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主体自我肯定与欣赏能量的强弱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也是新课程总体理念能否充分实现的关键。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肯定欣赏 自我肯定欣赏能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描述的是阅读中的一种现实。其实,也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同样是语文课堂,教师个体的不同,出发点、侧重点异样,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的效果,学生的所获,可谓天差地别。借用王尚文所说:“对语言学有研究的教师,就容易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课;爱好广泛的教师,就倾向于把语文课上成文化课;钟情于文学的教师,就可能把语文上成文学课;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语文课又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当然,能增长知识定然是不错的。”毕竟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要求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材的编写包括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直观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在具体课堂教学层面对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状态。现实生活中,实际语文课堂上,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我肯定欣赏、幸福意识等能量状态并不理想。有的孩子语文文字运用能力不错,但缺乏一颗上进互助的心。不敢不懂自我欣赏,不愿不会与他人共享美好的事物。我认为,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环节。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要关注主体的能量状态。主体的能量状态决定主体的质量。面对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我认为语文课堂是他们最好的能量提升地方。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解读语文课堂上如何提升学生自我肯定欣赏能量。
一、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
到一个新的环境,一切不同往常。人,往往会进入一种新的模式,或昂扬上进或失落颓废。有些同学不在两个极端,也常常表现得过且过,没目标没方向,虚度时光。我的课堂从本校的办学理念解读入手,“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就是让每个孩子一步一步发展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它有一个过程,要靠一天天的积累,一年一年的积淀。这里关注“走”。表示学生的成长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是学生身处的大的环境氛围。我对班级的主题进行解读,如励志班,励志,励志就是使人适应环境,激发生活或者学习热情。励志就是志向,激发人的热情与人生梦想。它是激励同学们要有前进的目标、奋斗的目标、学习的目标。目标的大小因人而异。这里,学校办学理念和班级主题的解读让学生明白自身处在的环境氛围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学生内在会有一个声音:我是积极向上的,也是营造氛围的要素之一。潜意识里,学生会把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分开。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这样的意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篇文章可以从多方面分析,我根据需要对课文进行加工,确定课文中最适合本次课堂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三点要求,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有伟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才有后来的北京大学。比如《荆轲刺秦王》里的荆轲,胸有护国目标。比如《劝学》里学习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学习成长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些,都可以作为环境氛围的辅助。
二、课堂环节的设计
1.课前三分钟的安排,这是语文课的黄金时段。这个时间把握是否得当,影响整节语文课堂效果甚至影响孩子对这一学科的喜好。我的安排是先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这里的作业,不是书面的,也不是口头背诵的作业。我安排学生在家的作业是照镜子,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并且和镜子里的自己说几个正能量的词语。比如,好,太棒了,开心,愉快,阳光灿烂等之类的词语。这个环节,学生都是喜笑颜开的,状态很好。第二件事情是分享昨天或者今天值得自己开心的事情,短小精悍,但,其乐融融。第三件事情视情况而定,课堂氛围沸腾的话,要求学生三次深深地吸气缓慢地吐出。安稳情绪,关注当下。气氛适合开始上新课那么直接导入新课。这个时候的学生能量状态很棒,吸收的知识能很好地滋养学生。
2.展示课堂教学目标。魏书生在讲《人生的境界》时,开始出示了课堂目标:(一)作者;(二)三个词语;(三)几种境界怎样达到;(四)课后练习。这样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学生处于学习、思索、创造的积极状态中,产生“我要学”的心理。比如上《荷塘月色》时就直接展示课堂布标:作者、情景交融的特点、通感手法的理解。学生一下子了解课堂目标,明白自己要掌握的知识点。方向清晰了,学生不会无事可做,想学习的能量顿时得以提升。
3.调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及时调整课堂目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育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里高高升起。”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心灵与课文作者的心灵碰撞时,教师要充分捕捉这样的瞬间并且给学生表达内心感悟提供表达真实感悟的平台。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里,学生的自我能量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表达感悟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能量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这样的能量一旦产生就会储存在学生的无意识中,最后化成固有能量。
上《荷塘月色》一课时,有一位男生对月光下的荷塘这一画面非常有感觉,尤其是那种淡淡喜悦中含有淡淡的悲伤的情感,朦胧的画面。课堂上他举手,下一节是他有活动要排练,所以带着吉他。他想用吉他弹奏那首凤凰传奇唱的《荷塘月色》。我毫不犹豫让他表演了。应景的曲调,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全班都陶醉其中,对情景交融的解读无需老师更多的解析。课后,表演的同学表达了自己的收获。一直以来都不敢表现自己,怕出错,怕被嘲笑,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对自己喊“no”,对这首曲子,原先一直找不到弹奏的感觉,现在通过课文的感悟,自己的演绎,以及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欣赏,一下子找到了自信的感觉。原来,这位学生是班级那位最沉默寡言的“胆小鬼”。 看来,很多同学胆小畏惧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把握,准备不充分,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内在能量太少了。其实,语文课堂,可以成为学生肯定自己、提升自我能量的重要阵地。
4.评价课堂。语文教学评价既要求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求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求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我的课堂评价安排:首先学生评价自己本次课堂的理解把握情况,要求侧重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比如《荷塘月色》一文中,有的学生对“通感”这种修辞手法的解读,通感是感觉的转化,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用了通感后,感觉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对效果这一块的分析理解真是太棒了。在表达见解,得到充分肯定的过程,就是能量在流动转化的过程。评价自己,就要真实面对自己。有勇气面对,然后筛选甄别一些信息,这也是肯定自我的一个过程。其次,我要求学生对他人进行评价,以正面为主,学会欣赏他人,关注同学的闪光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关注。注意力方向产生结果,这是众所周知的。关注他人正面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己正面的意识被唤醒,表达出自己对同学优点的欣赏就是在传递正面的能量,多了夸赞自然少了抱怨。至少,不抱怨的人生,也是在美丽的人生的范围的。在教学《再别康桥》和《雨巷》两首诗歌时,课堂评价的环节中一名同学评价了另一名语文底子弱的同学背诵诗歌的效率。谁也没有意料课后被评价的同学把《荆轲刺秦王》的原文和注解也背下来了。这应该就是能量被激发的效果。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提升肯定自我,欣赏他人的正能量,那么,拥有终身发展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自然就具备了。
三、利用各种资源,拓展提升空间
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肯定欣赏的能量的提升毕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学习,欣赏展示自己。
1.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信息时代,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引导学生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关注网络上的正面报道,可以是和生活相关的,可以和社会法律关联的,也可以是和国家国际相连的。可以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为提升内在积攒能量。
2.留心校园语文,关注校园活动。留心处处皆语文,关注活动有收获。关注体验学校生活是学习积累、能量提升的捷径。如学校开展的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社团活动。兴趣课堂开设的书法课、歌词鉴赏会、诗文朗诵、读书报告会、口才课、佳作欣赏课、赛诗会、故事会、讲演会、读书笔记交流会、课本剧表演会、时事讨论会、辩论会、办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布告栏、报廊、黑板报等的知识学习提升自己。
3.真诚感悟亲情。家,是感情的载体。家庭生活也是学生能量提升的重要环境。常言道“教在学校,育在家庭”也是肯定家庭的作用与教育的地位。现在孩子很多心理营养的缺失主要是由家庭引起的。所以,要引导孩子在家与父母沟通,发现关注父母身上的闪光点。观察并记录,了解父母亲的儿时的事情。让父母谈谈成长经历,写一封信给父母并观察他们的表现与变化。这个互动的过程会引起彼此的反思,重新进行心理链接,弥补之前的不足。能量在连接过程中不自觉就提升了。
4.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走向街头、书摊、市场,假期随父母旅游一些知名景点或一些不起眼的小山村,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现实的体验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既是语文的学习,又是视野的拓宽,更是内在能量的提升。
教学新课程总体理念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如果能践行课堂上肯定欣赏学生,关注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向成功,孩子也一定拥有终身学习发展的能量。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郑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J].中学语文教学,2008(3).
[3]徐文凯.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肯定欣赏 自我肯定欣赏能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描述的是阅读中的一种现实。其实,也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同样是语文课堂,教师个体的不同,出发点、侧重点异样,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的效果,学生的所获,可谓天差地别。借用王尚文所说:“对语言学有研究的教师,就容易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课;爱好广泛的教师,就倾向于把语文课上成文化课;钟情于文学的教师,就可能把语文上成文学课;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语文课又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当然,能增长知识定然是不错的。”毕竟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要求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材的编写包括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直观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在具体课堂教学层面对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状态。现实生活中,实际语文课堂上,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我肯定欣赏、幸福意识等能量状态并不理想。有的孩子语文文字运用能力不错,但缺乏一颗上进互助的心。不敢不懂自我欣赏,不愿不会与他人共享美好的事物。我认为,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环节。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要关注主体的能量状态。主体的能量状态决定主体的质量。面对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我认为语文课堂是他们最好的能量提升地方。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解读语文课堂上如何提升学生自我肯定欣赏能量。
一、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
到一个新的环境,一切不同往常。人,往往会进入一种新的模式,或昂扬上进或失落颓废。有些同学不在两个极端,也常常表现得过且过,没目标没方向,虚度时光。我的课堂从本校的办学理念解读入手,“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就是让每个孩子一步一步发展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它有一个过程,要靠一天天的积累,一年一年的积淀。这里关注“走”。表示学生的成长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是学生身处的大的环境氛围。我对班级的主题进行解读,如励志班,励志,励志就是使人适应环境,激发生活或者学习热情。励志就是志向,激发人的热情与人生梦想。它是激励同学们要有前进的目标、奋斗的目标、学习的目标。目标的大小因人而异。这里,学校办学理念和班级主题的解读让学生明白自身处在的环境氛围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学生内在会有一个声音:我是积极向上的,也是营造氛围的要素之一。潜意识里,学生会把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分开。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这样的意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篇文章可以从多方面分析,我根据需要对课文进行加工,确定课文中最适合本次课堂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三点要求,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有伟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才有后来的北京大学。比如《荆轲刺秦王》里的荆轲,胸有护国目标。比如《劝学》里学习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学习成长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些,都可以作为环境氛围的辅助。
二、课堂环节的设计
1.课前三分钟的安排,这是语文课的黄金时段。这个时间把握是否得当,影响整节语文课堂效果甚至影响孩子对这一学科的喜好。我的安排是先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这里的作业,不是书面的,也不是口头背诵的作业。我安排学生在家的作业是照镜子,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并且和镜子里的自己说几个正能量的词语。比如,好,太棒了,开心,愉快,阳光灿烂等之类的词语。这个环节,学生都是喜笑颜开的,状态很好。第二件事情是分享昨天或者今天值得自己开心的事情,短小精悍,但,其乐融融。第三件事情视情况而定,课堂氛围沸腾的话,要求学生三次深深地吸气缓慢地吐出。安稳情绪,关注当下。气氛适合开始上新课那么直接导入新课。这个时候的学生能量状态很棒,吸收的知识能很好地滋养学生。
2.展示课堂教学目标。魏书生在讲《人生的境界》时,开始出示了课堂目标:(一)作者;(二)三个词语;(三)几种境界怎样达到;(四)课后练习。这样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学生处于学习、思索、创造的积极状态中,产生“我要学”的心理。比如上《荷塘月色》时就直接展示课堂布标:作者、情景交融的特点、通感手法的理解。学生一下子了解课堂目标,明白自己要掌握的知识点。方向清晰了,学生不会无事可做,想学习的能量顿时得以提升。
3.调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及时调整课堂目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育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里高高升起。”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心灵与课文作者的心灵碰撞时,教师要充分捕捉这样的瞬间并且给学生表达内心感悟提供表达真实感悟的平台。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里,学生的自我能量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表达感悟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能量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这样的能量一旦产生就会储存在学生的无意识中,最后化成固有能量。
上《荷塘月色》一课时,有一位男生对月光下的荷塘这一画面非常有感觉,尤其是那种淡淡喜悦中含有淡淡的悲伤的情感,朦胧的画面。课堂上他举手,下一节是他有活动要排练,所以带着吉他。他想用吉他弹奏那首凤凰传奇唱的《荷塘月色》。我毫不犹豫让他表演了。应景的曲调,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全班都陶醉其中,对情景交融的解读无需老师更多的解析。课后,表演的同学表达了自己的收获。一直以来都不敢表现自己,怕出错,怕被嘲笑,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对自己喊“no”,对这首曲子,原先一直找不到弹奏的感觉,现在通过课文的感悟,自己的演绎,以及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欣赏,一下子找到了自信的感觉。原来,这位学生是班级那位最沉默寡言的“胆小鬼”。 看来,很多同学胆小畏惧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把握,准备不充分,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内在能量太少了。其实,语文课堂,可以成为学生肯定自己、提升自我能量的重要阵地。
4.评价课堂。语文教学评价既要求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求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求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我的课堂评价安排:首先学生评价自己本次课堂的理解把握情况,要求侧重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比如《荷塘月色》一文中,有的学生对“通感”这种修辞手法的解读,通感是感觉的转化,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用了通感后,感觉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对效果这一块的分析理解真是太棒了。在表达见解,得到充分肯定的过程,就是能量在流动转化的过程。评价自己,就要真实面对自己。有勇气面对,然后筛选甄别一些信息,这也是肯定自我的一个过程。其次,我要求学生对他人进行评价,以正面为主,学会欣赏他人,关注同学的闪光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关注。注意力方向产生结果,这是众所周知的。关注他人正面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己正面的意识被唤醒,表达出自己对同学优点的欣赏就是在传递正面的能量,多了夸赞自然少了抱怨。至少,不抱怨的人生,也是在美丽的人生的范围的。在教学《再别康桥》和《雨巷》两首诗歌时,课堂评价的环节中一名同学评价了另一名语文底子弱的同学背诵诗歌的效率。谁也没有意料课后被评价的同学把《荆轲刺秦王》的原文和注解也背下来了。这应该就是能量被激发的效果。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提升肯定自我,欣赏他人的正能量,那么,拥有终身发展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自然就具备了。
三、利用各种资源,拓展提升空间
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肯定欣赏的能量的提升毕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学习,欣赏展示自己。
1.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信息时代,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引导学生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关注网络上的正面报道,可以是和生活相关的,可以和社会法律关联的,也可以是和国家国际相连的。可以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为提升内在积攒能量。
2.留心校园语文,关注校园活动。留心处处皆语文,关注活动有收获。关注体验学校生活是学习积累、能量提升的捷径。如学校开展的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社团活动。兴趣课堂开设的书法课、歌词鉴赏会、诗文朗诵、读书报告会、口才课、佳作欣赏课、赛诗会、故事会、讲演会、读书笔记交流会、课本剧表演会、时事讨论会、辩论会、办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布告栏、报廊、黑板报等的知识学习提升自己。
3.真诚感悟亲情。家,是感情的载体。家庭生活也是学生能量提升的重要环境。常言道“教在学校,育在家庭”也是肯定家庭的作用与教育的地位。现在孩子很多心理营养的缺失主要是由家庭引起的。所以,要引导孩子在家与父母沟通,发现关注父母身上的闪光点。观察并记录,了解父母亲的儿时的事情。让父母谈谈成长经历,写一封信给父母并观察他们的表现与变化。这个互动的过程会引起彼此的反思,重新进行心理链接,弥补之前的不足。能量在连接过程中不自觉就提升了。
4.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走向街头、书摊、市场,假期随父母旅游一些知名景点或一些不起眼的小山村,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现实的体验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既是语文的学习,又是视野的拓宽,更是内在能量的提升。
教学新课程总体理念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如果能践行课堂上肯定欣赏学生,关注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向成功,孩子也一定拥有终身学习发展的能量。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郑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J].中学语文教学,2008(3).
[3]徐文凯.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