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有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父母子女的关系不太恰当。对于子女而言,只有沉默地顺从与接受,爆发或灭亡既不符合华夏几千年的孝道,也会被人所耻。
父母在教育中,常会把自己的很多意愿强加于我身上,只要一句“为我好”,便心安理得、顺理成章。我早上八点钟就得起床开始学习,中午吃过午饭休息两小时继续学习,晚饭过后则可以适当玩要再早早入睡。这是我假期生活一天的安排,怎么看都很合理,很规律,但我不喜欢這样的生活。同样我也没有反抗的理由,因为这是“为我好”。物极必反,我常常因此发呆一整天,疑惑也随之慢慢溢出:我为什么一定要成为父母希望的那种人?
到了初二下学期,我的假期生活就更可怜了:早上六点起床锻炼——因为中考体育要占五十分,父母希望我未雨绸缪。但这对我来说,真的很痛苦,尤其是天亮得比较晚的大冬天,我常常起不来。不过父母安排好的事情必须做。别以为赖床没什么大不了,他们会恨铁不成钢,所以挨打便成了常有的事。“黄金棒下出好人”这套理论是我最恨的教育方式之一。我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挨打,不管是不是我做错了,反省的都只有我。对与错的概念在父母那里是模糊的,他们从不认为自已有什么错,因为这都是“为我好”。不过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强权的征服,缺乏民主的商讨终究是难顺“民心”。
“小孩是没有隐私的”是我憎恨的另一套理论。书籍和日记都常有被翻阅的痕迹,我已经被当作观察对象,而不是和他们一样,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我如何表达不满,都会被无视,一句“为你好”就可以义正词严地搪塞过去。
这种“为我好”,逐渐让我反感并且恐惧。父母真的没有错吗?可是人人都会犯错,但身为父母从不去反省,这层枷锁就很难打破。这并非是要对大人进行讨伐。为人父母并不容易,但父母子女之间需要寻求一种对等的关系。与其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如引导孩子思考并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父母在教育中,常会把自己的很多意愿强加于我身上,只要一句“为我好”,便心安理得、顺理成章。我早上八点钟就得起床开始学习,中午吃过午饭休息两小时继续学习,晚饭过后则可以适当玩要再早早入睡。这是我假期生活一天的安排,怎么看都很合理,很规律,但我不喜欢這样的生活。同样我也没有反抗的理由,因为这是“为我好”。物极必反,我常常因此发呆一整天,疑惑也随之慢慢溢出:我为什么一定要成为父母希望的那种人?
到了初二下学期,我的假期生活就更可怜了:早上六点起床锻炼——因为中考体育要占五十分,父母希望我未雨绸缪。但这对我来说,真的很痛苦,尤其是天亮得比较晚的大冬天,我常常起不来。不过父母安排好的事情必须做。别以为赖床没什么大不了,他们会恨铁不成钢,所以挨打便成了常有的事。“黄金棒下出好人”这套理论是我最恨的教育方式之一。我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挨打,不管是不是我做错了,反省的都只有我。对与错的概念在父母那里是模糊的,他们从不认为自已有什么错,因为这都是“为我好”。不过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强权的征服,缺乏民主的商讨终究是难顺“民心”。
“小孩是没有隐私的”是我憎恨的另一套理论。书籍和日记都常有被翻阅的痕迹,我已经被当作观察对象,而不是和他们一样,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我如何表达不满,都会被无视,一句“为你好”就可以义正词严地搪塞过去。
这种“为我好”,逐渐让我反感并且恐惧。父母真的没有错吗?可是人人都会犯错,但身为父母从不去反省,这层枷锁就很难打破。这并非是要对大人进行讨伐。为人父母并不容易,但父母子女之间需要寻求一种对等的关系。与其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如引导孩子思考并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