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见真淳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chao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梦龙先生与魏书生先生有“南钱北魏”之称,是新时期第一代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学语文名师。作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倡导和践行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以其简约的理论概括,崭新的教学体系,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显著的实践效果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引领了一大批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整个语文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倡导和践行的“三主四式”导读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其简约的理论概括,崭新的教学体系,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显著的实践效果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引领了一大批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整个语文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读法”体现了钱梦龙先生深邃的教学智慧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当今语文教法改革的成果和方向。其“三主”中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还被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一个好老师,可以创造奇迹
  像钱老这样的大家,我一直以为,他一定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谁知道,他居然从小学到初二,留级四次,是一个被老师嘲笑为“聪明面孔笨肚肠”的差生。是他的国语老师武钟英,用一本字典打开了他的心窍;用一句话,激起了他尘封的自信;用一项任务,打通了他通往成功的道路;用一个评语,扬起了他驶往成功的风帆。武老师交给他自学的方法,让他自主阅读了很多书籍,有丰厚的学养。也因此让一个因家境变故不得不辍学的初中生愿意选择教师这一行业。他对自己挚爱的事业,以恋人般的痴情,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一以贯之、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
  要说学历,他初中毕业,要学历没学历,要资格没资格,但是,他却有着无边的智慧,这智慧来源于他对于书的热爱。他靠的是什么?他靠的是广泛的阅读,广博的知识,对事业的执着,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在机会来临时一鸣惊人。虽然他在48岁那年才脱颖而出,但如同晚开的花,更加珍稀和芬芳;如同陈年的酒,愈加醇香。这正是一个好老师起到的作用,他能点燃学生希望的火花,激起学生对未来的梦想。
  一个痴迷的梦,可以很任性
  正是因为怀揣着一个痴迷的梦想,钱老一直一边前进一边思考。在被冷藏的岁月中,他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即使戴着镣铐跳舞,他也尽量舞出不一样的人生。一节公开课,开启了他崭新的人生篇章。
  2005年,76岁高龄的钱老在“全国第四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主办方的一再邀请下,为老师们上了一节课外阅读《睡美人》示范课。当这堂少浮华重平实的课遭到众多老师质疑时,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却饱含深情地讲诉了钱老是临时换的课题,这不是给钱老找借口,因为钱老从来不介意别人对他的质疑。他是永远把脚下当作起点,在76岁的高龄还要挑战自己五十多年创造的辉煌。他的课,就是要落盡繁华,尽显语文的本真。没有训练的课堂,何谈学生能力的培养?语文教改人才辈出,但是教法的千变万化,各有优点。我们肯定这一种,绝不是去否定另一种。有梦想、有经验、有底蕴、有思想的钱老,才不会在盲目的教改风面前失去自我。一个有梦想的人,就可以很任性。因为,他是深思熟虑,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自成一体的。
  一种成熟的体系,可以很洒脱
  钱老的“三主”式思想,“四式”具体的实施方案,其表现形态为: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阅读环节中,倾注了钱老多大的心血啊。
  正是因为胸中有丘壑,所以,钱老才能让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归类,避免重复和漫无边际的发问,这样学生的实际问题既能够得到解决,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提升。钱老充分发挥他的主导性,在外省一所学校授课,开始时学生提不出问题,经过他的引导,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胡适先生说过,学问贵在无疑处有疑。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敢让学生提问,感觉不好操作,不好调控,甚至担心,自己可能回答不上来。
  例如,在《故乡》中,学生评价豆腐西施时,他指导学生:不一定要讲是“好人和坏人呢”?引导学生换一种角度来评价,从而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体会到鲁迅先生设计杨二嫂这一人物时的目的。
  一节好课,不需要繁华
  “三主”“四式”来自钱老的语文阅读实践经验的总结。他根据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成功的经验,设计出有个性的教法。他让学生先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预习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大家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老师提出很多问题,一会讨论这,一会儿引向那,根本不管学生要学什么,学会了没有。只见一个热闹非凡的课堂,其实根本体现不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
  一节好课的标准,要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表现出来的精彩,课堂不应该是教师才艺的展示台,而是学生获得了什么,能力提高了没有?情感态度价格养成了没有。
  繁华落尽,露出本真。钱老,做出了榜样。
其他文献
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初中生应该具有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中也明确提出议论文阅读的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思想,是文章的精髓所在,对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准确概括中心论点是衡量读懂一篇议论文的重要标准,中考也将概括中心论点作为常考题型。面对此种题
期刊
童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气、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这是其精神本质。在教学童话时,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幻想,让他们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化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从而真切的感受人物形象,深入童话的内核,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  一、研读文本,确立目标  文本解读,就是指教师通过教材的认
期刊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文学作品,而文学即人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应该认识自己,才可能更好地教好语文。  散文诗《海燕》,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好这篇课文,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良好开端。在教学的全过程,教授这样一篇感情充沛、意蕴丰富深刻的文学作品,非常考验老师的人文底蕴。这篇散文诗已在教材中存在多年,笔者深刻地感觉到语文教师想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上有所突破,首先要了解自己,发挥
期刊
解读课文是初中生在课堂上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这项能力,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们一双“慧眼”,用“小”的点拨得到“大”的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各自的见解,这种见解来自他们不同的阅历,并因此而产生的对事物的不同看法。  然而,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和艺术价值,这种观
期刊
初中语文考试分为基础知识考察、古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写作,我在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也重视这些方面的训练,同时辅助优化家庭作业,使学生学习语文更有针对性。  一、设计缘由  初中语文考试分为基础知识考察、古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写作,除了第一项外,其余的是考察学生日常的积累,而我在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从设计环节、提问、讨论都有意识的往这些方面靠,可是考完试却是原地踏步,没什么起色。  艾宾
期刊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这一回的后半部分主要写曹操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激战中败守斜谷,进退两难,夏侯惇入帐,稟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查夜,问夏侯惇才知是杨修所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便知魏王不曰将退
期刊
人们读小说最难忘的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所以鉴赏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一般的鉴赏方法学生很难提起兴致,不如改变一下方式。教材中学习的《孔乙己》《范进中举》两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初读这两篇文章后,大家对两人的身份和命运关注最多,笔者就让学生从这两点进入文本,进行了比较阅读活动,进而把握孔乙己、范进两人的形象。  一、一样的读书人  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都是读书人,一个是“终于没有进学
期刊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教者需要树立“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在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多样式的读中,达到“言”“文”和鸣,情感的共振。下面以《陋室铭》为例,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验与思考。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全文区区八十一字,却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多种手法,并且文章在音律上讲求
期刊
初中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超强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对现代诗歌学习有浓郁的兴趣。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现代诗歌知识,领会现代诗歌里面所包含的文学知识。为此教师在展开日常的现代诗歌教学时,要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詩歌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更好地学习现代诗歌知识,感受现代诗歌中的魅力。  一、彰显内在魅力,培
期刊
随着课标提倡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学语文老师喜欢“群文阅读”,而群文阅读中的议题和组文又是课堂及课题研究的关键内容。所谓“群文阅读的议题和组文”就是针对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接触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组成的群文组文,从而在议题、课堂构建上形成共识等。  “本”即是课本,“体”就是文体,以“本”生议,据“体”组文,即是依据课本和不同文体生成议题和选取文本。进一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