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永传
(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又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克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矟①,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史。
(选自《北史》,有删节)
[注]①矟:读shuò,同“槊”,古代兵器,形状似矛,杆子比矛略长。
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涉猎:学习
B. 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斫营:袭击敌人营寨
C.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
除:去掉、除了
D. 还京,拜光禄大夫拜:任命、授职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B. 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 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
众既寝盛,乃相与为约
D. 遂与诸君追之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3. 下列各句中,全都表明傅永有远见卓识、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②有气干,拳勇过人
③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④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⑤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
⑥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
A. 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永年轻时只有勇力而缺乏韬略,连—封信都不会写,请人代为回信遭拒后,发愤读书使自己“兼有才干”。
B. 涡阳之围时,傅永的正确判断虽不被他人认可,但他能及时地把握战争进程,运用谋略进行反击。
C. 义阳之战中,傅永被射中左腿,他拔出箭后率领诸将追击到深夜,显示了侠肝义胆的品德。
D. 傅永年逾八十而“自称六十九”,回京后,授任为光禄大夫,死后,被朝廷追封为齐州刺史。
5.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②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凡 音 者 生 于 人 心 者 也
乐 者 通 伦 理 者 也 是 故 知 声
而 不 知 音 者 禽 兽 是 也 知 音
而 不 知 乐 者 众 庶 是 也 唯 君
子 为 能 知 乐 是 故 审 声 以 知
音 审 音 以 知 乐 审 乐 以 知 政
而 治 道 备 矣
(《礼记·乐记》)
【参考答案】
1. C (除:任命、授职)
2. C (乃:于是、就。A项中的“以”,前者意为“用”,后者为连词,用在状语与动词之间,表修饰。B项中的“所以”,前者的“所”是名词,意为“处所、地方”,“以”意为“用”;后者表原因。D项中的“之”,前者为代词,指齐将马仙琕的军队,后者为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3. C
4. C (“显示了他侠肝义胆的品德”这一理解有误,应为“显示了他英勇无畏、身先士卒、誓死捍卫国家荣誉的品德”)
5. (1) ①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②没过十天,朝廷下诏书任命傅永为汝阴镇将,兼任汝阴太守。
(2)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又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克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矟①,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史。
(选自《北史》,有删节)
[注]①矟:读shuò,同“槊”,古代兵器,形状似矛,杆子比矛略长。
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涉猎:学习
B. 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斫营:袭击敌人营寨
C.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
除:去掉、除了
D. 还京,拜光禄大夫拜:任命、授职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B. 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 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
众既寝盛,乃相与为约
D. 遂与诸君追之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3. 下列各句中,全都表明傅永有远见卓识、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②有气干,拳勇过人
③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④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⑤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
⑥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
A. 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永年轻时只有勇力而缺乏韬略,连—封信都不会写,请人代为回信遭拒后,发愤读书使自己“兼有才干”。
B. 涡阳之围时,傅永的正确判断虽不被他人认可,但他能及时地把握战争进程,运用谋略进行反击。
C. 义阳之战中,傅永被射中左腿,他拔出箭后率领诸将追击到深夜,显示了侠肝义胆的品德。
D. 傅永年逾八十而“自称六十九”,回京后,授任为光禄大夫,死后,被朝廷追封为齐州刺史。
5.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②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凡 音 者 生 于 人 心 者 也
乐 者 通 伦 理 者 也 是 故 知 声
而 不 知 音 者 禽 兽 是 也 知 音
而 不 知 乐 者 众 庶 是 也 唯 君
子 为 能 知 乐 是 故 审 声 以 知
音 审 音 以 知 乐 审 乐 以 知 政
而 治 道 备 矣
(《礼记·乐记》)
【参考答案】
1. C (除:任命、授职)
2. C (乃:于是、就。A项中的“以”,前者意为“用”,后者为连词,用在状语与动词之间,表修饰。B项中的“所以”,前者的“所”是名词,意为“处所、地方”,“以”意为“用”;后者表原因。D项中的“之”,前者为代词,指齐将马仙琕的军队,后者为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3. C
4. C (“显示了他侠肝义胆的品德”这一理解有误,应为“显示了他英勇无畏、身先士卒、誓死捍卫国家荣誉的品德”)
5. (1) ①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②没过十天,朝廷下诏书任命傅永为汝阴镇将,兼任汝阴太守。
(2)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