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南,以黄淮学院为代表的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转型发展,不仅赢得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学校获得了快速发展,也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14年1月,教育部在黄淮学院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市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经验交流会。自此,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迅速行动,纷纷掀起了转型发展的学习和讨论热潮。为了更好地服务各相关高校探索和实践转型发展工作,本刊记者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相关话题专访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庆国教授。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转型
《河南教育》(高教):您作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理事长,如何认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这一趋势?
孟庆国:在世纪之交,我国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不少学校通过合并或单独升格成为本科高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这是一种内升机制的结果。而不少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立,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部因素促成,是一种外促机制。
在欧洲发达国家,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我们则是教育先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也有强烈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这使得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但在扩张的同时,高等学校办学出现了趋同化、精英化。于是,新问题出来了,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高等学校发展走什么路呢?我以为,应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里,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以下简称“地方院校”)中的相当一部分,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急需转型,实现人才培养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
有些人在潜意识中认为教育是万能的,只要人的素质提高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这不是科学发展观。许多人没有搞清楚老百姓千辛万苦地让孩子上学是为了什么,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提高素质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吗?这种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呢?在国家层面,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具体到经济层面,就是要通过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到个人层面,老百姓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谋求更好的发展,有更好的生活。因此,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以致用才是根本。
所以,地方院校既不要好高骛远,又不要“等、靠、要、怨”,而是要求变、求新、求发展,主动出击;不能“我想培养什么样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是要多想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能只考虑向政府索取和抱怨社会,而要更多考虑为社会做更多贡献。那么,这个路怎么走呢?目标是什么呢?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院校的主要任务。因此,转型发展,办出特色,走自己的路,才有出路。
《河南教育》(高教):目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在讨论转型发展,也都在尝试转型发展。您认为,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存在哪些障碍或困难?
孟庆国:我认为,一些地方院校不能认为升格为本科了,就是发展了,其实真正的发展在于特色,在于内涵,在于找准并落实好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目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是还没有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发展还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还没有把办学资源集中配置到学校的转型发展上来;二是找准了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但还没有条件有效地实施。比如,我去的一些学校做本科教学评估,发现他们的办学定位还是切合实际的,但是起步面临的困难也很多,特别是包括领导、师生在内的思想还没有达到高度的统一。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认识不统一、不到位,就不能实现转型发展。此外,办学的軟件条件和硬件条件支撑不到位,也是影响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我是谁”的问题
《河南教育》(高教):您曾经说过,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是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那么,它们转型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其切入点又是什么?
孟庆国:地方院校究竟为什么转型,转型成什么?目前,大家在这个层面上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关键是如何做的问题,找准路径的问题,这同样是找好自己位置的问题,找准自己的切入点的问题。其实,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就是根据学校的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有效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简单点说,就是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去办学。关于转型发展的切入点,我以为有这么几点: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打造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追求“我像谁”,而是要做到“我是谁”,形成不可替代性。
《河南教育》(高教):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对转型发展的认识,积极去做得相对较好的院校学习,如黄淮学院,这是好事,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如何避免“跟风”、走过场?如何避免简单地照搬照抄?如何才能真正找到有自身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孟庆国:实际上,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就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的问题,不仅知道主观和客观要一致,而且要知道如何才能做到一致。我觉得,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就是这么一个趋势。同时,地方本科院校有很多,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地方本科院校都需要转型,都要讲转型发展?我以为,转型发展首先是转变思想观念,按照人才需要的多样化办学,因为应用型人才本身就是多种多样的,转型不能转成千校一面。
《河南教育》(高教):这个时候最需要这种声音,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在学习转型发展,都在谋划转型发展。
孟庆国:对于需要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转型,要转型成什么?对于不需要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要弄清楚是不是学校发展已经很好、有效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了,如果做到了,那应该是进一步发展提高的问题。 很多高校去黄淮学院学习,是件好事,但也不能简单地照搬,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里有什么?有什么企业入住?有多少个工作室?其实不要光看这些,而是要看他们的思维方式。我认为,黄淮学院转型探索的思路不是扬长避短,更多的是变短为长。黄淮学院在地级市办学,当地经济不是很发达,可是他们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自己的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紧密地和地方发展结合起来,说句土话,就是把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绑在一起。让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感到,这所学校是我们家乡这个大家庭里不可替代的重要一员,家里需要什么,学校就做什么,而且干得好。做到了这一条,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就会离不开他,对他好,就会不断地大力支持他。黄淮学院如果办在郑州,也可能做不到现在这样,因为郑州的高校很多;而黄淮学院在驻马店市,则是“舍我其谁”。黄淮学院靠自己的转型发展,会聚了当地方方面面的优质资源,形成了在地级市举办本科高等教育的优势和出路,我以为这就是他们转型发展的独到之处。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过程
《河南教育》(高教):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交流与协作的一个组织,未来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孟庆国:联盟章程上说得已经很明白了。我以为,目前主要是为加入联盟的学校搭建一个强有力的学习交流平台,包括全国范围内,甚至与国外同类高校或联盟,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有组织地开展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少走弯路、加快发展,形成地方院校的独到优势,这就是成立这个组织的主要目的。
《河南教育》(高教):据我们所知,目前联盟的成员单位比较少,联盟入会的条件是不是比较苛刻?
孟庆国:并不苛刻。一是高校要有加入联盟的愿望,二是高校要有所“行动”。我所说的“行动”,分两种情况:第一,你已经有一批专业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第二,还没有做到专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但是没关系,只要有一个或几个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行。也就是说,只要有部分专业有规划、有计划、有实施方案,并且确实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即使还没实施,也还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说你什么都没有准备,就想加入联盟,只为讨个名头,那是不可以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既然是联盟,那你在进来之前,就得做相关工作,并把这个工作做得有些眉目之后,才有资格加入联盟。
我以为,加入联盟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在这个联盟里,没有“房子”,没有“土地”,它就是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學习交流机会,不要带着非常实用的目的加入这个联盟。如果抱着这样的目的,很可能不如愿。打个不确切的比方,加入联盟的学校都是“穷兄弟”,但是我们“人穷志不短”,如果我们能服务好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对国家有重要贡献。
《河南教育》(高教):联盟的这个发展思路非常好,非常符合当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求。如果一个组织以量大取胜,那么你加入了这个组织,也不会对你产生帮助。
孟庆国:联盟从去年开始成立到现在不到一年,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工作还在探索之中。目前,联盟成员单位有36家,下一步准备再发展。我已多次表明,加入联盟既不是荣誉,也没有更多利益,只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奋斗者、开拓者。联盟适合那些不断探索转型发展工作的高校,不断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校。
《河南教育》(高教):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过程就是如何和地方的经济社会需求契合的过程?
孟庆国:对,是一个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过程。
《河南教育》(高教):而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工作,因为地方经济社会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之中。
孟庆国:是的,因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会停滞。所以,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不断适应的过程。就像改革,改革没有尽头,永远在路上。
责编:赵 东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转型
《河南教育》(高教):您作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理事长,如何认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这一趋势?
孟庆国:在世纪之交,我国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不少学校通过合并或单独升格成为本科高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这是一种内升机制的结果。而不少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立,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部因素促成,是一种外促机制。
在欧洲发达国家,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我们则是教育先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也有强烈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这使得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但在扩张的同时,高等学校办学出现了趋同化、精英化。于是,新问题出来了,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高等学校发展走什么路呢?我以为,应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里,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以下简称“地方院校”)中的相当一部分,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急需转型,实现人才培养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
有些人在潜意识中认为教育是万能的,只要人的素质提高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这不是科学发展观。许多人没有搞清楚老百姓千辛万苦地让孩子上学是为了什么,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提高素质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吗?这种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呢?在国家层面,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具体到经济层面,就是要通过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到个人层面,老百姓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谋求更好的发展,有更好的生活。因此,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以致用才是根本。
所以,地方院校既不要好高骛远,又不要“等、靠、要、怨”,而是要求变、求新、求发展,主动出击;不能“我想培养什么样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是要多想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能只考虑向政府索取和抱怨社会,而要更多考虑为社会做更多贡献。那么,这个路怎么走呢?目标是什么呢?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院校的主要任务。因此,转型发展,办出特色,走自己的路,才有出路。
《河南教育》(高教):目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在讨论转型发展,也都在尝试转型发展。您认为,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存在哪些障碍或困难?
孟庆国:我认为,一些地方院校不能认为升格为本科了,就是发展了,其实真正的发展在于特色,在于内涵,在于找准并落实好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目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是还没有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发展还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还没有把办学资源集中配置到学校的转型发展上来;二是找准了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但还没有条件有效地实施。比如,我去的一些学校做本科教学评估,发现他们的办学定位还是切合实际的,但是起步面临的困难也很多,特别是包括领导、师生在内的思想还没有达到高度的统一。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认识不统一、不到位,就不能实现转型发展。此外,办学的軟件条件和硬件条件支撑不到位,也是影响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我是谁”的问题
《河南教育》(高教):您曾经说过,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是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那么,它们转型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其切入点又是什么?
孟庆国:地方院校究竟为什么转型,转型成什么?目前,大家在这个层面上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关键是如何做的问题,找准路径的问题,这同样是找好自己位置的问题,找准自己的切入点的问题。其实,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就是根据学校的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有效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简单点说,就是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去办学。关于转型发展的切入点,我以为有这么几点: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打造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追求“我像谁”,而是要做到“我是谁”,形成不可替代性。
《河南教育》(高教):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对转型发展的认识,积极去做得相对较好的院校学习,如黄淮学院,这是好事,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如何避免“跟风”、走过场?如何避免简单地照搬照抄?如何才能真正找到有自身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孟庆国:实际上,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就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的问题,不仅知道主观和客观要一致,而且要知道如何才能做到一致。我觉得,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就是这么一个趋势。同时,地方本科院校有很多,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地方本科院校都需要转型,都要讲转型发展?我以为,转型发展首先是转变思想观念,按照人才需要的多样化办学,因为应用型人才本身就是多种多样的,转型不能转成千校一面。
《河南教育》(高教):这个时候最需要这种声音,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在学习转型发展,都在谋划转型发展。
孟庆国:对于需要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转型,要转型成什么?对于不需要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要弄清楚是不是学校发展已经很好、有效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了,如果做到了,那应该是进一步发展提高的问题。 很多高校去黄淮学院学习,是件好事,但也不能简单地照搬,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里有什么?有什么企业入住?有多少个工作室?其实不要光看这些,而是要看他们的思维方式。我认为,黄淮学院转型探索的思路不是扬长避短,更多的是变短为长。黄淮学院在地级市办学,当地经济不是很发达,可是他们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自己的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紧密地和地方发展结合起来,说句土话,就是把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绑在一起。让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感到,这所学校是我们家乡这个大家庭里不可替代的重要一员,家里需要什么,学校就做什么,而且干得好。做到了这一条,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就会离不开他,对他好,就会不断地大力支持他。黄淮学院如果办在郑州,也可能做不到现在这样,因为郑州的高校很多;而黄淮学院在驻马店市,则是“舍我其谁”。黄淮学院靠自己的转型发展,会聚了当地方方面面的优质资源,形成了在地级市举办本科高等教育的优势和出路,我以为这就是他们转型发展的独到之处。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过程
《河南教育》(高教):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交流与协作的一个组织,未来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孟庆国:联盟章程上说得已经很明白了。我以为,目前主要是为加入联盟的学校搭建一个强有力的学习交流平台,包括全国范围内,甚至与国外同类高校或联盟,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有组织地开展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少走弯路、加快发展,形成地方院校的独到优势,这就是成立这个组织的主要目的。
《河南教育》(高教):据我们所知,目前联盟的成员单位比较少,联盟入会的条件是不是比较苛刻?
孟庆国:并不苛刻。一是高校要有加入联盟的愿望,二是高校要有所“行动”。我所说的“行动”,分两种情况:第一,你已经有一批专业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第二,还没有做到专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但是没关系,只要有一个或几个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行。也就是说,只要有部分专业有规划、有计划、有实施方案,并且确实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即使还没实施,也还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说你什么都没有准备,就想加入联盟,只为讨个名头,那是不可以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既然是联盟,那你在进来之前,就得做相关工作,并把这个工作做得有些眉目之后,才有资格加入联盟。
我以为,加入联盟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在这个联盟里,没有“房子”,没有“土地”,它就是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學习交流机会,不要带着非常实用的目的加入这个联盟。如果抱着这样的目的,很可能不如愿。打个不确切的比方,加入联盟的学校都是“穷兄弟”,但是我们“人穷志不短”,如果我们能服务好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对国家有重要贡献。
《河南教育》(高教):联盟的这个发展思路非常好,非常符合当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求。如果一个组织以量大取胜,那么你加入了这个组织,也不会对你产生帮助。
孟庆国:联盟从去年开始成立到现在不到一年,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工作还在探索之中。目前,联盟成员单位有36家,下一步准备再发展。我已多次表明,加入联盟既不是荣誉,也没有更多利益,只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奋斗者、开拓者。联盟适合那些不断探索转型发展工作的高校,不断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校。
《河南教育》(高教):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过程就是如何和地方的经济社会需求契合的过程?
孟庆国:对,是一个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过程。
《河南教育》(高教):而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工作,因为地方经济社会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之中。
孟庆国:是的,因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会停滞。所以,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不断适应的过程。就像改革,改革没有尽头,永远在路上。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