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感悟-导行” 教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fast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每个人的内心感悟的过程。传统道德教育忽视或无视学生的经历、感受、情绪与体验,“灌多悟少,理多情少,知多行少 ”,这实质是忘却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把学生当成“小摆设”、“小容器”,教师成了道德的权威者、真理的化身,这样做必然构成教育的失效、对人的发展也构成阻碍与制约。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改革。我们的改革必须从关注触发学生感动的活动和寻找德育互动规律与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出发,根据有关现代教学的原理,逐步构建小学思想品德“感悟——导行”的教学模式。
  一、构建思想品德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自信、自律、团结、合作,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思想品德课更有它特殊的使命。我们期望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小学生的人格培养上达到这样的目标: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自我评价和目标选择活动,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培养善良的情感和良好的交往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并且参与接触社会和自然的合作性活动中,形成对祖国、对集体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索事物规律的兴趣,具有关心和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是整合的。整合意味着个体内部各方面的融合,既表现在各方面活动的本质关联,又表现在内在需要和行为表现的一致,从人格结构角度看,即意识和潜意识活动的吻合,所谓意识和潜意识的吻合,正是体现在知、倩、意、行的一致性上。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的作用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提高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观念,进而把道德认识,道德观念转化为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优化 “晓理、动情、炼意、导行”让学生进入理想的知、情、意、行融合的良好状态并逐步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思想品德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 “主动体验”。学习主体在学习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感染和体验,来领悟道德知识,认同道德观念。我们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就必须引导学生实现道德的内化。所谓内化,就是把课堂上所传授的道理和所激发阶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让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需求,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以至感悟,就易于实现“内化”。
  二、思想品德课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实践
  通过对思想品德课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其构建的主要基础。在模式的实施中必须要从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角色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实验探索。
  (一)改革教学目标
  “知、情、意、行谙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固有的特殊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优化的标志:晓理、动情、炼意、导行。我们所构建的“感悟——导行”教学模式,首先突出学生学习目标的落实。即:自我定标、自我操作、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定标”,即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以人为本,要及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要求的学习目标。“自我操作”,即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思”,学生的演练、应用与体验。“自我激励”,即课堂上教师创设多种互动式的学习情景,引发学生“触景生情”,“情景相生”,导致情感升华,并在动情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中激励别人,也激励自己不断走向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启发学生从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找到差距,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找到动力,并得到及时的情绪调控,从中学会自我发展,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人格培养的目标及思想品德课体验性的教学的特征,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课堂与社会相沟通,让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发展,培养学生人格的一门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必须具有特定的实践指导性,必须与动态发展的社会紧密相关。固定的教学内容、不变的教学计划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与特征互不相容的。必须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的拓展。教学内容既重视继承性与针对性,又注意时代性与发展性。尤其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贴近与拓展。
  (三)“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操作
  为了实践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功效,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程序。这个程序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动情导行为主线,其教学环节既紧凑又层层递进,适宜低、中、高年级各类课文的教学。
  1.“感悟——导行”教学程序的操作环节
  ①“激情揭题,诱发兴趣”——创设新颖,富有感染力的情景,引发激情,揭示课题,诱发求知兴趣,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转化为学生自觉追求的学习目标。② “自主学习,发现观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中感知、理解、认同教学要点,让学生在个体与小组合作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发现观点,晓理、动情,使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交融,明确行为要求。③“拓展深化,感悟体验”——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和加深学生对教学要点的理解,促进学生内心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在熏陶感染中不断升华,成为具有理性的情感,并学会把自我内化的需求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在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们深感现代教育技术介入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模式所设定的目标。
  ①应用丰富的音频、视频材料,可以更有效地“激情揭题,诱发兴趣。”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展示,学生观看,迅速达到激情揭题,诱发兴趣的效果。②把课文内容配音或制作成动画配音的软件,使学生感受到多重感官刺激,产生乐学的愿望。③应用CAI软件丰富课文内容的故事、法规、图文并茂或动画的辨析题、套餐式的多向选择题、导行游戏,更利于学生对观点的拓展深化,补充认识,使学生在人机互动中,在合作性的创造活动中体验情景,互动探究,实践创新,总结延伸。
其他文献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不是语音、词汇、语法的简单合成。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的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理解作为语言的基本技能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学习中我们强调语言的习得。语言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的,而听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冈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对听力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高考听力测试的全面实施,广大中学英语教师
期刊
【摘要】 在当前英语教学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所代替。同时,高中英语新课程也强调
期刊
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把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放在第一位,用生活的理念指导小学作文教学,从生活和写作的结合上,探索有效的指导途径,构建一个“以内容题材为中心,以创新为主题,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自由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作文感染生活气息  生活是人生经历的自主积累和人性情感的真实体验,生活中有许多感
期刊
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然而,在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为将来进入高中、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
期刊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计划对审美教育非常重视。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呈现美的教学内容  现行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使用英语的需要,设计了比较真实的会话情境,把语言形式和意义联系起来,学用结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讲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使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逐渐培养英语思
期刊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写作要求是: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 语句通顺 要想使学生在高考书面表达一项中考出优异成绩,教师要从平时抓起,从低年级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  一、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介于此,我们从高一阶段开始,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
期刊
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重要途径之1。周密的准备,精心的安排,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处理好活动所涉及的有关问题是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的保障。  近几年,我校也开展了英语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花样各异,活动形式、方法以及内容随意性都比较普遍。因此,课外活动能在自然环境中轻松自如地,和谐地配合课堂扩充语言实践,巩固和发展语言运用的技
期刊
进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刚从小学的襁褓里解脱出来,因而在学习的习惯上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在思维的形式上以具体形象占主要成分,在接受知识上以机械记忆为主要方式。他们思维活跃,但缺乏严密性和深刻性;敢于表达自己的学习意见,但缺乏逻辑性和完整性。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抽象,说理、推理的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便可能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时方法上的“断桥”,因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
期刊
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更是处在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他们更渴望心灵上的理解与支持,更需要行动上的指导与帮助,中学教师理所当然地担当起了这一重要职责。而要充分发挥好这一作用,将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正途,教师就必须把握好师生交往过程中的“度”,当好学生的良师和益友。  一、严而不厉,严而有格,做好学生的良师  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教师必须注意自身形象,在学生
期刊
【摘要】 文章通过讨论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学模型,用递推的手法探求它的通项an以及前n项的和sn。联想到是否所有的循环数列(有限阶)都可以求出其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公式?笔者从循环数列的概念入手,用一系列递推、归纳、分析、综合的手法获得一般循环数列求通项an以及前n项和sn模式,冀与好之者共磋商。  【关键词】 斐波那契;循环数列;递推公式;特征方程;通解;通项;前n项和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