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过程中现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以及产生风险的原因,如何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以保障护理工作安全。
【关键词】 输液室;风险管理;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1]。医学的多元发展对护理工作也是个挑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护理需求,妥善处理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杜绝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对门诊护理人员在技术和服务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患者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现就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如下:
1 查对不严
整个流程取药、配药、注射、更换液体到拔针,都可能出错,护士不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工作责任心不强,遇到同名不同姓,护士呼叫时,患者听不清楚就答应了,或者同名同姓,在输液时,护士未认真核对,导致输错液。
2 违反无菌操作规程
操作前未洗手,未带口罩,反复穿刺,注射器污染,吸药方法不对,违反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毁形的原则,相关报道,对加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后的注射器进行细菌监测,细菌平均污染率为21%,放置时间越长,污染越大。
2.1 环境空气污染 治疗室环境状态对药液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如环境潮湿,堆放杂物,靠近厕所,每日未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或处理不彻底。
2.2 微粒污染 我国药典2000版规定,1ml输液剂中,直径大于10um的不容微粒不超过20个,直径大于25um的不容微粒不超过2个。配药过程中,注射针头不锐利,密封小瓶塞质量差,反复穿刺造成污染,玻璃安瓿割据后产生的碎屑和脱落的沙粒。
3 巡视不力,发生意外时处理能力被动
3.1 渗漏 药物渗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特别是刺激性药物和化疗药物,严重可导致局部溃烂、坏死。
3.2 过敏反应 有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迟缓反应,严重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3.3 急性肺水肿 对那些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好的病患,护士宣教巡视不力,导致短时间内过多过快输入液体而引起。
3.4 低血压心律失常 护士对输注的药品性能不熟练掌握。不认真监测如心律,心率,血压,输液速度等引起。
4 沟通不到位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心理耐受性,在原因和时间方面存在差异性,患者在挂号、排队候诊,缴费,取药等这一系列过程中,加重了负性情绪,加之疾病的困扰,在门诊各窗口服务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加之护士基本功不扎实,技术不熟练,最终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输液护士这儿爆发,纠纷就不可避免。
5 护士数量不足
各医院都实行招聘制,同一地区不同医院的薪酬待遇不一,导致医院护士数量减少,护理专业队伍不稳定,随着病患护理需求的提高,工作量增加,而护理人员未增加,部分护士只为完成任务,图方便,抢速度,违反操作规程,淡化质量安全意识,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6 应对措施
6.1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从思想和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
6.2 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护士接到药物及输液单时,要认真查对,核对是否已做过敏试验和试验结果,对做了皮肤过敏试验的患者应嘱咐不要擅离治疗区;对特殊用药一定要监测生命体征,如强心药、降压药等,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及时和医生沟通处理,对同名同姓或同名不同姓者,要认真核对年龄、性别、诊断。并采用呼唤-应答-在呼唤。认真核对无误方可进行治疗处置,并有相应的标识,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对年老体弱者、婴幼儿更要提高警惕。认真观察症状和体征,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处理输液故障。
6.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治疗环境清洁,治疗室内每日常规消毒,操作前后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切割与消毒安瓿,禁用镊子或其他物品敲打安瓿,加药时避免大针头反复穿刺瓶塞。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6.4 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加强与病患的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护士应告知患者使用药物的名称、作用、输液的总量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进一步消除恐惧心理。
6.5 配备良好的护理队伍,提高薪酬待遇。加强护理人员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合理而有弹性的排班等可以降低风险。
总之,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优化护理流程,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各项预警机制到位,把握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才能有效防止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
【关键词】 输液室;风险管理;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1]。医学的多元发展对护理工作也是个挑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护理需求,妥善处理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杜绝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对门诊护理人员在技术和服务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患者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现就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如下:
1 查对不严
整个流程取药、配药、注射、更换液体到拔针,都可能出错,护士不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工作责任心不强,遇到同名不同姓,护士呼叫时,患者听不清楚就答应了,或者同名同姓,在输液时,护士未认真核对,导致输错液。
2 违反无菌操作规程
操作前未洗手,未带口罩,反复穿刺,注射器污染,吸药方法不对,违反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毁形的原则,相关报道,对加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后的注射器进行细菌监测,细菌平均污染率为21%,放置时间越长,污染越大。
2.1 环境空气污染 治疗室环境状态对药液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如环境潮湿,堆放杂物,靠近厕所,每日未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或处理不彻底。
2.2 微粒污染 我国药典2000版规定,1ml输液剂中,直径大于10um的不容微粒不超过20个,直径大于25um的不容微粒不超过2个。配药过程中,注射针头不锐利,密封小瓶塞质量差,反复穿刺造成污染,玻璃安瓿割据后产生的碎屑和脱落的沙粒。
3 巡视不力,发生意外时处理能力被动
3.1 渗漏 药物渗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特别是刺激性药物和化疗药物,严重可导致局部溃烂、坏死。
3.2 过敏反应 有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迟缓反应,严重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3.3 急性肺水肿 对那些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好的病患,护士宣教巡视不力,导致短时间内过多过快输入液体而引起。
3.4 低血压心律失常 护士对输注的药品性能不熟练掌握。不认真监测如心律,心率,血压,输液速度等引起。
4 沟通不到位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心理耐受性,在原因和时间方面存在差异性,患者在挂号、排队候诊,缴费,取药等这一系列过程中,加重了负性情绪,加之疾病的困扰,在门诊各窗口服务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加之护士基本功不扎实,技术不熟练,最终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输液护士这儿爆发,纠纷就不可避免。
5 护士数量不足
各医院都实行招聘制,同一地区不同医院的薪酬待遇不一,导致医院护士数量减少,护理专业队伍不稳定,随着病患护理需求的提高,工作量增加,而护理人员未增加,部分护士只为完成任务,图方便,抢速度,违反操作规程,淡化质量安全意识,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6 应对措施
6.1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从思想和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
6.2 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护士接到药物及输液单时,要认真查对,核对是否已做过敏试验和试验结果,对做了皮肤过敏试验的患者应嘱咐不要擅离治疗区;对特殊用药一定要监测生命体征,如强心药、降压药等,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及时和医生沟通处理,对同名同姓或同名不同姓者,要认真核对年龄、性别、诊断。并采用呼唤-应答-在呼唤。认真核对无误方可进行治疗处置,并有相应的标识,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对年老体弱者、婴幼儿更要提高警惕。认真观察症状和体征,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处理输液故障。
6.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治疗环境清洁,治疗室内每日常规消毒,操作前后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切割与消毒安瓿,禁用镊子或其他物品敲打安瓿,加药时避免大针头反复穿刺瓶塞。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6.4 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加强与病患的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护士应告知患者使用药物的名称、作用、输液的总量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进一步消除恐惧心理。
6.5 配备良好的护理队伍,提高薪酬待遇。加强护理人员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合理而有弹性的排班等可以降低风险。
总之,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优化护理流程,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各项预警机制到位,把握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才能有效防止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