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的同事说她让人没有邪念
1月18日,北京,航天桥万豪酒店咖啡厅,沈冰身披可以覆盖到大腿的白色镂花流苏披肩,让人忽略了她隆起的腹部。在这个温馨高雅的咖啡厅里,沈冰和一批批的来访者见面。
不久,她将暂时告别电视屏幕,回家做一位普通的母亲。
“但我不能容忍什么也不干,心安理得地过日子不适合我。”即使很快就要做母亲,很快要迎来新年,她也不想让自己和外界隔绝。
同样是在这个咖啡厅,她和“西部阳光行动”的组织者碰面,那是一个对中国西部地区进行教育扶贫的民间性组织。沈冰是活动的支持者。
“我甚至想去当地呆上一段时间,做几天志愿者。”但是她很快补充说,“现在不行了,要等孩子生下来,”沈冰微微欠身,下意识地理了一下流苏,“去年夏天,我给他们捐了一万块钱。”
农历新年,她将不再离开北京,“这个春节,我会在北京过,和父母,和家人,和未出世的孩子在一起。”而作为孕妇的沈冰却一刻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做一个成功人士。
沈冰对成功的理解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些话可能会被认为是冠冕堂皇,而她却始终将之挂在嘴边。
她的同事说她让人没有邪念,“那不是很好吗?不是工作岗位很需要的吗?”事实上,沈冰在高中就入党了,但沈冰认为,在一定意义上,那是党选择了自己。
怀孕不意味休息
中国巨大的传播机器CCTV,已经把沈冰打造成一个经常和高官、高知(高级知识分子)、高收入者打交道的主持人。她的同事甚至认为,她喜欢那个圈子里的人。她主持过的《对话》和《新闻会客厅》中的嘉宾大多是这些人。
在新闻评论部一个叫“空谈”的内部刊物,她的同事讲了一个故事,来表明她对底层生活知之甚少。有一次,沈冰去农村采访,突然问起一位大娘:洗手间在哪?对方一脸茫然。
而沈冰回应的逻辑出乎意料,“我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无知。如果我是那位大娘,我希望得到平等对待,我们家是脏,但是我们家还是有地方可以解决你的内急问题,这样,大娘内心也会感到平衡。”
“难道体会民情,就要把人家的痛苦经常罗列出来,让对方难堪?”沈冰微笑地反问,“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三高’中的一员,也不希望自己成为‘三低’中的一员。”
她说,她要做的事情是把两方面连接在一起。
她的很多同行都在这一年选择做母亲,包括董倩、许戈辉、周涛,“真的很巧合,这么多人都在这个时候选择做母亲。”沈冰用了一个词:高峰期。
而对于沈冰来说,怀孕并不意味着可以休息下来,在怀孕期间还在读北大的MBA,并聘请了钢琴教师。“她真的很努力,会让人觉得有一个程序在控制她。”她的同事形容说。
很多人认为,美丽是沈冰成为“明星”的一个因素。也曾经有朋友戏谑,以孕妇形象示人会不会影响她的形象,沈冰的回应是,“如果因为体形就改变你对我的印象,那你也太不够哥们了。如果真的改变,那么你这个朋友就没有必要再交流了。”
更多的熟悉她的人认为,沈冰始终生活在自己的标准和世界中,而且坚定不移,她从不隐瞒自己。即使在面对记者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撩起流苏,会让人无意间意识到,她是一个孕妇。
回家后的焦虑
沈冰的发展模式很简单,在新加坡读大学,后在《联合早报》做财经记者,参加了CCTV主持人大赛,开始主持《对话》,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由广受争议到被广泛认可。
在很多年轻人眼里,社会已经给予她太多,她应该是一个名利双收的人。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回到家人身边,等待着做母亲的这位女主持人,应该有中国意义上的幸福,而她也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也会为焦虑所困扰。
“有一次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一个人默默流眼泪,因为很迷茫,不知道孩子生下来后怎么教育,应该让孩子学习什么样的生存本领。”
之前她听说有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关系而被别人挤占了属于自己的机会,结果,不该得到那个机会的孩子却得到了,“不过我后来想明白了,还是要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
为孩子的未来担心可能是每个人很正常的情感。而沈冰的不快在她看来,还有很多来自于外界。比如那些莫名其妙被撞死的孩子,那些矿难中让人难以想像的悲惨,“作为有责任感的公民,会问上一句:我们的社会怎么了?这些灾难会不会降临到我的身上?因此,我会为政府的公开透明程度,会为社会问题的复杂而焦虑。也会为自己对社会的价值还不够大而焦虑。”
她始终把“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挂在嘴边,这让人觉得和她谈话很难进入她的个人世界,而她觉得,这就是她的内心世界,即使会被当作“做秀”,她也毫不掩饰自己,“我希望把自己定位于对国家和社会能够做出贡献的人。”
不喜欢“到点生孩子”
她认为她的先生符合她的标准,第一是善良,第二是正直,第三是宽厚,此外,她还要有一个好的未来,她要有上进心,这样未来才是充满挑战和值得期待的。
“如果每个月就是赚那么多钱,到点生孩子,他的前途可以看到尽头,我就不喜欢。人倾向于找一个和自己类似的人,否则迟早出问题。”沈冰的老公来自商界,而每当涉及家人的时候,她都很警惕地予以回避。
在将近三个小时的谈话中,沈冰一直希望别人把她作为一个希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职场中人来看待,而不是名利中人,她对爱情和事业的选择都出自于她的价值取向,而不是其他。
在沈冰的书架上,有很多报刊,《时代周刊》、《广角镜》、《镜报》还有《南风窗》和《瞭望东方周刊》,她说,她喜欢这些严肃媒体。这些媒体天天在报道政治。
“我喜欢大政治,但是不喜欢小政治,如果仅仅说我喜欢政治,那不是很可怕吗?我现在没有‘小政治’的生存压力,我信任我的同事。”
就如她的同事所说,沈冰有自己的运转程序。在出门前,礼貌地告别,早已等候在酒店旁的宝马车迅速开过来,她拉开车门,小心坐上去,又拉下了车窗,很真诚地挥手再见,消失在新年前的车来车往中。
1月18日,北京,航天桥万豪酒店咖啡厅,沈冰身披可以覆盖到大腿的白色镂花流苏披肩,让人忽略了她隆起的腹部。在这个温馨高雅的咖啡厅里,沈冰和一批批的来访者见面。
不久,她将暂时告别电视屏幕,回家做一位普通的母亲。
“但我不能容忍什么也不干,心安理得地过日子不适合我。”即使很快就要做母亲,很快要迎来新年,她也不想让自己和外界隔绝。
同样是在这个咖啡厅,她和“西部阳光行动”的组织者碰面,那是一个对中国西部地区进行教育扶贫的民间性组织。沈冰是活动的支持者。
“我甚至想去当地呆上一段时间,做几天志愿者。”但是她很快补充说,“现在不行了,要等孩子生下来,”沈冰微微欠身,下意识地理了一下流苏,“去年夏天,我给他们捐了一万块钱。”
农历新年,她将不再离开北京,“这个春节,我会在北京过,和父母,和家人,和未出世的孩子在一起。”而作为孕妇的沈冰却一刻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做一个成功人士。
沈冰对成功的理解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些话可能会被认为是冠冕堂皇,而她却始终将之挂在嘴边。
她的同事说她让人没有邪念,“那不是很好吗?不是工作岗位很需要的吗?”事实上,沈冰在高中就入党了,但沈冰认为,在一定意义上,那是党选择了自己。
怀孕不意味休息
中国巨大的传播机器CCTV,已经把沈冰打造成一个经常和高官、高知(高级知识分子)、高收入者打交道的主持人。她的同事甚至认为,她喜欢那个圈子里的人。她主持过的《对话》和《新闻会客厅》中的嘉宾大多是这些人。
在新闻评论部一个叫“空谈”的内部刊物,她的同事讲了一个故事,来表明她对底层生活知之甚少。有一次,沈冰去农村采访,突然问起一位大娘:洗手间在哪?对方一脸茫然。
而沈冰回应的逻辑出乎意料,“我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无知。如果我是那位大娘,我希望得到平等对待,我们家是脏,但是我们家还是有地方可以解决你的内急问题,这样,大娘内心也会感到平衡。”
“难道体会民情,就要把人家的痛苦经常罗列出来,让对方难堪?”沈冰微笑地反问,“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三高’中的一员,也不希望自己成为‘三低’中的一员。”
她说,她要做的事情是把两方面连接在一起。
她的很多同行都在这一年选择做母亲,包括董倩、许戈辉、周涛,“真的很巧合,这么多人都在这个时候选择做母亲。”沈冰用了一个词:高峰期。
而对于沈冰来说,怀孕并不意味着可以休息下来,在怀孕期间还在读北大的MBA,并聘请了钢琴教师。“她真的很努力,会让人觉得有一个程序在控制她。”她的同事形容说。
很多人认为,美丽是沈冰成为“明星”的一个因素。也曾经有朋友戏谑,以孕妇形象示人会不会影响她的形象,沈冰的回应是,“如果因为体形就改变你对我的印象,那你也太不够哥们了。如果真的改变,那么你这个朋友就没有必要再交流了。”
更多的熟悉她的人认为,沈冰始终生活在自己的标准和世界中,而且坚定不移,她从不隐瞒自己。即使在面对记者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撩起流苏,会让人无意间意识到,她是一个孕妇。
回家后的焦虑
沈冰的发展模式很简单,在新加坡读大学,后在《联合早报》做财经记者,参加了CCTV主持人大赛,开始主持《对话》,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由广受争议到被广泛认可。
在很多年轻人眼里,社会已经给予她太多,她应该是一个名利双收的人。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回到家人身边,等待着做母亲的这位女主持人,应该有中国意义上的幸福,而她也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也会为焦虑所困扰。
“有一次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一个人默默流眼泪,因为很迷茫,不知道孩子生下来后怎么教育,应该让孩子学习什么样的生存本领。”
之前她听说有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关系而被别人挤占了属于自己的机会,结果,不该得到那个机会的孩子却得到了,“不过我后来想明白了,还是要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
为孩子的未来担心可能是每个人很正常的情感。而沈冰的不快在她看来,还有很多来自于外界。比如那些莫名其妙被撞死的孩子,那些矿难中让人难以想像的悲惨,“作为有责任感的公民,会问上一句:我们的社会怎么了?这些灾难会不会降临到我的身上?因此,我会为政府的公开透明程度,会为社会问题的复杂而焦虑。也会为自己对社会的价值还不够大而焦虑。”
她始终把“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挂在嘴边,这让人觉得和她谈话很难进入她的个人世界,而她觉得,这就是她的内心世界,即使会被当作“做秀”,她也毫不掩饰自己,“我希望把自己定位于对国家和社会能够做出贡献的人。”
不喜欢“到点生孩子”
她认为她的先生符合她的标准,第一是善良,第二是正直,第三是宽厚,此外,她还要有一个好的未来,她要有上进心,这样未来才是充满挑战和值得期待的。
“如果每个月就是赚那么多钱,到点生孩子,他的前途可以看到尽头,我就不喜欢。人倾向于找一个和自己类似的人,否则迟早出问题。”沈冰的老公来自商界,而每当涉及家人的时候,她都很警惕地予以回避。
在将近三个小时的谈话中,沈冰一直希望别人把她作为一个希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职场中人来看待,而不是名利中人,她对爱情和事业的选择都出自于她的价值取向,而不是其他。
在沈冰的书架上,有很多报刊,《时代周刊》、《广角镜》、《镜报》还有《南风窗》和《瞭望东方周刊》,她说,她喜欢这些严肃媒体。这些媒体天天在报道政治。
“我喜欢大政治,但是不喜欢小政治,如果仅仅说我喜欢政治,那不是很可怕吗?我现在没有‘小政治’的生存压力,我信任我的同事。”
就如她的同事所说,沈冰有自己的运转程序。在出门前,礼貌地告别,早已等候在酒店旁的宝马车迅速开过来,她拉开车门,小心坐上去,又拉下了车窗,很真诚地挥手再见,消失在新年前的车来车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