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还是“后母戊”?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niz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初,随着国家博物馆扩建工程的竣工,青铜重器“司母戊”大方鼎也结束了外展运回北京,但央视“新闻30分”在播报这一文物新闻时却将其称为“后母戊”,并说明这是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且,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上对此鼎的命名也已改为“后母戊”。那么,国宝重器到底是“司母戊”还是“后母戊”呢?这一争议源自何处,又有无定论呢?
  该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殷墟遗址,重832.84千克,是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这是199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作测定的结果,原说875公斤不准确)。该鼎出土后几经辗转,最终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即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其复制品也于2001年被联合国永久收藏(世纪宝鼎,Si Muwu DingChina)。
  建国后,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释读内壁铭文,该鼎正式定名为“司母戊”鼎(铭文拓片参下揭)。“司”,是“祭祀”;“戊”是墓主人的庙号(即死后在宗庙中的称号),因为墓主是商王之母,故称“母戊”;“司母戊”即“祭祀母亲戊”之意。
  1962年,台湾大学教授、甲骨文学者金祥恒先生发表了《释“后”》一文,首先提出鼎中铭文当释读为“后母戊”。他指出,商代字体书写比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司”和“后”正是正反书写的区别。“后”是指墓主身份为“商王之后”。由于材料所限,这一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1976年,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墓进行考古发掘(“妇好”为商王武丁之后,庙号为“辛”),上百件有铭文青铜器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1977年,著名历史学者李学勤先生提出“司”当隶定为“后”,“司母”当为“后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更多的认可。从出土器物铭文的文例来看,铭文多为墓主人的名字,而“司母戊”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这在铭文中罕见,而且如果该鼎用途是“祭祀母亲戊”,则是生人祭祀先人之器,不应置于受祭者墓中。因此,现在国家博物馆也采用了“后母戊”的释读方式。
  但我们并不赞同很多媒体提出的中小学历史教材也将“司母戊”改为“后母戊”的建议。由于上古时代文献资料的缺失,关于“司母戊”的争议还不限于此,学术界更没有定论。例如,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提出“后母”其实是一个字,即“姤”,是女性“后”的专用字。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朱凤瀚先生曾对卜辞与金文中的“司(后)”字进行全面考察,认为“唐兰先生的意见还是正确的”,“(姤)应即是卜辞中增加了女符以指示词性的‘后’字”。日本历史学者林己奈夫将“后母”隶定为“ ”,认为它用以表明墓主人出身于“司”姓之氏族。最近,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也将“后母”隶定为“ ”,但认为它是商代对年长女子的尊称。
  综上所述,由于材料所限,对于鼎中铭文的释读学术界仍未有定论。中小学教材中“司母戊”的说法因长期沿用而深入人心,且其释读方式也和铭文形体一致,在确定无疑的新材料发现而能有确证之前,我们认为,与其采用尚存争议的“后母戊”,不如暂时沿用家喻户晓的“司母戊”。我们期待更多的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能给我们新的证据。
  
  参考文献
  ▆〔1〕金祥恒《释“后”》,见《金祥恒先生全集》,台北艺文印书馆1990 年版。
  ▆〔2〕李学勤《论“妇好”墓的年代及其有关问题》,《文物》1977 年第11 期。
  ▆〔3〕郑振香等《安阳殷墟五号墓座谈纪要·唐兰先生发言》,《考古》1977 年第5 期。
  ▆〔4〕朱凤瀚《论卜辞与商周金文中的“后”》,《古文字研究》第19 辑,中华书局1992 年版。
  ▆〔5〕林己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研究——殷周铜器综览之一》,日本吉川弘文馆1984 年版。
  ▆〔6〕裘锡圭《说“ ”》,见《古文字与古代史》第2 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9 年版。
其他文献
2001年1~12月,作者用泛昔洛韦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晚期产后出血为剖宫产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如延误诊治可危及产妇的生命.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手术明显增加,随之发生的晚期产后出血也有所增加.为
1 病历患者,男,24岁.发热、咳嗽、右胸痛2个月.查体:体温37.6℃,脉搏88 次/min,双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心律齐,肝脾不肿大,胸CT示:前纵隔偏右
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在高等院校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为抽象的数学注入了生动和形象,使得学生眼中枯燥的数学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情境创设”和“项目驱动”等多种教学模式融合开展课程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项目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情境创设项目驱动一、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