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类比思想学习不等式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end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比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不仅使数学
  一.类比定义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同学们学习时若能运用类比思想,则会大大提高效率.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区别在于: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是相等关系,等号两边可交换位置,如5-3x=6也可以写成6=5-3x,它们的解相同;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等关系,不等号的两边是不能交换位置的,如5—3X≤6就不能写成6≤5-3x,因为这两个不等式是完全不同的.
  二.类比解法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完全相同,一般都分为五个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但要特别注意步骤(1)和(5).解方程时,依据的是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解不等式时,则依据的是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类比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共同点是:把未知数的值代人到不等式或方程后,都能使不等式或方程成立.区别是解的个数不同,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只有一个解,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般有无数多个解.
  四.常见的错误
  同学们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一是类似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出现的错误.如:去分母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去分母时忽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去括号时漏乘项或符号出错,移项没有变号等.
  二是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而出现的错误.如:不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未改变;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出错等。
其他文献
摘要  阐述了教师如何成功地将沃森、克里克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研究过程转化为学生边分析资料边构建模型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 DNA结构 构建模型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背景    为推进并深化高中生物的教学改革,北京区教研中心在平谷四中举办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引导探究式教学研究”现场会。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必修模块二第三章的第二节。    2主题    
摘 要 以“群落的演替”一节为例,阐述如何明确核心概念厘清次位概念关系及如何基于次位概念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为一节课隐性体现的核心概念提供支撑,提升核心概念的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迁移性和持久性的价值。  关键词 群落的演替 次位概念 生物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我国《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中明确指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
当我们仰望星空,面对繁星点点的美丽景象,听老人们讲着“天狗吃月亮”、“牛郎织女”的传说,你可曾深思斗转星移的奥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 尝试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一般生物教学流程,探索和尝试将深度学习理念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并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节内容为例展开论述,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生态 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33. 91  文献标志码B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特定的学习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尔乔提出,他们认为与
阅读理解型题,内容丰富,异于常规。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题中给出一段材料,学生经过阅读,加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出解答。这类题一般有三种类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一、选择题  1.点P(-3,-2)到x轴的距离是().  A.2  B.3  C.4  D.5  2.点P1(-3,0),P2(2,0)之间的距离为().  A.2  B.3  C.4  D.5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E与点F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则直线EF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垂直  C.平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若点P的坐标为(2-a,3a 6),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学们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好数学知识,迅速提高认识水平,就必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本文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谈谈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谁不知道诺贝尔(1833—1896)的大名?可是谁又知道阿贝尔(1802—1829)的名字?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胡老师去了解一下阿贝尔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有关概念,蕴涵的思想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是中考试题常常涉及的.下面看看吴老师给同学们搜集来的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考点.  考点1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选择  例1(2019年郴州)下列采用的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  A.为了解东江湖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B.我市某企业为了解所生产的产品的合格率,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C.某小型
玩过了“数字接龙”游戏。同学们的兴致更高了。纷纷表示要王老师再表演一个数学游戏助兴。  王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猜幸运数字的游戏吧?”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游戏开始了,王老师说:“请同学们按照我的指令进行运算:把你的幸运数字乘以2。加上3,再乘以5,最后减去25,将结果告诉我。”  “我的结果是80。”赵林清同学率先回答。“你的幸运数字是9!”王老师不假思索地说。  “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