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张家界市有一位高寿77岁的土家族退休女教师罗淑环,一看这名字就知道她是那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太太,只是耳聪目明,精力充沛,仍有一颗闲不下来的火热的心。她的77年,堪称一部普通劳动者的苦难史、奋斗史和成功史。
最混乱的童年:罗淑环生于1929年,自幼家贫,一岁丧母后便由祖母抚养,后有继母。12岁时祖母、继母相继病逝,父亲常年在外不知去向,从此她便辍学给叔父放牛。她靠给亲友做鞋维生并抚养着当时年仅4个月的异母妹妹和3岁的弟弟。童年对她来说,度日如年。
最艰苦的执教生涯:罗淑环于1951年与小学教师吕大江结为连理,同年当选为大溶溪区安宁乡的妇女主任,任识字夜校教师,开始了她长达36年的执教生涯。1954年在牛角洞大队任小学校长兼炊事员。
牛角洞位于距县城80多里的高寒地区,用罗老太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高山天一半,低峪天一线”,地势险峻,荆棘蔽路,山道泥泞。校舍是一座年久失修、梁柱腐朽的古庙,群鼠乱窜,蛛网密布,室内摆放的不仅有大大小小的菩萨神像,更有当地群众放置的三四十口棺材,看得人心惊胆战。当时25岁的她在毛主席像前宣誓:“我决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将头发白在牛角洞,牙齿落在牛角洞,全心全意为了党的教育事业献出一切。”胆大心细的她将神像“请”到一边,联系大队通知群众领回棺木,摘下神匾涂成黑板,取下壁板权作课桌,牛角洞小学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让寨子里的适龄儿童平等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年轻的罗淑环脚穿草鞋踏遍了寨子的每一个山头,终于将全寨32名适龄儿童(其中12名女生)全部接来上学了。罗淑环带领学生搞“勤工俭学”,拾了十多担桐籽卖了约300元人民币,将教具添置齐全,还逐年置办了图书室、乒乓球台,学校面貌得到改观。她在师资奇缺的困境下孜孜不倦地备课、讲授、家访,就是寒冬腊月也拄着拐杖赶到每一个学生家检查作业。1962年生三女儿,因无人代课,分娩前半小时她还在上课。生小孩后第三天,罗淑环拖着虚弱的身躯又走上了讲台。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学生成绩考核年年获优,她也多次出席县级模范教师会议。
1964年8月,在领导照顾下,罗淑环调任至禹溪中心完小和夫君共事,两人终于有了共同相处的时间。但牛角洞的干部群众却多次要求调她回去,罗淑环陷入两难。一头是她白手创办犹如亲生骨肉的学校;一头是舒适得多的生活环境和朝思暮想的爱人。她思考再三,慎重地作出决定:我要回去。当年10月她就二上牛角洞,从此又是9年!在牛角洞办学的整整19年,罗淑环穿破了190双草鞋。夏天蚊虫横行,冬天虎狼进村。白天学生满堂,深夜独守孤灯,勇敢要强的她就这样度过了在古庙的7300多个日日夜夜。
最悲恸的母亲:牛角洞地处偏僻,虎狼毒蛇出没。有一次罗淑环下山开会,留下两个学生陪伴8岁的大女儿。散会回来发现3个孩子用被子紧紧蒙着头,面如土色,浑身瘫软,汗如雨下。原来一条大蛇不知怎的闪进家里,昂着头四处游走乱窜,幸亏没有伤及她们。受了那次惊吓,大女儿高烧不退,住院半月才愈。从此罗淑环下山,再也没学生愿意冒险陪伴她女儿了。
1958年多所小学合并,工作繁忙,罗淑环将刚一岁的孩子童生送回爷爷奶奶家。不料孩子与母亲感情甚笃,分别后几个月思恋成疾,忧虑伤肝,变得痴痴呆呆,不久便辞世;1965年她的另一个孩子学敏因食物中毒上吐下泻,牛角洞缺乏基本的医疗条件,罗淑环因为代课而延误了时间,孩子失水死亡,就葬在牛角洞。两个孩子的夭折使罗淑环无比悲痛。
最珍惜的荣誉:1959年罗淑环的学校荣获省级红旗学校,她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奖金180元。面对这笔相当于她一年工资的奖金,罗淑环全额捐给了禹溪中心完小。牛角洞的学校从无到有,从文盲之地到人才济济,首届毕业的32个学生中就有8个党员,学历有大学、师范、高中等,不少人在政府各个机关任职。这是罗淑环最感欣慰的。
1973年罗淑环被组织调回家乡,她说到做到,25岁来,45岁走,头发已经花白。
回家乡后的罗淑环首先在大溶溪完小任6年级班主任,她带的班升学率达98%,蝉联八年区统考成绩冠军。1981年调龙盘岗小学任校长,龙盘岗小学成为连年学区学分第一的优校。1984年她任大悲奄完小四年级班主任,在一年时间内,把摸底考试平均分仅19.8分的最差班改造成全区统考成绩第二的“奇迹班”。1985年她任教于二家河完小,与校长即夫君吕大江合作,经过苦战一年,学校学分获全区第二,以后年年荣登全区学分榜首。看着罗淑环调动频繁的工作历程,发现她就像一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不论到哪儿,都能克服困难,最终获取教学的累累硕果。
最生动的晚年:1988年罗淑环退了休,但一点没闲着。孩子们相继工作,家境逐年好转。1983年修的木房现在已经翻修成面积1280平方米的5层楼,一部分房间用于出租;由她管理,年收租金4万元。儿女们为了让她歇歇,带着她们老两口出门旅游散心,北京、旅顺、三峡,单张家界风景区她就去了好几次,二老走走停停,很是惬意。平时她还十分热心地给邻家孩子辅导作业,给群众写书信、申请、报告,向老人宣传保健原则,劝耕劝读,每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现在的罗淑环依然不肯歇下来颐养天年,最近她正积极参与当地的全国族谱编纂工作,出钱出力,忙得不亦乐乎。
最幸运的观众:2004年末,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张家界演出,大女儿给年事已高的罗淑环买了票。笑星潘长江演唱歌曲《两个对我恩重如山的女人》时设计了观众互动环节,现场要找两位观众配戏,分别上台;做”他的媳妇和妈妈。罗淑环在万余观众中被潘哥幸运地选中,临时当上了他的老妈。潘哥唱得动情投入,罗淑环也毫不逊色,落落大方地伸出手慈爱地抚摸着潘哥那标志鲜明的头,十分默契自然,犹如一对真正的母子。浓浓的亲情感染了现场每一位观众,将演出推向高潮。演出结束后罗淑环成了本土“明星”,走在街上许多群众都能认出她来,纷纷热情地招呼她。外孙女也开玩笑说她是不是和潘哥私下商量好了,要认他做千儿子啊。潘长江回京后多次给罗淑环来信,还寄来照片,请她到北京去,他想给“罗妈妈”尽一份做“儿子”的孝心。
最骄傲的家庭:罗淑坏的大女儿、大女婿均是大学教授,一硕一博,大儿子为中学教师,次女,女婿均在银行工作,三女是幼儿教师,女婿在政府部门工作,次子在水电部门工作。孙子孙女也都是重点高中、大学的学生。整个大家庭中包括罗淑环、夫君吕大江、大女儿、大女婿、大儿子、三女儿都在(或曾在)教育战线上工作,堪称真正的教师世家,这是她最自豪和骄傲的事。
就是这么一位平凡的老奶奶,她说自己也没什么过高的追求,只是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只是不忘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周总理的教导:‘春蚕到死丝方尽”,她要“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献给人民,,献给子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为百岁老人祝寿
外交部离休干部周潮海今年102岁高龄,前不久,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专门为这位年逾百岁的老寿星祝贺生日。
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戴秉国来到活动现场,走到周老座位前,紧握着周老的双手,嘘寒问暖,并代表外交部党委衷心祝贺周老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离退休干部局乔红局长始终坐在周老身边,详细询问周老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细心叮嘱周老家属特别注意照顾老人等。并表示离退休干部局要坚决贯彻党和政府有关老干部的政策,坚持把老干部工作做好做细。
周老1905年出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曾参加红四方面军,先后在山东抗大、汉中南军政大学工作,后从外交部离休。此次外交部领导及离退休干部局工作人员在百忙中亲自为他祝贺生日,使周老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老同志的关心。
最混乱的童年:罗淑环生于1929年,自幼家贫,一岁丧母后便由祖母抚养,后有继母。12岁时祖母、继母相继病逝,父亲常年在外不知去向,从此她便辍学给叔父放牛。她靠给亲友做鞋维生并抚养着当时年仅4个月的异母妹妹和3岁的弟弟。童年对她来说,度日如年。
最艰苦的执教生涯:罗淑环于1951年与小学教师吕大江结为连理,同年当选为大溶溪区安宁乡的妇女主任,任识字夜校教师,开始了她长达36年的执教生涯。1954年在牛角洞大队任小学校长兼炊事员。
牛角洞位于距县城80多里的高寒地区,用罗老太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高山天一半,低峪天一线”,地势险峻,荆棘蔽路,山道泥泞。校舍是一座年久失修、梁柱腐朽的古庙,群鼠乱窜,蛛网密布,室内摆放的不仅有大大小小的菩萨神像,更有当地群众放置的三四十口棺材,看得人心惊胆战。当时25岁的她在毛主席像前宣誓:“我决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将头发白在牛角洞,牙齿落在牛角洞,全心全意为了党的教育事业献出一切。”胆大心细的她将神像“请”到一边,联系大队通知群众领回棺木,摘下神匾涂成黑板,取下壁板权作课桌,牛角洞小学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让寨子里的适龄儿童平等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年轻的罗淑环脚穿草鞋踏遍了寨子的每一个山头,终于将全寨32名适龄儿童(其中12名女生)全部接来上学了。罗淑环带领学生搞“勤工俭学”,拾了十多担桐籽卖了约300元人民币,将教具添置齐全,还逐年置办了图书室、乒乓球台,学校面貌得到改观。她在师资奇缺的困境下孜孜不倦地备课、讲授、家访,就是寒冬腊月也拄着拐杖赶到每一个学生家检查作业。1962年生三女儿,因无人代课,分娩前半小时她还在上课。生小孩后第三天,罗淑环拖着虚弱的身躯又走上了讲台。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学生成绩考核年年获优,她也多次出席县级模范教师会议。
1964年8月,在领导照顾下,罗淑环调任至禹溪中心完小和夫君共事,两人终于有了共同相处的时间。但牛角洞的干部群众却多次要求调她回去,罗淑环陷入两难。一头是她白手创办犹如亲生骨肉的学校;一头是舒适得多的生活环境和朝思暮想的爱人。她思考再三,慎重地作出决定:我要回去。当年10月她就二上牛角洞,从此又是9年!在牛角洞办学的整整19年,罗淑环穿破了190双草鞋。夏天蚊虫横行,冬天虎狼进村。白天学生满堂,深夜独守孤灯,勇敢要强的她就这样度过了在古庙的7300多个日日夜夜。
最悲恸的母亲:牛角洞地处偏僻,虎狼毒蛇出没。有一次罗淑环下山开会,留下两个学生陪伴8岁的大女儿。散会回来发现3个孩子用被子紧紧蒙着头,面如土色,浑身瘫软,汗如雨下。原来一条大蛇不知怎的闪进家里,昂着头四处游走乱窜,幸亏没有伤及她们。受了那次惊吓,大女儿高烧不退,住院半月才愈。从此罗淑环下山,再也没学生愿意冒险陪伴她女儿了。
1958年多所小学合并,工作繁忙,罗淑环将刚一岁的孩子童生送回爷爷奶奶家。不料孩子与母亲感情甚笃,分别后几个月思恋成疾,忧虑伤肝,变得痴痴呆呆,不久便辞世;1965年她的另一个孩子学敏因食物中毒上吐下泻,牛角洞缺乏基本的医疗条件,罗淑环因为代课而延误了时间,孩子失水死亡,就葬在牛角洞。两个孩子的夭折使罗淑环无比悲痛。
最珍惜的荣誉:1959年罗淑环的学校荣获省级红旗学校,她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奖金180元。面对这笔相当于她一年工资的奖金,罗淑环全额捐给了禹溪中心完小。牛角洞的学校从无到有,从文盲之地到人才济济,首届毕业的32个学生中就有8个党员,学历有大学、师范、高中等,不少人在政府各个机关任职。这是罗淑环最感欣慰的。
1973年罗淑环被组织调回家乡,她说到做到,25岁来,45岁走,头发已经花白。
回家乡后的罗淑环首先在大溶溪完小任6年级班主任,她带的班升学率达98%,蝉联八年区统考成绩冠军。1981年调龙盘岗小学任校长,龙盘岗小学成为连年学区学分第一的优校。1984年她任大悲奄完小四年级班主任,在一年时间内,把摸底考试平均分仅19.8分的最差班改造成全区统考成绩第二的“奇迹班”。1985年她任教于二家河完小,与校长即夫君吕大江合作,经过苦战一年,学校学分获全区第二,以后年年荣登全区学分榜首。看着罗淑环调动频繁的工作历程,发现她就像一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不论到哪儿,都能克服困难,最终获取教学的累累硕果。
最生动的晚年:1988年罗淑环退了休,但一点没闲着。孩子们相继工作,家境逐年好转。1983年修的木房现在已经翻修成面积1280平方米的5层楼,一部分房间用于出租;由她管理,年收租金4万元。儿女们为了让她歇歇,带着她们老两口出门旅游散心,北京、旅顺、三峡,单张家界风景区她就去了好几次,二老走走停停,很是惬意。平时她还十分热心地给邻家孩子辅导作业,给群众写书信、申请、报告,向老人宣传保健原则,劝耕劝读,每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现在的罗淑环依然不肯歇下来颐养天年,最近她正积极参与当地的全国族谱编纂工作,出钱出力,忙得不亦乐乎。
最幸运的观众:2004年末,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张家界演出,大女儿给年事已高的罗淑环买了票。笑星潘长江演唱歌曲《两个对我恩重如山的女人》时设计了观众互动环节,现场要找两位观众配戏,分别上台;做”他的媳妇和妈妈。罗淑环在万余观众中被潘哥幸运地选中,临时当上了他的老妈。潘哥唱得动情投入,罗淑环也毫不逊色,落落大方地伸出手慈爱地抚摸着潘哥那标志鲜明的头,十分默契自然,犹如一对真正的母子。浓浓的亲情感染了现场每一位观众,将演出推向高潮。演出结束后罗淑环成了本土“明星”,走在街上许多群众都能认出她来,纷纷热情地招呼她。外孙女也开玩笑说她是不是和潘哥私下商量好了,要认他做千儿子啊。潘长江回京后多次给罗淑环来信,还寄来照片,请她到北京去,他想给“罗妈妈”尽一份做“儿子”的孝心。
最骄傲的家庭:罗淑坏的大女儿、大女婿均是大学教授,一硕一博,大儿子为中学教师,次女,女婿均在银行工作,三女是幼儿教师,女婿在政府部门工作,次子在水电部门工作。孙子孙女也都是重点高中、大学的学生。整个大家庭中包括罗淑环、夫君吕大江、大女儿、大女婿、大儿子、三女儿都在(或曾在)教育战线上工作,堪称真正的教师世家,这是她最自豪和骄傲的事。
就是这么一位平凡的老奶奶,她说自己也没什么过高的追求,只是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只是不忘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周总理的教导:‘春蚕到死丝方尽”,她要“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献给人民,,献给子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为百岁老人祝寿
外交部离休干部周潮海今年102岁高龄,前不久,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专门为这位年逾百岁的老寿星祝贺生日。
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戴秉国来到活动现场,走到周老座位前,紧握着周老的双手,嘘寒问暖,并代表外交部党委衷心祝贺周老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离退休干部局乔红局长始终坐在周老身边,详细询问周老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细心叮嘱周老家属特别注意照顾老人等。并表示离退休干部局要坚决贯彻党和政府有关老干部的政策,坚持把老干部工作做好做细。
周老1905年出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曾参加红四方面军,先后在山东抗大、汉中南军政大学工作,后从外交部离休。此次外交部领导及离退休干部局工作人员在百忙中亲自为他祝贺生日,使周老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老同志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