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预设与等级含义的推导涉及语义和语用信息,二者虽同处语义-语用这一外接口之上,但又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黑箱范式,以语用推导的生成和消除为研究视角,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解读预设和等级含义的加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二语者与母语者的总体加工模式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二语者解读预设和等级含义的加工机制存在差异,这说明预设和等级含义分属两种不同的推导类型.本研究通过展示二语者在语义-语用接口上复杂的加工行为,期望为实验语义-语用研究和基于“接口假说”的二语习得研究带来新的借鉴和启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与等级含义的推导涉及语义和语用信息,二者虽同处语义-语用这一外接口之上,但又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黑箱范式,以语用推导的生成和消除为研究视角,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解读预设和等级含义的加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二语者与母语者的总体加工模式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二语者解读预设和等级含义的加工机制存在差异,这说明预设和等级含义分属两种不同的推导类型.本研究通过展示二语者在语义-语用接口上复杂的加工行为,期望为实验语义-语用研究和基于“接口假说”的二语习得研究带来新的借鉴和启发.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汉语处所倒装结构的句法推导,认为只有非宾格动词在基础句法构造上与该结构相容.这类动词在基础句法结构层面有一个直接内论元,无外论元.根据非宾格分析法,在处所倒装句中直接内论元名词合并在Spec-VP位置,整个推导过程中被焦点化为句末焦点,并冻结在动词组内的基础位置上而不允许再移动.该动词后论元名词在原位与T形成一致关系,取值主格.句首的处所词组居于话题的标志语位置(Spec-TopP),而非主语位置(Spec-TP),是基础生成而非移位生成的话题.本文假设出现在处所倒装结构中的典型非作格和及物动词均
本文以英语迂回致使作定向参照,分析了汉语状态补语小句.研究发现,汉语状态补语小句存在远距离[+耦合]、[规约]和动词[无界]等特点,其以“V得”非致使动词为基点,构成由强至弱的渐变综合体.在系统功能语法原则下,“得”后为独立情形,形式上体现为主要动词延长成分.作为需要因果链共现的间接致使,小句整体匹配影响过程语义模式,宾语位置内容实为受影响者-0的复合参与者,相应句法成分则分别由不同的语言单位填充.
认知词典学隶属衍生型界面研究,可深化现代词典学研究,并开辟广阔领域,但尚缺乏界面视角的系统梳理.立足于研究内容、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本文评析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认知词典学研究有单界面和多重界面之分,前者以结构和用户视角为原型,信息技术、评论、类型和历史视角为边缘成员,后者可细化为双重、三重界面,并以双重界面为核心,从用户、结构节点等主要方面向其他视角延伸.总体说来,多重界面从内容、理论和方法不断拓展与深化单界面,渐成认知词典学的研究焦点,实现方式上国内外研究异同并存.最后,本文展望了国内认知
本文以生成语法为理论框架,探讨了现代汉语“不”和“没”的体限制问题,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和“没”与“not”的异同.研究发现:1)“不”和“没”的生成与体限制无关;2)轻动词“有”是“不”和“没”形成的关键性因素:“有”进行投射,则否定词的语音形式实现为“没”,否则,实现为“不”;3)音系部分的解读机制等最终导致了“不”和“没”与“not”的不同表征.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在深层句法层面对“不”和“没”做出统一的分析,也为与否定相关的跨语言变异现象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目的/意义]本文提出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鲁棒性问题,即尽管评价方法不同,但评价结果排序却大致不变,评价方法选择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研究其产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JCR2019管理学期刊评价和线性评价、TOPSIS、因子分析3种评价方法为例,通过计算不同评价方法的实际权重,将其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比较.[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指标高度相关是多属性评价方法鲁棒性的根本原因,本质上是不同评价方法的实际权重组合对高相关指标评价不敏感;评价指标相关度越高,评价方法鲁棒性越严重;评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数据与社会的互动形成了以数据、 人和环境为核心的圈层生态系统,政府开放数据生态链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结构要素.[方法/过程]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演化博弈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对政府开放数据生态链演进过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工具Gephi对政府数据生态链演进过程中的部分环节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其主要特征并抽取演进的关键路径.[结果/结论]梳理出演进过程中各组成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发现和总结了演进过程的特征、动因和动力,并对各个演进过程的形成机理与嬗变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以13个省/市/自治区的371名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考生对写作提示的认知与其综合写作表现之间的关系.考生对写作提示的认知来源于问卷调查,并经多层线性模型检验无地区差异后,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3个基于考生认知的写作提示因子,即提示知识、提示难度、提示认同.进一步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英语语言能力是影响考生综合写作表现的主要因素,考生认知因子中只有提示知识对其综合写作得分具有显著影响.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显示,提示知识对综合写作表现有较微弱的正面影响,提示难度对综合写作表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
本文通过两项研究考察汉英致使性状态变化事件词汇化模式特征、方式突显性差异及其动因.研究一采用汉英小说类比语料,对比两种语言的类型学倾向.结果 显示,汉语在编码致使性状态变化事件时,表现出非强势S-语言倾向,而英语表现出V-语言倾向.研究二采用汉英小说平行语料,对比两种语言的方式突显性差异,验证研究一的结论,发现汉语方式信息突显性高,描写颗粒度较为精细,而英语呈现较强的方式泛化倾向.汉英方式突显性差异是由两种语言“因言而思”模式差异所致,受到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可及性和搭配灵活性的限制.
[目的/意义]探讨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的行为逻辑,旨在推动实现公众广泛参与政府数据开放服务的政策目标,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议题的纵深推进.[方法/过程]综合运用逻辑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规范分析方法,以解构式计划行为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分析论证了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行为的生成机理.[结果/结论]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行为受到个体感知、环境影响、条件保障三大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个体感知生成功利性影响,外部环境生成指引性影响,基础条件保障生成关键性影响.构建供需精准匹配的数据开放服务体系、夯实政府数据开放
本文认为生态语言学属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即语言学应用),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在区分生态语言学和语言生态学的基础上,本文指出:1)这两个领域都是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内容,它们大同小异;2)语言学家眼中的语言生态学与生态学家所认同的语言生态学是小同大异.本文认为,无论是跨学科还是交叉学科,总有一个学科是核心的,起关键作用的.本文旨在通过讨论生态语言学和语言生态学的异同,说明我们有必要对跨学科问题进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