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稳定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但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并不是等同的概念,这是因为经济稳定应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上的稳定。而经济增长也不代表经济发展,如果只有产出的增加而无其他的改变那只能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经济增长如果不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体制、社会领域的变革,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关键词: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经济稳定是指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有序性及其发展态势的可控性。尽管总的来说,经济的稳定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但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并不是等同的概念。这是因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直接导致经济的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可能造成经济波动乃至政治不稳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笔者将对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几个个概念进行分析,明确其内在关系。
一、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备受睹目,甚至联合国也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只要向发展中国家注入资金,就能使这些国家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并有效地提高社会福利。因此,二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探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把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实现工业化当做发展的主要内容。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工业化战略的普遍实施,在取得一定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全球危机,例如资源耗竭、粮食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社会贫富悬殊等。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际经济秩序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联合国倡导的第一个发展十年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陷入了增长率下降和债务危机中,因为长期以来这些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外国公司拥有产权的初级出口的增长,由于缺乏结构变革和制度变革,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和其他部门的生产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改变;经济部门的效益也没有发生相应的增长,实际收入的利益没有在各个阶层间进行公平的分配,只是个别人获益暴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由于这种增长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是有增长而无发展。于是人们开始对增长即发展的理论进行反思,认为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经济增长不是目的,经济发展才是目的,并且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概念。
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则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在他们两人看来,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内的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的增加,主要是指数量上的变化,表现为GDP或人均GDP的增加。而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更是一个多维度的质量概念,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善、质量和效益、分配的合理乃至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增长包括了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增产,也包括由于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品的增加。而经济发展的含义则不止这些,它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改变,以及各部门之间投入分布的改变。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如同人的成长一样,增长着眼于身高、体重,发展则注重于机能和素质的协调和改变,如学习能力等。
二、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不必然同步
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不一定是同步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社会的稳定。相反经济增长如果不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体制、社会领域的变革,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其实关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在19世纪、20世纪,把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作为衡量国家进步的唯一标志的理论曾一度占据了主流。这种理论认为,经济的不发达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只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就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各种社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社会也就会保持稳定。但社会发展的现实却证明其武断性和不合理性。因为,现代化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社会综合运动,而不是简单的经济指标达标”,它既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同时也包括国家的民主化、社会的城市化和价值观的个人理性化,其丰富内涵是GDP指标所难以涵盖的。在现代社会中,正是由于人们过于关注GDP的增长而忽视了对于生态的保护、忽视了人文关怀,片面地追求经济的高增长率,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
严格地说,经济增长对社会稳定是具有双面效应的,即同时存在对社会稳定正向的促进效应和反向的破坏效应,而最终结果则取决于两类效应的角力。由于这两类效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关注经济增长对人类发展、人民福利的作用。因此,要使经济增长在社会稳定中起到正向作用,就要在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之间求得一个相对的和谐与平衡,也就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经济稳定应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上的稳定
经济稳定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首先,应达到生态持续,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谐有机统一起来。要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方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其次,是经济持续。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开发及其应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质量,优化配置,节约资源,降低损耗,增加效益,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有害废物的排放,使经济发展能够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三是强调社会持续。要求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促进社会向文明、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消除贫富不均的两极分化,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维护社会稳定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只有极大地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保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稳定。经济稳定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稳定,其内涵应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关键词: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经济稳定是指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有序性及其发展态势的可控性。尽管总的来说,经济的稳定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但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并不是等同的概念。这是因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直接导致经济的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可能造成经济波动乃至政治不稳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笔者将对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几个个概念进行分析,明确其内在关系。
一、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备受睹目,甚至联合国也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只要向发展中国家注入资金,就能使这些国家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并有效地提高社会福利。因此,二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探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把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实现工业化当做发展的主要内容。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工业化战略的普遍实施,在取得一定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全球危机,例如资源耗竭、粮食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社会贫富悬殊等。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际经济秩序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联合国倡导的第一个发展十年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陷入了增长率下降和债务危机中,因为长期以来这些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外国公司拥有产权的初级出口的增长,由于缺乏结构变革和制度变革,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和其他部门的生产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改变;经济部门的效益也没有发生相应的增长,实际收入的利益没有在各个阶层间进行公平的分配,只是个别人获益暴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由于这种增长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是有增长而无发展。于是人们开始对增长即发展的理论进行反思,认为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经济增长不是目的,经济发展才是目的,并且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概念。
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则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在他们两人看来,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内的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的增加,主要是指数量上的变化,表现为GDP或人均GDP的增加。而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更是一个多维度的质量概念,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善、质量和效益、分配的合理乃至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增长包括了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增产,也包括由于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品的增加。而经济发展的含义则不止这些,它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改变,以及各部门之间投入分布的改变。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如同人的成长一样,增长着眼于身高、体重,发展则注重于机能和素质的协调和改变,如学习能力等。
二、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不必然同步
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不一定是同步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社会的稳定。相反经济增长如果不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体制、社会领域的变革,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其实关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在19世纪、20世纪,把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作为衡量国家进步的唯一标志的理论曾一度占据了主流。这种理论认为,经济的不发达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只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就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各种社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社会也就会保持稳定。但社会发展的现实却证明其武断性和不合理性。因为,现代化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社会综合运动,而不是简单的经济指标达标”,它既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同时也包括国家的民主化、社会的城市化和价值观的个人理性化,其丰富内涵是GDP指标所难以涵盖的。在现代社会中,正是由于人们过于关注GDP的增长而忽视了对于生态的保护、忽视了人文关怀,片面地追求经济的高增长率,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
严格地说,经济增长对社会稳定是具有双面效应的,即同时存在对社会稳定正向的促进效应和反向的破坏效应,而最终结果则取决于两类效应的角力。由于这两类效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关注经济增长对人类发展、人民福利的作用。因此,要使经济增长在社会稳定中起到正向作用,就要在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之间求得一个相对的和谐与平衡,也就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经济稳定应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上的稳定
经济稳定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首先,应达到生态持续,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谐有机统一起来。要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方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其次,是经济持续。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开发及其应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质量,优化配置,节约资源,降低损耗,增加效益,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有害废物的排放,使经济发展能够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三是强调社会持续。要求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促进社会向文明、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消除贫富不均的两极分化,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维护社会稳定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只有极大地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保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稳定。经济稳定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稳定,其内涵应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