询: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
因为小军和妈妈一同前来咨询,在征得双方同意的前提下,咨询师对小军和妈妈分别谈话收集资料。由于咨询师之前给小军做过讲座,小军对咨询师很信任,有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首次咨询以倾听与共情为主,让小军充分宣泄情绪,释放心中的委屈和恐惧,初步建立咨访关系。同时咨询师跟小军协商,确定咨询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
具体目标:缓解和爸爸妈妈的紧张关系;缓解委屈恐惧的情绪;缓解厌学的心理。
最终目标:与爸爸妈妈建立健康阳光的亲子关系;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调整学习态度。
咨询师分析小军年龄较小,处于自我防御状态,自然会切断感受保护自己,于是选择了各种方式对抗粗暴的亲子关系。而语言描述对于小军和小军的父亲都比较困难,咨询师选择了体验式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方式开展咨询。基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需要,在征得妈妈和小军的同意后,我们约定下一次咨询一家三口来心理辅导室,共同接受咨询辅导。 (二)第二次咨询:运用萨提亚雕塑,体验及感受家庭关系的问题
1.雕塑现在的情况(压力下的应对姿态)
爸爸在家中面对冲突是打岔型的应对方式,咨询师把爸爸放在较妈妈和孩子远一点的位置,转身背对她们,伸出手来拒绝妈妈和孩子。妈妈是典型的指责型,双手叉腰,怒目而视,两只手一只指向爸爸,一只直指孩子,腿呈弓步。孩子的第一个姿势也是指责,面对妈妈的指责,小军也指责回去,两个手指一个指向妈妈,一个指向爸爸。就像拍一张照片一样,时间定格,雕塑静止。
2.体验感受应对姿态一分钟
咨询师要求每位家庭成员感受身体的感受,体验心中升起的情绪。时间一分一秒慢慢流逝,爸爸转过去的头,慢慢地会不断回头看着,看着妈妈和小军的指责姿态,爸爸的眉头紧皱,甚至想转身回来被咨询师温馨提示。
妈妈一开始怒气腾腾,不一会儿,僵直的手臂便开始发抖。小军刚开始也有力反抗,但很快就流下了眼泪,放下了指责妈妈的手臂,过了一会儿,也放下了指责爸爸的手臂。
3.带领每个人说出在这个雕塑中的感受或想法
爸爸:其实我一直背过去,看不到孩子和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刚开始感觉无所谓,但是慢慢地我会忍不住回头看看她俩发生了什么。我感觉很孤单,似乎有被孤立的感觉。当我看到他们指责我的时候,感觉很内疚。
妈妈:我觉得很累。两只手举着指责两个人很累,酸疼。我感觉很难过和委屈,也有点害怕。
小军:我很害怕,很委屈。妈妈指责我的时候,我就想指责回去。可是后来就没有力气了,我感觉很累,想逃开。妈妈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说打死我的话了。
4.看到对方姿态的感受或想法/最想说的话
爸爸: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丈夫和父亲的角色。让你们受委屈了。
妈妈:(听到爸爸的道歉,眼泪瞬间流下来,但仍旧没有看向爸爸)小军,对不起。妈妈一定让你感觉很难过。
小军:(低声呜呜哭出声,妈妈过来拥抱小军,小军放声大哭)妈妈,妈妈,妈妈……
让这三口之家尽情宣泄情感,一段时间后,咨询师要求他们自由变换雕塑的姿势,想象一下理想之家的样子。
5.雕塑理想状态
爸爸首先转过身来想要靠近妈妈和孩子,妈妈冷静地退后了一步,爸爸暂停了脚步,孩子此时主动拉起了爸爸的手,同时也去拉起了妈妈的手,妈妈站在原地,慢慢地放下了指责的手,爸爸真诚地伸出手来,妈妈等待了几秒钟的时间,一家三口终于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圆圈。
6.简单冥想,强化意识
伴随着柔和的冥想音乐,咨询师要求一家三口保持手拉手的姿势,闭着眼睛开始短暂的冥想:这是我们的理想家庭,我们有爸爸、妈妈和孩子。我们彼此相互关心和帮助,我们可以温暖地沟通,真诚地交流,我们尊重彼此,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压力,我们深深爱着彼此,沐浴着阳光,我们很幸福。
冥想过程中,爸爸的手慢慢地紧紧抓住妻子和孩子的手,不停地用大拇指来回搓着,表达着内心丰沛的情感。妈妈和小军则激动地流下泪水。
7.从第一步到第七步,每个人能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结束冥想后,咨询师邀请一家三口用舒服的姿势坐好,喝一杯温水平复一下心情。
爸爸:(沉思了良久)多陪陪老婆和孩子吧。
妈妈:少骂小军。
小军:下次不再惹妈妈生气了。
咨询师引导每位家庭成员更加具体地思考可以实际操作的行为和语言是什么?
8.回去后,可以實际操作的行为/语言/情绪表达是什么?
爸爸:少玩手机,下周末带着孩子和妻子到附近的公园游玩一次。
妈妈:认真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每天说一句鼓励孩子的话,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
小军:每天主动跟爸爸妈妈交流学校的一件趣事。
在咨询师的建议和商讨下,一家三口将以上的计划达成了此次咨询的家庭作业的协议。
(三)第三次咨询:小军的笑容
一周后,小军主动来到了心理辅导室,和上次大不相同的是,小军的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小军反馈回家后,妈妈真的再也不说“打死”自己的话了,而且每天还会夸奖我的优点。原来妈妈真的爱我,一直以来是我错怪的妈妈。爸爸也很少玩手机了,上周我们一家还去了湿地公园放风筝,好开心啊!
咨询师和小军分享了变化带来的快乐,同时引导小军拥有感受爱的能力,有的时候没有感受到爱,其实并不是没有爱,而是频率不同而已。小军也表示愿意继续努力,好好学习,现在上学舒服多了。至此,小军的个案的具体目标基本达成。
四、个案反思
小军这一类个案在学校心理咨询个案中占据相当的比例。很多时候问题孩子的行为恰恰是孩子最无助的求助方式。父母亲不当的教养方式和孩子背后深深的渴望才是需要改变和看见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关注体验式感受,通过身体雕塑感受自然升起的情感,家庭动力的流淌往往能够将现代超理智的人们拉回身体最真实的感受。因为生活压力不断升级,人们往往身心不一,很难意识到自身不合理信念的问题,通过身体雕塑直观呈现不同的感受,效果震撼。小学阶段的孩子掌握的表达情绪的词汇量不多,咨询师需要在年龄较小的来访者中提供较多的感受词汇供来访者选择。林文采博士认为心理营养是全人类都需要的深层次的渴望,年幼时期的重要他人提供给孩子心理营养,自然能够满足孩子的渴望和期待,进而缓解问题行为,解决困难。本案例的真实体验也再一次印证了萨提亚家庭治疗的神奇魅力。
注:本文获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参考文献
[1]Virginia Satir.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2]林文采,伍娜.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华英学校,佛山,528325)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