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由于风俗习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存在着思维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向,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侧重点等。思维方向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侧重点的差异在这两种语言上的表现也不同。所以对翻译带来了影响。本文拟从思维差异及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上的表现来分析中英思维对翻译的带来的影响。及在翻译时如何处理思维差异。
关键词:思维;差异;翻译;影响
一、中英思维的差异
(一)思维方向不同
英语国家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例如,However,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and even some foreigners, are becoming interested in it nowadays.英语常常把时间状语放到句子的最后。英语的句式特点是空间搭架形式,即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大量的手法等把句子各个成分层层搭架。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而汉语句子的特点则按逻辑事理,按因果关系排列,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等,通过连用多个动词或事件的先后展开,呈现出汉语分散的句式特点。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
曲线思维和直线思维。中国人侧重曲线思维,习惯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先大肆渲染一番再点出话语的中心;英语国家人侧重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先交代要点,再对要点进行铺开。直线思维是指一种单维的、定向的、视野局限,思路狭窄,缺乏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但同时也被认为是以最简洁的思维历程和最短的思维距离直达事物内蕴的最深层次的一种思维曲线思维法是一种以退为进、打破前进定势而主动退却的思维。曲线方式。思维又称意象思维,是一种四维时空观。其“既非具象,亦非抽象;既非白,又非黑;既非主观思维又非客观思维,舍其两端而取其中道”。英语无论是在谋篇还是在句子表达上都是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从整体到个体。
二、中英文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作为语言的交际,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从一个国家文化移植为另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密切的联系。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吕淑湘也曾提到过,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所谓的“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所以,成功的翻译关键是必须要具备对国家文化差异深入的认识,而且对社会背景知识等领域的相关了解。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a的:面对同一物体,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而叫“红茶”;“brown bread”是“黑面包”,而不是“棕色面包”。汉语的“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black dress”和“blue sky”。汉语“黑眼睛”,英语为“dark eyes”;英语的“black eyes”,汉语为“挨打后出现的黑眼圈”;汉语的“红眼病”,英语为“green-eyed”。此外,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英文句子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in the exam.若直译为“考试时你不要太细心”。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句法上看,它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从思维方式上看,它是一種逆向思维。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的表达不同的概念,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he latest news”译成中文就不能译为“最后消息”,而只宜译为“最新消息”。类似的例子如the latest discovery of sth(最新发现),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th(最新发展)等。
(三)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在语言中的一个表现是习语的运用。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地理方面的差异,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道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例如,形容花钱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e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to be 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想要真正做好英文的翻译是应该站在西方人思维的角度,不能完全只顾自己的思维习惯。我们要了解中英思维差异,排除其干扰。多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进行大量的阅读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及语感。再者,我们要广泛接触一些感性材料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习惯英民族的思维方式,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此外,有意识的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分析性思辨,直线型思维,客体型思维意识。更需要我们应用于翻译实践,要想真正的跳出汉语思维的圈子,避免中式英语,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反复的练习,在翻译实践中纠正自己的错误,最终写出地道的英语。
参考文献:
[1]李军.思维对汉语修辞的影响[J].广州师院学报.
[2]马继光.试析英汉翻译中的正说与反说[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5).
[3]季清芬.中西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4).
[4]李建莉.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8.
[5]马登尤.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差异.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简介:陈娟娟(1997—),女,河南商丘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谭静茹(1997—),女,河南柘城人,英语专业。
关键词:思维;差异;翻译;影响
一、中英思维的差异
(一)思维方向不同
英语国家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例如,However,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and even some foreigners, are becoming interested in it nowadays.英语常常把时间状语放到句子的最后。英语的句式特点是空间搭架形式,即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大量的手法等把句子各个成分层层搭架。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而汉语句子的特点则按逻辑事理,按因果关系排列,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等,通过连用多个动词或事件的先后展开,呈现出汉语分散的句式特点。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
曲线思维和直线思维。中国人侧重曲线思维,习惯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先大肆渲染一番再点出话语的中心;英语国家人侧重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先交代要点,再对要点进行铺开。直线思维是指一种单维的、定向的、视野局限,思路狭窄,缺乏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但同时也被认为是以最简洁的思维历程和最短的思维距离直达事物内蕴的最深层次的一种思维曲线思维法是一种以退为进、打破前进定势而主动退却的思维。曲线方式。思维又称意象思维,是一种四维时空观。其“既非具象,亦非抽象;既非白,又非黑;既非主观思维又非客观思维,舍其两端而取其中道”。英语无论是在谋篇还是在句子表达上都是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从整体到个体。
二、中英文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作为语言的交际,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从一个国家文化移植为另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密切的联系。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吕淑湘也曾提到过,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所谓的“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所以,成功的翻译关键是必须要具备对国家文化差异深入的认识,而且对社会背景知识等领域的相关了解。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a的:面对同一物体,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而叫“红茶”;“brown bread”是“黑面包”,而不是“棕色面包”。汉语的“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black dress”和“blue sky”。汉语“黑眼睛”,英语为“dark eyes”;英语的“black eyes”,汉语为“挨打后出现的黑眼圈”;汉语的“红眼病”,英语为“green-eyed”。此外,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英文句子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in the exam.若直译为“考试时你不要太细心”。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句法上看,它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从思维方式上看,它是一種逆向思维。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的表达不同的概念,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he latest news”译成中文就不能译为“最后消息”,而只宜译为“最新消息”。类似的例子如the latest discovery of sth(最新发现),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th(最新发展)等。
(三)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在语言中的一个表现是习语的运用。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地理方面的差异,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道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例如,形容花钱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e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to be 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想要真正做好英文的翻译是应该站在西方人思维的角度,不能完全只顾自己的思维习惯。我们要了解中英思维差异,排除其干扰。多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进行大量的阅读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及语感。再者,我们要广泛接触一些感性材料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习惯英民族的思维方式,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此外,有意识的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分析性思辨,直线型思维,客体型思维意识。更需要我们应用于翻译实践,要想真正的跳出汉语思维的圈子,避免中式英语,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反复的练习,在翻译实践中纠正自己的错误,最终写出地道的英语。
参考文献:
[1]李军.思维对汉语修辞的影响[J].广州师院学报.
[2]马继光.试析英汉翻译中的正说与反说[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5).
[3]季清芬.中西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4).
[4]李建莉.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8.
[5]马登尤.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差异.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简介:陈娟娟(1997—),女,河南商丘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谭静茹(1997—),女,河南柘城人,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